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诸法是佛的坛城
显宗认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些幻觉,本身就是不清净的现象;但是密宗却认为,现在我们看到的现象本身,实际上就是清净的现象——佛的坛城。
以前我们提到过,虽然显宗已经默认了这一点,却不是很强调。显宗认为,在获得八地的时候,八地菩萨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清净的,但这并不是一直都清净,而是过去不清净,后来通过修行,将不清净的东西转化为清净的东西了。
密宗告诉我们:八地菩萨所看到的清净现象,并不是把过去不清净的现象转化为清净,而是自来就清净、始终都清净的,只是因为我们以前有烦恼障、所知障等障碍,有无明,所以不能感知到清净的佛的坛城,但实际上佛的坛城始终存在,永远清净。到了八地的时候,因为心里的无明差不多清净了,所以就能开始接触到世界的真相,在此之前我们所感知的一切,都不是真相而是假象。
密宗修法不是像魔术师一样,通过一些技巧把有的东西变成没有、没有的东西变成有等等,也不是外在物体本身的一种变化。
烦恼也一样。显宗,特别是唯识宗经典都承认有八识。在获得八地果位时,除了阿赖耶识没有转换以外,其他的七识都已经转换了。过去不清净的烦恼,基本上已经通过修行而转化成了清净的现象——佛的智慧。
密宗告诉我们:通过修行,最后我们的意识可以变成清净的佛智。这一点没有争论,是肯定的。但实际上,在我们有烦恼、有无明的时候,烦恼本身就是清净的,那时就已经是佛的智慧、如来藏了,但那个时候因为我们有烦恼、有无明,修行不到位,所以我们感觉不到。
有一个非常好的比喻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当人患胆病的时候,会将周边白色的东西,比如纸、白色的墙壁等等,全都看成是黄色的。假如所有的人都得了这种病,则所有人看到的墙壁都是黄色的,任何一个人都看不出是白色的墙壁。但实际上墙壁是不是黄色的呢?肯定不是。只是因为大家的眼睛有病,所以才将白色的墙壁看成是黄色的。在通过服药慢慢治疗使病好转以后,大家就会慢慢看到墙壁的真相。当大家的眼病完全康复的时候,就会清楚地知道,墙壁是白色的,在墙壁上面根本没有黄色的成分。
显宗就是这样,意识不到修行者自身的变化,而认为是外在事物的变化。也即像比喻中所说的,认为是墙壁在变——墙壁原来是黄色的,后来慢慢地变成了白色。
密宗认为,不是外在事物变化了,外在事物本身原本是清净的,就像比喻中所说的一样,是我们的眼睛发生了变化。
从这个比喻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显宗的见解本身是不够究竟的。显宗的证据,就是因为我们现在的心里有烦恼,通过修行以后,就变得清净而没有烦恼了。仅仅依靠这一点来证明事物本身是不清净的,后来才变成清净的,这个说法没有什么说服力。
而密宗的说法却很有说服力,认为一切万法本来就是清净的。
其实,在显宗极少数的经典里面也提过,释迦牟尼佛告诉大家,我们的世界本身就是清净的,只是你们没有看见而已。但更重要的问题,是任何一个显宗经典和论典里面都根本没有讲到,应该如何修行使一切显现为清净,而只是教了菩提心与空性的修法。通过长期而艰难地修习,当修到八地的时候,清净的现象自然而然会显现出来。
类似的情况在佛教里面还有很多。比如,大乘修法里面的忍辱、布施、菩提心还有佛的一些不共境界,在小乘的经典里面也讲了,但小乘经典里面没有提及具体的修法,只是像讲故事一样描述了一下释迦牟尼佛在没有成佛的时候,怎么样发菩提心、怎么样修持六度而已。同样,虽然在显宗经典里面也描述了世界的本性清净,但也没有宣讲具体的修法。当菩萨修到第八地的时候,虽然出现了清净的现象,但显密异同却不是以专门针对转不净为清净的某个修法而修成的,而是通过菩提心和空性的修法,在减少无明以后,清净现象水到渠成地显现出来的。
其实,八地菩萨事先也没有修这些清净现象的修法,因为显宗经典里没有这样的修法,只是后来无意间便功到自然成了。
密宗却与此不同。密宗经典告诉我们,这一切本来清净,万事万物原来就是这样。密宗学得比较好的人,在刚刚开始的时候,虽然他的眼、耳、鼻、舌还是能感觉到不清净的现象,但在他的意识中,却并没有不清净的观念,因为他知道一切都是本来清净的。
