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慧灯之光(第七册)

  • 作者: 慈诚罗珠堪布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 分享到:

《证成现象即佛论》释义

《证成现象即佛论》,是关于密法见解方面的一个比较短小的论典,下面将简略讲述。

一、造论五支

按照印度那烂陀寺的传统,闻思论典可以从五个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一、该论作者是谁?二、从头到尾的内容是什么?三、该论属于经、律、论三藏中的哪一部,或者小乘还是大乘,显宗还是密宗?四、撰写该论的必要是什么?五、该论为谁而著?

第一,该论作者是谁?

该论的作者,是宁玛巴最伟大的成就者之一——荣森班智达。他的著作虽然有些零散,但都是用最简单的方法宣讲最深奥的见解,所以非常精彩。

第二,论典总义为何?

该论最核心的主要内容,是讲密法里面的万法即是佛的坛城,也即万法乃清净的现象。

第三,该论属于何类论典?

该论属于大乘密宗内密的论部。

第四,撰写该论的必要是什么?

无论是修本尊法还是其他法门,密乘行人都离不开清净见。

学过密宗的人都知道,生起次第修法就是修佛尊和佛刹的清净现象。如果没有清净见,不认为众生即是佛,烦恼即是佛智,世界本来清净,而强迫自己将众生观想为佛,将世界观想为佛刹,因为见解与修法背道而驰,最终不会有任何成就。所以,修生起次第之前,清净观非常重要。

第五,该论为谁而著?

该论针对的众生,是对密法有信心,以及希望修学密法的人。通过五个方面的介绍,就能了解本论的大致框架,接下来稍微详细地解释此论。

宗喀巴大师的《三主要道》,宣讲了显宗的三个要点——出离心、菩提心与空性见。密法的三主要道也差不多,是出离心、菩提心与清净见。在清净见当中,包含了显宗的空性见。

出离心与菩提心的重要性与修法等等,在我的其他书中已经讲了很多,所以不需要再讲。此处要讲的,就是清净见。

清净见是密法最核心、最重要、最突出的独到见解。虽然显宗的《维摩诘经》也很清楚地讲述了清净见,承认世界的本质不是我们所看到的不清净的大千世界,而是清净的佛刹,但除了《维摩诘经》等少数经典以外,很难在显宗经典中找出清净见的内容;另外,虽然第三转法-轮中广泛地论述了如来藏,但除了如来藏以外,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更清楚、更深广的清净见,所以,显宗的清净见没有密法里讲得清晰详细,而且显宗也没有提供任何关于清净观的修法。

凡夫的五种感官所感受的世界,是不清净的,但经过长时间的修行,到了菩萨八地的时候,很多烦恼障、所知障断除以后,虽然还没有成佛,但已经开始看到这个世界的真正面目。这个世界的真正面目有两种:一个是空性,这在显宗经典里面已经讲得非常完整;另外一个面目,就是清净——世界就像极乐世界一样纯净无染。只是因为凡夫心里有障碍、有罪业,所以无法感知。

诸法本来清净的观点,在密宗里面讲得非常清楚,不但讲得清楚,而且还有与之相应的修法,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这个非常重要的论典。

下面切入正题,开始讲论典正文。

二、正论

(一)解释论名

论典的名字,叫作《证成现象即佛论》。所谓“现象”,就是我们的五种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世界。

所谓“佛”,是指清净的境界。其中包含两种意思:第一种,是我们平时观想的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等佛的报身与化身;从更深的层次来说,真正的佛是佛的法身,也即我们心的本性如来藏。佛的化身是为了度化众生,而在众生的面前示现的一种比较符合凡夫观点的形式,实际上不是真正的佛。真正的佛,是佛的法身,也即心的本性如来藏。

关于这一点,达摩祖师的《悟性论》和《血脉论》中讲得也比较清楚。虽然这两部论典的文字不多,但其中所讲的如来藏,与密法所讲一样。所以我们认为,达摩祖师当年传的禅宗法门,不是单纯的显宗修法,因为其中的境界非常高,可以说已经超越了普通显宗的境界,而且其开悟、引导的方法与修法,都非常接近密法。

所谓“证成”,也即证明,通过各种各样的理由,去证明“现象即佛”、“万法就是佛的坛城”成立。

(二)建立自宗——现象即佛

该论从头到尾,都是以问答、辩论的方式来证明的。首先,其中一方站在密法的角度提出辩论主题或者焦点,另一方提出反驳意见,这样以一来一去、层层推进的方式,让读者逐步打消疑团,从而接受“现象即佛”这一密宗核心见解。

