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讲记(四)
《药师经》讲记(四)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我们今天应该是要讲翻译的人物。昨天,已经把《药师经》的经题学习过了。《药师经》在中国一共有五次翻译。第一次翻译,是在东晋的时候,为帛尸梨密多罗,这就是三藏法师给翻译出来的,它的经名就叫做《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但是它没有单行本,它是在《灌顶大神咒经》当中录出来的。这《灌顶大神咒经》,它属于密部的法典,一共有十二卷。那么,我们这个经就是这十二卷当中的最后一卷。翻译的法师,就是尸梨密多罗。我们汉语对他叫吉祥友法师,他是龟兹国的人。
第二次翻译,是在刘宋的时候,为慧简法师所翻译。经名就叫《药师琉璃光经》。但是,这个翻译今天已经失传了。据古人说,慧简法师翻译的文义,还不是非常圆满。那么,第三次翻译就是在隋炀帝的时候。在大业年间,有一个达磨笈多法师,他在隋上林园翻译这本经典。经名就叫做《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这个经本现在还存在。那么,这个达磨笈多法师,他也曾经翻译过无数的摄大乘论,包括《金刚经论》,也是他翻译的。《金刚经论》在昭觉寺讲过,上师是在八几年,八几年好像讲过一次《金刚经论》。所以,这也是达磨笈多法师翻译的。
第四次翻译,也就是我们今天所依据的这个讲本。那就是唐朝的时候,为玄奘三藏法师翻译。在唐朝贞观十九年,在弘福寺翻译出这个药师经典。第五次翻译,就是唐朝武则天时代,大约比玄奘法师翻译经典要相对迟二三十年。这就到唐中宗景龙二年,由义净法师翻译。义净法师也是西天取经的法师之一,中间死了多少个人,就他一个人去了。去了之后,把一切有部的律典翻译过来。有部的律典,我们大家都知道。汉地《四分律》比较盛行,藏地就是《有部律》比较盛行。现在那些藏族的喇嘛,他们受的也是《有部律》。我们汉传的,也就是翻译的这个《四分律》。在弘一法师最后要弘律的时候,觉得《有部律》非常非常完全,所以说他要去弘扬《有部律》。但是有人就劝他:“哎呀,这个汉地,从最初受这种比丘戒,就是依四分戒的一种羯磨法来做的。最初的比丘得戒体,也是从四分戒的羯磨法当中得戒体。”所以说,考察这种渊源了,就劝他还是要弘扬《四分律》。所以说他又改过来,再弘扬《四分律》。
义净法师到了西域去取经,特别是把这种《有部律》的律典,完完全全地移借过来。他是从广州出发,循海路,经过越南、锡兰等地。经历了许许多多艰难险阻,才到达印度。然后遍访全印度的著名学者,回国以后就译出这个经。经名就叫《佛说药师琉璃光七佛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共有两卷。它跟我们今天所依据的法本,我们昭觉寺一般密宗堂念的,也就是玄奘法师所翻译的。那么,义净法师所翻译的,它有两卷。前面一卷是讲:有六尊佛,他们的本愿,他们的功德,他们的依正庄严;到第二卷,才讲药师如来,他在因地上发的十二个大愿以及他的依正庄严,这个本愿功德。所以说,义净法师所翻译的,比前面五次都要翻译得很多。那么,我们今天所依据的,就是玄奘法师所翻译的。
这本经翻译过来,有很多注疏。比如《大藏经》里面《药师经疏》。唐朝,就是玄奘法师的弟子,叫窥基,他来注解这个《药师经》,所以就有《药师经疏》。还有善珠法师所撰写的《药师经钞》。还有《药师经疏钞》,那是伯亭老人著的。下来有《药师经疏钞摘要》。一共有三卷。就根据伯亭老人疏钞,把它的要点揭露出来。还有一个净挺法师,他著的《药师经灯》。一共有一卷。所以说,这些注疏都是依据玄奘法师所翻译的《药师经》来解释的。所以说,大家有空的时候,在《大藏经》里面去翻一翻。在唐朝,有一个金刚智法师,他有一本《药师如来观行仪轨法》。就是怎么样修这个药师法,它专门有一卷经。还有个叫《药师如来念诵仪轨》,那就是唐朝的不空法师所翻译出来的。还有一个一行法师,我们说天文学家,还有那个撰写《一掌经》的,那个一行法师。一行法师专门还有一卷《药师琉璃光如来念诵仪轨》。就是专门教怎么念诵,这有一个仪轨。还有其它的,还有《药师七佛本愿功德经念诵仪轨》、《药师七佛念诵仪轨供养法》。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一些资料。
那么,我们这个翻译的人,也就是唐朝时候三藏法师玄奉诏译。“奉诏译”,就是奉皇帝的命令来翻译的。所以说,在唐朝佛法非常兴盛,皇帝非常支持佛法。所以那个时间,这个和尚不是那个人,还当不上和尚,他的文化程度要非常高。然后,当和尚还要考试。考不及格,那你回去,不像我们现在什么人都收。在唐朝那个时间,当和尚不容易啊!玄奘法师当和尚,据说很小的时候他就愿意去当和尚。但是去考试,人家看他:“你这么小,还跑来当和尚,回去,不收。”他又一次再去,一而再,再而三去要求。“既然你这么恳切,看看你有什么程度。”一考试,“喔,这个小家伙很不简单!”于是,破格地把他收录了。所以说,你看那个时间的和尚,它要求你要进来当和尚也好,要考。你背得了什么经,对佛教知道哪些道理。还要看他内在的发心,看你发心正不正确。如果不正确的话,回去,回去,你还当和尚,当啥和尚。
我们今天失去了这种考试制度。为什么唐朝的佛法那么兴盛呢?他都是大知识分子进来,然后都是有根底的人进来。所以说,那个佛法基本都是上乘的文化。所以说,讲经说法、修行这些很在行。那么,我们今天就失去了这种考试制度。其实,在适当的时候还是应该考一考。如果不考一考的话,这个和尚就泛滥了。一直到宋朝以后,明清年间的和尚就越来越泛滥,不考试了。然后到清朝,大家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就是这些和尚,都是社会上避难而来的。一直到今天,老百姓还说:“你这个出家的,估计是受了打击。”谈恋爱失败,事业不成功,你跑来出家。这个影响是从什么地方来?从明朝。明朝时候影响这个很大。改朝换代,有很多遗老遗少,没办法就躲入佛门。清朝统治国家的时候,是异族统治。异族统治它就有几条规矩:是和尚,你可以不改装。我们今天穿的这个服装,都是明朝时候的服装。那可以保持。在俗人就要改装,要剃头,留长头发或者是怎么样。你看看,他那时间就不一样了。所以说,从那个时间,它有一些变化。但是,这些倒是闲话,一些渊源。大家了解一下也不错。
下面,我们就正式解说经文。请大家看到我们的《药师经》。《药师经》大家有吧?药师经文,我们昭觉寺基本上天天都在念,所以说大家看看这些经文。经文里面,这本经书我们经常早上都要念一念。我们看看这个。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芘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这就是每一部经前面,都有的序言,来说明这部经是怎么来的。要说到这个时间,就是说佛,他去游化诸国。为什么要去“游化诸国”呢?这个佛,成佛了以后就是讲经说法,到处去度化众生。他不在一个地方长期住了。而我们今天出家了倒是好。一出家了,在一个寺庙里面一住就是一辈子。但是古时候,像佛,他是游化中,到处走,居无定所,那些法师也是这样。这样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我们自己不生贪恋心。你要在寺庙里面住久了,你比如说我在圣水寺住久了,好像那个圣水寺就是我的庙。其实不然。出家人要心无执着。所以说,他就是游化。从这个地方到那个地方,居无定所。甚至水边、林下到处参禅,到处去打坐。一颗桑树之下,不允许住超过三夜。为啥呢?警防你住久了之后,内心里面升贪恋。“哎哟,这个地方好,我就在这个地方。”一有贪心起来了,那就非常糟糕。
