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安士居士 彙輯
堪布益西彭措仁波切 編述
【問:諸法體空,本來無
生,平等寂滅,何乃舍此求彼,欲生西方?經雲:“心淨,則佛土淨。欲求淨土,當先淨心。”何乃不求淨心,而求淨土?】
問:諸法本體空,本來無生,平等寂滅,為什麼舍此求彼
,要求生西
方呢?經上說:自心清淨,佛土就清淨。要求得淨土,首先應清淨自心。
為什麼不求淨心而求淨土呢?
【答:欲生西方者,謂是舍此而求彼,則不欲生西方者,獨非舍彼而求此耶?若雲彼此兩無所求,是執斷見矣,若雲彼此兩無所舍,是執常見矣。】
答:如果認為“想生西方是舍這裏求那裏”,那不想生西方,難道不是舍那裏求這裏嗎?如果說極樂和娑婆兩處都無所求,那就是執著斷見;如果說極樂和娑婆兩處都無所舍,又成執著常見。
我們要知道,如果認為娑婆、極樂兩土都無所有無所求,這是把顯現的穢土、淨土幻相視為無有,墮入了斷見。如果認為娑婆、極樂兩土都是實有而無可舍,又是把現而實的穢土視為實有,墮入了常見。實際上,娑婆、極樂都是如幻的國土,既不是實有,也並非空無。
所以,
生而無生,無生而生,才是第一義諦。
比如,正當你從東往西去時,有沒有真實的去呢?這隻是前一刹那的相滅了,後一刹那的相現起,而不是一個不變的實體從東走到西。同樣,往生淨土也是生而無生,無生即生,不是以不生為無生。
如果硬要執著這是無生,所以我不能去西方。那我問你:米飯也是無生的,你為什麼要取來吃呢?衣服也是無生的,你為什麼要取來穿呢?行住坐臥也無生,為什麼還行住坐臥呢?你為什麼天天要從東邊走到西邊,從上邊走到下邊呢?是不是要像石頭一樣不動,才是無生呢?如果你認為兩處我都不舍,硬要不舍,不是把幻相執為常有嗎?實際上,盡管吃飯,而不著吃飯;盡管穿衣,而不著穿衣;盡管東行西走,而不著東行西走的相,才是從容中道,契合無生的妙體。硬壓著一定不能取或者硬執著一定不能舍,不是自己沒事找事地瞎執著嗎?
【《維摩經》雲:“雖知諸佛國,及與眾生空,而常修淨土,教化諸群生。”故雖熾然往生,不礙無生之理。】
《維摩詰經》上說:雖然知道諸佛的國土和眾生都是自性空的,卻常常修持淨土、教化眾生。所以雖然熾然往生也不礙於無生之理。(前一句是說空,後一句是說有,空和有本來是不二的。有而不有,空而不空,才是中道。)
《華嚴經》也有一段說:“菩薩了達自身和眾生,本來寂滅,而勤修福德、智慧,無有厭足;於諸境界,永離貪欲,而時常樂於瞻視、供奉諸佛的色相;了知諸佛的國土都如虛空,而常莊嚴佛刹。以這個緣故,菩薩樂於修持淨土。”《法句經》雲,“菩薩於畢竟空中,熾然建立。”所以,以佛土、眾生自性空寂故,不著實有;以佛土、眾生不無假相、作用故,淨佛國土、教化群生。這就是不落常邊、也不落斷邊的中道妙行。所以,盡管熾燃往生,也不障礙無生之理。隻要了達生的體不可得,就是真無生,並不是離開生而說無生。
【至於“心淨佛土淨”之說,有理有事。若言乎理,何見求生者之心必非淨,而不求生者之心反為淨耶?若言乎事,與其淨此心常居五濁惡世,何如淨此心以居極樂蓮邦耶?況居濁世者之求淨而不淨,在蓮邦者之不求淨而自淨耶?】
至於“心淨佛土淨”的說法,有從理上解釋,有從事上解釋(理是理體或本體,事是事相或現相,理和事就是本體和現象)。從理體上說,諸法平等清淨,何以見得求生者的心就不清淨,而不求生者的心就反而清淨呢?比如,坐著不動是清淨,走動就不清淨嗎?從體上說,東行西走、語默動靜,都是清淨!不能說端坐沉默是清淨,動作言談就不清淨。實際上,一切諸法本來遠離生滅、常斷、一異、來去等等的戲論邊,理上本來清淨。
如果說到事相,與其淨此心常住在五濁惡世,不如淨此心住在極樂世界。況且住在濁世的人求清淨而難得清淨(因為濁世都是染汙的境緣,讓心不由自主地顛倒、迷亂,墮在惑、業、苦的雜染當中。),而在極樂世界,不求清淨而自得清淨(因為淨土都是清淨的境緣,讓心不起煩惱。)。
總之,從諸法的本性上說,東行西往、語默動靜、說話做事都本自清淨,不是端坐靜默才清淨,言語行動就不清淨,也不是住在此方才清淨、住在彼方就不清淨,諸法本來就離開有無、常斷、一異、來去等一切戲論,本自清淨無垢。但是從心的現相上說,沒有證得無生忍力之前,處在娑婆五濁惡世,不免對境生心、迷惑顛倒,墮在惑、業、苦的雜染境中,而居處淨土蓮邦,境緣清淨,佛力加持,不起惑業,因此說不求淨而淨。但是也要知道,這是就普通眾生的狀況而說的,如果是大根器的人,能做到在塵不染,火中栽蓮,就不在此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