1、提出见解

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现象,都是佛的身、口、意之金刚坛城。这个坛城本来就是如此,不需要通过修法或其它方法,去让它变成佛的坛城。

“世间”,是指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世界;“出世间”,是指佛菩萨所证悟的境界。

“金刚”的意思,就是无二无别——众生的身、口、意,与佛的身、口、意,在本质上无二无别。众生的身体即是佛身,众生的语言即是佛语,众生的心或意识即是佛智。

“一切显现都是佛的坛城”的观点,是佛教中层次很高的见解。从显宗的角度来说,这是第三转法-轮的思想,已经超越了第一转法-轮和第二转法-轮的思想;从修行人的角度来说,这是八地菩萨的境界,虽然还不是佛的境界,但已经远远超越了凡夫和七地菩萨的境界。所以初学者不太容易理解。但通过系统的学习——首先,根据第一转法-轮的观点去看世界,就会产生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有漏皆苦等观点。通过这些观点培养出离心,就能与轮回分道扬镳;第二,依靠第二转法-轮的空性理念,打破人我执、法我执等一切执着,从而证悟空性、斩断烦恼以及烦恼所导致的各种痛苦;之后,再去理解第三转法-轮所讲的如来藏、佛性等佛的境界,也会水到渠成。其实密法所讲的自然智慧也不过如此。

“一切显现即是佛的坛城”要从两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个层次,是佛的境界,也是至高无上、究竟终极的境界;第二个层次,是五方佛刹土的清净显现。比如说,中间是毗卢遮那佛,东方是不动佛等等。八地以上的菩萨看我们现在的世界,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样污浊不堪,而是清净无垢、一尘不染的佛刹。内在有情都是佛菩萨,外在器世界是庄严圣洁的无量殿,一切都像极乐世界一般美好。但在佛的境界中,连这些有相的东西也不存在,一切都是光明和空性,也即密法所讲的心的本性,禅宗所讲的佛性。

当我们证悟了心的本性,也即宁玛巴的大圆满,或是禅宗的本来面目的那一瞬间,就可以基本上大概知道什么是清净、光明或空性等等。虽然相对来说很模糊的,但还是有一点概念。

佛教所讲的光明,不是光学里讲的可见光、不可见光等等。实际上光明根本不是光,而是非常清净的境界,只是用“光”字来形容而已。在我们的概念中,似乎空性比较容易理解——我们过去以为存在的世界,原来并不存在,就叫做空性。其实这只是对空性的初步了解,是我们自己创立的空性,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性。即便如此,这种观念也对我们有很大帮助——过去我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存在的,故而执着一切事物。比如,假如我们认为金钱是存在的东西,而且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快乐,就会挖空心思去挣钱。于其过程中,患得患失、斤斤计较,再往上发展,就演变出轮回中的一切痛苦。换言之,一切痛苦的根源,就是执着。

禅宗经常讲“放下”。要“放下”,必须证悟空性。虽然空性的理念不是真正的空性,离诸法的本来面目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却能推翻我们的执着。

理解空性之后,我们会认为,这个世界虽然不存在,如幻如梦,但从显现的角度来说,世界还是和我们现在看到的世界一样不清净,从来不会认为,除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世界以外,还有一个新的世界,这也是一种执着。

密法经常讲,一切显现不但是空性而且是清净的,并让我们去观想一切都是佛的坛城。像极乐世界一样,植物都是珊瑚、玛瑙、琉璃等珠宝,佛的宫殿也比我们现在看到的房子高大几倍甚至几十倍,但实际上佛刹与我们所处的世界是同一个世界。其实,这些也不是物质真正的本性或佛性,还没有到达佛的境界,只是在八地以上的菩萨面前所显现的景象,只不过比我们现在这个世界真实多了。如来藏光明不可能有头、有手、有颜色、有形状,更不可能有建筑物、山水、植物及动物,它已经超越了常人的感官界限。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佛刹也不是绝对真实的,那我们怎么还要去接受这样的观念呢?因为接受了这样的观念,就可以推翻我们对现有世界的错误见解——一口咬定世界就是自己现在看到的样子,不可能是另一番模样。而我们的所有烦恼,也都是由这种错误观念导致的,若能断除、推翻这种观念,则所有的痛苦、烦恼都可以一并消除,所以接受这样的观念是有必要的。

通达上述两个层次后,才能了知什么是真正的佛的坛城。也即是说,佛的坛城并不是一个建筑物。不少人去色达五明佛学院的时候见过坛城,认为佛的坛城就是那样。其实,真正意义上的佛的坛城,就是如来藏、光明、空性,这是最究竟的见解和境界。