所以,这个“如是我闻”,那就是说像这部《药师经》的经法,是亲自从佛那里听闻到的。当时听闻到的是怎么样的一种情形呢?就是说佛,他游化诸国,教化民众,到了广严城,住在乐音树下,与那些比丘、菩萨、天、龙八部、人非人等,来讲经说法。这个时间,文殊师利菩萨请问经法。它这样来。所以,这个里面,它就讲了一部经的开头,把缘起给我们说清楚。所以说,你要是有时间,它讲得非常详细的时候,一个字也许都有很深的道理。那么,我们打算在星期五就把它讲完。今天是星期几了?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还有三天,连今天晚上三天晚上,把它讲完。所以说,我们讲得简略一些。
“如是我闻”,也就是这部经是我从释迦牟尼那儿亲自听闻的。这是阿难在结集经典的时候,这样来叙述的。也是佛在临涅槃的时候,阿难请问:“将来要结集这些经典了,经典的开头安置什么语句呢?”佛跟他说:“你在开头这样安置——如是我闻。表示这个经典是有渊源的,是从佛那儿亲自听来的。”所以说,这个地方也就是给我们告诉一种渊源。《药师经》是释迦牟尼佛亲自说出来的,要知道是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去修这个《药师经》的。你要知道总渊源。要是其他人说的,这种渊源不一定能够保证。清净不清净?你说的可信不可信?但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相信。因为佛是不妄语者,不异语者。他说的都是真实语。所以说,我们放心大胆地相信这本经。
“一时”,那就是讲机教合适了,该适合于讲这部经了。“薄伽梵”,就是佛的十个名字之一。翻译过来就叫做“世尊”。就是世出世间最为尊贵,也就是指我们释迦牟尼佛。当然,除了世尊以外,它还有其它多层含义。比如说吉祥、端严、炽盛,它有很多意义。就因为它含有很多意义,所以说一般都不翻了。所以,在翻译惯例当中的一种多含不翻。就是意思太多了,翻译不过来,还是把音给它保存下来。所以,薄伽梵它有两点:一个,是世尊他能善巧分别法相。一切诸法性空,那是根本的。然后,从这种无有自性的一种性空基础上,它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就在万有差别过程当中,在这些万有差别的过程当中,显现了空,“空有不二”。所以说,这些一切因果,都是从空性当中产生。
你要知道空,要知道有,而且空、有不是两个东西,而是一个事物的两个面。所以,佛依二谛而说法,那就是以真谛和俗谛。真谛,就是讲空;俗谛,那就是讲有。我们现在一般的人,就是有而不空,他就很能执着一些东西。以为有的东西就永远是这样,其实不是那样,随时随地都会变。有的人,进了佛门,听说有空。“空就空吧!”以为啥都没有了。其实不是啥都没有,空在有中,有在空中,空有不二。所以说佛,他就能够善巧分别这些因果差别相,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他都能够彻底通达。所以说,在讲一切因果的时候,不为第一义谛;在讲第一义谛的时候,能够善巧安立世俗谛的因果相。所以说,这叫善巧分别,称之为薄伽梵。没有成佛,是没有这种能力的。只要成了佛了,他就有这种智慧,能够依空有二谛圆融说法。
第二层含义,就是能破。能破什么?能破除众生的根本无明以及种种烦恼。我们的众生,就是在这些根本无明与种种烦恼当中生活。没有智慧,那就是无明。你问他那个事情,这个我也不知道,那个我也不知道;这个我不清楚,那个我不清楚。不清楚的事情太多了。无明!有的人他还不谦虚,这样我也懂,那样我也懂。但是说出来,那就是开黄腔,乱说。这个也是无明。世间上的小聪明,自以为啥都懂,但是说出来啥都不是符合真理的。所以说,我们众生都在这种根本无明当中。由于没有智慧,所以会产生种种的烦恼,没有获得真正的一种解脱与自由。佛,他就是能够破除这种烦恼,能够破除执着;佛,就没有这种根本无明和一切烦恼了。正因为他没有无明,没有烦恼,所以说今天才有能力教我们怎么样去破除烦恼,怎么样去认知真理。要是他自己还没有到达这种地步,他要想教化众生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说,世尊,世出世间最为尊贵,就因为他有这种能力。
“游化诸国”,“游”,就是到处游动;“化”,就是教化;“诸国”表示不是一个国家,不仅仅是安住在一个地方。所以说,在这种游化众生的过程当中,他到了哪里?到了“广严城”。“广严城”也就是我们佛经上经常提到的毗舍离。为什么叫做“广严城”呢?那里国家土地非常宽广,那个地方人的文化素质非常高,而且物产非常丰富,人民的生活都非常安乐舒适。所以说,称之为“广严”。今天的学者考证,就在恒河以北,巴特那这个地方。那就是这个总的名字。佛就在那个地方。当时佛就在“广严城”的城郊的“乐音树”下。“乐音树下”,那就是林子非常幽静,而且那些树木都像音乐一样,风一吹它能够产生各种各样的奇妙音响,就像奏起音乐一样,非常动听。所以说,叫做“乐音树”。
“与大芘刍众八千人俱”还有“菩萨摩诃萨”。这个“大芘刍众”,我们今天所说“大芘刍众”,都是证到那种无学果位的芘刍众,那就称之为“大芘刍众”。这个“芘刍”(比丘),也就是出了家,受了比丘戒。一般我们说有三层含义。一个方面,是乞士。上从诸佛,乞求佛法,以滋养自己的法身慧命。要求法,出了家要当比丘,那就要求法!如果不求法,那你这个比丘怎么当呢?不要只是去求钱。只是去求钱,你和世间上讨口子没什么两样。所以说,主要还是在求法上。我们出家是干什么?皈依三宝,学习佛法。今天,我们皈依三宝学法的人,对于求法没有热诚,对于听经,对于闻法没有热诚。那是很缺乏的。要做一个真正的比丘很不容易!我们出家修行僧团,就是依法而住,依法修行,和合精进于佛法。这就是僧众的一种特征。
如果说一个僧团不修法,不听经,不闻法,没有法作为一种摄持了,那就是跟世间上的乌合之众没什么两样了。所以说,我们今天能够听经闻法,以法为核心。一个寺庙里面,最宝贵的就是佛法;所有的比丘众最尊重的,就是佛法了。它依据的一种核心,那就是佛法。所以说,要求法。这“大芘刍众”,就是依法修行,破除烦恼,破除执着,证了无学果位。那个就是“大芘刍众”。这“大芘刍众”一共有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有三万六千。“菩萨摩诃萨”和一般的菩萨不一样。“摩诃萨”,一般要证了初地的菩萨,能够破除无明了。主要你能够破除一品无明,那个时间就有神通了,就能够分身了,就能够教化众生了。所以说,像这样的大菩萨,有三万六千。
其他的,还有那些“国王”,一些国家的主人公。“大臣”,那些当大官的。“婆罗门”,就是专门搞祭祀的。“居士”,也就是居家之士,专门修学的。还有“天”、“龙八部”,这就是护法的。包括那些“人非人众”。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在这个时间有很多这样的人围绕着佛,佛正在给他们讲经说法。这里面有很多名词,比如说“天、“龙八部”,都是我们平时讲了又讲,讲了又讲。这个地方,我们也就不再去详细说了。
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着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
