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丙二、广说差别因与果

《随念三宝经释讲记.无尽吉祥妙音讲记》 ︱ 智圆法师.译讲 ︱

庚二、超越集因

永断诸结,脱离热恼,解脱爱染,越众瀑流。

一般烦恼有诸异名,如“结”、“热恼”、“瀑流”、“结使”、“坚固”等,此处前二者是就作用而言,后二者是就体相而言。

前二者结和热恼,是从作用的角度讲,后二者爱染和瀑流是从体相的角度讲,其中爱染的作用是结缚,瀑流的作用是热恼。

一般,一切烦恼可称为结,此处特指转生轮回之主因“爱”,能系三界犹如紧结之爱,以无我慧剑永断,故是“解脱爱染”。

什么是结呢?从广义来讲,一切烦恼都可以说是结,在《辨中边论》当中讲了贪、嗔、慢等九结,这里是特指轮回的主要因——爱,这是集的根本。从十二缘起来看,今生能感召后有的因素是“爱、取、有”,其中爱是主要的因,古人说“爱不重不生娑婆”,也是突出强调轮回的根本因是爱。以爱的作用能把众生牢牢系缚在三界当中,所以叫做“结”。“爱”是怎么来的呢?是以我执而引起,有人我执就有染污爱,有法我执就有非染污爱。它的对治就是证悟无我的智慧,见了万法无我,无人无法无生死无涅槃,还有什么可爱著呢?对于一切“爱”,佛以现见无我的智慧从根永断,所以是“解脱爱染”。不仅是三界凡夫的染污爱,连声闻缘觉和学道菩萨的非染污爱,也都以无我慧剑永断,对于轮涅万法没有一丝一毫的耽著。

“热恼”者,能令痛苦的烦恼 —— 见及无明等,具有如瀑流般不自在的冲力,彼亦断除之故,“脱离热恼,越众瀑流”。

“瀑流”是以比喻描述烦恼的体相,它的作用是“热恼”。《俱舍论》中说:“若势增上,说名暴流,谓诸有情,若堕于彼,唯可随顺,无能违逆,涌泛漂激,难违拒故。(势力增上,叫做暴流,众生如果堕在里面,唯一只能随它漂流,不能违逆,以烦恼流翻涌漂激,难以抗拒的缘故。)”佛陀截断萨迦耶见及无明等的烦恼流,烦恼的势力也因此而消除,所以是脱离热恼,越众瀑流。

《大智度论》中说:“若劫尽时,火烧三千大千世界无复遗余,火力大故。佛一切智火亦如是,烧诸烦恼无复残习。(劫尽时,劫火焚烧三千大千世界,烧尽无余,以火力大的缘故。佛的一切智火亦复如是,烧毁烦恼,连残余的习气也都消尽无余。)”

如是即从“以爱染如结系缚”及“以烦恼瀑流漂激而热恼”此二层因果中解脱。

对以上佛陀安住三有而超越三有的断圆满相,下面根据《大智度论》中的一段,结合佛当年的示现做一点补充解释。

《大智度论》中说:“如一婆罗门,以五百种恶口众中骂佛,佛无异色亦无异心。此婆罗门心伏,还以五百种语赞佛,佛无喜色亦无悦心。于此毁誉心色无变。”

这是讲颇罗堕婆罗门以五百种恶口,在大众当中不断辱骂佛陀,但是佛陀的身心没有任何异样,后来他见到世尊不说不答,内心被佛的威德折伏,又以五百种语言赞叹佛,但佛也没有因此而喜形于色、心里高兴。佛对任何毁谤和赞誉都是心色不变,所以是防护诸处、不成诸界、不染诸欲。

“又复旃遮婆罗门女,带杅谤佛,佛无惭色。事情既露,佛无悦色。”

这是讲婆罗门女谤佛的事情:

有一次,佛陀为大众说法时,旃遮婆罗门女拿一个木盆绑在腹部,用衣服盖上,走出舍卫城来到祗园精舍,远远见到世尊正在给无数大众说法,她想:“今天要在大众当中毁辱瞿昙沙门,让我的师父们得到供养。”她来到佛面前说:“沙门,你为什么不说自己的事,而说别人的事?你现在自己快乐,不知道我的痛苦,你先和我私通,使我有了身孕,现在快要临产了。”这时,会场的气氛一下子沉闷下来,大家都默不做声,但世尊没有任何羞惭的表情。当时帝释侍候在佛的身旁,为佛打扇子,他想:“这个外道女,为什么这样恶心毁谤如来。”他就以神力变成一只小白鼠,钻到婆罗门女的衣服里面,咬断带子,盆子忽然落地,四众弟子见到盆子掉在地上,都欢喜踊跃,但这时佛也没有高兴。

“转法轮时,赞美之声满于十方,心亦不高;孙陀利死,恶声流布,心亦不下。”

在转法轮时,赞美的声音充满十方,听到这些赞语,佛的心也没有任何高举。在孙陀利被暗杀而谣言四起时,佛的心也没有任何低沉。孙陀利,是外道当中的一个少女,受外道的指使,早晚在祗园精舍走动得很勤。几天以后的一个夜晚,外道雇了几名杀手,在孙陀利正走在祗园精舍路上时,秘密把她暗杀。第二天,外道向政府报告,请求搜寻,结果在祗园附近发现孙陀利的尸体,外道就到处扬言说孙陀利和祗园的人有不清净的行为,孙陀利被杀是为了桃色纠纷。当时各种难听的话,传得非常多,但是佛的心没有丝毫波动。后来,杀手得到赏金之后,在酒店里面喝酒,因为赏金分不均匀而发生争吵,于是全部被捕,而且招供是受外道的指使,这样才使真相大白。所以,当佛陀相应我们这个人世间游戏示现时,给人感觉好像佛在这个红尘世界中,也会遇上各种事,但实际上佛陀安住于法身境界中一刹那也没有移动过,绝不可能心随境转,所以是于三有无染。

“阿罗毘国土风寒又多蒺藜,佛于中坐卧不以为苦。又在天上欢喜园中,夏安居时坐剑婆石,柔软清洁如天綩綖,亦不以为乐受。”

根据巴利文长老偈经的注解,阿罗毘国的位置是在舍卫城南方三十由旬的恒河沿岸。这片国土风大,气候寒冷,地上多长有蒺藜草。世尊当时在这里坐卧也不觉得是苦。又在忉利天的大园林——欢喜园当中,夏安居时,世尊坐在天界的剑婆石上,极为柔软清洁,但也不认为是乐受。所以,世尊对一切受的耽著已完全消尽,一切无有高下,一切都是大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