密宗生起次第的修法,就是专门针对这一目的而修的。借助于生起次第的修法,首先不需要等那么久,其次凡夫也可以修成。当修到最高境界以后,就能看到周围全都是佛的现象,没有任何不清净的现象。即使是没有证悟一地的凡夫,都可以达到这种境界。所以,在净化现象方面,密宗有一些特有的快捷法门。
既有信心,在修法上也很规范的上等根机,如果专心专意地努力修持生起次第,最快六个月就可以达到比较好的境界。不仅如此,光是生起次第,也有很多种修法可以选择,这些修法最后都可以达到一样的效果。当然,修生起次第的前提,是一定要把加行修得很标准,如果没有修加行,不要说六个月,永远都修不好。
怎么知道自己是什么根机呢?从密宗的角度来说,就是根据对法的信心来界定。比如说:大圆满的上等根机,就是对大圆满法有上等信心的人;对大圆满有中等信心的人,就是大圆满的中等根机;没有信心的人,就是没有根机。
虽然释迦牟尼佛自己不会去分什么上等和下等的弟子,但人的根机就是这样,这是不能回避的。所以,释迦牟尼佛为不同根机的人提供的修法也不一样,观点也有差异。
尽管生起次第相对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修法,但其中也有一些弯路。我们也知道,生起次第修法也无法直接进入佛的坛城,而是首先要观唐卡,但唐卡本身却是人画出来的东西,所以不够究竟。大圆满则把这些弯路全部抛开了,它抓住了最核心的要点,通过托噶修法,可以更快、更直接地修出清净的现象,这一点很重要。不过,对于能修密宗,却不能修大圆满的这种根机的人来说,就必须要先走一点弯路,才能走到最后的终点。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两种最严重的执著:一种执著,是认为外面的世界都是不清净的,娑婆世界很痛苦,有烦恼,有生、老、病、死等等;还有一个执著,是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一个物质都是实有的东西。
显宗解决了其中的一个执著。通过显宗中观,可以解决实有的执著——人我、法我、人我执、法我执,但显宗始终没有一个修法能解决不清净的执著。按显宗的说法,包括证悟很高境界的一地菩萨在出坐以后,还是会看到不清净的现象,会认为一切现象就是不清净的,但也是不实在的,是如幻如梦的。显宗就只能解决这一个执著,另外一个它不能解决。
而密宗就可以同时解决两个执著。密宗不是特别强调空性,因为之前显宗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密宗所强调的,就是显宗没有解决的事——一切现象都是佛的坛城,所以密宗有生起次第的修法,这就是显宗和密宗的差别,这个相当重要。
当然,假如对密宗的信心不足、认识不够的话,也可以不修密宗,只需对任何一种佛法都不要有片面的看法就可以了。佛也没有要求所有人都学密,无论大乘、小乘、显宗、密宗,都是佛为不同众生所指引的路,不同的人不可能都走同一条路,但如果对密法有相当的信心,就最好能修密法,因为密法的成就是极其神速的。
(三)空性修法的差别
显宗最基础的修法,是四念处的修法。到现在都是这样,修显宗的人一般先会修四念处。
所谓四念处的修法,基本上是指《四法印修法》里面讲的无常、不净、无我等修法。
显宗的空性修法只有一种:首先顺着《中论》、《入中论》里面提供的思路去思维,从而明白一切万物是空性;第二个步骤,在体会到空性的时候,就慢慢地串习、延长这个感受。这样虽然也可以证悟,但进步的速度非常慢。
密宗却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修法,可以说,整个印度内密的所有精华都全部引入了西藏,并在藏传佛教的各大教派里面体现出来了。这些教派并不是像世俗凡夫所形成的派系,因为不团结、不合作,你说一个观点,我说一个理由,最后才形成的教派,而是每个教派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特长,都是相辅相成、各有千秋的。
密宗最推崇的证悟空性的方法有两种:有相圆满次第和无相圆满次第。
有相圆满次第也即气脉明点的修法。气脉明点的修法是非常有用的,但也有一些前提条件,如果加行没有修好,就不会有任何效果。
