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 简体中文版 繁體中文版 English
2022年1月1日 星期六

佛学研究

佛学论文

网站首页 > 佛教研究 > 佛学论文
生命依何而住——略谈斋戒的必要性
来源: 盛林雪 日期: 2017-02-02 浏览量: 2914

盛林雪

,是一切法未迁流之际。这里的 是指有情从生下来到一期生命没有结束之间,生命安住的状态。

那么,有情生命是以何而安住呢?

一、生命依食而住

经曰: 世尊自悟一切,正觉正说,谓诸有情,无非依食而住。 也就是说,佛世尊自己悟到一切法一切智什么都了知,成为正等正觉,知一切有情的都是依食而安住的,没有食物滋养,生命就不能存活。故佛教对食也尤为重视,汉藏课颂均有上供下施的唱赞仪轨,汉族佛事活动如放焰口 1 水陆法会 2 也是施食为主,密宗更有荟供、火供、护法供、烟供 3 等积资净障的方便法门。

在世间,人们也常说: 民以食为天 。古代兵备战也是 军马未动,粮草先行 。国家制定方针政策,也是按: 衣食住行,四大民生 来排,把食排在第二位。

小时候也常听奶奶唠叨: 人每天都是为了这张嘴而忙忙碌碌 。平常人们见面寒暄也会问: 吃饭了没有?吃的什么 ?” 等等。

综上所述,说明食物非常重要,无论修行与否,都是我们每天必须面对的。

二、《俱舍论》中对食的认知

在《俱舍论》中,对食是如何认知的呢?

本文第三品分别世间品 ——“ 生者众生世界 这一科判中给我们分析了四种食物。

有情以食而存住,段食欲界三处性。彼并非为色之处,不利自根解脱故。触食思食与识食,均为有漏三界有。

此处的食并非单指人们认为可食用的五谷杂粮,瓜果蔬菜等,这里指凡是能够维持生命,对身体有滋养作用的,均可称为食。食有多少种呢?有四种:段食、触食、思食、识食。

首先,何为段食?它是 变坏为相 ,也即依靠鼻、舌、身三根,一口一口把食物分段来享用,故称为段食。段食中有粗细二种。天人和初劫及中阴身均是细食,尤其中阴身是以香味为食,也属段食。现在人类所食其实是很粗糙的。

第二种:触食,是 触境为相 。当六识取境时,它能产生喜乐等感受,这种喜乐对身体有资益的作用,如眼见美景、耳听妙音,使心与心所不断的延续,是为触食。

第三种思食,它是 希望为相 ,心里有一个愿望作意,也主要与第六意识相应。我们常说的精神食粮,就是指这个思食。

望梅止渴 这个成语,就是曹操利用思食,在部队又热又渴的情况下,指着远方树林,告诉士兵前方是梅林,士兵们思之口生津液,马上精神振奋,走出困境。

最后,识食是 执持为相 ,它的功能就是执持我们的身体不会坏掉,即为人们通常所讲的灵魂,也是第八识阿赖耶识 4 ,是人在入胎时的一种意识,如果没有这种意识,胎儿是不会形成并存活的。

在这四食当中,前两种食是为利益此世,增长所依身体和能依心识,只是起到一种滋养的作用,而产生后世的根本因是思食和识食,只有思食和业牵引的识食,才能形成后世。阿罗汉就是断除了思惑和引生后世的业,所以不再感来世之果,而作为凡夫人,只依靠外在的物质,生命不能存活,必须业识的注入才可以,所以我们也应当重视内在的精神食粮,因为它会延续到后世,决定业识的染净。

三、贪食的过患

以上四食中,段食只在欲界有,作为修行人,上师也是告诫我们: 如果没有断除对欲界的贪执是不能够成就四禅 5 的。 也即无法转生色界、无色界。 所以想要提升生命的能量,必须断除对段食的贪执。

人类贪执食味,造成的过患是非常严重的。且不说现在, 由于人类蓄养牲畜、杀生贪味,导致全球变暖、罕见的雾霾、莫名的疾病、这些出现均与环境链有着密切的的关系。其实在地球人类物种起源的初劫,人们也是因为贪吃地味,导致生命日趋低下,备受零落轮回之苦。

在本论第三品 生者器世界 —— 转轮王出世 这一科判中 描述了这一切,颂词讲到:

先前有情如色界,而后渐次贪执味, 懈怠者作积蓄后,具执著者封地主。复次以造恶业道,寿命短暂为十岁。

这其中讲到在人类初劫 6 时,地球没有人类,光音天的众生来到人间,和色界众生无有差别,由于对地味 7 产生贪执,食用后,身体变得沉重,身光消失,不能飞行,空中出现太阳月亮。由于人们享用地味不同,产生相貌差别而互相侮辱,致地味消失,出现地脂,自然香稻,由于这种食物粗糙,须要排泄,便出现男女根,由此引发无始以来的贪欲习气,出现非梵行 8 。为隐蔽这种行为造房屋,因为懒惰的人积聚粮食,香稻变成早或晚只出现一次,所以分配粮食,引发偷盗,故而需要选出一位长官来看管田地,人称众敬王。再往后由于造下杀生等更严重的罪业,寿命短暂至十岁。

从这一系列变化的过程可以看出,人类最初由于贪执味道,引起后来的非梵行、偷盗,从而流转轮回。当人们贪嗔痴习气愈来愈严重时,便有了畜生、饿鬼、地狱这些恶趣现象,寿命也由八万岁逐渐减少到十岁。

现在人们贪执食味,保养这具臭皮囊,杀害各种动物,乃至除了同类不食外,天上飞的,地下走的吃了个遍,杀生手段之残忍前所未见,所做触目惊心,造业也更深重,在本论第四品分别业中也分析了这种杀生引发的异熟果会堕入恶趣、等 流果则寿命短暂,乃至在轮回中递偿还命、冤冤相报、轮转不休,甚为凄苦。

四、食物与福命的关系

现在人们认为吃的食物要荤素搭配、丰富多样,人才会健康、寿命才会长久,尤其有病的人更是会想通过杀生食肉来补充营养,期望延长寿命,这种想法对吗?

1 、死亡的四种类型

本论第二品 —— 分别根品 不相应行 这一科判中,对命也做了分析,颂曰: 所谓命不相应行,即寿温识之所依。 意思是:命即是寿,它是温热和意识的所依之处,生命存在人体会有温度,意识离去身体会变冷硬。

上师在其中分析到: 人的死亡有四种类型:

第一种:寿尽福未尽,这一众生无法延长寿命,福报只有 在来生享用。

第二种:寿未尽福已用尽,通过做佛事、积累资粮、对僧众供斋等方式,可以延长寿命。

第三种:寿与福均已尽,做佛事虽然可以增福,但也没法活命。

第四种:二者均未尽,但遭遇横死的情况,这种如果预先了知,则可以通过做佛事避免。

2 、珍惜福报可享天年

从四种死亡类型我们可以了知,并不是吃得越多、吃得越好就活的越长久。福命相依,寿命是由前世的异熟果报决定的,而福报及所食俸禄也是前生已定,有限量的。就像银行的存款不珍惜,不计划用度,肆意浪费,一旦福报享尽,就要遭受痛苦,甚至命不久也!

古有福命生相同、却寿差异的,比如元朝有两个太学生,同年同月同日生,八字完全相同。他们同中乡试,也同日做官,一个在鄂州,一个在黄州。没多久黄州官去世了,鄂州官非常恐怖,急忙交代后事,以为自己也快死了。但过了七天之 后,他仍身体健康,就前往吊祭老同学,哭着说: 我与你出 生的年月日时一样,出生地点也一样,但你比我早去了,即使我现在死,也比你晚了几日,这是为什么呢?如有神灵,请托梦告知我。 当天夜里,梦到死去的黄州官说: 你凡事都节俭,所以能享长寿,而我享用过度,福报早用尽了,所以寿命 短促啊 !”

其实别说一个人,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奢华过度,也是不长久的,比如古罗马帝国的堙没,再翻开历史,看看中国历代王朝的灭亡,莫不因铺张浪费而走向衰落,所以若想在非常短暂的人生里,安享天年,就一定要延续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这一美德。

佛门中历代高僧大德,深谙此理,珍惜福报,以身示教, 如虚云长老吃弟子吃剩的红薯皮,而弘一法师日中也只是一道咸菜就餐,他们食能果腹,衣能避寒即可,知惜福如此,才会福泽绵长。

3 、杀生食肉及参加宴会的共业

现代人不明因果,不知享福就是在消福,而杀生害命就是在肆意消耗福报,一时贪图口福却不知祸在身后,想一想, 断它性命自己怎么会寿命长久呢?最终反而适得其反,亡得更快。

现因大办寿宴或婚庆,恣意杀生、奢侈过度,消福折寿过多,提前死亡或婚姻生活并不如意的情况比比皆是。一场寿宴或婚宴下来,少则几十条,多则成百上千条命案,而这些所造之业,在本论也讲到: 军兵等为同一事,一切人均如作者 。 若军兵等共同为一事筹划并实行,则所有人均获得如同作者一 样的罪业。同样大家聚餐,则餐桌上所杀众生的罪业由所有人 承。《地藏经》中也讲了小孩出生与老人死亡时,家人为此而杀生,反而会令家神不喜、鬼神不悦,招致不祥,所以以这种方式示孝,示爱,真的是愚孝愚爱。