2、具此见解之必要

因为密法有了这个独有观点,才使密法在与之相应的修行、行为等方面,都有一些不易为小乘佛教与大乘显宗所接受的、比较突出的特点。比如说,从普通人、小乘行人与普通大乘显宗行人的角度来看,把自己观想为金刚萨埵或释迦牟尼佛是荒唐可笑的。因为凡夫根本就不是金刚萨埵或释迦牟尼佛,凡夫与佛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很多人喜欢修本尊法,但如果没有这些见解,修本尊法不会起到任何作用,所以,这个见解在密法里面很重要。

前面也提到过,显宗经典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其中的层次也是高低不均——深、浅、了义、不了义都含杂其间。此处所指的显宗,是一般意义上的显宗,而不包括《维摩诘经》之类的深奥、了义的显宗经典。在学习这部论典的时候,我们不能认为这是显宗和密宗或密宗之间的两个宗派在辩论。其实,这都是我们自己现在的观点在与佛的智慧进行辩论。其中持怀疑态度、持反对意见的,就是我们自己。

因为除了学过密宗的人,对“现象即佛”兴许会有一些概念,知道自己所看到的,只是一种幻觉,是无明的产物,其本质并非如此以外,其他没有学过佛教的普通人都会认为:周边的世界,就是自己现在看到的不清净的样子,而不是佛的坛城。首先,我们会认为,周边的世界都是实有的,而不是不存在、如幻如梦的。因为金钱很实在,是不可缺少的生活支柱,所以要拼命地挣钱。

但在学习中观以后,至少从理论上懂得并接受世界如幻如梦的真相,但仍然会认为这些如幻如梦的现象是不清净的——众生就是众生,烦恼就是烦恼。因为世界不清净,所以就有痛苦、有烦恼,因为有烦恼有痛苦,所以就要学佛,要成佛。这是学完中观以后仍会固守的错误观念。

密宗修行人,需要破除两个执着:一是“人我”和“法我”的实有执着,显宗的中观也能非常顺利地破除这个与空性相矛盾的执着;另外一个执着,即是不清净的执着。通过密宗的见解和修法,就能断除这个与八地菩萨的见解相冲突的执着。所以在显宗里面,这个认为世界是不清净的执着最终还是要破除。就像学习中观一样,其方法与理论,不是为了破唯识、破小乘,而是为了破除我们自己的错误观念,因为我们自己自觉不自觉地也抱持着一些小乘或唯识的观点。学习此论的目的和任务,不是为了往外去观察、推翻、辩论,试图与显宗、唯识或中观一较高低,而是要推翻我们自身的不清净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断除痛苦的根源。

(三)辩答

1、综述

当一方提出辩论主题后,立即有人站起来反对道: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切现象怎么可能是佛的坛城呢?不可能!因为这些都是我们的幻觉啊,怎么可能是佛的现象呢?这是反对方提出的第一句问难。

本论对此回答说:我们并不否认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众生的幻觉,但除了众生的幻觉以外,并没有一个独立存在的佛的坛城。

这个问题在《悟性论》中也说得很清楚,众生与佛,相当于水和冰的关系。当温度降到零下的时候,水就会结冰;温度上升到零上以后,冰就融化为水。除了冰以外没有水;除了水以外,也没有冰。虽然冰是固体,不是液态的水,但除了固体的冰以外,并没有液态的水。冰融化以后,就变成水,冰是水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冰与水二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同样,在众生的眼里,佛的坛城就成了不清净的世界;而在佛的眼里,众生看到的不清净世界就是清净的坛城。除了众生的幻觉以外,没有一个清净的坛城。无论谁想否定这一点都办不到!

首先,外道认为,有一个常住不灭的自我或造物主;小乘佛教认为,物质是存在的;唯识宗认为,外面的物质不存在,只有内在的精神存在,物质是幻觉,精神才是实有的;中观宗认为,从胜义谛的角度而言,无论是物质也好,精神也好,都不存在;而密宗却认为“二谛无别”。所谓二谛,是指胜义谛与世俗谛。其中的“胜义谛”,是指佛的境界——如来藏、光明、空性;其中的“世俗谛”,是指普通人的五种感官所接触到的世界。因主张二谛无二无别,故密宗也称为金刚乘。

虽然从外道到密宗,有着层层递进的一系列不同观点,任何一个物体,不同人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可以有成千上万的观点。但所谓的不同,其实只是主观上的差异而已。就客观而言,所有存在的东西,无论外在的还是内在的,真正实实在在存在的本质或对境只有一个。尽管有些人认为这是佛的坛城,有些人认为这是不清净的,有些人认为可以转化为清净的,但实际上

除了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以外,没有一个独立的、清净的佛的坛城存在。

密法认为:一切法都是佛的坛城,烦恼即是菩提,众生即是佛。除了众生以外,没有独立存在的佛的法身。除了我们的阿赖耶识以外,不存在另一个独立的如来藏。有人会不明白:阿赖耶识是无常、不清净的,而如来藏却是常有、清净的,两个矛盾的东西,怎么会是一体呢?