我可以简单地说一下其中的原理。比如说,我们在打坐的时候,都希望心里没有杂念,能安静下来,但却很难静下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体气脉明点当中的气,与内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从意识方面着手,可以控制气脉明点;反之,如果从气脉明点下手,也可以控制意识。此处所说的气,不是指我们的呼吸,而是指运转于脉轮当中的气。
按照密宗的说法,在身体的胸口、喉间等处有很多脉轮,这些脉轮和气是一般的肉眼、仪器观察不出来的,但它却是一直存在的。当把这些气控制了以后,所有的杂念一下子就失去了活力。因为我们现在无法控制气的运转或活动,所以就会有杂念。
通过气脉明点的修法,把杂念全部解决完了以后,心的本性就会显露出来,但在此基础上,还要加上金刚上师的窍诀。如果没有窍诀,哪怕心性显露出来也没有用。实际上,在我们每一次死的时候,心的本性都显露出来过,但我们从来都感觉不到;每天晚上睡觉进入深度睡眠的时候,也有一瞬间我们会接触到心的本性,但我们从来也没有感觉到。这些时候就需要有窍诀。一用上师窍诀,立即就可以证悟。这就是密宗证悟空性的快速方法。
显宗从来就没有这样的方法。因为修显宗的人相对来说还不是很成熟,所以佛陀只给他们推荐了一些简单的修法。在显宗修行人看来,密宗修法一直都是秘密。
我们学了那么长时间的显宗五部大论,从来没有从中学到这样的修法。在五部大论里面,只有《现观庄严论》涉及真正的大乘修法。但即使是《现观庄严论》,也从头到尾没有讲这些修法。因为《现观庄严论》的来源都是显宗的经典,而显宗经典本身就没有提供这些方法,所以显宗修得很慢的原因就在于此。
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修法,基本上包含了所有的密宗修法。其中的生起次第可以用来推翻我们的不清净观念,而圆满次第则用来推翻我们实有的执著,两种方法都很快。
藏地到现在都是这样。我们经常会听到哪个上师圆寂了、圆寂的时候肉体如何缩小了等等之类的密宗和大圆满里面所说的成就标志。就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印度转法轮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今天谁证悟了阿罗汉果位、明天谁证悟了一地菩萨的果位一样,这也证明了密宗修法的优点。
不过,如果让一些对密法没有什么信心的人修密宗,就不但修不出来,而且会出问题,所以这种人只有修显宗。
打个比方说,如果准备去一个地方,虽然坐飞机很快,但是对买不起机票的人来说,还是只能乘火车。道理就是这样。
在藏传佛教的大藏经中,佛所宣说的佛经被称为甘珠尔。甘珠尔里面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属于显宗,其中的密法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藏传佛教的修行人一般是首先学习显宗,最后才进入密宗。
而汉传佛教就只有显宗,内密方面的内容根本没有。从汉文版的大藏经里可以看得出来,虽然其中有很多从印度翻译过来的经典和论典,却很难看到能把这些经论归纳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很系统、很完整的修法。虽然龙树菩萨、无著菩萨等圣者也总结了一些修法,但也不是很多。
而藏传佛教很多过去有证悟智慧的高僧大德,都将毕生的经历投入到研究、探讨、实修显密教法的事业中,并把其中的精华提炼出来,汇集成从前行到正行修法面面俱全的一个很完整而系统的体系,无论是格鲁派、宁玛派还是噶举派,都有自己独特的修法。
虽然藏传、汉传,显宗、密宗,都是非常好的,但在具体问题的分析上,还是要客观公正,不能不合实际、不讲原则地当好好先生,说这个也好、那个也好。当然,对不同根机的人来说,这些法都是很好的,但从整体方面看,还是有上下的层次、高低的差别。
密宗里面不仅讲了很多快速而有用的具体修法,而且还有广略不同的修法,其中有些修法非常简单。所谓“简单”的意思,不是说它的内容不完整,而是指它的方法很简单。通过很简单的方法,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这就是密宗的窍诀。
