目录

七因果(知母~修慈)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七》 ︱ 宗喀巴大师.造 ︱ 法尊法师.译 ︱ 益西彭措堪布.讲述

《无边功德赞》云:“有情无明盲,意乐衰损慧,为父子承事,慈悲饶益我。”

《无边功德赞》说:有情的心识犹如盲人般不见光明,智慧衰损。他们昔日做父亲或孩子时,曾经承事我、以慈悲心饶益我。

“弃此独解脱,非是我之法,故汝发愿度,无怙诸众生。”

舍弃前世的亲人只求独自解脱,这并非我所修之法,所以,佛陀您发愿普度无依无怙的众生。

《物犹如此》中,记载了几则旁生孝母的故事。

广东东莞陈恭尹隐士,养有一只母狗。他隐居山中时,不与人往来,只有这只狗片刻不离地伴随着他。

每次出门时,母狗总是跑在前面充当前哨,遇到有豺狼、毒蛇、老虎时,就赶紧返回,咬着陈恭尹的衣服往回拖,不让他向前走。

陈恭尹明白后转身撤退,狗就随后几十步,大声叫着保护他。

到了夜晚,母狗就在房前屋后巡逻吠叫,通宵达旦都不休息。

几年之后,母狗生了五只狗崽。等小狗稍大,陈恭尹就把它们送给左右邻居。

在最初一年多中,母狗每天都到各家去看望狗崽,有食物时,小狗都争先恐后地让给母狗吃。等到小狗长大后,母狗就不再去看望,而这些小狗,每天早晨都会一起到陈家看望母狗。

又过了几年,母狗生病,身上长癞,瘦得皮包骨头,奄奄一息,小狗们争着为母狗舔癞,于是母狗的病就好了。

每年元旦,五只小狗一起跑来摇着尾巴围绕着母狗,好像是给母狗贺年。

后来母狗死了,五只小狗不停地哀叫。陈恭尹心生哀愍,把狗葬在后山。五只小狗每天早晨都会一起到坟前哀叫,这样持续了好几年。

又有一位叫刘时用的人,曾见过一头孝顺的小象:

小象的母亲生命垂危,小象取来草料喂养母亲,但母亲已无法吞咽,小象就用鼻子擦拭母亲身体,双眼泪如泉涌。母象死时,小象哭着纵身向前仆倒。

《圣师录》记载:

古代,有个名叫邓艾的人,一次上山打猎,一箭射中了一只母猿。

这时,有一只小猿过来为母猿拔箭,吮吸伤口的血,而且取来树叶塞住疮口,悲哀不已。

邓艾看了,丢下弓箭,感叹地说:“山中野兽尚且如此哀怜母亲,做人可以连猿猴都不如吗?从今以后,我再也不打猎!”

动物尚且能孝养父母,何况人伦佛子,岂能不报母恩!

申三、以有漏安乐报恩不合理

若尔如何报其恩耶?生死富乐,母自能得,然彼一切无不欺诳。

那么,如何才能报答母恩呢?生死中的富足安乐,母亲自己也能得到,但是这一切无不是欺诳。

“欺诳”,即看似安乐而实为苦性,最终无不欺骗众生。虽然外现乐相,但并非真实安乐。

轮回中,转轮王乃至梵天等的富贵圆满,一旦享受穷尽就会转成痛苦,这说明生死中的富贵并非真实的安乐,因为若其本性是安乐,则必定不会转为痛苦。

故我往昔于由烦恼魔力所伤,如于重伤注硝盐等,于性苦上更令发生种种大苦。

所以,我就像在母亲由往昔烦恼魔力所造成的重伤上,再加一层硝盐,使母亲在自性的痛苦之上,又产生种种大苦。

如果不以佛法引导,只让母亲享受生死中的快乐,则母亲在享乐时又增贪爱,由贪爱而取轮回后有,长夜漂流生死,感受种种难忍大苦。

或者理解为:如果只将母亲安置在有漏安乐中,最终仍将退堕,就像把母亲安置在悬崖边暂时休息,最终仍将坠入深渊一样。所以,这并不是究竟报恩。

《大智度论》说:“则知世间乐,皆从苦因缘生,亦能生苦果,诳人须臾,后苦无量。 (世间安乐都是苦因缘业惑的产物,也能引生后后苦果,只是片刻迷惑人们,却后患无穷。) 譬如美食杂毒,食虽香美,毒则害人,世间乐亦如是。( 如同杂毒美食吃起来虽然香美,但却会伤害人,世间享乐也是如此。)

慈心饶益,应将彼等安立解脱涅槃之乐而报其恩。

所以,以慈心饶益母亲,应当将母亲安立在解脱与涅槃的安乐中来报答母恩。

“解脱”,就果上而言,是截断结生相续;就因上而言,是断除烦恼和有漏业。“涅槃”,是消尽一切障碍,圆满一切功德。

诸母之苦,根本在于生生死死,不能解脱。无始劫来,由烦恼造业,由业感苦,由苦又起烦恼,恒转生死轮。所以,真正的报恩是帮助母亲解脱生死,把她们安置在决定胜中;进一步,一切母亲不想要的痛苦,都从根断除,一切母亲希求的安乐,都无余圆满,最终把母亲安置在佛果中,这才是最好的报恩。

《中观心论》云:“又由烦恼魔,伤害已成疮,我如注灰水,反令苦病苦。”

《中观心论》说:由于烦恼魔的伤害,众生已经变成毒疮,而我就像在毒疮上又加注灰水,反而加深了病苦。

“毒疮”是指五取蕴。由烦恼力,造成这纯为苦性、苦源的有漏蕴,如果只让它享受有漏安乐,而不引入解脱道,则享受的同时便会增上贪执等烦恼,从而感召未来的生老病死。从因上观察,有情的心识始终贪执三有圆满,若不教他发起出离心,只让他享受五欲,则只会增益串习“常、乐、我、净”四颠倒相,而成为苦因。

“若有于余生,慈敬及恩益,欲报其恩惠,除涅槃何有?”

如果对其他众生慈悲、恭敬、报恩饶益,欲报答母恩,则除了将彼等安立于涅槃,又有什么可做的呢?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说:“若父母无信心者,令住正信;若无戒者,令持禁戒;若性悭者,令行惠施;无智慧者,令起智慧。子能如是于父母处,劝喻策励,令安住者,方曰报恩!”

《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说:“非饮食及宝,能报父母恩,引导向正法,便为供二亲。”

申四、呵斥不报恩赞叹报恩

呵斥不报恩的恶劣行为,以往昔鼓音传记赞叹报恩。

不报恩担,重于大海及须弥担。

不报恩的负担,比大海和须弥山的重担还沉重。

“不报恩担”,即由于不报恩,而心中业债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