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丙二、广说差别因与果

《随念三宝经释讲记.无尽吉祥妙音讲记》 ︱ 智圆法师.译讲 ︱

“大天王跽奉天食不以为美,毘兰若国食马麦不以为恶。”

大天王两膝跪着对佛供养天人的食物,佛也不认为是美事,在毘兰若国,佛吃了八十多天的马麦也没有厌恶。在《佛说兴起行经》当中记载,当年舍卫国毘兰邑的阿耆多王请佛和五比丘供斋三个月,当时有魔王蛊惑国王的心志,让他入王宫耽著五欲,只供养了六天,他就忘得一干二净。当时又碰上整个地区闹饥荒,乞不到食,只有一位马夫减一半的马麦来供养佛和僧众,一直到第九十天,国王才醒过来,向佛忏悔。佛连吃三个月的马麦,一点也没有觉得受罪。

“诸大国王供奉上馔不以为得,入萨罗聚落空钵而出不以为失。”

很多大国王迎请佛入王宫,供养上妙的美食,佛陀也没有得意之心。进入萨罗聚落,被拒之门外,只有托空钵出来,但佛也没有失望之心。在《大宝积经》上讲:当时佛和比丘僧没有得到饮食,一切魔王和其余诸天都这样想:“佛和众僧没有得到食物,现在很忧恼吧!”他们夜晚就来实地观察,结果发现佛没有一念忧恼,心不高也不下,平平等等,前面如是,后面也如是。所以,佛已经没有得失之心。

“提婆达多于耆阇崛山推石压佛,佛亦不憎,是时罗睺罗敬心赞佛,佛亦不爱。”

按《五分律》所说,当年提婆达多为了害佛,找到一个人,和他共同登上耆阇崛山。当时世尊正在山下的石路上经行,提婆达多就叫那人推石害佛,在他发心推石的时候,他的四肢却动不了,他心里想:佛的功德真大,就这一念手和脚又恢复过来。提婆达多见他不行,就亲自把大石头推下山崖,山神接住石头,远远地抛在一边,石头的碎片迸到佛的脚上,伤了脚的大指,但是佛没有一念憎恨之心。当时罗睺罗尊者以恭敬心赞叹佛,佛也没有一念喜爱之心。这是冤亲平等的境界。

“阿阇世纵诸醉象,欲令害佛,佛亦不畏。降伏狂象,王舍城人益加恭敬,持香华缨络出供养佛,佛亦不喜。”

阿阇世王放醉象害佛,当时佛也没有起过一刹那的畏惧心。在佛降伏狂象之后,王舍城的人民都同声赞叹:“瞿昙沙门不用刀杖就降伏恶象,国中的人民不再有恐怖,何等痛快!”这样王舍城的人们更加恭敬佛,都拿着香华、璎珞出来供养佛,但是佛也没有一点自豪感。这是说明佛陀已没有胜负之心。

“九十六种外道,一时和合议言,我等亦皆是一切智人,从舍婆提来欲共佛论议。尔时佛以神足从脐放光,光中皆有化佛,国王波斯匿,亦命之令来,于其坐上尚不能得动,何况能得与佛论议。佛见一切外道贼来,心亦无退,破是外道,诸天世人倍益恭敬供养,心亦不进。”

九十六种外道一起商量说:“我们也都是一切智人”,于是他们从舍卫国来想与佛辩论。尔时佛以神足从脐间放大光明,光中都有化佛,波斯匿王也被叫来。在佛的威德震慑之下,外道在座位上动都动不了,哪里还能与佛辩论。佛陀见一切外道过来,心里没有任何退怯。摧破外道以后,诸天世人对佛更加恭敬、供养,佛的心也没有增进。

以上这些事实说明什么呢?《大智度论》中说:“譬如真阎浮檀金,火烧不异,搥打磨斫,不败不异,佛亦如是,经诸毁辱诽谤论议,不动不异,以是故知,佛诸烦恼习,都尽无余。”打个比方,就像真金以火烧也不会有任何变质,以锤打磨斫,也不会毁坏。佛也是如此,不论何种毁谤、污辱、论议、赞叹、恭敬,佛的心始终不动不摇,没有任何变异。这就可以证明,佛陀已经无余灭尽烦恼习气,佛的断德达到究竟圆满。

戊二、证圆满相分三:一、体相 二、功德 三、作用

己一、体相 分二:一、广大 二、甚深

庚一、广大

妙智圆满;

二十一聚无漏法所摄一切智慧,佛无余具足,是为妙智圆满。

这是从广大方面来宣说佛陀的智法身。所谓妙智,是指二十一聚无漏法所摄的一切智慧。所谓圆满,是指无余具足。

“二十一聚无漏法”:第1聚是三十七菩提分法;第2聚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第3聚是有色观色等八解脱;第4聚是九次第等至;第5聚是十遍处;第6聚是八胜处;第7聚是无诤;第8聚是愿智(就是乃至生死未空随愿成办众生的义利);第9聚是六神通(就是神足、他心、天耳、宿命、天眼、漏尽这六通);第10聚是四无碍解;第11聚是四一切种清净(所依身清净,所缘受用清净,心三摩地清净,智清净);第12聚是十自在(能够住寿一劫,叫寿自在;对于无数三摩地获得自在,叫做心自在;已经获得虚空藏三摩地,叫做资具自在;开示一切工巧艺术等事业,叫做事业自在;能够随愿受生,叫做生自在;能够示现佛身充满一切世界,叫做胜解自在;成就无数调伏众生的大愿,叫做愿自在;能够在一时顿然显现无量神变,调伏众生,叫做神通自在;获得殊胜四无碍解,叫做智自在;如欲能够演说十二分教,叫做法自在);第13聚是十力;第14聚是四无畏;第15聚是三不护(就是如来身语意的行为究竟清净,不存在害怕他人知道自己的三业邪行而护过失);第16聚是三念住(就是佛说法时,对于善听者不起贪心,对于不善听者不起嗔心,对于间杂者不起贪嗔);第17聚是不忘失法(就是利益有情不会越时);第18聚是永害随眠(就是永断烦恼障和所知障的习气种子);第19聚是大悲心;第20聚是十八不共法;第21聚是一切相智。《大乘庄严经论》中说:“譬如大宝藏,众宝之所依,净界亦如是,佛法之依止。(就像大宝藏是无量众宝的所依,而清净法界的大菩提也是广大无量果功德法的所依。)”

以上二十一种无漏法都是佛地所摄的广大功德,虽然在有学道也有相同的一些名称或者相似的一些功德,但是这里所说,唯一是灭尽一切心和心所的佛陀智慧的境界,也就是和佛法身无离无合的恒河沙数的功德,佛陀无余具足,这也是有学道功德达到究竟才会圆满现前的。《宝性论》中说:“无量无数不思议,无等清净之究竟,当知彼等诸功德,真实自性身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