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愿王——常随佛学
《普贤行愿品讲记(上)》 ︱ 智圆法师 讲授 ︱
这段描述佛利生事业的经文,主要是讲转法轮,其余则很简略,这表明转法轮是佛利生的根本事业。因地,佛是为了利他而勤求妙法;成佛后,自然酬本愿为众生开示妙法,因果是一致的。我们学佛应着重在这个重点上学习。
“如是一切,我皆随学”,显示了能学之心。意思是,上面佛因地的修行、果地的利生,我都发愿随学。“皆”字体现了遍学的誓愿。因为已决定信解一切佛都不离自性,故发起“我皆随学”的担荷之心。
佛的发心、修行、事业都是求道者最好的学习教材,在这本大书中,写满了智慧、慈悲、精进、善巧等的最贤善的品德行为。这一切,我们都应奉为典范,点点滴滴用心去随学。真正能发大愿常随佛学,以佛为榜样,一举一动效仿佛的言行,如来藏就会快速开显,就会迅速趣入佛地。
2、随学一切佛
如今世尊毗卢遮那,如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尘中一切如来,皆亦如是。于念念中,我皆随学。
像随学世尊毗卢遮那那样,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所有极微尘中的一切如来,所有从因至果的善行,我都普皆随学,念念之中,我皆随学。
没学普贤行愿时,不知道心量能拓展到如此广大。或许学了一点、学到某种层次,就非常满足。以这样狭小的器量,怎么能成就离一切过、证一切德的佛果呢?志气小了,就不堪承受无上大法,就不能取证无上果位。
归到自性上,“念念随学”如何做呢?《华严经·出现品》云:“佛子!应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觉。何以故?诸佛如来,不离此心,成正觉故。”我们的心,念念有佛成正觉,一念觉是一念佛出世,念念觉是念念佛出世。所以,念念自觉,就是念念随学佛。
(三)总结无尽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学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这是大乘学无止境的精神。如果学佛的愿力有限,怎么能做到学无止境呢?我们反观自己的发愿,会发现和普贤愿王的量差距很远。我们连续学上几年,就会懈怠提不起,这是学佛的愿力不够。愿文上说:“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学无有穷尽。”这是永无厌足的心。我们学佛,首先要发起这个常随佛学的大愿,以大愿摄持,才能不断进步,最终到达无上菩提的果地。“常随佛学”,是生命中最有意义的学习,故月月、年年相续不断地去随学,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从心上来解释:心是无尽的,觉悟是无尽的,故随学也是无尽的。
以上“常随佛学”归纳起来,就是要常学觉悟,这是最大的主题。我们唯一应学觉悟,为什么呢?因为觉悟是生命的本质。我们以前有过很多种学习,学过种种世间知识,也学过外道法,但这些和学习佛法不同,学了这些往往增加迷乱,因为这些学习和解脱无关,它并不具有对治烦恼、去除分别妄执的作用,甚至里面充满了邪见,助长贪嗔痴的言教,所以学习后,最多只能掌握一些世间的生存技能,不好的方面会增强分别执著,导致人格恶劣,走入歧途。所以学习有两类,一类是学迷乱法,另一类是学觉悟法。学迷乱法会障碍本觉苏醒;学觉悟法会开启觉悟,而且越学越明朗,越学越安乐,会从最初肤浅、片面、模糊的认识渐进到深刻、圆满、清晰的觉悟。
佛因地求道,为法的缘故,不惜身命,乃至经历种种难行苦行,这些无不是从觉悟中流现的。尊重法,来自觉悟;为法舍身,来自觉悟;行持布施乃至般若,来自觉悟。觉悟自心本无悭贪,就展开了布施行;觉悟自心本具智慧觉性,就有了般若行;觉悟自心本自清净,就放下戏论执著;觉悟自心本具慈悲德性,就发展出圆满的慈悲。因此,佛的修行都是从内心的觉悟流现的。自从发起菩提心开始,生命就逐步地迈向自觉、觉他的菩提之路。成佛之后,无论显现神通、示现种种化身,处于种种众会道场讲经说法,乃至最后示现涅槃,一切无不是觉他的事业。因为自身觉悟圆满了,就以觉悟光明破除众生的痴暗,所以果地大用就是觉他。这样分析,佛陀从因至果的修行和事业都可以摄在一个“觉”字中。
