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慧灯之光(第四册)

  • 作者: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 分享到:

所以,在轮回当中,充满了上述形形色色的痛苦,因此佛陀告诉我们,轮回是痛苦的。

在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认为轮回是幸福美满、快乐无比的。但务必认识到,在昙花一现的快乐之后,将会出现漫长而又难忍的痛苦。

“成此惨状诸慈母”,六道众生都处于惨不忍睹的状态,而这些正在遭受痛苦煎熬的众生,都曾是对我们恩深似海的父母。虽然我们在一生当中只有一对父母,但如果往回看就会发现,从没有边际的轮回之始直至现世,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难以计数的生命始末,都经历了无数次投生与死亡,在这些无边无际的过程当中,又有哪一个轮回众生没有做过自己的父母呢?因此,包括蚂蚁、蚯蚓、蚊子在内的每一个众生,都作过自己的父母。这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就是知母。

具体的修法,在《慧灯之光》当中已经讲过多次,所以此处无需再讲。

为什么要修知母呢?因为,如果不修知母,我们就没有责任感。比如,大街上有人因为车祸等等而受伤,很多人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感受,只是意识到这里发生了交通事故而已。因为平时看到的交通事故很多,所以大家都司空见惯,只会处于一种麻木的状态,而不会拼命地去抢救伤者,但如果知道受伤的当事人是自己的家人,我们立即就会感到悲伤、难过,并想尽一切办法去救治伤者。

我们就是这么偏私,当这些众生在做自己父母的时候,我们会对他们产生亲密的感受,并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痛苦,但在投生于下一世的时候,无明使我们忘却了前世的父母双亲,所以就会发生这样的情形,如果有人指着一条蚯蚓并告诉别人:“它曾经是我的父母!”很多人都会觉得荒唐可笑,但这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现在通过观修知母,我们就能具备责任感,就会不断地提醒自己:“我一定要尽心竭力地度化他们!”这样就有了菩提心的基础。

那么,该怎样去度化他们呢?首先我们自己必须获得成就,必须成佛,这就需要去寻找解脱之路。这样一来,就具备了完整圆满的菩提心。

虽然这次没有宣讲具体的修法,只是介绍了一个菩提道的见解,其中的内容大家都比较容易全盘接受,但仅仅知道是不够的,还需要身体力行地去修。如果不修,就永远不会有收获与进步,就永远与解脱相隔万里。纵然面临着种种生活压力,但也不能放弃修行。有些人会想:我现在工作太忙,实在抽不开身,等到退休以后,一定好好修行。但谁能保证自己能活到那个时候?谁又能保证到时候一定有时间呢?此时不修,待到何时?

我们每天都有二十四小时,如果能从中抽出一两个小时,其余的时间用来做世间法,应该完全足够了。一定要安排好时间,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维持生存。学佛的人就应该本本分分、认认真真地去修。

目前汉地居士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喜欢讲神通,比如什么神奇的梦境啊、自己看到什么佛菩萨啊等等,一门心思地去追求这些“境界”。但是,即便今天有个人可以从这个大厦的二十九层楼飞到对面的楼上去,对我们又有什么用呢?我们可以跟着他一起飞过去吗?即使飞过去,又怎么样呢?能解决我们的生老病死吗?不可能的!像我们这样的人要见到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佛为我们指定的路,是稳固、踏实、符合实际的路,我们就要踏踏实实地沿着这条路去走。

虽然在修行过程中会自然出现一些神通,我们也不排斥这些神通,即使产生了神通,我们也不要理会、不要在乎,因为神通永远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外道会有神通,中阴界的众生也会有神通,甚至饿鬼道的可怜众生都有神通,但他们都没有获得解脱。因此,我们必须要走安全、可靠、准确的脱离轮回之路。这样的解脱之路不是依靠神通,而是要用佛陀,以及已经穿越了这条路的修行人所传授给我们的智慧来指引。

如果我们一天到晚都神神道道的,居士们聚在一起既不讲佛教的见解,也不讲出离心、菩提心修得如何,怎么样可以获得解脱,而是今天说这个人有神通,明天说那个人梦见过佛菩萨,不仅其他人会认为佛教就是迷信,而且自己也会离解脱越来越远,因此,我们一定要改掉这些习气,珍惜这些修法,要有条不紊地去修。

学佛人首先所需要的,就是虔诚、单纯、纯洁的,不能以其他神通之类的东西所动摇的稳固之心。只有始终保持这种心态的人,才能学佛、才能成就。

“是故当发殊胜心”,因此,我们就应当发起殊胜的菩提心。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修菩提心,其他的修法还用不用修呢?

