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十金刚句

《辨中边论(未定稿)》 ︱ 弥勒菩萨 造 ︱

辛二、第二类七种二边分二: 一、略说 二、广说

壬一、略说

分别二边性,应知复有七。

上述之外,承许还有分别二边或二边分别的七种。

壬二、广说

谓有非有边,所能寂怖畏,

所能取正邪,有用并无用,

不起及时等,是分别二边。

七种分别二边的对应是何者呢?分别有事是一边,分别无事也是一边故,对治彼二边的中观道者,如经所说:“不为灭补特伽罗方立空性,然彼空性本性自空,前际空,后际亦空。”等乃至广说。

分别所寂执有所断是一边,分别能寂执有能断是一边,对治彼二边的中观道者,所断自性本来不成立故,其能断对治胜义中也不成立,对此宣说者,如《大宝积经》 中所说 [1] :“迦叶,譬如有人怖畏虚空,悲嘷椎胸,作如是言:我舍虚空。迦叶,於意云何,是虚空者可舍离不?……”

对痛苦来源的三界轮回分别为所怖之处是一边,对此轮回产生畏惧之分别是一边,断除彼二边的能治中观道者,如经所说 [2] :“譬如画师自手画作夜叉鬼像,见已怖畏,迷闷躄地……”如是,以自己分别心幻化的轮回以及对自现的轮回产生畏惧,以上述比喻如是了知,即能断除彼等二边。

前者虚空喻是对诸声闻宣说,以小乘宗未通达一切诸法自性空,并认为诸法是所断、空性是能断,即以空性坏灭诸法故,为断除彼等对空性的怖畏,以喻宣说:如同虚空无法遣除般,空性于一切法以法性方式本来遍行。宣说后者画师喻则是为使诸菩萨常住轮回而不生厌离。对此二喻,坚慧论师注释中还有其他种种解释。

分别色等为所取是一边,分别眼等为能取是一边,断除彼二边的中观道者,如经所说 [3] :“迦叶,譬如幻师作幻人已,还自残食……”以彼喻宣说:虽现似能取所取二者而不存在异体,仅成立唯识,彼等一者不成立,另一者也不成立故,实际之中不成立二取。

分别无漏为正性是一边,分别有漏为邪性是一边,断除彼二边的中观道者,如经所说 [4] :“迦叶,譬如两木相磨,便有火生,还烧是木……”其义为:从非火自性的柴中生火,火还烧此柴,如是不属真实或有漏的加行道位有妙慧分别如柴,从彼产生真实无漏的圣者智火,且以圣者智火烧尽妙慧分别。彼等二者是缘起生如幻化般,而所谓的正性与邪性无有偏袒,宣说其自性不成立。

于以对治智慧作断除所断的作业,分别此对治为有功用或执着智慧要先分别方能断障之有用的增益分别是一边,不能断障之无用或智慧无用的损减分别是一边,遣除彼二边的中观道者,如经所说 [5] :“迦叶,譬如燃灯,一切黑暗皆自无有,……而此灯明无有是念:我能灭暗,但因灯明法自无暗,明暗俱空无作无取……”宣说如油灯虽无分别而有能力灭暗,以智慧断障也与彼相同。

众生相续中无始已入的障碍,彼等难遣并具大力故,不可能有生起对治智慧的机会,如是分别相续中不起对治是一边。若生对治智慧,但彼所断不能无间灭故,所断与对治长时共俱或将成一时并存的分别者,也是一边。能断彼二边的能治中观道者,如经所说 [6] :“迦叶,譬如千岁冥室未曾见明,若燃灯时,於意云何,暗宁有念:我久住此不欲去耶?……”光明若生定灭黑暗,明暗二者不可能同时并存,黑暗存在再久,也可于彼燃起明灯,以此譬喻遣除彼等分别二边。

应知,如是宣说的一类七种分别二边都是与实相不相应的执著分别,堕入增益损减中的一边故,称为分别二边。于远离彼等二边的中观道义如实趣入者,称为菩萨道离二边的正行。

庚五、差别正行与无差别正行

差别无差别,应知于十地,

十波罗蜜多,增上等修集。

殊胜差别正行与无差别正行者,应知于十地。其义如何?即从初地增上布施正行、二地增上持戒正行等增上差别的角度,称为差别正行;从一切地中正行十波罗蜜多的角度,称为无差别正行。