“尔时”,就是在这种“乐音林”中,大众围绕释迦牟尼佛。这个时间,妙吉祥法王子,文殊师利法王子就因为佛的一种威神力的加被,从自己的座位上做起来了,然后“偏袒一肩”。今天,中国的人,汉地的人很少能够理会。但你看那些搭密宗衣的,你就可以知道。平时,他就这样搭着,你可以双肩都盖着。但是正式要请法的时候,要顶礼的时候不能那样了。要把双肩批着的拿下来,然后要亮出一只膀子。平时,要偏袒右肩。你看我们这些密宗师傅们,他们的规矩都是这样,要偏袒一边。“右膝着地”,右膝盖要跪在地上,这叫胡跪合掌。“向薄伽梵”,那就是向释迦牟尼佛“曲躬合掌”。什么叫“曲躬”?你要请法的,这都是请法的仪轨。身子,弯下来,我们说鞠躬;把掌合起来,这里面都代表一些请法的仪轨。
今天,有很多请法的腰也不弯一下,“诶,你给我讲一讲!”这个是什么道理?就那样轻轻易易地给你讲啦?没有恭敬心,你对佛法没有恭敬心。请法,法是最尊贵的。佛法尊贵非请不说。你要请得不恭敬,不给你说。所以说,在听经闻法的时候,一定要有这些规矩。“曲躬”,就是身体弯曲,鞠躬。“合掌”,十指连心。也是一种威仪。“十指”表示什么?表示我们自己,菩萨修行的十度波罗蜜。所以说,我们在这些过程当中修学的时候,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是有些表法的。鞠躬合掌干什么呢?
白言:“世尊!惟愿演说如是相类诸佛名号,及本大愿殊胜功德,令诸闻者业障消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
“白言”,就是向世尊说。文殊师利菩萨就像释迦牟尼佛请示,说:“世尊,惟愿你老人家给我们演说如是相类诸佛名号。”什么叫“如是相类”?就是像这种专门讲说诸佛名号,哪一尊佛叫什么名号,他在过去是怎么发愿,在因地当中是怎么修行。就给我们讲这个。为什么要讲这个呢?因为这世间上有许许多多的苦,而众生福薄命浅,很不容易遇上诸佛出世。所以说,今天能够得释迦牟尼佛的慈悲,把这些诸佛的因缘果报讲说给我们听。他的名号叫什么,因地发愿怎么样发的,修行方法是怎么样来的,怎么样成就的。他的国土又是怎么样的庄严,他怎么样讲经说法,对于众生有哪一些利益作用。就是讲这些。
所以说这样,佛不仅仅是一尊,就是如是向内,凡是这个种类的你都可以说。基本大愿,殊胜功德。那些成佛,是果上的结果了,在他的因地当中怎么修呢?主要是看他发的愿力。这个愿力,给我们所有的众生目前的发心就非常相关。也许今天叫你成佛,你觉得很不可思议。“佛都能够轻易地成吗?”你没有自信。但是给你说,佛也是人做的,他能够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够做到。我们一下子做不到,我们能够慢慢做嘛。他最初凡夫的时候,他也是从发愿而修行。所以说,他怎么发愿,我们就学着怎么发愿。只要你有这种愿心了,有这种自愿心了。人贵立志,如果不立志向,一个人一辈子没什么成就。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立志向。没有志向是不成就的。
今天问你要干什么?“哎呀,我不知道。”你不知道,就没有志向,就是在无明当中。每一个人要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内心里需求的是什么。不要让人家给你说。人家给你说,那就不行。今天叫你去抢人,你干不干?叫你去自杀,你干不干?不能那样。我们的命运不能交给别人,而要交给自己。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劝我不要出家,我说:“不行,你是你,我是我。”我以为出家很快乐,我就来出家;你以为你在家很快乐,那你就在家,道不同不相为盟嘛!对不对?每一个人要清楚自己知道什么,你内心的真正需求是什么。人要认识自己啊!如果不认识自己的时候,把我们自己的一种命运交给别人,那是很悲惨的。所以说,佛要求我们要有自尊、自重。要自己认识自己。谁是自己最好的老师?我们自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我们自己也是自己最好的老师。因为你内心的烦恼,你最清楚。
也许你找到哪个法师,法师没有他心通,不知道你内心里面的烦恼。但是,你找到自己,你自己知道烦恼在哪儿;你也许找到一个上师,上师也许碍于情面,你有什么错误他也不好跟你说。说重了,你内心里面要起逆反心理,心里不高兴。上师本来是非常慈悲的,结果你就逃跑了。“他天天说我的不对,他天天说我这些犯戒的事情,我在他面前一点隐私都没有,非常恐惧。”你就跑掉了。不敢。“哎呀,上师太严格了!”他不敢,接受不了这样的管教和教育。不知道上师是慈悲,帮助自己。跑掉了。管得太松了,他的内心里面也不具足。“那个上师怎么不管我呢?”所以说,能够恰如其分地,那个上师是谁啊?自性上师。你自己知道,你的过错是什么;你自己也知道,你最容易犯的过错是什么;你自己也知道,你是干好事,还是干坏事。对不对?每一个人再笨,再笨,最基础的这些他知道。不要给别人说,给自己说。
所以说,佛他讲经说法,就是要要求你自觉自愿的。佛,他不用神通,不用他心通。比如说:“哎呀,我用他心通一观察,你们这些都是坏蛋,都要出来忏悔。”他没有这样的。就有一次,释迦牟尼佛该诵戒了,但是到了夜半他还没有诵。人家就问他:“佛,今天是诵戒的日子,你老人家为什么不诵戒呢?”释迦牟尼佛就说:“在众众当中有不清净的,所以说我今天不诵戒。”那个舍利佛就运用神通一观察这里面谁犯了戒了,谁不清净了。然后利用神通,把他拉出来,把他赶出去。释迦牟尼佛就批评舍利佛:“不能这样干,我们佛教是尊重人的,要让他自觉自愿。你利用神通,利用他心通去观察,众生在你面前那不很恐惧吗?”当然很恐惧了,不要说利用他心通了,我们就说安个监控,一般寺庙里面的僧众都很怕。“你这样一安监控以后,我还(敢)干什么呢?”没有藏匿之地了。所以说,他总是让我们自觉自愿。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佛法,实际上就是要发扬这种自觉自愿。你看看内心里面,真正需求的是什么,你看看你每一天究竟在干什么。你是在做坏事,还是在做善事呢?所以说,自己要尊重自己,不要看别人的脸色。别人的脸色有什么可看的?要做自己的主人公,要做到自己真实需求什么。这个里面谁最清楚?你自己最清楚。“我肚子饿了,我吃三碗,吃两碗,刚好合适。”那你自己知道,别人怎么知道呢?人家非常殷勤地在那儿劝你:“再吃一碗,再吃一碗,再吃一碗。”喔!你没有智慧,你掌握不了。“吃就吃嘛!”结果把自己给胀翻了。完了!能那样吗?那就不行。那种人,就是世间上所说的傻瓜、笨蛋,没有保堤,最后把自己给胀翻掉了。有没有这样的人呢?我想我们在座的大多数,都还是能够分清楚的。“我吃三碗,够了。”“我吃两碗,够了。你再劝我,我也不吃了!”对不对?自己最清楚自己的事情。
所以说,这个时间我们要做自己的朋友,做自己的知心,做自己的老师,乃至自己要教导自己。所以说,我们自己从内心里面发愿,可以向佛的本愿学习。果地上的功德,那是以后的事情了。修行是水到渠成,不要要求。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要因果正确了,我们就在因地上下手。但是,今天很多人就不在因地上下手,天天要求结果。“师父,我什么时间成佛?”“师父,我什么时间开悟?”“师父,我什么时间得定?”不要问别人,问你自己。一个人跑来:“师父,我应该怎么办?”应该怎么办你清楚嘛。平时给你讲经说法,讲那么多。难道我们自己连做什么都分辨不清楚吗?
