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般若摄颂》笔录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发了菩提心之后,我们开始学习《般若摄颂》。

《般若摄颂》属于佛经,在五部大论中是按照中观体系进行学习的。中观分了两部分:一是经中观,二是论中观。经中观就是《般若摄颂》、《心经》、《金刚经》等般若体系的经典。般若经中宣讲了远离常、断,远离有、无的中道殊胜所诠义,这些内容符合中观思想。另一种叫论中观,是指《中论》、《四百论》、《入中论》等等诠释中观的论典。不管经中观还是论中观,宣讲的都是诸法空性,因此《般若摄颂》也可包括在中观当中。

《般若摄颂》除了宣讲空性,还宣讲了很多菩萨道修行的方式,这两者没有矛盾。比如《入中论》着重宣讲所诠义空性之外,也宣讲了凡夫三法,还有菩萨出定位的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以及方便、愿、力、智等佛的功德法。《四百论》前八品也宣讲了一些世俗谛的修法,所以《般若摄颂》一方面让我们发菩提心,一方面让我们了解诸法的精华义——空性。我们学习中观对于熄灭烦恼,圆满资粮,清净罪障方面功德很大,所以学《般若摄颂》之前,大恩上师首先讲了一堂课《为什么要学般若摄颂》。这堂课针对学习《般若摄颂》的种种目的、必要性、功德,需要注意的方面都做了非常详尽的阐释。

我们投资任何一种实体,做任何一个项目,必然观察投资有何必要,有何收获。同理,我们用一年半时间学习《般若摄颂》,也必然要观察是什么值得投入如此大的时间精力?用同样的时间精力经营其它轮回琐事,二者比较起来哪个更重要?所以我们必须通过了解为什么要学《般若摄颂》的内容,来确认如此投入绝对是值得的,这点非常重要。

首先大恩上师提到《般若摄颂》属于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讲的显宗经典,当然佛陀宣讲显宗,也宣讲过密宗。宣讲的显宗经典分为七类,具体分类以后还要提及,今天不展开叙述。七类中有一类是佛陀亲口宣说的,《般若摄颂》就属于此类经典的代表。正因为是佛陀亲口宣讲之故,藏传佛教历来非常重视《般若摄颂》,很多修行者把它当成日常课诵;有些修行者把它的内容、所诠义当成自己所修行的法;有些大德一直传讲;有些人将《般若摄颂》法本一直带在身上。总之《般若摄颂》本身的价值非常非常大,历代大德对《般若摄颂》都非常重视。

其实大德们用这样的示现,是提醒后学弟子要同样重视《般若摄颂》,对它产生信心。大德们通过智慧观察,深深了知其必要性和巨大功德。我们凡夫肉眼凡胎,智慧分别念非常有限,无法分辨出哪些功德更大,哪些仅属一般,哪些完全没有必要。而通过大德示现,我们则可确认《般若摄颂》是一部非常殊胜的经典,无论从内容还是佛陀亲口宣讲的角度,都是非常非常殊胜,这方面我们要了解。

大恩上师又讲到《般若摄颂》和《现观庄严论》之间的关系,二者的关系,我们在学习中观时也提过。般若经所诠义有两部分内容,一是直接意义为宣讲空性,像龙树菩萨凭借自己的智慧,不依靠任何注释,直接诠释了般若经当中的空性,撰著了《中论》等等诸多论典,这是第一部分意义。第二部分意义是它的修证次第,就是《现观庄严论》。《现观庄严论》讲到般若经的隐义,就是比较隐蔽的、隐含的意义。弥勒菩萨在般若经中看到佛陀宣讲修证空性等地道的内容,故而造了《现观庄严论》,所以二者之间的内容是一致的。大恩上师在讲《般若摄颂》前,本想讲《现观庄严论》,因为二者之间内容基本一致。以前的印藏大德也是把《般若经》、《般若八千颂》、《般若八千颂注释》、《现观庄严论》等,用对照方式进行讲解注释。全知麦彭仁波切也把《般若摄颂》和《现观庄严论》对照作了注释讲义。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它们内容一致,但另一方面,大恩上师说在《现观庄严论》的注释中,没看到讲解《现观庄严论》功德等同宣讲般若经。而讲解《般若摄颂》则等同讲解所有般若经的功德,二者无二无别。

