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3

  • 作者: 济群法师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 分享到:
佛法认为,世间一切都是缘起的,无常变化的,关键在于调整。那么,又该怎样进行调整?每个人的存在无非就是两种东西,一是观念,一是心态。观念会制造心态,心态又会影响观念的形成。
我们每天会面对很多问题,并对我们产生不同影响。那么,同一件事是否会对每个人产生同样的影响?显然不是。因为这种影响程度是取决于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而不是事情本身。事实上,任何事都有无限的可能性。若能正确面对,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所谓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空性是佛教的最高理论,它告诉我们,每个有限的当下都是无限。我们之所以把它看做有限,和我们的认识有关,也和我们对它的设定有关。所以,关键就在于怎样看待。若从主观情绪出发,所见都是自身的设定,就会有得失,就会有对立,进而引发不良心行。反之,若能以智慧观照一切,当下就能超然物外,化解一切的得失和对立。
生命的美容,就是认识到生命存在的不同层面,然后加以改变。色身的美是以健康为基础,心灵也是同样。惟有健康的心理,才能使生命焕发光彩。那么,哪些是健康的心理,哪些又是不健康的心理呢?从佛法观点来看,智慧能带来健康,而无知则是不健康的。
所谓无知,并不是通常所说的没有知识。相信在座的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有自己的处世能力。这里所说的,是对人类根本问题的无知。比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去向何方?人为什么活着?命运到底是怎么回事?或许有人会觉得,为什么要想这些问题?不想不也同样可以过日子吗?
事实上,这是人类永恒的问题,只要对人生有深度思考,必定需要面对,需要找到答案。从另一方面来说,所有烦恼都是由这些问题演化而来。我们每天都在关注自己,在意自己,觉得我在爱、我在恨、我在苦恼,把这些情绪当做生命的一部分。其实,这些情绪并不代表我,只是生命发展过程中衍生的心灵肿瘤。
没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身体会发生病变。没有正确的观念和心态,内心就会烦恼丛生,郁积成病。在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今天,心理疾病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蔓延,如抑郁、自闭、狂躁等。这些疾病不仅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者,甚至会使人走上绝路,具有极强的杀伤力。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抑郁症将在本世纪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二大杀手。仅在中国,抑郁症患者已达三千万,而在全球范围内,超过五亿人正在遭受这一疾病的折磨。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
怎样进行治疗?这就必须从心开始,所谓心病还须心药医。我们要认识到,这些疾病并不是“我”,只是生命延续过程中产生的畸变。换言之,就是把疾病当做客体进行观照,而不是在乎它,跟着它跑。那么,不良情绪就会逐渐平息。佛教的禅修,正是起到这样的作用。
如果把心比做舞台,各种念头就是其中的参演者,它们在台上川流不息,交替登场。如果我们投入其中,每个角色登场时都去摇旗呐喊,就会在疲于奔命中耗尽一生。这不仅是对人身的极大浪费,更可怕的是,还会由此积累不良串习,影响未来生命。正确的态度,是不迎不拒,再喜欢的念头也不追随,再讨厌的念头也不拒绝。当心能够稳定安住时,念头就会因缺乏呼应而黯然退场。否则,我们往往会被起伏的念头所左右,继续注入心灵能量,使之增大广大。每一次在乎,它的力量就随之强化。大到一定程度,我们就难以控制局面了。
因为无明,我们会把很多不是我的东西当做是我。人为什么会怕死?就是因为把身体看做是我。自然地,就会害怕“我”随着这个身体消失。如果知道色身只是生命延续中的一个暂住地,就不会对死亡那么恐惧,那么闻风丧胆了。
生命就像流水,眼前这个色身,只是其中呈现的一朵浪花。浪花虽时起时灭,流水却在继续。认识到这个道理,色身的生老病死就不会对我们构成心理伤害了,因为那纯粹是自己吓唬自己。如果执著其中有我,才会贪恋不舍,痛苦也就在所难免。
我们最在意的,就是自己的家庭、财富、事业、孩子,等等。之所以在意,都是因为前面被冠以“我”的标签。因为有了这个设定,所以,“我”的家庭就比别人优越,“我”的财富就比别人重要,“我”的事业就比别人出色,“我”的孩子就比别人特殊。于是就会出现攀比,产生竞争。因为这种自我的重要感和优越感,又会带来自我的主宰欲,总想支配别人,这就使人生处处面临冲突。
现代人内心躁动。这种浮躁之气不仅影响到内心,当它表现出来时,还会影响到我们的外在气质乃至相貌。一个人即使有无可挑剔的容貌,如果浮躁不安,也无法让人产生美感。而一个容貌普通的人,如果内心宁静,淡泊沉稳,也会散发出超然的气质。有句话说,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对人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具备正确观念和良好心态。这样才能从容面对世间种种变化,不为顺逆境界所动。进一步,还要发心利益大众。这样的人生,才是美好的人生,有意义的人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