4 、放生食素乃积福之道

既然知道福命相依,而杀生食肉是极大的消福之举,那么反之,放生食素肯定是积福之道。明白此理后,遇老人寿诞,大人婚礼,小孩庆生当以素宴招待,放生布施为他们积福,尤其病人更应该多放生赎命,这才是真正的增福延寿之道。

现在人多是以效率利益为目的,为了使动植物尽快生长, 用了大量的激素而不去考虑对动物、对人身体的危害,毒肉、毒食品害人事件屡见报端,所以,尽管有的人不是从佛教提倡的大悲心考虑,或从爱护动物的原则、关爱地球环境和自身健康的角度,提倡素食,崇尚素食,如诸多名星刘德华、赵薇、王菲、李连杰均是素食者,上流顶级名人也在引领素食婚宴,如克林顿女儿的婚礼纯是素宴,英国威廉王子的婚礼提供素食菜单,及梁朝伟和刘嘉玲,大 S 和汪小菲、梁咏琪和西班牙男友他们都以纯素食婚宴,让自己的婚姻生活有了和谐美好的开端。

其实现在各地的素食餐厅,也有提供素食婚宴,更组织有庄重时尚的集体婚礼,就在这个月 11 1 日全球素食日,有五对新人心怀对地球的敬意和感恩,在厦门参加由心素食坊及多方合办的绿色、浪漫的素食婚礼,分享爱和感动,引导健康的生活理念。

在喇荣,人均素食,商场杜绝肉食品的销售,学院上师活佛、堪布大德均在提倡放生并身体力行,而随顺者莫不因此受益,或家庭和睦,或病情好转,故有缘者当深思福命相依的道理。

五、斋戒增福寿且引发禅思

1 、为何制斋戒和斋戒内容

常言道:身安道隆!对于修行者来讲,怎么样善调饮食达到身心和谐而安心办道呢?虽然知道五蕴无我的道理,但也要借助身体来修行达到彼岸。不吃会没力量办道,吃得过多又会昏沉,容易贪睡,引起欲望之心,因此修行当持中道。在《菩 提道次第广论》中,宗大师也是告诫我们: 饮食当知量,谓具四法,非太少食、非太多食、相宜消化而食、非染污心中量食。

大悲世尊,深明此理,一方面为了对治修行者的贪吃过患,令引发禅思,开启佛智;另一方面也为了增长众生的福报,延长寿命,从而制定了过午不食的斋戒。故本论第四品分别业品中为我们讲了八关斋戒。

颂曰: 身居低处重复说,不配装饰明晨前,具足斋戒之分支,清晨于他前受戒。次第第四戒律支,一不放逸三禁行,依彼则会失正念,以及成为骄傲者

这里讲到从受持时间 一日一夜过午不食 和受持方式 在比丘等他众面前受 以及分支 断除杀盗淫妄,不饮酒歌舞鬘坐卧高广大床 ,都讲得很清楚,当然前提条件是皈依,大乘则发菩提心,小乘则以出离心摄持。

在八关斋戒中, 指八条戒, 指关要,以 字明示食制,也说明比其他戒法重要。 的意思一是 ,就是依三世诸佛饮食之时日中为界限,以区别旁生午后食,恶鬼晚上食,所以吃斋不仅仅是吃素,还包括过午不食;再者,斋又是 清净 的意思,包括外清净和内清净两个方面。外清净是指外在环境,如沐浴更衣、清扫居室;内清净是指身口意三门远离种种过失烦恼。

八关斋戒与出家别解脱戒 9 有些戒是相同的,是佛陀慈悲方便在家人也能够受持一日或多日出家戒律,防非止恶,引发出世善根而设。

2 、斋戒可开智积福

学习佛法要通过闻思修引生智慧,须由戒生定、由定而生慧,而斋戒正是帮助修定而设,所有的法门最终都会归于禅定 来引发证悟,所以持斋非常有必要。如佛也是在金刚座入禅定四十九日最终悟道,汉地寺院在食前也会警示大众: 当愿众生,禅悦为食。 其实禅定足了就会不思饮食,并且禅定也会提升福寿。

唐朝宰相裴休的儿子,考上进士后在沩山禅师处出家,取名法海(就是《白蛇传》中金山寺的法海禅师),刚出家时让他天天挑水,有一天发牢骚说: 和尚吃水秀才挑,纵然吃了也难消。 老禅师听了对道: 老僧一打坐,能消万担粮。 说明禅悦之食不但可开智慧,并可积累福寿。

