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 简体中文版 繁體中文版 English
2022年1月1日 星期六

佛学研究

佛学论文

网站首页 > 佛教研究 > 佛学论文
圣贤教育是人类升沉的枢纽——从《俱舍论》器情世界观浅谈人类社会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
来源: 喇荣五明佛学院 汉学院 日期: 2015-08-01 浏览量: 3033

男众部 俱舍系 释圆岚

一、引言

1921 10 月,近代著名佛教居士欧阳竟无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哲学研究会上作了《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的讲演,给予当时文化学术界和社会以很大影响。此文的思想内容,在时至近一百年后的今日听来仍然有着振聋发聩的内涵。在这里,本文试图从另一个侧面阐明圣贤教育特别是佛法教育对当代社会的重要现实意义,也即是从《俱舍论》的器情世界观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规律,并据此以正理来探讨说明人类社会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

二、《俱舍论》关于人类历史的认识

按近代科学的普遍观点,史前人类最早出现于距今约 300 万年前,进化到人类文明的出现则是在公元前 3000 4000 年左右。而从俱舍论的观点来看,我们这个器情世界(娑婆世界)已经经历了无数次成、住、坏、空(一次成住坏空周期约为 268 亿多年)的历史。在我们现在所处的贤劫中,人类众生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成劫的第二个中劫(成劫的第一个中劫只形成了器世界)的开始,而吾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出世是在住劫的第九中劫。按成、住、坏、空各有二十个中劫算,此一大劫中人类出现在这个娑婆世界上已经有 28 个中劫的时间了(成劫的 19 个中劫加上住劫的 9 个中劫,而一中劫约为 335,960,000 年的时间),也就是 94 多亿年的历史了,这已经远远地超出了近代科学对人类出现历史的认识。特别地,《俱舍论》也讲到在成劫的第二个中劫中,这个世界上人类众生出现的过程: 有情世界开始形成,首先是光明天众生的寿命、福德和业力灭尽,转生到一禅天,众生慢慢下堕,从色界到人类之间逐步形成。那时,南赡部洲的人类均是化生且以禅悦为食,身体发光并具足神变,寿命长达无量岁,然后逐渐逐渐众生寿量减为八万岁。人的福报越来越小,这时有众生造作恶业转入无间地狱 (索达吉仁波切《俱舍颂讲记》)。这和现代科学认为的人类是由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观点大相径庭,因为从《俱舍论》的观点看,在我们这个地球上,首先出现的生命非但不是低等动物,反而是由色界光音天的天人因福报消退而逐渐堕落出现于我们这个世间所成的高级人类生命。在此大劫之中,自人类出现于世以来已经经历了 28 个中劫(即 94 多亿年),为什么这么长一段时期的人类文明没有留下任何记载呢?这可以用现在住劫已过去的 9 个中劫中发生的历史情况来解释。

三、在减劫时期人类社会迁变的规律

在住劫的 20 个中劫中,前 19 个中劫都会出现人寿减少的阶段,是为减劫(最后第 20 个中劫人寿唯有增加而不会下降)。在《俱舍论》中,对减劫人寿减少的情况是这样说明的: 先前有情如色界,尔后渐次贪执味,懈怠者作积蓄后,具执著者封地主,复次以造恶业道,寿命短暂为十岁,劫以兵疾饥荒尽,次第七日月年止。 也就是说,到了每个中劫即将结束的时间(对当前人类社会而言,约为 6500 年后),都会有七日的刀兵劫、七个月零七日的疾疫劫、七年七个月零七天的饥馑劫现象出现(此为无著菩萨观点)。这可以从总体上解释,为什么经过了每一个中劫后人类文明无法持续性地保存下来,因为减劫末尾发生的三个大灾难已经摧毁了大多数人类文明存在的证据。那么,在每个中劫的减劫阶段之中,比如说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本师释迦牟尼佛出现于世间的现在住劫的第 9 个中劫的减劫(约 840 万年前到现在)期间,人类文明有没有中断过呢?对此,虽然在《俱舍论》中没有明确说明,但从当前有人类文明的历史记载(只有很短的 5 6 千年左右)来推断,在每个中劫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减劫阶段)人类文明是有中断情况出现的。可以推测说,在我们这一期人类文明出现之前,应该已经有很多期的人类文明不断重复出现过,也就是所谓的 史前文明 史前文明 现象现在虽然没有得到科学界的公认,但从世界各地所遗留下来的不同史前文明遗迹以及佛教《俱舍论》关于器情世界变化规律的说明来看,完全可以承认这种认识是合理和有依据的。

四、圣贤教育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升沉

在对我们存住的这个器情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作了宏观的观察后,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社会升沉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对应人类社会的衰败下降阶段:在成劫,众生从光明天下堕为色界天人次第而至人类众生;在住劫,有人类众生的寿命从无量岁减少到十岁的减劫阶段。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起关键作用的是众生的福报衰减和烦恼増盛这些因素。特别是在住劫每个中劫的减劫阶段,实际上就是人类众生十不善业逐渐增多并日益严重的过程。对应人类社会的兴盛上升阶段:在住劫,也有人类众生的寿命从十岁增加到八万四千岁的增劫阶段;在坏劫,人类众生和三恶道众生则是在恶业报尽后依靠法性力而转生到上界天。在住劫每个中劫的增劫阶段,却是人类众生烦恼减轻,多数行持十善业,福报逐渐增上的这样的过程。所以,从总体上来说,可以看到在人类社会迁变的历史过程中,其衰败和兴盛的主因是烦恼的增减以及随之引发的十不善业增盛和消减的状况。