所以,我们学习这个佛的根本大愿,这个就是因地当中的发心。依据这种根本大愿,来落实在我们自己身、口、意三业,好好地修行。将来那些殊胜功德,我们自己也能得到。所以说,文殊师利菩萨很有智慧,他就请求释迦牟尼佛,把这些佛的本愿,他是怎么发愿的,他是怎么修行的,他成就了哪些殊胜功德,把这些给我们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令诸闻者业障消除”,就是要让听到《药师经》的人要消除一切业障。这就是文殊菩萨的一种发心。因为我们现在有错误的业,对不对?有这些错误的业障碍自己的时候,想找钱,找不了;想幸福,幸福不了;想和谐,和谐不了。这个根本原因在哪里?就在业障。那些错误的业。所以说,文殊师利菩萨就要用他自己的智慧来请法,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够把那些障碍他幸福快乐的那种错误的业,能够完全消除。
近而“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释迦牟尼佛,你老人家有一天涅槃以后,那些像法的时期,末法的时期,那些众生没有见你老人家,也没听你老人家讲经说法,如果你今天说了之后,我们把这些经典集结下来,以后那些像法的时候,末法的时候,那些众生也能够看到那些《药师经》。”对不对?就这个意思。“你老人家今天把这个《药师经》说下来,然后把它集结下来,让以后的众生也能够看到这个《药师经》。”看到《药师经》,知道药师佛发了十二个根本大愿,然后,依这十二个大愿,精进修行,所以今天终于成佛,成了药师琉璃佛。他能够成,我能不能够成呢?照样能够成。怎么成呢?你也要去学习药师佛的十二个大愿。所以说,就由于这样的因果,教给你了,但是说句老实话,我们念《药师经》念了多少了?你理不理会文殊师利菩萨他的用心呢?他把这本经,请求释迦牟尼佛说出来。说出来它的利益,一个方面是帮助我们消除业障,另外一个方面要让我们跟着药师佛去学习。所以,这是文殊师利菩萨的一种发心。我们要领会文殊师利菩萨的一种发心。要不然的话,我们就对不起文殊师利菩萨了。
尔时,世尊赞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劝请我说诸佛名号,本愿功德,为拔业障所缠有情,利益安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汝今谛听,极善思惟,当为汝说”。曼殊室利言:“唯然!愿说,我等乐闻”。
在这个时间,文殊师利菩萨请求释迦牟尼佛讲说。这个时间,释迦世尊非常赞叹妙吉祥菩萨,非常赞叹文殊师利菩萨。这时说:“善哉!善哉!”就是太好了。你这个提问,提得太及时了,提得太好了。“曼殊室利!汝以大悲”你是因为大悲心,而劝请我说诸佛名号,本愿功德。你看看,释迦牟尼佛非常理解文殊师利菩萨。“你为什么请我说这个经呢?我知道,我理解了。你是以大悲心,要利益将来的众生,要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拔除业障。”你看看,这个师徒之间好默契。他一说话,佛就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说,而且还非常赞叹。你看,佛对于弟子就是这样。经常赞叹,经常鼓励。在这样的过程当中,这些弟子他的内心是非常愉快的。对不对?谁不喜欢听别人赞叹呢!你所做的事业,别人没有理解,没有肯定,那就非常糟糕啊!做了很多事情,人家不理解,这很糟糕!你所做的事情,人家都一一二二地看在眼里面。佛,他就没有一个遗漏的,佛都理解。“你这个很好啊!你以大悲心来劝请我说诸佛名号的本愿功德。”
你的利益“为拔业障所缠有情”,就是让那些在业障缠缚当中的有情,能够拔除他们的业障,利益安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文殊师利菩萨的所有发心,释迦牟尼佛从头到尾,从内到外没有遗漏地都理解。这就是老师。你要遇上这样的老师,心情就很高兴了。“汝今谛听,极善思惟”,今天你这样劝请我,好,我就给你说,但是你要好好听。“谛听”、“谛听”,什么叫“谛听”?专心一意地听,不要三心二意。你今天听经闻法,是不是在谛听?你要三心二意,又在打手机,又在发信息,又在打瞌睡,又在打妄想,那就不叫谛听了。所以说谛听,就是专专心心地听。“极善思惟”,听了之后,要好好思维这种道理。“当为汝说”,我现在就给你讲说诸佛的本愿功德以及他们的名号。你看看,佛在讲经说法之前,就把应该要怎么样的一种听法态度教给我们了。要“谛听”,要“极善思惟”。如果说没有悟性的,看《药师经》看不懂的。你不要说很简单,但是今天有多少人看懂了?一个,你要理解文殊师利菩萨的发心。二个,人家在这儿讲,讲了之后你真的就能按照《药师经》的十二个大愿去发愿吗?很多人他就不愿意。就仅仅求药师佛给我们消灾,我们自己不消灾。这个时间,还是一种迷信。
这十二个大愿,你仅仅看作是药师佛的大愿,没有看做我们也可以发这样的大愿,那你还是没有看懂。而且,把《药师经》讲了,药师的名号有多么不可思议,《药师经》有多少功德利益,然后能够得到什么好处,这一些全部给你讲了。但是,你的信心呢?没有发起来。没有发起来,给你讲这部经其实你就没有相应。给你讲说这个经,就是要你听闻,思维。听了之后要思维。怎么思维?把这部经从头到尾的道理,在我们内心里面,一遍又一遍地思维。你思维过没有?如果没有思维,表面上说我们真正懂了药师佛的好处,但是你并没真懂。佛法真正地修行,就在极善思维当中!这就是上师经常给我们强调的“念念不忘”,这就叫极善思维。
如果说,你不是念念不忘,那就不叫极善思维。如果说,你随时随地都不忘药师佛的十二个大愿,不忘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功德,那这个时间,你的内心里面就会感恩药师佛,就会升起清净的信心。由于这样的信心,你就会按照药师佛的这种大愿去修行。我们的内心里面,药师佛和我们就合二为一。他就在我们自己的内心,就是我们修法的本尊。如果说你念念不忘的话,他就可以成为我们的本尊;如果说你念念不忘的话,他就安住于我们内心;如果说你念念不忘的话,药师佛随时随地都能够保护我们。而且,我们也能得到药师佛的加持,我们也能成为药师。我们的心光,自己内心的法身光明就可以显发出来。所以说,要极善思维。那就是念念不忘、如理如法地去思维,再一再二地去思维,要深深地印入自己内心里面。让它在自己内心里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要这样。所以说,你如果思维一遍,没有两遍、三遍,没有四遍,印象不深。如果印象不深,你仅仅是把它当作身外的佛,没有当作自性的佛,那就很不具足。所以说,“谛听”和“极善思维”,这六个字是我们在听一切经法当中都要注意的。这就是听法的一种态度。那就是,要牢记我们平时所说的念念不忘。亲近善知识,谛听佛法以后,念念不忘,要在内心里面一遍又一遍地去思维。然后通过这种极善思维,来转变我们自己的内心。
你要不懂这个道理,我给你打个比方:就像世间上的人一样,他对你有好处。首先你知不知道他对你有好处?你不知道。人家也许从旁边给你介绍了,但是如果你这个人不知恩、报恩那就糟糕了。所以,你要观察这个人对你的好处,一遍又一遍地观察,一天又一天地观察。当你真正观察到他对你有利益,有好处的时候,你的内心是非常欢喜的。对不对?你一见到他,你的欢喜就能产生。你一遇上困难,就可以想到他:“哎呀,要是这个人在的话,我就不用操心这个了。”“要是这个人在的话,我这个事情就解决了。”“要是这个人在的话,我这个事情立马就能办了。”为啥呢?平时受他的好处太多。只要你老实观察这样的话,你的内心就非常欢喜他,非常想念他,随时随地离不开他。对不对?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好感,怎么样产生的呢?就是这样产生的。所以这种极善思维,一遍又一遍地思维非常重要!