佛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我们“常随佛学”就是学觉悟。诸佛的修行、示现,都是在觉悟开启时流现的,一个个事相反映的就是内在的自觉觉他,因地发菩提心、精进修行,是觉悟在开启、在增上、在相续,在朝着觉行圆满趣进,果地流现的是觉悟的事业,从因至果,就是觉悟逐渐开发到究竟圆满的过程。
我们要知道,法身本来清净,只是被恒沙客尘烦恼缠缚,才往来生死,沦为众生。现在要还归法界,念念都应觉悟。起贪、嗔、痴时,叫众生;当下觉照,叫学佛。凡夫心中有八万四千烦恼,念念相续不断,欲去除障覆显现法身,就要念念生起觉悟,因此应常随佛学,一念不觉就落入无明。
生死之根是无明,成佛之路是觉照,必须发起念念觉悟的普贤愿,才能证入。一念觉,一念破愚暗;念念觉,念念破愚暗;一切无明消尽,就是成佛。所以,归到心上,所谓学佛,就是由始觉契合本觉而最终达到究竟觉的过程。
这种觉悟的学习,很多人没有认识它,甚至不认为有这样一种学习。真正看清楚了,会醒悟到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因此应当发愿世世生生常学觉悟。目前,多数世间人所作的学习,是学习知识技能,来认识和利用外部世界,和佛教向内心开启觉悟的学习是不同的两个方向。后者是导师佛陀把自身成佛的道路建立成教法,学佛者依教法如佛所行而行,最终修成佛的果位。按照这种学习之道作观察,真正回归生命本源的学习就是时时处处学觉悟,因此普贤愿王说“念念之中,我皆随学”。
我们以佛的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为榜样,自心也会趣入觉悟之道,这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本有觉悟的本性,外在随学大觉佛陀,自然受加持而开启觉悟。我们与佛平等的地方,就是具有如来智慧觉性,因此学佛的根本问题就是立志学大觉,如是因如是果,学习觉悟终究会到达觉悟圆满,而偏离觉悟的学习,终究不能解脱迷乱。
我们学习过很多世间知识,为什么到后来往往觉得索然无味呢?因为这种学习本身不能带来内心的安乐,真正的安乐来自心灵的觉悟,而不是其他。学习世间知识,并没有直接引生觉悟的作用,所以学了只是徒增分别而已。
心性具恒沙功德,是生命之源、安乐之源、利他之源,因此最尊最贵,超胜一切。其他都只是虚幻的影像,在影像上施设种种概念,分别执著,越学越离道远,越学越悖于本性,而随学觉悟,是令自己回归本源。这样衡量内外之学,便会发现,真正须用心学的是觉悟,因此应发愿常随佛学。
常随佛学就是永远向佛学习。我们的心本有无限的学习能力,就应把它充分发挥出来。我们学佛不应有限量,在没有成就一切种智之前,应当常随佛学,不断努力,来开发大方广的心性。如果没有谦虚地常学,那就堕在厌足、自满中。自满就是画地为牢,与广大的心性不相称。谦虚就是去掉自满心态,去掉后,一切好的行为都可以随学。有了谦虚求学的心,就能不断开启觉悟,处处受益。所以“常学”是指广大地学习,无厌足地学习。
从缘起规律看,不学觉悟,就落到迷乱、颠倒中,佛的所行最为善妙,不会有误导,随学它不会有恶果。学习佛自觉觉他,是最好的、最有意义的学习。缘起丝毫不空,学一分,得一分安乐,不断随学,功行会不断圆满,最终现前无上安乐。
许多世间知识的学习是无意义、无结果的,所以学久了会生厌倦心,但学觉悟是从愚暗走向光明,从狭隘走向广大,从邪恶走向贤善,从生灭走向永恒。既然学觉悟如此之好,为什么不发起常学的大愿呢?佛的行为都是给我们作榜样,启发我们如何迈向生命的圆满,因此最值得我们用心去仿效,按这样学就能实现生命的意义。
我们读佛的传记,不应只当成故事看。学佛是用心学佛的愿力、行为,点点滴滴去效仿。如古人画马,念念想着马,最后变为马相。我们念念学佛,将来一定成佛。能真心发愿常随佛学,就大不一样,用心随学佛的行为和佛心相应,发展下去遍学一切佛的法,最后学到与佛同心同愿。
诸佛的成就以发菩提心为起点,发心后修持一切波罗蜜门,最后究竟觉悟,转法轮觉悟群生。我们常随佛学,应如佛般发起菩提心,行持波罗蜜多,最后成佛,广度众生。这就是学佛的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