我以前也说过,密宗非常适合现代人,因为现代人都喜欢文化快餐。文化快餐是什么意思呢?大家都知道,我们没有时间去看那么多的经论,都比较容易接受一些简单的修法。比如,上次我们讲禅定修法时,其中的一个修法就非常简单,但修起来的效果还是一样的。如果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当然是方法越简单越好了。方法如果复杂了,很多人反而不会获得什么利益。
(四)烦恼即菩提
尽管在很多显宗比较深奥的大乘经典里面也提过烦恼是菩提、业即菩提、心即菩提等等,但究竟为何烦恼是菩提,显宗却一直没有非常透彻的解释。在此方面,只有密宗才能解释清楚。当然,密宗也有很多层次,这些观点在外密里面讲得也比较模糊。不仅是外密,有些内密讲得也不是很究竟。尽管都是内密,但表达方法清楚不清楚,也有一定的差别。只有在大圆满里面,才有直截了当的答案。
大家不要误会,这并不意味着佛在宣讲显宗法门时还不知道这些道理,而是因为众生的根机不成熟,所以佛在显宗经典里面,只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来描述了诸法无我等观点。
烦恼即菩提与外境是佛的坛城,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因为我们现在都有内在精神和外在世界的分别念,所以佛就分成内外两个部分来讲,当我们的所有执著全部被打破了以后,内外就会融为一体,那时两个观点就融合到一起了。
烦恼是菩提,也即烦恼就是佛的智慧。这是不是说明,当我们有烦恼的时候,就有了佛的智慧?那生起嗔恨心的时候,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生起了佛的智慧呢?这就是很多人最不了解的内容。
密宗之所以要保密,也是这个原因。本来密宗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只是密宗的观点很容易让别人产生两种误解:一些人会凭借自己的感觉而加以反驳,否认密宗的观点,造谤法罪;另外一些人又会走到另一个极端,认为既然烦恼是菩提,就没有必要去断除烦恼,可以胡作非为、可以不守戒,也可以不持咒、不修行等等。
如果没有真正的引导,只是很简单地说,烦恼就是菩提、诸法是佛等等,很多人会产生不好的念头,同时也可能造罪,毕竟世上能接受如此深奥道理的人不是很多。所以,密宗的见解还是越保密越好,只有对根机成熟的人,才能说烦恼是菩提。佛也考虑到这个问题,故而要求密宗不能公开。但保密也是相对的,不会绝对保密。如果什么都绝对保密,那密宗也没有什么存在价值了。任何人都不能知道,那还有什么用呢?
本来正宗的密宗是不能公开的,但如今也没有办法不公开了。现在外面都在大张旗鼓地销售各种各样密法的典籍与佛像,但我清楚,即使文字公开了,也没有人真正知道在说些什么,顶多知道一些皮毛而已。
不仅是密宗,从某种角度来说,显宗也是如此。比如说,显宗的空性,很多人也难以理解,如果不能理解,就会生起抵触情绪,同时也会造罪。所以,为了众生着想,空性见解也不能随意张扬。即使要弘扬,也不能简单地说“诸法是空性”就完结了,而是要把后面一大堆的解释说清楚,包括为什么是空性、怎么样修空性等等。
什么内容可以不保密呢?就是前世、后世、轮回、因果这些很简单的道理可以不保密,一般来说,公开宣讲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任何深奥的理论,在刚刚出来的时候,绝对会有一大堆的人群起而攻之,不可能一下子就顺理成章地被公众所接受,因为人们没有这样的智慧。要接受超前的东西,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世间的事情也是如此。当我们看到一个静止的物体时,不能不加解释就单纯地给别人说:“它不是静止的,它正在运动。静止即运动。”如果这样说,别人就无法接受:静止怎么会是运动呢?矛盾的事物不可能位于一体。但是,假如我们进一步解释说,我不是说这个物体表面上也在运动,而是说,虽然它看起来是静止的,但如果通过显微镜观察,它实际上不是静止的,在每一个瞬间当中,它都在运动。那样说大家都不会反驳,并会进一步随着你的思路而懂得“静止就是运动,运动就是静止”的道理。