“曼殊室利言:‘唯然!愿说,我等乐闻’。”“唯然”是什么?是曼殊室利菩萨答应释迦牟尼佛:“好,你老人家教导我要谛听,要极善思维,我一定做到。”“愿说”就是愿意听你老人家说。我等非常喜欢。一次又一次地来表示,他喜欢听这样的经。所以说,这个就是一个反应哦!你看经书里面,它都有问有答。释迦牟尼佛看到文殊师利菩萨,一说到这种事情的时候,文殊师利菩萨赶紧把自己的反应交代给释迦牟尼佛:“我非常喜欢,你老人家讲吧!”是这样的一种心态。今天讲经说法,我到大多数地方去讲经说法,一说,一问,他把眼睛闭上,也不管你,他也不看你,听没听清楚也不知道;他究竟是在打瞌睡还是在入定,你也不知道。你问他听懂没听懂,他也不回答。这个是很不相应。
听经,要极善思维!以非常欢喜的心态看着,进行交流。视觉上的交流,听觉上的交流,还有感官上的一种交流,随时随地都要交流。当有这种交流的时候,那才相应。所以说你看看,释迦牟尼佛与文殊师利菩萨,人家就一问一答,扣得非常紧,没有一个脱节的地方。下面。
佛告曼殊室利:“东方去此过十兢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
正式来说了。佛就告诉文殊师利菩萨:“从这个娑婆世界向东方去,‘过十兢伽沙等佛土’。”“兢伽沙”是什么?“兢伽”就表示恒河。恒河里面的沙。所以说佛土,就是一个佛的化土。我们今天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化土相当于什么?一时天下,这个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他老人家的一个化土。今天的天文学家都没有办法。所以,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平时大家没有理解,你要是理解了,那就不同了。一个须弥山,然后一个日月绕须弥山而行,然后四大护尊,这是一个小世界。一千个这样的小千世界,构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之为大千世界。所以说,一千个大千世界。你看,三千大千世界,三个千联合起来的。我们今天所说,一个银河系,一个太阳、月亮。你看看,这样的世界有多大?今天我们的科学,跑到月球上去就了不起了,对不对?他只能跑到一个月球上,太阳上还去不了。那你还是一千个小千世界当中的千分之一个世界,你都还不知道。还不要说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你怎么去理解?所以说,佛的国土那是非常广大的。所以要超过东方,距离有十兢伽沙的佛土,有十个恒河里面的沙子那么多。一个恒河的沙子你数得清吗?更不要说十个恒河里面的沙子了。根本就数不清。所以说,像那么多的国土,像那么多个三千大千世界,那个距离就远了。
“有世界名净琉璃”,有一个佛的世界,就叫净琉璃世界。“净”是清净,没有烦恼,没有染污,没有人我执,没有法我执,这个清净。“琉璃”,我们就说非常光明,就像那种湛蓝的天空一样。在佛的一种世界里面,有一尊佛,他叫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这个就是佛的十个通称,十个称号。“如来”,我们昨天已经说了,如其本来。“应”,也就是众生有什么所求,他都能够感应于众生。“正等觉”,就是世间怎么样的,他都能够正确无误地觉悟。而且,不多一点,不少一点,恰如其分。有这样的一种觉悟智慧。“明行圆满”,“明行”,就是光明地一种修行,智慧地一种修行。对于世间上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真理,都能够完全圆满。还“善逝”,他不止是如来,还能“善逝”。什么叫“善逝”?去无所去,生本无生,无来无去,那叫善逝。“世间解”呢?就是世出世间一切因果,都能够完全了解。“无上士”,没有人再超过他了。那叫无上士。“调御丈夫”,不仅仅是调服自己内心的烦恼,还能调服所有众生的烦恼,那就是调御丈夫。“天人师”,一切天,一切人类都以他为自己的老师。“佛”,就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薄伽梵”,就是世出世间最为尊贵,也叫世尊。所以说,这就是讲佛的名号。
那么,这些佛的名号,你要去经常念。我们汉族地区非常喜欢这种简略,都称之为佛,称之为世尊,他以为也就可以了,说出来好像并不太如理如法。以前,说是谁,是宗喀巴大师,还是谁,在礼拜三十五佛,八十八佛的时候。最后他就发现,自己拜出来的佛怎么全部没有头部呢?怎么只能看到身体,不能看到头部。最后一问护法,护法就给他说:“哎呀,你没有把佛的名号念全。”你看,我们念八十八佛的时候,什么宝光佛、栴檀佛。对不对?你只能够这样念。但是,在黄教里面,宗喀巴大师那个系统他还有这个良好的习惯。就是非得要把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这十个名号都要称全。当你这样称全的时候,他这样去礼拜,所有佛全部的身体都显现了。这也是一个我们今天值得学习的,那是一个传统。我们今天就好简洁,称个佛他已经不耐烦了。所以说,我们今天从这一意义当中,多去学习人家古人是怎么修行的。我们今天减过去减过来,减得什么都不说了,修行都不修了。那就很艰难。
下面,“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这个时间,他在行菩萨道的时候,最初修行的时候,他就发了十二个大愿。十二个大愿都不仅仅是为自己发的,而是为众生所发的。要让众生有求,就能够满足。要学习这种发愿!我们今天是发什么愿都围绕自己。“佛啊,你要让我长得漂亮一些啊!”“佛啊,你要让我长得健康一些啊!”从来没有发心让众生怎么样。这就是众生的一种自私自利心。就由于这样的自私自利心,让我们很久很久都得不到解脱。所以,爱我即是一切恶的根源,爱众生就是一切善根的基础。你要是老是执着于自私自利,那么这种自私自利就成为万恶的根源。我们做一切恶法,不就是从这个“我”执开始的嘛;我们的一切烦恼,都不就是从一切的“我”执开始的嘛。所以说,佛法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对治我执。如果不对治我执,那没有办法了。越修越贡高我慢,越修那种坚固执着越厉害。那就非常艰难了。
这十二个大愿。所以说我们今天就要学习药师琉璃光如来,他发十二个大愿,每一个愿都是让所有的众生所求皆得。我们也能够把这种心态一转变过来的时候,你的修行就具足了。今天什么叫修行?这就是一个根本的修行。你能不能够不为自己着想?能不能够全心全意地为受苦受难的众生着想?今天我们大乘佛法的一种根本修行,就在于把这种重心要转变。以前没有修行的时候,那就是一心一意地只是围着自己打转。今天修习大乘法,发菩提心,它的一种根本修行也就是要把过去多生累劫围绕自己转的习惯,现在要改正。怎么改正呢?现在重心就要放在利益众生上,重心就要放在为劳苦大众去服务。