如是道的正行无上依六种正行宣说完毕。

戊二、所缘无上

所缘谓安界,所能立任持,

印内持通达,增证运最胜。

成为正行根本之境,如何缘彼后趣入呢?非如声闻等仅是少分所缘,而是以抉择深广一切义的方式为所缘故,是所缘无上。从自性四种与地之分位八种,有十二种所缘。

彼亦,于十波罗蜜多、地、道、总持、三摩地等种种安立之义——尽所有义无误所缘,于实相真如二我空的法界甚深如所有义如实所缘,此二者是于二谛所摄的广大义与甚深义以抉择方式所缘。所立所缘与能立所缘二者 [7] 是由前两种所缘安立的。其义如何?广大道的一切相可摄于十波罗蜜多故,彼等实修者,即是于所立波罗蜜多所缘;由证悟殊胜法界故,彼等波罗蜜多也以证悟三轮清净的智慧摄持后成为善巧的殊胜正行者,称为能立所缘,以证悟三轮清净的智慧摄持的波罗蜜多将成为无漏道及出世间波罗蜜多故,如是宣说。依靠具有如是四种所缘,即是无上所缘。

彼亦,于诸道位以辗转增上的方式成为所缘,即是:以闻所成慧于法界及布施等所缘者,称为任持所缘;以具有四种道理的思所成慧于彼二所缘后通达其义者,印持所缘;如是,以修所成各别自证智慧于彼等所缘以真实方式内持者,内持所缘;初地时以现量通达法界所缘;以二至七地之间的六地证悟辗转增上所缘;第七地时通达经藏等诸法并于有寂之法无相分证所缘;第八地时远离一切勤作与加行而平等任运所缘;第九地、第十地、第十一佛地时次第生起的智慧最胜、事业最胜、清净最胜所缘,具体而言,第九地获得四无碍解最胜智慧故,是智慧最胜所缘;第十地获得殊胜事业故,是事业殊胜所缘;第十一佛地获得烦恼障所知障无余清净最胜故,是清净最胜所缘,亦即以清净最胜智慧使尽所有与如所有所摄的一切法无余照见或所缘故。

戊三、修证无上

修证谓无缺,不毁动圆满,

起坚固调柔,不住无障息。

以入大乘道而暂时与究竟果较声缘所得超胜成就者,以十相宣说。彼亦,一切大乘之义摄于十种之中,如《大乘庄严经论》云:“种性信解法,如是而发心,修行布施等,趣入无过地,成熟诸有情,清净佛国土,得无住涅槃,胜菩提示彼。”即苏醒大乘种性,以此为助缘对大乘法生起信解,发起无上菩提心,加行修行六度,以入无过菩萨初地而位列圣地,以善巧能成熟有情,清净佛土,证悟有寂大平等故能圆满无住涅槃之法,此三者主要是清净地所摄功德,最终获得无上殊胜菩提的佛果,以及成佛后乃至轮回未空之间示现菩提或如来的相续无有间断,亦即乃至轮回未空之间以佛色身利生的事业相续不断。

此处也与《大乘庄严经论》相同,苏醒大乘种性的顺缘——宣说大乘法的大师阿阇梨等四大轮 [8] 圆满具足丝毫无缺者,是种性修证,也是一切因中的最初因。如是,对殊胜大乘道不舍弃者,于大乘法信解修证;以小乘作意不扰动者,大乘发心修证;六波罗蜜多能极圆满者,正行修证;初地时生起出世间真实法的圣道无垢地,是入离生修证;一至七地之间善根辗转长时增上故,成熟有情修证;第八地时,以无分别智心得调柔且外散前五识转依故,净土修证,以及以证悟有寂平等观内末那识转依而见轮涅二边不住的大涅槃义故,得诸佛不退地授记修证;断尽一切二障及习气而无障故,殊胜菩提佛地修证;无上菩提三身自性之相何时也相续不断者,周遍示现菩提修证。如是乃至究竟果之间的成就之相已作善说。

甲四、末义分二:

一、宣说本论难测之深密及具殊胜功德

二、论跋与译跋

乙一、宣说本论难测之深密及具殊胜功德

此论辨中边,深密坚实义,

广大一切义,除诸不吉祥。

此论宣说离边之中即中观道故,名为辨中边论,或名能不杂辨别中边之论。此论极深密故,以寻思心难证;以敌方不坏的精华义或成为一切乘的精华义;获得自他大利暂时与究竟的无上果;于一切三乘种性者成为具义;尽除无义的未证、邪证、怀疑之垢,断除一切烦恼所知障——具有如是五种殊胜功德故,成为殊胜宝论!