密宗在西藏的传播也是这样。当初莲花生大师刚刚来西藏的时候,除了少数人以外,根本没有给其他人传大圆满;后来布玛莫扎等上师们入藏以后,大圆满又进一步公开一些;之后随着西藏人对藏密的逐渐了解和适应,大圆满才基本上公开了。但内地过去一直没有内密的传承,所以密法也很难获得内地高僧大德的支持。虽然禅宗和密宗的部分修法比较接近,但说实在的,由于个别显宗法师对密法的了解不是很透彻,所以会有一些误解。
显宗和密宗同样讲空性、光明、如来藏。但什么叫做光明、如来藏,显宗讲得不是很清楚,密宗讲得不仅非常清楚,还有很多配套的修法。
(五)诸法本来就是佛
在这个“诸法”里面,既包含了外界,也包含了众生的意识。“佛”就是指如来藏光明。在第四个不同点当中,基本上包含了密宗的所有观点。密宗每一个字的解释都可以分为很多层次,虽然密宗修行人都是密宗根机,但根机的成熟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别,所以针对不同的根机,也会揭示出同一词汇的不同内涵。
比如说,“诸法是佛的坛城”这句话,最起码都可以解释为四种不同的层次,从低层到高层的解释方法都没有错,只是含义越来越深。因为众生的根机不一,所以需要这样不同的解释。最表面、最低层、最不了义的坛城,是像唐卡里面画的具有五方佛的宫殿,里面坐满了各个本尊;最究竟的坛城,就是如来藏与光明。
这是因为,古印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方,很多教派聚集在一起,当时人们的思想也是很开放、很活跃、很自由的。曾经有几千个信仰印度教的婆罗门,表面上舍弃了原来的宗教信仰,然后进入佛门,但实际上他们是为了破坏佛教,把婆罗门教的东西混杂在佛教理论中。几个世纪以来,他们一直在很秘密地进行。不过,佛教有办法预防这些问题。佛早就知道会有这些问题出现,所以故意不让对方知道很多佛教名词的真正含义。包括时轮金刚的天文星算都是这样。有很多保密而不能公开的内容,尤其是密宗的有些名词,虽然外道也有同样的名词,但真正的内涵却是迥然有异的。所以,密宗非常强调传承。一定要有金刚上师的口传,否则就不可能证悟密宗,因为连理论都不可能完整地理解。
而显宗的道理一般比较简单,无常、痛苦、无我等等,没有什么很深奥的东西。比如,与无常相反的东西就是常有、常住,凡是学佛的都不承认诸法是常住不灭的,所以也不可能掺杂什么别的东西。如果其他观点要想混入这个观点当中,也会非常明显。
诸法是佛的坛城,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世界并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而是无明、烦恼的产物,就像唯物主义者认为“精神是大脑的产物”一样。
上面讲过,当人患了一种胆病的时候,会将所有的白色东西看成是黄色的。如果一个人先天就有这个病,在刚生下来的时候就看到所有白的东西都是黄色的。从来没有看到过白色,那这个人肯定会认为,所有白色的东西肯定是黄色的,而不会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当他后来吃了药,胆病逐渐开始好转以后,他看到的东西也逐渐变成了白色。那个时候,那个人也不会感觉到这是他自身的变化,而只会认为是外界物质发生了的变化——从黄色慢慢变成了白色。
同样,我们在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有烦恼、有无明,所以看到的世界就是一种颠倒的幻觉,后来通过修法以后,就会慢慢体悟到诸法是佛的坛城。
《定解宝灯论》第六品讲得非常清楚,所有的藏密也认为诸法是佛的坛城。在具体推理的时候,宁玛巴更是有一些独到的特点,不仅理论简单,也很有说服力。荣森班智达也始终强调,每一个众生所看到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这不是指世界的真相,而只是表面的感觉或现象。
在这一点上,经验唯心主义说对了。贝克莱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除了人的感知以外,没有别的存在。但他后面的逻辑推理却错了。尽管如此,唯物主义者们也推翻不了这个理论。法国唯物主义者狄德罗(Denis Diderot, 1713~1784)就曾经对此说道:“这种体系虽然荒谬之至,可是最难驳倒,说起来真是人类智慧的耻辱,哲学的耻辱!”