所以说,我们今天出家人当中法师们很多,丛林当中能干的人也多,藏龙卧虎。但是每一个人都不发心。你叫他出来做监院,不做。叫他出来做方丈,不做。宁愿下地狱,我也不做。为啥呢?当方丈和尚太辛苦!要开会,要到处去应酬,吃喝拉撒都要找他。太苦!不愿干!你叫他当家,他也不干。方丈和尚你不当,当家你不干,你来带众嘛。带众也不干。你叫他讲讲课,讲课也不干。缺少一种为大众发心的心,随时随地就只图自己舒服。吃了饭,往自己寝室里面一钻,门一关,巴浪鼓一摇:“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好自在,好逍遥。当然逍遥了,你只管自己当然逍遥了。能不能够为常住上发点心?能不能够为弘扬佛法发点心?每一个人都关起门来,你不管,我不管。这个时间怎么办?
我们圣水寺也有。我说:“你今天当个知事怎么样?”“不当!”我说:“你为什么不当呢?”“修行是个人的事情嘛,你不要管我。”我说:“行,那你吃饭我们不管咯,你上厕所我也不管了,房子我也不修了。”那你修行就是只管自己了。既然你自己管自己,常住上为什么要管你呢?你不是喜欢修行吗?修行人就在树子下坐坐,参禅打坐就行了,不用坐在房间里面。你坐在房间里面,人家要给你修房子,要费很多功夫嘛。你要进厕所,我也不给你修厕所,你随便拉。可以了。可不可以?都不行嘛。你要喝水,我们要给你牵水管;你要用电,我们要给你拉电灯;你要住房子,常住上给你修房子。什么常住上都要管你。为什么你就不管常住呢?所以说“丛林养纳子,纳子养道德,道德保丛林。”这是相辅相成的。要发大心,不发大心你那种修行什么时间能成功呢?说了老实话,说了一百个大劫,你还是围绕自己转。说明你那个自私自利的心,还是没有改过来。
今天如果说,你能够把这个发心一下子能够改过来,那就说你超过三大阿僧祗劫,能够破我执,能够转化这种利益众生的心,那就对了。这种修行只需要你的思维习惯一变,你就超过了多少修行的时间,就这么轻松。但是你就不愿意干,你就是改不转来,你就是非得要为自己着想,而不为大众着想。所以说,有的修行为什么要经历那么长的时间呢?就因为我们自己习惯地执着于自己的东西,不愿意改过来。我们今天说了,大众愿不愿意发心呢?如果大众愿意发心,今天就可以干,明天就可以干。就跟方丈和尚请求,我今天主动发心,你派我一个什么事。你看你敢不敢?好多人就不敢。在家里也是,这样也不管,那样也不管。“我要修行,你们别打扰我!煮饭,你们煮;买菜,你们买;带娃娃,你们带。一切都不管我的事。”没有学佛之前人家看你还像个人,一学佛之后人家看你像个神。就只能把你供起来了。但是,人家供其他佛菩萨,受点香火也就可以了。但是你这个神,比那些菩萨还要麻烦,不仅仅要受香火,还要金钱,还要饭吃。还什么都要!你说你麻烦不麻烦!你这个神又不是很崇高,他跟人也差不多。你是人,你就要做人的事情。
这个时间,一定要把自私自利的心改转过来。你不改转过来,你说你修行,你修什么嘛!修到哪里去了嘛!每个人都修修修修修,就修到房间里关起来,钻进箱子里面盖起来。那怎么修嘛!所以说,这个地方大家要清楚,药师佛法的十二个大愿,其实愿愿都是让众生所求皆得。你就要学习这种心!这就是总说。下面是别叙。我们看第一个大愿。
“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好,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
药师佛所发的第一个大愿,那就是生佛平等愿。众生与佛是平等的。从理性上来说是平等,从他发愿来说也要平等。他发愿和理性,那是一致的。依真理而发愿的,你所发的愿那就是真真实实,符合真理的。你这个愿就发得真。你不违背于客观规律,不违背于法身真理。你这样发愿,那就是能够依佛法,不要违背于佛法而去发愿。很多人也发愿,他发的啥愿呢?“释迦牟尼佛,我不修行,我要去偷,我要去抢,啥坏事我都要去干,但是你一定还要保佑我成佛!”有这种好事没有,你说?没有嘛。违背客观因果道理,你这个愿不善巧,往往就是偷心不死,到最后成功不了。你看看药师佛所发的愿,从道理上来说生佛平等,于是他发愿,也要求生佛平等。这个是符合于佛法的,符合于真理的。你就要不违背于真理而发愿,不违背于因果而发愿。这个才好!你所发的愿才善巧。
所以说,药师佛发愿,愿“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什么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等正觉。我不说我现在办得到,现在办得到那就是打妄语了,对不对?但是,我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佛!我成佛了的时候,我要怎么办?那就是像今天的一种长远规划。我们建一个房屋,它要有规划,有设计。我们要成佛,你也要有个设计。怎么设计?就要依照真理来设计。要学一学设计学、规划学。我们今天学佛,你要学《菩提道次第广论》,要学《密宗道次第广论》。为啥呢?只有学了之后,这些才教你怎么样去修行,一个整体的步骤是怎么样的,肩胛结构是怎么样的。你才能够懂这些设计学,才能够懂这些规划学。对于自己一辈子修学佛法的道路,你才清楚。如果说你没有这种学习,你怎么设计?设计出来的都是不先进的,都是落后的。那就不行。所以说,一定要先学习,学过了之后,取得了设计师的资格了你再来设计。我们学佛法也是这样。你要发愿,你要设计,不要乱发,要学过了之后再来发。
所以,他发愿在得到正等正觉的时候,“自身光明,炽然照耀”,就是要让自己的身体内外透彻,光明充满,不黑暗。“无量无边世界”,让我自己的光明能够照亮无量无边的世界。他这个大愿发得好啊!这个光明,是代表什么?在我们自己学习过程当中,我们说这种光明代表智慧。以智慧来照亮无量无边的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好,庄严其身”,所以说他的身体都是长得非常庄严的。你看哪一尊佛是丑陋的佛?没有丑陋的佛。每一尊佛,最起码的都是三十二种相,八十种好。非常圆满,众生一见就欢喜!我们今天也要发愿哦!要庄严其身,要长得非常健康,非常圆满,让所有的众生一见就欢喜。这样你讲经说法,人家很容易听。
能够“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这最后两句话非常重要。“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就是说,让一切众生都能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让一切众生都能够自身充满光明,让一切众生的光明都能够照耀无量无边的世界,让一切众生都能够得到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好。这叫生佛平等。他这种愿心,就有这么大!那么我们发心呢?就要让所有的众生都要得到这种好处。你看这种愿,就发得非常大。当然这种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如果说要详细地讲起来,那里面的学问深了。我们这个地方就不再详细地讲了,简单给你说一说。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这叫开晓事业愿。所以说,药师琉璃光如来说:“我将来得到正等菩提的时候,愿我的身体像琉璃一样,内外都非常明白干净,没有一些污点,没有一些染污。”“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自身是光明的。今天你的身体光不光明?一切众生都有光明,但是为我们自己的烦恼、执着所遮蔽了。如果说你没有烦恼的话,你的面容还要更美丽一些,乃至你的脸上不打蜡它也有光明。今天那个女士美容,打蜡,涂这样,涂那样它才能显得有点光明。但是,佛的美容不打蜡,从哪里来?从内心里面来。内心里面没有执着、没有烦恼、没有无明、没有黑暗,于是整个人的身体都是光明的。“功德巍巍”,自己的身心是由于八万四千功德,无量无边功德而成就的。所以说,那个身体是由功德而成就的身体。