在此可以告诉诸位,如果修好了菩提心,就顺其自然地解决了其他诸如消除业障、积累资粮的问题,所以就不必分门别类地去一一修持其他法门。

那为什么又要另行安排忏悔业障、积累资粮等等一系列的修法呢?因为,在没有皈依三宝、清净业障,福报资粮尚未足够,或者在没有上师加持的情况下,仅依我们自己的能力,是很难生起真实无伪的菩提心的,所以就要从各个方面去努力。

虽然大家都非常渴慕禅宗、大圆满的境界,但我们必须知道,没有菩提心的人是无法真正修持禅宗与大圆满的。如果没有出离心与菩提心就可以成就,那么佛陀又何必为后人制订出离心与菩提心的修法呢?我们总不能认为这是为别人准备的,而不是给自己准备的吧!

综上所述,菩提心是通往解脱之路的必经关卡。

(四)证悟空性——最终的出路

如果没有证悟空性,即使有了出离心与世俗菩提心,也不能彻底解决最后的问题。什么是最后的问题呢?就是从根本上断除所有的贪嗔痴烦恼与无明我执。

也就是说,所有的问题,最后都必须以证悟空性的智慧来解决。仅仅具备出离心与菩提心,仍然不能获得最终的解脱。当然,如果有了出离心与菩提心,就肯定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证悟空性,因为菩提心与证悟空性的智慧是息息相关的。

菩提心与证悟空性之智的有机结合,就是所谓的“智悲双运”。其中的“智”,是指证悟空性的智慧;“悲”,是指菩提心;所谓“双运”,即是指菩提心与证悟空性之智二者兼备、紧密相联。对具有菩提心与空性智的人而言,菩提心与证悟空性之智属于同一个人的同一个意识,所以菩提心也就是证悟空性之智,证悟空性之智也就是菩提心,二者之间是密不可分、圆融一体的。

宁玛巴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成就者——荣森班智达,想必你们也听说过这个响当当的名字。在他的著作里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作为佛教,尤其是密宗,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智悲双运。对于每一个佛教徒而言,佛经所宣讲的很多行为与修法,是不一定能一一实践、全盘执行的。但有一个原则却是不能丢失的,那就是智悲双运。

如果不能做到智悲双运,也就不能二者俱全,只有其中的一个。在有智没有悲的情况下,就成了小乘阿罗汉的境界。因为阿罗汉证悟了人无我,亦即空性的一部分,却缺乏菩提心,所以是有智没有悲;反之,在有悲没有智的情况下,比如说天界的梵天诸众,其慈悲心是非常强烈的,但这种慈悲心却只是单纯的慈悲心,而没有证悟空性的智慧,所以既不能解决最后的问题,也不能成为大乘佛法。

我们都知道,佛教的修行人包括出家人和在家人,因为出家人不必处理很多世俗事物,比在家人少了很多牵挂和羁绊,相对而言烦恼要轻得多;而在家人却要面对很多生存的压力,不得不为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而奔波,因此就会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从这个角度而言,出家人比在家人更容易获得成就。但出家和在家的身份并不是最关键的问题,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智悲双运。佛法的精髓或中心思想也就是智悲二字,所以特别重要。

总而言之,如果有了智悲双运的前提,无论修什么法,无论是什么样的身份,都同样可以获得成就;假如没有做到智悲双运,即便是出家人,也一样难以获得成就。

若能证悟空性,就达到了很高的境界。退一步说,即便没有证悟或精通空性,但如果能听到类似《心经》、《金刚经》之类的佛经,或者藏传佛教宣讲空性的中观论著等等,也有很大功德,如果在此基础上能稍稍有些收获,亦即生起合理的怀疑。比如说,“诸法究竟是不是空性呢?也许是噢!”假使能有这样的疑问,那么从此以后,这个人的心里就播下了空性的种子,纵然即生不能成佛,但他流转轮回的时间也所剩不多了。这是佛亲口所说,并不是我随意编造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