其实,正是由于人类公认的智慧已经违背了事物的真相,所以,不能推翻贝克莱不但不是人类智慧的耻辱,而是人类智慧的表现,因为世界的本质就是这样的。
佛教认为,如果在六道中各选一个代表,再加上一个八地菩萨和一个佛陀,总共有八种不同境界的代表,到同一个地方看同一杯水,这八个代表所看到的会是不同的现象:地狱众生会把水看成是沸腾的铜汁、铁汁等等;饿鬼道众生会看成是血、脓等等;一些旁生看成是住处;人看到这就是水;而天人所看到的却是甘露;八地菩萨有两种境界,一种会看成跟天人差不多的甘露,另外一种,会把水看成五方佛的空行母;最后,在佛的境界当中,没有什么有颜色、有形状的东西,佛看到的,是法身、光明、如来藏。这八种现象不可能都是准确的,其中只有一个真理,那就是佛的境界。只有佛的境界才是最终极、最究竟的。
为什么呢?因为其他代表所看到的现象都是无明执著的产物,只不过因为无明有大小,所以产物也有所不同而已。尽管这些现象离真理越来越近,但也只是越来越近而已,除了佛陀以外,没有一个代表能看到真相。
假如你们想详细地了解,就要看《定解宝灯论》的第六品,以及麦彭仁波切的《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里面说得比较清楚。
简单地说,我们现在看到的,不是佛的境界,不是物质的绝对真相,而只能说是相对的真相。即使我们的眼睛视力很好,没有什么障碍,也只能看到比较粗大的东西,所以也可以说这个结论是准确的,但要超过这个境界,比如说原子、电子、核子等等,我们就看不见了。所以,这些都是相对的,只有佛陀,才掌握了绝对的真理。
从这个推理可以得知,我们看到的一切,最终既不是心,也不是物质,而是如来藏。显宗的最高境界认为,外境虽然不是实有的,但无常、如幻如梦的外境却是存在的;密宗却认为,当我们心里的无明断除了以后,外境就会随之而改变,心就有这样的力量,不需要去管外境,它自己会变得越来越清净,最后是佛的坛城。
我们都知道,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密宗很多忿怒、寂静的本尊,比如五方佛等等,基本上都是报身佛。我们现在说的坛城,可以临时性地称为是这种佛,但这只是八地菩萨的境界,还不是佛的境界。
真正最究竟的佛,是佛的法身如来藏。《金刚经》等很多显宗经典里面都讲过,有颜色、有形状、有头、有手的佛像,还不是最了义的佛。显宗也有宣讲如来藏的经典,麦彭仁波切等很多大德认为,这些经典属于显密结合的经典,其见解是介于显密之间的。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得出结论:虽然显宗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真正最后解决问题的,应该还是密宗。因为现代人没有那么多时间,人的烦恼又非常粗大,不像在释迦牟尼佛时代,相对来说,当时的人都很单纯,没有很多事情可做,烦恼也比较有限,不像现在的人那么复杂,所以,释迦牟尼佛在那个时候首先推广的是显宗。释迦牟尼佛知道,以后人的烦恼会越来越粗大,仅仅利用显宗法门,就很难解决问题。佛陀认为,针对现代社会的人,应该广弘密宗法门。
在两千五百年以后的今天,我们看到的现状的确是这样。在汉传佛教里面,我比较了解的,就是净土宗和禅宗,可以说,这两个宗派都是非常好的。其他宗派我没有去详细了解,所以也不敢妄加评论。
在目前的显宗修法当中,我认为比较有希望的,就是净土宗。净土宗非常好,如果既没有太多的智慧,也没有时间修一系列的法,那最好是选择净土宗。净土宗非常踏实,不会有什么弯路,也不需要证悟,只要对阿弥陀佛有信心,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解决问题。我想,对实在没有其他办法、实在没有其他希望的人来说,念佛是最好的希望。密宗也有净土修法,但是它多了一些阿弥陀佛的灌顶和观想等密宗特有的东西,除此以外,基本上是一样的。
我个人认为,虽然禅宗非常好,但只适合于根机比较高的人。在今天这样的时代,禅宗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就很难说了,到底那些传法的禅师们有没有真正证悟,也不好说。我一直怀疑,如果没有外加行、内加行的基础,不知道禅宗修法的效果会怎么样。当然,古代的禅宗曾出现过很多卓然绝伦的禅师。藏文也有几百年前翻译的汉传佛教历史,其中就记载了很多内地禅宗历史上非常了不起的大成就者。他们的修证的确是超凡入圣的。但现在有没有这样的禅师就很难说了。所以我认为,如果不会修别的法门,就修净土法,既比较踏实,也比较神速。