辨中边论颂辨无上品第七释竟

乙二、论跋与译跋 [9]

论跋:辨中边论颂圣者弥勒撰造圆满。

译跋:印度阿阇梨支那摩札、希令扎波德及主校译师智军翻译、校勘并订正。

又云:

于诸边执恶见坑,自在救护中观道,

三乘种性之入门,嗣尊菩萨作善说。

无量妙法珍宝藏,融摄广大法之库,

明示善说之光鬘,以此愿众法充满。

愿宣此论之缘起,法日普照遍赡洲,

讲修莲苑广兴盛,轮回未空恒安住。

愿我究竟圆净熟,遍空有情置胜乘,

弘法利生增吉祥,众生咸证胜菩提。

此文由以智、尊、妙之传记无比顶天并以毕生善立修行胜利大幢之传记于三地赐予欢喜吉祥的噶陀江拉活佛班玛恭秋圣法胜利幢吉祥贤,献吉祥哈达及第二宝白银劝请,吾铭记于心,然暂未动笔,后向噶陀巴斯德仁波切供养慈氏五论时,蒙赐纸墨等作顺缘,于此康巴无比大座地——被誉为第二印度摩竭陀国的噶陀金刚座大经院,麦彭南迦于第十五胜生周木马年自八月二十三日始,于传讲间歇中稍作著述,后月初五星曜吉祥之上午著毕。以此愿劝请者等吾之诸圆寂上师的密意圆满,并愿未来诸补特伽罗的法眼开启以及赐予尽虚空界诸有情成就暂时与究竟之义的善妙吉祥。沙瓦茫嘎朗!(愿一切吉祥!)

2003年藏历5月15日译竟于三界法王上师晋美彭措住锡之喇荣五明佛学院,2005年正月初一于浙江杭州修订完毕,时逢弥勒圣诞,以此善根祈愿补处大论利益无边有情。


[1] 《大宝积经》云:“譬如有人怖畏虚空,悲嘷椎胸,作如是言:我舍虚空。於意云何,是虚空者可舍离不?”“不也世尊。”“如是迦叶,若畏空法,我说是人狂乱失心。所以者何?常行空中而畏於空。”

[2] 《大宝积经》云:“譬如画师自手画作夜叉鬼像,见已怖畏,迷闷躄地,一切凡夫亦复如是,自造色声香味触故,往来生死受诸苦恼而不自觉。”

[3] 《大宝积经》云:“譬如幻师作幻人已,还自残食,行道比丘亦复如是,有所观法皆空皆寂,无有坚固,是观亦空。”

[4] 《大宝积经》云:“譬如幻师作幻人已,还自残食,行道比丘亦复如是,有所观法皆空皆寂,无有坚固,是观亦空。迦叶,譬如两木相磨,便有火生,还烧是木。如是迦叶,真实观故生圣智慧,圣智生已还烧实观。”

[5] 《大宝积经》云:“譬如然灯,一切黑暗皆自无有,无所从来去无所至,非东方来,去亦不至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不从彼来去亦不至,而此灯明无有是念:我能灭暗,但因灯明法自无暗,明暗俱空无作无取。如是迦叶,实智慧生无智便灭,智与无智二相俱空,无作无取。”

[6] 《大宝积经》云:“迦叶,譬如千岁冥室未曾见明,若燃灯时,於意云何,暗宁有念:我久住此不欲去耶?”“不也世尊。若燃灯时,是暗无力,而不欲去必当磨灭。”“如是迦叶,百千万劫久习结业,以一实观即皆消灭,其灯明者圣智慧是,其黑暗者诸结业是。”

[7] 藏译本译为所修所缘与能修所缘。

[8] 四大轮:即安住顺境、亲近正士、发宏誓愿、积大福德。

[9] 论跋与译跋是藏译本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