“身善安住,焰网庄严”,你看看,这个药师琉璃光如来他的周身,就像有火焰一样,“焰网庄严”。所以说,身体住在善法当中,善巧地安住于法当中。“过于日月”,他的光明能够超过日月的光明。你看看,太阳够不够大呀?但是,如果说你有这种光明的时候,你在太阳底下,太阳照不了你,伤害不了你。为啥呢?你的光明比太阳还要厉害。所以说,那就是药师如来所发的大愿。
“幽冥众生,悉蒙开晓”。前面,是自我的庄严;后面,以自我的庄严来庄严众生。这就是一个本末次第。如果说你连自己都得不到好处,你怎么能让众生得到好处呢?所以说,他自己得到这种好处以后,他的光明照到幽冥界的众生,幽冥界的众生都能够开悟,都能够明白道理。这种光明,一照到他身体的时候,他就能开悟。
“随意所趣,作诸事业”,就是他的光明照到这些幽冥界众生的时候,那些众生都能够随意承办自己的事业。你看看,这很简单了嘛,只要有药师琉璃光,一照到他身体的时候,一得到药师琉璃光的加被以后,众生的一切事情都自然而然地成就了。你看看,这是利益众生。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这个时间,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建设小康世界、中康世界、大康世界。什么叫小康,什么叫中康,什么叫大康?就是我们药师佛的第三个大愿。他将来得到正等菩提的时候,要用他无量无边的智慧和佛法,来让所以一切的众生都能够得到无尽所受用物。什么叫“无尽所受用物”?无量无边,你想要什么有什么。你想吃什么,这些东西都能够自然成就;没有房子,有房子;没有吃的,有吃的;没有穿的,给你穿的。这就是由于诸佛的愿力所成就的。我们今天是由谁成就的?由三宝的威力成就的,由十方善男信女的供养所成就的,由常住上所成就的,由国家的政策所成就的。对不对?今天我们是由这样成就的。那么,将来药师佛成佛的时候,他利用自己的愿力,利用自己的智慧,利用自己的神通就可以让众生都得到。
“莫令众生有所乏少”,所以说到那个时候,他的一切现实的用具,一切资生用物都是自然而然具足的。我们今天说发展生产力,从哪里发展生产力?从心上发展。要想和谐,从心来。要想发展社会,要办开发公司,要搞改革开放,都要从自心来,要从道德上来。物质上的东西,你找到开发的说不定就把它破坏掉了。人家开发昭觉寺,然后旅游公司就进来了,大汽车就进来了,大喇叭成天给你喊。那个道场就不称其为道场了,那就糟糕了!对不对?那种开发,是有破坏性的开发。他一开发走了,你在后面你就收拾摊子,破砖头、破瓦片、脏东西、垃圾。那就没有办法了。我们要怎么样开发?要从内心里面开发智慧!有智慧的人,有愿力的人,有福德的人,这种资生用具自然成就。对于外在的世间上,没有损伤,还有增长。
所以说,这跟西方极乐世界有什么区别呢?没什么区别。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样,你想什么有什么。但是,都是由于佛陀的愿力而成就的,由于佛的智慧方便而成就的。你要从这种愿力当中,来成就这些。这是第三个大愿。就要让所有的众生,在物质上一点都不缺乏。这不就是我们今天所追求的嘛。你要钞票,钞票大大的有;你要吃什么,什么都有;你要玩汽车,什么名牌汽车都有,哪里还用得着汽车。从内江开到成都起码要两个小时,如果你再开得快,对不起,罚单就来了。但是,如果说你有神通,西方极乐世界有神通,你那个汽车抵得上神通吗?我看它那个神通就是高级汽车。一闪念,过去了;一瞬间,十万亿佛土走过来了。你什么汽车比得上它这个?所以说,这些都是佛的一种智慧里面流露出来的。我们今天就要学习这种。
假如将来都是一种道德的社会了,你忧不忧愁?不忧愁。今天世间上的人为难出家人的一句话,就是经常所说:“哎呀,你们这些出家人又不懂这些,又不做生意,又不治理国家,啥也不干,成天就抱着个木鱼‘嗑嗑嗑,嗑嗑嗑’,去念。念过去,念过来,你念饿了之后,谁拿饭给你吃啊?”他说:“你们都跑去出家去了,这世间上的人越来越少,都不结婚,都不生娃娃,这个世间怎么办?”他说:“传宗接代都传不下去了。”可不可能传不下去了?西方极乐世界无有女人,但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那些诸佛菩萨有多少?他是不是就绝后了?没有。它方世界的众生,有很多都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怎么可能绝后呢?对不对?不可能绝后。有的人说:“你出家人,你不生产,都去出家了,这个社会怎么办?这个经济还要不要发展?”我给你说,一切人都出家了,一切人都从道德、智慧、方便上具足成就了,谁用得着去搞生产?不用搞生产了。
然后,我们的自心就是很好的生产能力,我们自心就能变现很多如意的东西出来。你要什么,它就可以成就什么。对不对?你看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样,琉璃光如来的净土也是这样。用得着你一锄头一锄头地去挖?你那叫破坏生态。又能不破坏生态,又能够发展生产力,佛教就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方法。那就是从我们自己的道德当中,从我们自己修心过程当中,把我们自心的能量全部显发出来。你就可以。诸佛可以成就,我们也可以成就。这个理论,大家可以去探讨探讨。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当中,你把这个理论一探讨出来,将来那个能量就不缺乏了。因为啥呢?我们能够发菩提心,这个能量就来了;能够发出离心,这个能量就来了。
我们今天,就面临着能源缺乏。你看越南又要打仗了,和中国又在开始摩擦了。为啥呢?南沙群岛有二十多个岛屿被越南占去了。为啥要占呢?因为那个地方石油很多。越南要去开发石油,中国也要开发石油。还有好多个国家都声称,对那个地方有主权。于是,把武器准备好了,我要开发,你要开发,谁打得赢,谁就是大哥。那就是要干架。他抢什么?抢能源。这个世间上,以后最紧张的就是能源缺乏。但是,今天有很多人在说,怎么来研究这个能源呢?能源来自哪里?地球上的能源是有限的。你石油也好,天然气也好,有的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你开发了,他开发了,开发一点少一点,将来它就会缺乏。我们今天为这个能源打仗,将来呢?没有了。怎么办?你想打都打不成了。今天你也开发,他也开发。开发了之后,地球资源缺乏了,下一代怎么办?下一代又受苦了。所以说,我们今天还是要节约的好。