从显宗《般若经》到密宗大圆满,其中所提到的与如来藏内涵相同的名字有十几个,都在表达同样的内容。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名词来描述、形容如来藏呢?因为,从世俗谛的视角而言,如来藏不是一个实体,所以没有办法演示给别人看。而进入佛门的人,又来自于不同教派,甚至包括外道都有,如果一下子说出一个与他原来的观点完全相左的名词,对方一下子就不能接受。传法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观众生的根机。佛在这方面考虑得非常周全、周到。为了适应众生的根机,迎合他们的喜好,使他们能欣然接受佛教,佛陀就为不同的人提供了不同的名词。
中国古代的儒家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西方有些宗教认为,人的本性是罪,人是来受罪的。但我认为,任何一个哲学,包括东方的、西方的在内,都没能清清楚楚地诠释物质的本体、世界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佛教认为,这些只是本性的一种产物而已,是一种外在的现象,还不是实在的东西。这些观点不但没有接触到如来藏智慧,而且还离得很远很远。
如来藏是内心最关键的、最终结的面目,禅宗讲的本来面目也是如来藏,不会有第二个面目。如来藏的证悟有很多不同的层次,在证悟的时候,是不是真正接触到了如来藏还很难断定,但最终的境界,就是如来藏。
倘若仔细分析,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粗大与细微的不同层面。比如说:物质最粗大的层面,是土、石头、木头之类的固体;然后再细微、再透明一点的,就是液体;比其更细微的,就是气体;再往下分析,就是最近才发现的能量。
其实,佛教早就发现了能量的存在,虽然没有称之为能量,但类似于能量的概念却是存在的,那就是存在于我们的感官之外的非常细微的物质。
在欲界、色界与无色界三界当中,色界众生的身体就是由这些细微物质构成的。这些细微物质,类似于以前的人们甚至包括科学家们都从来没有想到过的、新近才被发现的暗物质与能量等东西。如今这些物质被逐渐发现以后,科学的观点也开始逐步接近于佛教了。
六道众生的身心也有粗大与细致的差别:最粗糙的众生,是地狱的众生。地狱众生的身体、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的痛苦等各方面都是最粗糙的。然后是旁生和饿鬼。旁生我们都看得见,一部分饿鬼我们偶尔也可以看到,很多附体就是饿鬼。有些时候我们会听见有人说,在什么地方看到鬼了云云。当然,其中有些不一定是准确的,也可能是自己的幻觉。但实际上鬼的确存在,我们也有很多证据可以证明。
比旁生和饿鬼再细微一点的,就是人类。人的环境、身体、寿命等等,都没有三恶趣众生那么粗糙,相对来说精致一些。然后是天人。天人也要分欲界天人、色界天人与无色界天人三种,它们的身体、生命、环境、智慧等各方面是越来越精致,越来越透明,越来越细微。
除了六道整体的差异以外,其中的每一道也有粗糙、中等与细微的差别。这是大自然的一种规律。
再往里分析,精神也有很多层次:最粗糙的精神层面,是凡夫日常生活中感觉到的念头;再细微的,是人与天人的禅定;最细微的,就是如来藏。其实,佛的境界已经远离了细微和粗糙的边际,根本无法直接用我们的语言来描述,只有每个人自己去体会、去感觉,如果能感受到,就叫做证悟。
佛教理论也有层次的差别。显宗四法印讲的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等等,是事物最表面的实质;而科学的研究结果,更是表面的表面,因为这只是对物质表面现象的一部分研究,更没有精神方面的研究,所以是不周全、不完整的。
显宗会告诉你,“烦恼即菩提”是说,虽然我们现在有贪、嗔、痴等烦恼,但是通过修行,就可以把贪、嗔、痴转化为智慧;而密宗却认为,在我们心里产生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嗔恨心的当下,这个嗔恨心的本体就是佛的智慧。
有人会提出反驳:本来嗔恨心是会让众生堕地狱的,如果嗔恨心都是佛的智慧,岂不成了是佛的智慧让我们堕地狱了吗?简直岂有此理!
密宗回答说,当没有证悟的时候,虽然烦恼也是佛的智慧,但是对你个人来说,那个时候表面上烦恼不是佛的智慧。就像上述比喻所讲的一样,对患先天性胆病的人而言,黄色不可能是白色。
再比如说,如果在物理学还不发达的几百年前,对一个没有学过佛教的普通人说,你现在看到的静止物实际上在运动,静止就是运动,运动也是静止,他绝对会认为是无稽之谈:“如果那样,岂不成了黑色即白色、白色是黑色,人就是牛、牛即是人了吗?这样世界就没有章法、没有规律了,荒谬之至!”