那么,处于当前的减劫时期,现在为社会所普遍推崇的科学的发展观能不能使人类社会免于走向衰败、避免每个减劫末期的三大灾难(刀兵、疾疫、饥馑劫)在人类世界的发生呢?可以说,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从本质上来说,科学主要是对物质世界的缘起规律做研究,并不能对治和解决人类内心上贪嗔痴为主的烦恼,也无法制止由此而引发的十不善业越来越增盛的情况。就像上师仁波切在《佛教科学论》里讲的: 科学发展是人类心逐外缘,梦想在外境中找寻最大安乐的必然结果。但是,这种与反观自心、顺应因果缘起规律背道而驰的做法,必然会使人们的美好希望最后以幻灭而告终。 没有在转变内心上下功夫,反而不断地心逐外缘,表面上可以取得乃至盛极一时的相似安乐和结果,但是从长远来看,这只会让人类社会与所希求的幸福安乐南辕北辙,最终以失败和自我毁灭而告终。

在探索发展物质科学、追求外在物质财富与转变内心的修持之间的关系上,有人会有这样的担心: 如果人人都去修行,会不会因过分消极而导致社会无法发展进步了呢? 问题的答案是:只要纵观上述所分析的整个人类社会升沉的长远发展规律就会发现, 虽然劳动是财富和食粮的来源之一,但竞争和贪欲却是人类福报减少的直接原因。一边减少一边竞争,这是恶性的循环,竞争不是生产的原地,无贪才是真正的福田 …… 人类福报减少的真正原因,不是由于人们都去修行、无所作为了,而是因为贪盈逐物、有为太过,有为太过必反失之。它背后隐藏着一条恶性循环的线索 --- 因为有争斗、贪欲之心,所以福报越来越少;福报越少就越要去争、去贪 …… 这些并不是修行造成的,而是 主动 有为太过 惹的祸。

又有人问: 如果人人都无欲无求,像佛教出家人那样去修行,这人类世界岂不要灭绝和荒芜了? 这种忧虑其实是没有必要的 …… 这种担心实际上把我们的心和世界、环境和生命割裂开来,作出了彼此无关的论断。但事实上,我们的心和世界是紧密相连、相观待而生的,正报和依报也是相互观待而存在的。当正报发生转变时,依报也自然会随之转变。如果人人都出家修行,整个世界当下就会发生改变;而不会是当人人都发起了皈依三宝、弘法利生、同证菩提的大愿,并付之以出家的大丈夫行时,这个世界的其他方面却不发生任何改变。因此,如果人人出家修行,我们的世界必然会因人们内心的积极感通而成为一个更加清净美好、安详太平的美丽新世界。 用住劫中每个中劫的增劫阶段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也可以明确地佐证这样的论断。

对于这样的事实和心上的缘起规律,早在 2500 多年前,遍知者本师释迦牟尼佛就如实发现并为我们宣说了。正是因为科学从本质上无法为人类社会带来真正的幸福和安乐,而从内心熄灭烦恼以及断恶修善才是一切福报和安乐的源泉,所以佛陀才没有在佛经中广泛宣说现代科学的内容,而是着重宣讲了如何让每个众生在内心上熄灭贪嗔痴为主的烦恼进而趋入增上生和决定胜的修持之道。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升沉的枢纽在于通过修持转变内心的圣贤教育,这也是人类社会一切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因为若没有圣贤教育,众生由无明愚痴所致,是不可能自发地去对治烦恼和断恶修善的,而是会贪盈逐物,不断争斗、竞争,导致福报消减、器情世界状况恶化,进一步引发更多的争斗与恶化的这样一种恶性循环中,对自他的今生来世都会造成漫长而无法出离的痛苦。这种恶性循环也正是我们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地方每天正在发生的实际情况,也是每个真正有智慧的人现见而可以观察到的。这以上还只是从《俱舍论》的器情世界观分析了人类社会要获得暂时人天安乐的根本所在。而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出离三界轮回,获得究竟的不住有寂二边的大菩提安乐果,更是只有依靠遍知者佛陀对十法界有情众生的圆满佛法教育才能成办。在这里限于篇幅,不作赘述。

五、结语

从《俱舍论》所描述的这个器情世界的成、住、坏、空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人类社会现在正处于住劫过程中的减劫时期。总体上来说,要改变目前这种器情世界整体状况日益恶化的趋势恐怕是没有办法做到的,但从个体和局部的情况来说,有没有可能改变呢?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否则佛陀以及古往今来无数的高僧大德、成就者也就没有必要出世传法教化有缘众生了,这也是我们每个佛弟子精进努力不断提倡推动圣贤教育的原因和理由所在。在这个社会上,只要有一个人能对包括佛法教育在内的圣贤教育起信心并依教奉行,那么人类社会就会有所进步,这是无欺的缘起规律。如果人人都能信受圣贤教育,重视包含着人类圣贤智慧结晶的传统文化,关注内心的修持并行持十善业为主的善法,那么人间的净土一定会很快呈现。


上一篇:应如何理解“关系” 下一篇:戒律自然环保
Copyright © 2013-2015 www.wybuddhi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微博 国际佛学网 智悲德育网 香港教育学院
索达吉堪布新浪博客 索达吉堪布腾讯微博 索达吉藏文化博客
本站转载的文章,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邮件到 wybuddhist@163.com 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