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丙二、胜赞具彼功德无上福田

《随念三宝经释讲记.无尽吉祥妙音讲记》 ︱ 智圆法师.译讲 ︱

这就是可怜的现代人,没有了三世因果的观念,没有了天人合一的观念,没有了道德仁义的观念,没有了圣贤祖宗的观念,没有了佛道的观念。所以他们不可能去供奉古代圣贤,不可能去供奉天地祖宗,也不可能去供奉智者仁人,他只供养以他的价值观所认同的所谓显现这一价值的偶像。

下面再说世间有漏供养处的相,这个相,用一句话说,就是并非一切时堪为供养,并非一切处堪为供养,并非一切世间堪为供养。比如,人们所供奉的三十三天的天主玉皇大帝,虽然在很长时间当中能成为供奉之处,但是天福一享尽,堕落时,谁还供养呢?比如他堕落为一头驴,那时只是主人的一个工具。而且玉皇大帝也只堪为一个世界的三十三天之下,某些凡夫的供养处,并不能成为他方世界,并不能成为更高层天人等的供养处。所以不具足“普”的相。

再看我们人间的帝王,在他福德现前时,确实是万民的供养之处,可是因缘一尽,也就无人理睬。比如法国的路易十六,在他福报现前时穷奢极欲,可是最后上断头台时,却成为千夫所指的唾骂之处。或者说宋朝的徽宗皇帝,最后成了凄凄惨惨的亡国奴。再比如汉高祖刘邦的宠妃戚夫人,在她春风得意时,极享荣华富贵,可是后来被吕后残酷地砍去手脚,挖出双眼,还逼她吃哑药,把她扔在厕所里,在这时,谁还供养她呢?

又比如非洲土著所供奉的境,受过现代文明教育的人会不屑一顾。而二十一世纪青少年崇拜的偶像,古代志求圣贤之道的人会认为极其鄙薄。再比如一方供奉的战争英雄,另一方却唾弃为战争杀人犯,第三方认为是应当以大悲心超度的孤魂。或者一方供奉为王,另一方却指责为寇。所以,这些都并非一切处堪为供奉。

再比如,像张国荣这样影视歌三栖的顶级巨星,曾经一度令歌迷痴迷不已,成为他们崇拜的偶像,但是在他跳楼自杀之后,他还有什么功德之相呢?

再比如,在这个有漏世间,有很多所谓的成功人士,具有世间功德,能为人类带来暂时的利乐,也在很长时间当中为人们所供奉。可是彻底一点说,等到劫末三千大千世界化为乌有时,再怎么也不可能成为后一个大劫人们的供养处。

所以,三有世间的有漏法,都是此一时彼一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并没有一种法能成为一切时处堪为所有有情的大供养处。

和有漏世间的凡夫相比,我们可以看到圣人是一切时处堪为所有世间的大供养处。

举例来说,中国的六祖大师,他是万世师表的圣人,千百年以来一直被人们所供奉、所纪念、所礼拜,他就是一切时处堪为所有世间的大供养处。供养者不必要怀疑:他过去是圣人,现在是不是功德退失已堕落成凡夫;也不必要怀疑:他只是在东方成为圣人,在西方他的功德会不会变质;也不必怀疑:他是不是只能成为某一局部世间的供养处,不成为欲界天色界天等的供养处。

再比如,在许多寺院当中,都供奉有诸大菩萨以及五百大阿罗汉塑像,人们在这些圣像前虔诚地顶礼、供养、祈祷,这些决定是一切时处堪为所有世间的大供养处。我们不必怀疑舍利弗尊者是不是已经下岗、已经腐化堕落,我们不必怀疑龙树菩萨是不是在汉地能赐加持的能力已经丧失,我们不必怀疑他们的功德在梵天之下。

又比如,观世音菩萨成为尽未来际人们朝拜、供养的对境,无论在何时何处,你都可以向观世音菩萨供养。再比如在西藏的山南曾经出现过许多前译宁玛巴的大成就者,他们一直为虔诚的西藏修行者所礼拜、所供养,绝没有一时一处不堪成为供养处的情况。

这些圣人们,从他成为圣人的这一天起,一直尽未来际,在一切十方世界,都堪为所有世间有情的供养处。他们真正是万古流芳,千秋永在,他们为四海钦承,为万流朝拱,这就是大供养处的相。

以上显示出世间供养处和出世间供养处在事相上的极大差别,一者是普,一者是不普。这样的辨别是不是出于宗教偏见呢?如果是出于宗教偏见,那当然不需要决定信受,但这是真理,没有任何偏见,所以是决定要信受的,而且无论你接受还是反对,这都是以事势理决定成立的差别,决不可能会因为你的意见不同而被推翻。在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事不离理,事以理成,一切事相都不可能离开理而独立存在,一切事相都是以理而决定成立的。现在问:此处的理是什么呢?就是“凡夫是以烦恼染污相续,僧则从彼解脱,故如无垢如意宝王”。