为什么要去开发石油呢?高价钱。为什么要卖高价钱呢?汽车太多了,没有神通只能开汽车。开汽车要烧很多汽油,你能不能够坐自行车呢?能不能够步行?能嘛。从城里面过来,你走走路,还要健康一些。你开个小汽车,说不定还堵车,你过不来。堵一个车,一个小时,你要烧多少的油?回去你要加多少的油?中国没有油了,它又要去南沙群岛开发,又要去跟越南打仗。那要怎么办?恶性循环。要知道一切能源来源于什么地方?最高的能量,来源于自心的能量;最高的能量,来源于利益众生菩提心的能量。能够把这个菩提心发起来,我们就能够发展生产力。所以说,佛教的一种力量在这个地方,可惜很多人都不研究。也不探讨这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说,今天的人经济发达了,人性堕落了,道德沦丧了,物质不断地被破坏了。物质发展到今天,科技发展到今天,我们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幸福。而且,战争越来越升级,污染越来越升级,能源越来越匮乏,我们的幸福感越来越脆弱。这个路,走偏了。所以我们今天学佛的,好好学的时候那就不一样了。
“第四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声闻独觉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这个叫安立大道愿。就要让所有的众生,都安置在大乘佛法当中。药师佛有这种大愿!那么你们今天发的愿,发的是什么?我只要一栋小洋房、小别墅、小汽车就够了。光想自己,不想众生。所以,这就违背了大乘佛法的理念。药师佛所发的第四个大愿,那就是让那些“有情行邪道者”,思想发生错误的,行为发生错误的乃至语言发生错误的,都要让他们纠正过来。身、口、意三业错误了,就是对世间上最大的染污,最大的破坏。今天要让这些做错事情的彻底改正过来,让他们都能安住在菩提道中,都能够依照菩提道次第修行,来成就自己的道德,然后自己好好地生活。
在这种生活过程当中,人的生存需要多少?需要不了多少。经济,你们挣一天一千块、两千块,但是你真正吃饭,吃蔬菜的时候你能花得了多少钱?今天你去上一顿餐馆,也许也就三百、五百、一千,甚至要吃出一万。怎么吃得出来嘛!纯粹是人炒人,炒作。只要把你包包里的钱掏出来,那就可以。实际上是没有那么厉害的。过去的海狸鼠,一只老鼠,就是硕鼠,一只很大的老鼠值多少钱呢?它能够整到两千,整到两万。今天也有很多东西,根本不值钱的,但是人一炒,炒作起来了。表面上,倒是给你提工资了,提到两千、三千、三万,但是消费呢?同样地在给你增长。原来一分钱买得到的,现在要十块钱、二十块钱你才买得到。增加多少倍了?那就是玩一个数字游戏。我们还以为是发展了,其实发展没发展呢?自己欺骗自己而已。
所以说,我们今天能够从那些错误的事情当中解脱出来,能够自觉觉他,来修学这种觉悟道。像那些只能够自己管自己的,我们就要让他发大乘心,把他安置在菩提道当中。他自己有能力解决了,可以,以先觉带后觉,你还要帮助大众。这样,让人人都能够行善积德,让人人都能够相互帮助。在这个时候,我们又能够最低限度地去消费,而且过得还很幸福,活得很智慧。有这种人的时候,这个世间上那才是和谐,那才是持久发展的道路,持续发展的一种道路。所以说,我们今天都要发大乘心。药师佛发这种大愿,要让所有的众生都安置在大乘佛法当中。我们今天能不能够学习大乘佛法呢?如果说你不学习大乘佛法,你就辜负了药师琉璃光如来。如果说你不发大心,你不弘扬大乘佛法,你不把一切众生都安置在大乘佛法当中。也不给他讲菩提心,不教他修学菩提心,那你就是没有向药师佛学习。你要是这样向药师佛学习,我们自己也发大菩提心,我们也让所有的众生都发大菩提心,能够让所有的众生都安置在大乘佛法当中,我们这种佛法就能够得到弘扬。让所有的大乘佛法都能够弘扬的时候,这个精神文明那就达到最高,达到最圆满。对不对?
所以说这种大愿,这四个大愿。一个,身体光明。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让所有的人都长得最圆满。我们今天人人都想开什么美容院、健身院等等这一切。今天的人不就追求这个吗?有钱的人就追求这个。第一个大愿,药师佛就把你的全部愿都给你解决了。你不是想开一个健身院吗?不是想开一个美容院吗?不要开了,药师佛替你开好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哪一个美容院把这三十二种美得出来?美不出来。只有药师佛它这个大愿美出来了。对不对?八十随行好,从头到脚随便你看哪里。头发,非常美丽;眼睛,非常美丽;手脚、身体的肌肉、骨骼,都非常美妙,而且大光明。
你看第二个大愿,身体如琉璃一样的内外明彻。不光是美容,它从里到外的美,都是在光明当中,都是在智慧当中。有这样的一种身体,那多舒服!还要让所有的众生,我们今天人在追求小康,追求中康,追求大康,药师佛已经给你实现了。让你一切所有的用具都没有乏少的,你需要什么就有什么。这就是一个彻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就是一个物质极为发达的社会。对不对?药师佛已经建好了。第四个大愿,那就是要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什么?都能够弘扬大乘佛法,都能够学习大乘佛法。
一个是从身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智慧光明;二一个是一切用具、一切物质上都能够达到彻底满足;第三个,第四个是精神文明达到高度发达。这不就是我们今天所追求的吗?这像我们世间上的,经济开发也好,改革开放也好,你不就是追求这几种目标吗?而药师琉璃光如来,把这四种问题都解决了。所以说,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十二个大愿,与我们今天的现实社会息息相关、同步发展,而且它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模式,已经完全取得成功了。我们今天学习佛的一种净土建设的理念,也许对于我们今天国家的建设,社会的治理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和谐,那就是一种非常良好的模式。这是前面四个大愿。所以说,最根本的就是这四个大愿,这十二个大愿。前面的四个大愿,跟我们今天的人息息相关。
今天的时间已经到了。你们回去以后,再通过这四个大愿,与我们今天的世界对比一下。你才发现,佛教里面早就把这种社会发展的路数告诉我们了。非常圆满!非常现实!而且没有污染!这个多好!所以说,为我们今天提供了一种相当理想的模式。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