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 简体中文版 繁體中文版 English
2022年1月1日 星期六

佛学研究

佛学论文

网站首页 > 佛教研究 > 佛学论文
三界唯心 万法唯识
来源: 喇荣五明佛学院 汉学院 日期: 2015-08-23 浏览量: 3963

男众部中观系 释圆任

唯识宗,汉地亦称法相宗、慈恩宗。藏地又称广大行派。由印度瑜伽行派无著、世亲菩萨所创立和弘扬的,与甚深见派的中观宗构成了大乘佛法的两大支柱。因此,唯识宗在大乘佛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一、遮破他宗承许心外无境的观点
一切沉溺于三有中的众生无不执着实法、实我。小乘有部宗依据佛陀的清净教理,遮破了人我执,但仍认为构成一切的基——色法无分微尘和心法无分刹那是真实存在的,有情的五根可以直接缘取五境而生起五识;小乘经部宗则认为:根直接缘取外境是不合理的,因为根是色法不具能缘性,只有心法的识才能缘取对境的行相。
经部的宗义为生同理,或称生同因、生似决定理。他们认为:粗大的色法是多体的有为法,并非真实,可毁坏故。实有的外境——无分微尘太微细,根识无法缘取而成为无显现的隐蔽分。但外境却可以指点出与自身无异的行相成为所取,这即是“生”理:这行相与外境是相同或相似的,了知行相即如同了知外境,这即是“同”或“似”理;由以上理由决定可成立实有的外境。若无外境为依据,行相即无法显现,无因故。这即是“决定”理。对于这种安立,全知麦彭仁波切给予了高度评价:“只要是承认外境存在者,就不得不接受极具富有合理性的这一观点。” 1
唯识宗认为,经部的“生同理”无法成立:如果行相决定由外境而显现,那梦中的行相和二月也应有外境,实际则不然,所以“生”理不成;行相是可分的多体法,能被根识缘取。而外境是隐蔽的无分微尘,不能被根识缘取,二者差别较大。认为一个从没有被缘取的“境”与可缘的行相相同,实在缺乏依据,是故“同”理不成;由两个不成立的理由“决定”无法成立实有外境,这即是“破生同理”。

“破生同理”只是从反面否定了“生同理”,而没有从正面直接遮破实有外境。萨迦班智达在《量理宝藏论》运用离一多因 2 进行破除:“远离一及众多故,外境无有相也无。”多体由一体集聚而成,若一体不成,多体也不成立。世亲菩萨在 《唯识二十颂》上予以了宣说:“极微与六合,一应成六分。若与六同处,聚应如极微。”诸如此类的理证已经彻底遮破了心外有境的观点。

二、建立自宗:万法唯识
破除了心外有境,唯识宗是如何解释显现的诸法呢?依据确凿可靠的教理,唯识宗以阿赖耶识作为持种和显现的基,建立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宗义。
阿赖耶识,又称阿黎耶识、阿陀那识、藏识、根本识、种子识等名。佛在第一、第二转法轮中并未显说,在第三转法轮中予以了广泛的开演。比如:《解深密经》:“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楞严经》:“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楞伽经》:“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外境悉非有,心变种种现。似身受用处,故我说唯心。” 《大乘密严经》:“种种显现即自心,此乃众生之本体。内外所有一切法,似是能所而安住。虽以自心见自心,未知此理诸凡夫,执二取心彼有情,然未了知其如是。我所之法亦复然。似现外境陶器等,住于色相非外有。” 《十地经》:“如是三界皆唯有心。” 如是教言在大乘经中多有宣说。