但如今即使只读过中学的学生都知道,我们所看到的静止物,实际上就是运动的。科学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介绍佛教基础观点的方法。有一点物理头脑的现代人,都可以非常容易地解读这些概念。
除了上述区别之外,密宗度化众生的方法也非常特别。比如,密宗有很多特殊的忿怒金刚,这些忿怒金刚可以专门用来度化嗔恨心相当重,且有很多神通、神变的人,尤其是非人、罗刹、非天等鬼神的。在此方面,显宗除了菩提心、空性修法以外,就再没有其他特别的修法。密宗也有很多双身佛像、双身本尊的修法,可以专门度化贪心比较严重的人。
但显宗却没有这些修法。在遇到一个嗔恨心或贪心非常严重的对境、根本没有办法度化的时候,显宗唯一的办法是,能调服则调服,不能调服就发愿:但愿我将来有能力度化他!
密宗还有一些双身的忿怒像,是用以度化嗔恨心和贪心都很严重的对境的。以前很多凶恶、野蛮的国王,嗔恨心和贪心都很严重,为了调服他们,就要用忿怒金刚的双身像。
忿怒金刚虽然外表很恐怖,不像寂静本尊那样慈祥,但无论忿怒、寂静、单身、双身,实际上都是佛智的显现,在本体上没有差别,只是我们习惯不习惯的问题。
一般来说,我们比较能接受寂静的像,看到很慈祥的面孔,就认为佛应该是这样,心里也会生起欢喜心,而忿怒金刚我们一般不太容易接受,有时甚至会生起一些邪见,但这只是我们的分别念而已。
三、结语
简单地说,佛教显密观点的差异,这里很多都包含了,正因为有了这些不同的观点,所以也会有不同的修法、行为与结果。综合上述差距,我们可以知道,密宗是非常了不起的。
显宗的成佛,最快也要三个无数大劫,梵文称之为“阿僧衹劫”。“阿僧衹”是一个天文数字,表示六十位数。六十位数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大家可以想想。“劫”是一个计量单位,如果用人间的年、月、日来计量,那是非常漫长的。至于三个无数大劫,那更是难以想象了。可见显宗的成佛是很艰难、很遥远的。
密宗的成佛就很快了。因为密宗认为众生本身就是佛,只是有了无明,才覆盖了本有的佛性,所以感觉不到自己是佛。当把无明推翻以后,本来面目就会显露出来,所以不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这一点上,密宗的确是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动力和勇气。
当然,仅仅是理论上认可,知道密法很好、很了不起,遇到密法是很难得的机会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修行,但因为人的烦恼很深重,所以往往修行很难到位,要实际体证到这些境界就更难了。
最近网上有很多资料显示:在西方,密宗是所有佛教宗派里面最受欢迎的。在每年增长的佛教徒中,百分之五十都是藏传佛教徒,另外百分之二十五是南传佛教,百分之二十五是大乘显宗。当然,这个数字还不是很准确。实际上,学密的新增人数还不止百分之五十。
释迦牟尼佛度化的众生有各种各样的,每个众生的想法都千差万别,密宗可选择的方法很多,修行的路也很直接,这些都是密宗的优点。
虽然密宗非常殊胜,成就的速度也很快,但自己不修行也是不行的。对每个人来说,自己究竟适合哪一个法门也不好说。米拉日巴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他第一个依止的上师,是宁玛巴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大圆满成就者,但他在修持大圆满之后,却没有任何体会,所以才换成了噶举派玛尔巴尊者的修法,最后才成就了。
可以设想,如果米拉日巴一直不修噶举派的修法,而只修大圆满的话,即使他再精进,即使大圆满再殊胜,但想成就可能还是有点儿难,因为米拉日巴适应的法就是噶举派的修法,与他具有宿世因缘的上师就是玛尔巴尊者,这就是根机、缘分的差别。但是,适应不适应是众生根机的问题,不是大圆满的问题,不是密宗的问题,更不是佛的问题。
具体的修法暂时不讲,此处只是简单介绍而已。我想,对我们来说,密宗续部的讲解还不是很重要,首先要修加行,先把出离心、菩提心培养出来以后,再修显宗的空性,然后在此基础上,适当地了解一下心的本性——学习《宝性论》等既是显宗又是密宗的中间修法。当这些全都适应,并有了一点儿体会的时候,根机就基本成熟,此时才可以修密法。在修密法之前,一定要灌顶。我曾经也讲过,灌顶一定要找一个真正有资格的标准金刚上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