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公众号
6月
06 JUN
20
2020

什么是“眼识”呢?现代医学所说的,眼睛所有的包括视网膜、晶状体等等在内的物质结构,佛经里面统称为“眼根”。然而,仅仅依靠这些物质结构,却不能看到东西,而必须要有一个精神的成分,那就是眼识。眼根支配精神,通过眼根产生眼识,才能看到东西。比如说,我们之所以现在能看到白色、红色等等之类的东西,其中当然需要眼根,但真正能感觉到白色、红色的感知,却是我们的眼识,除了我们的眼睛以外,手、脚,或者外面的墙壁、桌子等等,就没有这样的感受。

它们为什么没有这样的感受呢?首先,它们没有眼根;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它们没有作为精神的眼识,所以看不见。如果离开了眼识,就看不到任何东西。虽然有些仪器可以测量一些东西,从外表看来,似乎有一种类似感觉的反应,但实际上却只是物质与物质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而已,并不是什么感觉,跟眼睛看到东西、耳朵听到声音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上师教言 2020.06.20
06 JUN
19
2020

如来藏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如来藏光明的现象部分,即佛的报身和化身,因为是有颜色的,所以此二者也叫作色身;另一部分就是如来藏光明的空性部分。

上师教言 2020.06.19
06 JUN
18
2020

学佛的最终目的,是断除烦恼。小乘行人是断除自己的烦恼,大乘菩萨要断除一切众生的烦恼。不过,要断除众生的烦恼,首先就要断除自己的烦恼。如果连自己的烦恼都没有断除,学佛就等于白学——今生积累的一些福报最多能让下一世不堕地狱等恶趣,其他不会有什么结果,更不可能断除其他众生的烦恼,所以一定要修行。

上师教言 2020.06.18
06 JUN
17
2020

目前最重要的是修四无量心,四无量心的修法已经讲得比较清楚,不懂的地方可以参阅《大圆满龙钦心髓前行引导文》(亦称《普贤上师言教》)。至少要把它的大概内容背下来,并付诸实践,这样就很有希望成就。即使今生没有修起真正的菩提心,也因为有了这样的串习,而在心田里已播下菩提心的种子,这粒种子最晚在下一世肯定会成熟,这是有教证的。经书上有记载,这一世发造作菩提心的人,下一世能够度化整个南瞻部洲的众生。他之所以会变成这样的菩萨,原因之一是缘起力,原因之二是菩提心的加持力。所以,现在就要下工夫,不能因为“放下自私心我做不到!”就草率地退却。恒河沙数般的佛菩萨都是从凡夫地开始修行的,我们也一定能做到。所以,现在至少要开始修造作的菩提心,这很重要。

上师教言 2020.06.17
06 JUN
14
2020

在平时不修五加行的时候,也应该每天坚持供曼荼罗,藏地的很多老修行人都是这样做的。这样做的结果,不但在修行上可以心想事成,而且在世间法方面也不会有太多的违缘,甚至有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当然,这只是修曼荼罗附带的一种作用,我们不能仅仅为了世间法而去修曼荼罗,而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修曼荼罗的主要目的,是能够早日积累足够的资粮,以便早日证悟空性,从而脱离生老病死,度化无量众生。

无论是修曼荼罗,还是修皈依、发心、金刚萨埵,所有的目的都应该是这样。如果目的没有端正,即使表面上做得再好,实际上都是不可取的。包括世间法在内都是这样。譬如,如果心里存有损害他人的想法,则无论表面说得多么天花乱坠、感人肺腑,实际上也不是在利益对方。同样,如果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世间法,那就不可能成为解脱之法。所以,确立正确方向,是一切修法的首要条件。

上师教言 2020.06.14
06 JUN
12
2020

所谓少欲知足,就是不要过度追求不现实的目标,不能贪得无厌。对已经得到的东西要有知足心。没有少欲知足感的人不但永远都不会幸福,更不会解脱。

凡夫都会对物质世界有着非常强烈的贪欲心与执著,小乘佛教认为,这就是断种人的表现。但大乘佛教却认为,这只是暂时性的断种,不是彻底的断种。这种人通过闻思也可以变得少欲知足,并对闻思修感兴趣。

上师教言 2020.06.12
6月 - 慧灯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