3 、持斋功德及必要

斋戒的目的令身口意三门清净,让人静心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生老病死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可以净化三业,功德无量。

在经典中也分别记载了受持八关斋戒有十二种功德:脱离病苦、消灭罪障、免除横祸、远离恶道、福报优厚、成就迅速、来世尊贵、得生天上、往生助缘、临终欢乐、得相好身、成佛道缘。所以八关斋戒也是佛道之根本,暂时得安乐福贵,最终成殊胜应供。

在《药师经》中说: 若有病人,欲脱病苦者,当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关斋戒。 特别说明有病者更应该通过受持斋戒来断除疾病。

如《佛说护净经》中说: 一日持斋,得六十万世余粮。 ;在《阿含经》中说: 受持八关斋戒,可以使我们获漏尽通 10 ,入于涅槃城 11 在《佛说优婆夷戒舍迦经》中,佛亲口说: 我今得佛道,本从八戒起。

据经典记载,当年帝释天曾对佛说: 我观察了持八关斋戒当天的功德,可以和我平起平坐。 佛对曰: 你千万不要这样说,他们当日持戒的功德,是可以和我平起平坐的。 想想看,这功德该有多大、多殊胜啊!具信者当日日受持!

六、略知五种出世间食

前面讲的四种食是世间的四食,而作为修行人,我们还应当了知有五种出世间食。在《华严经疏》中讲了五种出世间食: 一,念食,常持正念,长养善根;二,法喜食,爱乐大法,资养道种;三,禅悦食,定力自资,长养慧命,道品圆明,心长喜乐;四,愿食,认愿持身,不舍万行;五,解脱食,离诸业缚,于法自在,得菩提善根。

综上所述,当知《俱舍论》不是有些人认为的名相繁琐、小乘经论,它也是我们修行路上不可缺少的一部论典,学好此论,对我们的修行也起到很大的进益和指导的作用。

我今只是撷取《对法藏论》 12 智海一滴,从众生贪食的过患、福报与寿命的关系,以及斋戒对禅定的重要性来做一辨析,更是令我个人能够重视斋戒,进而日日受持为目的,因为这是修行的基础,证道的根本!

愿我们了知此四食后,知道持斋对我们的修行是如此重要。我们很有必要茹素护生、常持斋戒、追思佛时,知足常乐、禅悦为食,并能以五种出世间食进一步资益道根,长养慧命,最终解脱轮回、共证菩提、度化众生、报答上师与佛的深恩!

---------

1 、放焰口:佛事活动,一般在黄昏举行,供以饮食,度以饿鬼。

2 、水陆法会:供品以饮食为主,超度一切鬼魂,普济六道四生,故称。

3 、荟供、火护法烟:密宗上(前三)下施(后一)的不同方式。

4 、阿赖耶识:亦译 藏识 。瑜伽唯识诸经论定为第八识。是世界人生最直接的本源,是一切经验、习惯、语言等积累储藏的处所,也是个体生命统一和维系的主体。

5 、四禅:四静虑。若修成可生色界十七重天,此诸天虽离食、婬二欲,但仍有质碍,分四类,称四禅天。

6 、初劫:地球最初形成,刚有人类的阶段。

7 、地味:初劫时,大地出现的一层白色味美的一种植物。

8 、梵行:此处依《大智度论》卷二 0 谓:断淫欲天,皆明为梵天。以是故,断淫欲法,名为梵行。

9 、 别解脱戒:三种律仪之一。依受戒之作法受五戒乃至具足戒。为身口意恶业别别解脱的戒法。分在家戒和出家戒。

10 为烦恼异名,指烦恼已尽获得的一种神通。

11 、涅槃城:意指以涅槃为归宿。有 涅槃 长乐 等义,故亦称 净土 为涅槃城。

12 、《对法藏论》即《阿毗达摩俱舍论》, 阿毗达摩 汉译 对法 之意。 俱舍 之意。

参考文献

[1] 《俱舍论讲记》 [M] 索达吉上师。

[2] 《俱舍论颂疏讲记》 [M] 智敏上师。

[3] 《华严经疏》 [M] 释澄观。

[4] 《菩提道次第广论》 [M] 宗喀巴大师。

[5] 《俱舍论释》 [M] 洛德旺波尊者,索达吉堪布。

[6] 《斋戒十二种功德》来源,智悲佛网(智悲讲堂) 2015/1/20[N]



上一篇:闻思的减法 下一篇:爱如鸟迹——浅析十二缘起中的爱支
Copyright © 2013-2015 www.wybuddhi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微博 国际佛学网 智悲德育网 香港教育学院
索达吉堪布新浪博客 索达吉堪布腾讯微博 索达吉藏文化博客
本站转载的文章,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邮件到 wybuddhist@163.com 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