也就是一般的世间有漏供养处,在现相上,是以有漏分别心为体性的客尘现相,它是生灭法的本性,随因缘会迁变。也就是此时有、彼时无,此处有、彼处无,观待此种因缘有,观待彼种因缘无,此时现圆满,彼时为衰败,此处为崇高彼处为下贱,所以这样一种假立的有漏法在名言中决定不具有普应惠施的含义。但是圣者在如来藏从客尘烦恼中解脱时,这种无漏的功德成为历万古而不衰,遍十方而保有,超越一切有漏世间,所以在事相上就可以决定,她是一切时、一切处堪为所有世间的大供养处,犹如无垢如意宝王,以事势理成立是“普应惠施”,以她的势力决定能成为三有众生殊胜、永恒的大福田。

圣者们心光显露,光照十方,光照万世,光照三有。既然有如是功德,所以决定是一切时处堪为所有世间的大供养处。我们如果懂得这个无垢如意宝王所指的意义,知道外供诸圣,也就知道内供己灵,自己的自然本智是遍十方、遍三世、遍一切世间,不失不坏,不离不断,这不是大供养处又是什么?所以这也是普应惠施。

世间人愚痴无智,他们把本有执为无有,把本无执为本有,把有漏法执为坚固,所以供得也是五花八门,当然把有漏法中具世间功德的境作为供养的境,也是理所当然。但是对于真正的大供养处不懂得陈供,确实是没有大智慧。我们应当取法于上、取法于真,应当不增益不损减地认定有者是有,无者为无,真者为真,妄者为妄,这样在一切法中拈取无为法的三宝作为无上的坚固供养处。以上内容合起来,就是世尊所说的八个字“所应惠施,普应惠施”。这个内容就判为“对无上福田的殊胜赞叹”。所以,佛经语深,具无量义,全知麦彭仁波切的金刚句极为殊胜,对这些应当恭敬,应当善思维,千万不要把她看低。

下面列举其他的注释:

对以上六句,有注释对应解释为:于资粮道者所应合掌,于加行道者所应礼敬,于预流者清净功德,于一来者净诸信施,于不来者所应惠施,于无学道阿罗汉者普应惠施。

前面的六句,有些注释分别对应于小乘资粮道乃至于无学道阿罗汉。

总而言之,正道圣法若以理成立为真实,则于学修圣法之僧及学修究竟之佛,将会产生信解。

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要对三宝产生信解,关键是在以理成立圣法为真实这一点上。如果能以理成立圣法是真实,那同时对持法的僧和修法究竟的佛就会产生信解。正是由于认识到圣僧是行持圣法的人,他们安住于正行、应理行、质直行、和敬行之中,时时都在修持圣法,都在宣演圣法,都在圣法上精进,念念都是以圣法为依,这样的僧伽如果不是殊胜福田,请问谁是殊胜福田?这样的僧伽如果不是是殊胜的道伴,请问谁是殊胜道伴?再者,由于认识到佛是究竟证悟圣法的量士夫,以智慧无碍转入一切所知,如果佛不是导师,还有谁是导师呢?难道没有证悟圣法堕在迷乱中的人具足导师的体相吗?

因此,若以对如来具有四谛甚深缘起之理产生真实定解的方法,励力精勤,对三宝将会产生不退转的坚固信心。

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对三宝的不退转的信心,但是以什么方便才能发起呢?全知麦彭仁波切告诉我们,方法就是对于四谛甚深缘起之理产生定解,以这个方法来努力,信心就会不断涌发,就会不断增上,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信心和定解有因果的关系,信心是建立在定解上的,不是建立在外表上的。如果我们能在四谛缘起的理上下功夫,对于这个甚深缘起之理,自己能够认识,那就会从心底深处决定圣法是真实不虚,而能决定圣法是真实的话,那对三宝的信心自然就会同时发起。换句话说,越能体认到佛法的真实,对说法者的佛以及持法者的僧也就越能产生由衷的信解,这样以信解摄持的皈依就是真切的皈依。四谛的缘起,就是世间杂染和出世间清净两重因果的相,如果对四谛缘起的道理能理解得越来越深、越来越广的话,对三宝也会越来越生信心,所以要在这个正理上下功夫培养定解,这是关要。

如是于真实僧伽及仅持僧相,亦了知为圣法宝之功德后,应尽力承事供养,以生无量福德之故。如是经云:“恒于月月中,百千大供施,若于僧净信,福胜十六倍”,以此为例,广于经中应当了知。

具德的真实僧伽,以及仅仅持一个僧相,对这一切,你要了知是圣法宝的功德。有人怀疑:这里明明是在讲补特伽罗的僧和僧相,为什么又说是圣法的功德呢?现在我反问你:除了法之外,你能说出安立功德的另一种所依吗?所以功德决定是在法上安立的,离开法是谈不上功德的,就像离开光明安立不上灯的功德一样。所以真实僧伽,它的功德完全体现在持法上,决不在其他上面。我们认识了圣法的功德,很容易就能认识僧伽的功德,因为僧是如理行持圣法、宣说圣法、思维圣法、受持圣法、供养圣法、依止圣法、做圣法事业的士夫,所以功德极大。

《赞僧功德经》中说:

佛日灭没虽久远,僧宝连晖传法灯,

犹如龙王降甘雨,大地萌芽普洽润,

和合僧宝亦如是,雨于如来妙法雨,

滋润枯渴诸群生,长养善芽功德种。

(佛陀示现涅槃虽然时已久远,但是以僧宝传灯,使佛法之光绵延不断,就像龙王普降甘露、雨水,普遍滋润,使大地草木萌芽一样,和合的僧宝也是如此,普雨如来微妙圣法的大雨,滋润一切众生干枯的心地,长养善根苗芽,成熟功德种子。)

于多劫中宿植田,得为如来弟子众,

处在贤圣法海中,饮妙解脱甘露味,

传持世尊末代教,流化十方诸国土,

利益一切诸众生,令佛法轮恒不绝。

(由于多劫当中种植善根,所以才成为如来教下的弟子僧众,和圣贤一同处在圣法大海之中,受用的是解脱甘露妙味,肩负的使命是传扬住持世尊末代的圣教,流通教化于十方国土,利益一切众生,让佛法的法轮常转,恒时不断。)

为什么只持一个僧相,也有巨大的功德呢?打个比方,在轮回世间充满各种染污的相,各种引人堕落的相。比如各种服饰、各种穿着、各种发型的相,都有它暗示的作用,许多相都是让人增上贪嗔痴,让人陷入迷乱趣入恶趣。相反即使一个人相续中不具足戒律,但他示现的是僧相,这就有巨大的功德,为什么呢?因为以这个清净幢相能启发人心,能显示涅槃之道,能引导人趣入于圣法。而且在《悲华经》当中说,释迦牟尼佛往昔在宝藏佛那里,发大菩提心,愿我成佛时,令我袈裟具有五种功德:第一,我成佛之后,如果有众生入到我圣法中出家穿著袈裟,或者犯重禁戒,或者生邪见,如果对三宝轻毁不信,集诸严重罪业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如果在一念中产生恭敬心,尊重佛法僧,如是众生,乃至一人必与授记,在三乘中得不退转。第二,我成佛后,天龙鬼神人和非人,如果能够对于这个身穿袈裟者,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其人,如果能见到这袈裟的少分,就能获得于三乘中不退转的功德。第三,如果有众生被饥渴逼迫,或者贫穷鬼神、地位下贱的诸人,乃至饿鬼旁生,如果获得袈裟少分乃至四寸,这个人就获得饮食充足,随他的所愿,很快获得成就。第四,如果有众生互相违反,起怨贼想,展转斗诤,或者诸天龙八部人和非人互相斗诤时,忆念此袈裟,随后将生悲心、柔软心、无怨贼心、寂灭之心、调伏善心。第五,如果有人在兵甲、斗讼、断事当中,持有这袈裟的少分,到了此辈当中,为了保护自己,供养恭敬、尊重袈裟,此等人不能被侵犯毁坏、触挠轻弄,常能胜伏于他,能越过此诸障难。如果我的袈裟不能成就如是五种圣功德,则为欺诳十方世界现在诸佛,于未来世不成菩提做佛。

通过这一段经文就可以了知,以本师大愿力的加持,袈裟具有极大的功德。如果恭敬袈裟,就会获得大利益。尤其是在家人,一定要恭敬僧相。袈裟是福田衣,是解脱服,袈裟又被比喻为莲花,不被汙泥所染污,也叫幢相,不被邪众所倾,也叫田文之相,不使见者产生邪恶,也叫救龙之服,龙得到袈裟一缕,就不为金翅鸟所吃,也叫降邪之衣,不被外道所损坏,也叫不正之色,不为俗贪所染。因为出家依于内教,所以是穿著诸佛的法服,行持诸佛的法行,现的是这样的僧相。在剃度时,有一首偈这样说:“金刀剃去娘生发,除却尘劳不净身,圆顶方袍僧相现,法王座下又添孙。”所以在这个世间,僧相是最尊贵的表相。对于这个持三世诸佛清净幢相的人,如果像恭敬佛塔一样恭敬,就能灭罪生福,如果轻视亵渎毁辱,那就是罪过弥天,因为轻视、亵渎的是三世诸佛清净的幢相,是在挑坏人天眼目,是在损坏佛的形相。所以,在这一点上,在家人尤其要注意。打个比方,国旗是一个国家政权的象征,如果毁坏首都的国旗,那就等于是在反对政府,性质很严重。现在僧相比国旗的意义要大无量倍,所以必须要十分恭敬,否则以自己的无知会毁灭自己。

我们这样了知后,对于具德的僧、对于沙门相,一定要作护持,一定要尽力承事供养。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以此会产生无量福德。为什么会产生无量福德呢?因为承事供养的不是一般人,是如理行持圣法的人,是诸佛的清净幢相。所以经上说:“一个人每个月不间断地拿百千的殊胜物质去做大供养,这个功德虽然很大,但是只要对僧伽从心里产生清净的信心,就已经超过前面外财供养的十六倍。”可见信心是最主要的。以这个为例,应该广大地从经中寻求了解,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会产生更坚固的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