唯识宗成立心外无境、万法唯识的理证,最主要的即是明知因和俱缘定因。萨迦班智达在《量理宝藏论》中说:“明知俱缘因证成,俱缘不允是他体。若为他体因不容,如现二月蓝识同。他遮余边能否定。”
明知因,即“一切显现在明知之识的本体中产生的。” 3 静命菩萨在《中观庄严颂》中对此也进行了宣说:“境自性他法,彼将如何知?彼性他无有,何故知己彼?能知所知事,许为异体故。”此义全知麦彭仁波切解释说:“由于自证是明觉的自性,因此可以了知自己。如果成为识以外非明觉外境之自性的他法,那么识将如何了知呢?因为(它们彼此之间)毫无关系之故。如果具有明觉感受法相的识之自性在其他外境上无有,则那一识凭什么如同了知自己一样可以直接感受、认知其他对境呢?因为你们境证派明明将能知与所知的两种事许为异体之故。” 4

明知因的推理公式:所知外境,与取它的心识必为一体,所现的对境具有识的法相之故,如火与火的热性。

俱缘定因,是指“对境蓝色与取蓝色之识二者在同一时间以正量而缘,并非偶然而是绝对遍或决定性的。” 5 此理证可证成外境即是心识,无有二体。否则,如何能决定同时俱缘呢?只是在凡夫的迷乱心识前,似乎存在能所二取。其推理公式:对境蓝色,与取蓝色之识非为他体,必定俱缘之故,如现二月。

由以上可靠的敎证理证,唯识宗合理建立了宗义,即三界内的一切万法,是由于无始以来存在的自心相续各种各样实执习气完全成熟的缘故,而显现出如幻的色法等对境与心等有境的行相。其实这是由于心迷乱或错误而导致的无而显现,其自性如幻,也似梦境、寻香城、旋火轮、阳焰、水月等的显现。 6 正如静命菩萨所说:“无始之相续,习气成熟故,虽现幻化相,错谬如幻性。” 7 《入中论》中也如是说:“犹如因风鼓大海,便有无量波涛生。从一切种阿赖耶,以自功能生唯识。”

三、唯识要义
唯识宗的法义可概括为三自性,即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遍计所执性是指对于本不存在的人法二我,由凡夫的迷乱心取为二我;依他起性是指虚妄分别心前虽有二取显现,然如显现般不存在他体的心识,是生起迷乱显现的基;圆成实性是指二取空的自性存在,能取所取无二的真实性。

认为真实存在具刹那性生灭的阿赖耶识,是随理唯识。这是不了义的,只是为接引相应根机的权设方便;更进一步将阿赖耶识抉择为离戏的大空性,是为随教唯识。此时方可称为了义唯识,彻底彰显了佛陀的教义。如《大乘入楞伽经》所说:“无体无了别,无赖耶无事。凡愚恶分别,如尸妄计度。”《楞严经》中说:“入圆成实,远离依他及遍计执,得无生忍。”集唯识义大成的《成唯识论》中说:“诸心心所依他起故,亦如幻事,非真实有。为遣妄执心心所外实有境故,说唯有识。若执唯识真实有者,如执外境,亦是法执。”

四、结束语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可说是唯识宗的纲领。在对二谛的开显上,世俗名言的安立再没有比唯识宗更善妙的法了。因此,唯识宗自创立以来,一直广弘不衰,绵延至今。对广大佛教徒断除二障、修行证果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最后,让我们以永明延寿大师的教言结束本文:“终无心外法,能与心为缘。但是自心生,还与心为相。” 8



1、全知麦彭仁波切,《中观庄严论释》。
2、此处《量理宝藏论》的离一多因与中观的有所不同,只是单纯破斥外境,并未涉及到心识。
3、全知麦彭仁波切,《中观庄严论释》。
4、同上。
5、6、同上。
7、静命菩萨,《中观庄严论》。
8、《宗镜录》第五卷。

上一篇:善护律仪概论 下一篇:神圣的向往——修行最终极的目标是…
Copyright © 2013-2015 www.wybuddhi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微博 国际佛学网 智悲德育网 香港教育学院
索达吉堪布新浪博客 索达吉堪布腾讯微博 索达吉藏文化博客
本站转载的文章,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邮件到 wybuddhist@163.com 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