此处说的,是二者的本质,就像前面讲的水和冰的例子一样,无论显宗密宗,很多论典都不约而同地用了这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下面进一步证明这一点:前面讲了,佛是指心的本性如来藏,而众生则是我们的意识、阿赖耶识等等。

按照常人的观点,佛与众生的差别,就是因与果的关系——凡夫众生经过多生累劫的修习,在圆满二种资粮,断除所有烦恼之后,才可以成佛。

其实,这种因果关系只是一种幻觉,就像梦里梦见春天种地、秋天丰收,因果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但实际上梦里根本不存在什么因果,一切都是幻觉一样。众生与佛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2、提出疑问

此时,论中的反对方又提出疑问:第一,值得怀疑的是,如果你按照《中论》的观点,从空性的角度去说,众生、佛、世界都是空性,所以无二无别,这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从现象的角度去说,就说不通了,因为那样一来,就等于烦恼和轮回根本就不存在了。假如轮回、烦恼都不存在,我们又何必学佛?况且轮回不存在一说,也分明违背了我们的感受,我们明明感觉得到轮回、烦恼的存在啊?第二,我知道佛经中有“众生即是佛”,“烦恼即是菩提”的说法,但这些说法究竟是了义还是不了义的呢?第三,你凭什么说“一切现象是佛的坛城”,你有什么逻辑、理论或证据能证明呢?我们不能以为这只是显宗的观点,扪心自问,我们自己肯定也是这样认为:众生与佛怎么会是一体呢?如果佛就是众生,那不是成了佛也在轮回、佛也有烦恼、佛也会堕地狱、做畜生了?如果众生就是佛,那众生为什么还要学佛,还要积累资粮呢?

3、析疑

在对方提出这三个疑问以后,作为正方的密宗方对第一个问题回答道:如果从凡夫五种感官的角度去分析,佛就是佛,烦恼就是烦恼,众生与佛有天大的差别。如果你说的证据,一定要在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这个范围中去找,那也无法实现,因为我们的眼、耳、鼻、舌、身从来都感觉不到现实世界就是佛。

这就像正在做梦的时候,谁也无法拿出证据,证明自己正在做梦,自己所感知的现象是假的一样。因为梦里吃饭会饱肚子,梦里吃药可以治病,梦里吃毒药也会中毒。只有在醒过来以后,才能确定那是假的。因为它不符合自己的现实生活。

同样,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感官世界里没有证据,就得出没有证据的结论。本来凡夫的视角与佛菩萨的境界就有高低差别,就像醒者与梦者的差别一样。高的境界可以否定低层次的境界,从佛菩萨证悟的境界去分析我们所在的世界,就能把一切看得一清二楚。

譬如说,要证明万法空性,也不可能让我们的眼睛拿出什么证据,因为眼睛看到的,都是存在的东西,眼睛自身无法对看到的东西进行分析,而只能把看到的信息传递给第六意识,然后通过第六意识得出这个东西存在的结论。但我们可以通过其他证据,来证明眼睛看到的东西是假的,实际上不存在。

所以,此处需要引入一个重要的观点,叫作清净观(也称净观、净观量、胜义谛)。中观抉择空性的逻辑,叫作胜义量或胜义因。而抉择清净,就需要“净观因”,也即通过逻辑推理,抉择一切万法的本质是清净的。

《定解宝灯论》的第六品,讲的都是“净观”。麦彭仁波切也说过,他推理的依据,就是荣森班智达的这部小小的论典。而这部论典的依据,则是莲花生大士等四位成就者撰著的一部金刚密乘论典。那莲花生大士又是怎么写出来的呢?一方面,我们可以说,莲花生大士是佛,所以有资格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将自己证悟的经验与境界传下来;另一方面,如果还要再往上追究源头,那就是密宗的《大幻化网》。

显宗永远不会说,在佛的境界当中,也存在着不清净的现象。但是问题就是,显宗不承认凡夫现在所感知的世界就是清净的,而只承认万法空性,不是在修行之后转化为空性,而是物质当下的本质就是空性。即使通过修行,也无法转化物质的本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