所以我们现在听闻《般若摄颂》,讲解《般若摄颂》,它的功德相当于听闻讲闻所有般若经的功德。般若经有很多,比如内地翻译的《大般若》,藏地叫《般若十万颂》,还有《般若二万五千颂》、《般若八千颂》,般若母子十七部等,都提及这些功德。对于闻、思、修行,讲闻般若波罗蜜多本身功德就很大,何况把所有般若经讲完,如此巨大的功德,我们短短时间就得到了,当然是非常具有福报的表现。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注释中也讲过,讲闻《般若摄颂》相当于讲闻所有般若的功德。所以大恩上师教诫我们:“人生是很无常的,对听者、讲者来讲,什么时候出现无常,都很难讲的。”无常的体现有很多,有时候是生命、身体方面的无常,有时是心态上面的无常,所以我们在短暂人生中有机缘讲闻《般若摄颂》是非常难得的,功德非常大,因此大恩上师当即决定先讲本经。我们有机会听闻,一方面是佛陀的恩德,一方面也是大恩上师的恩德,才促成学习这样殊胜经典的机缘。

《般若摄颂》有汉译本,是宋代时翻译的,一直没有弘扬开。后来大恩上师以藏文为蓝本,重新翻译《般若摄颂》,此版本现今流传很广,但讲解方面还不兴盛。从法本流通,修行者配戴《般若摄颂》角度观察,流通情况尚可,但我们不能以此满足,一方面要学习,另一方面有机会还要弘扬这样的殊胜经典。大恩上师讲到,如果内心有大乘根性,就会对般若法门产生欢喜心(除了有些小乘根基或对空性法门有邪见的人以外),大乘根基者,前世修过空性的人都会产生欢喜心。从佛陀的授记、和印度祖师们的说法来看,整个汉地都属于大乘佛法当机之处,汉地众生安住在大乘种性、大乘根基中,所以达摩祖师来汉地前,他的上师也给他讲过,震旦有大乘气象。

的的确确在整个汉地,不管懂不懂空性,大多数人对般若空性都是种天生的欢喜心。比如我们知道般若般罗密,《金刚经》、《心经》等等,这些经书在汉地弘扬特别广。不管修学佛法的人还是其他不同阶层的人,都特别强调读诵《金刚经》《心经》。不懂佛法的人,也喜欢抄《金刚经》,喜欢抄《心经》。所以很多书法家都留下了这方面的作品。从这方面可以看出,汉地对于般若空性有种天然的欢喜亲近心。所以我们生在汉地,还是属于般若能够直接调化的众生,否则,我们就不会喜欢接近这些东西、不喜欢听闻、抄写、念诵。假如没有根基,我们看到般若空性就会排斥,或非常反感,甚至诋毁。但不管信不信佛,很多人对《心经》《金刚经》还是有种天然的清净心,这就说明属于大乘根基。

当然学了佛法后,一方面要延续清净感,一方面要更加走近般若空性,了知般若空性到底讲些什么,对我们修行到底有什么利益、有什么功德。阿底峡尊者讲过:我们修行时光凭戒律清净、行为如法是不能成佛的。当然戒律清净、行为如法是成佛的一个因,但不是主要因,如果我们认为仅凭这些就能成佛,就是不了解佛陀的真实密意。成佛必须摧毁所有实执,摧毁实执必须依空性见、般若般罗密多的修法。因此我们一方面要行为清净、守持戒律,行善法、念佛号,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通过般若般罗密多智慧不断修行、不断串习。通过它无比强大的威力摧毁相续中的实执种子。

口头念佛、行善事、放生虽然功德很大,但能不能摧毁相续中的实执种子呢?非常困难。何种因缘成熟何种果,何种法起何种作用。布施可以获得广大福报、持戒可以升天,放生可以延寿,但通过这些断除实执种子是不行的。断除实执种子,必须依空性般若般罗密多智慧,这对真正追求解脱道的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必须了知这样的观念,重视般若般罗蜜多、修行般若般罗蜜多,使它的力量习气越来越强,随之摧毁相续中实执习气。

现在我们有了这种机缘,必须要珍惜,一定要珍惜!今世能够值遇听闻般若般罗蜜多,都是前世种下的福报,既然遇到了好机缘,就要把好机缘进一步扩展。好机缘分为几类:一类人有机缘值遇般若般罗蜜多经典,很多不学佛法的人也可以值遇,但福报仅此而已,碰到般若经典,之后就放书架上了(当然没有福报,连遇都遇不到,名字都听不到);有的人不仅值遇经典,还能值遇讲解般若的上师,自己还有兴趣、有机缘听闻,这个福报就要深很多;还有一类人可以听但听不懂,这种福报就有些欠缺,但无论如何产生听闻般若的心也是非常难得的;有些人不仅可以听闻,还能听得懂;有些人不仅听的懂,还愿意行持。大家都是值遇佛法、值遇殊胜经典,但因福报差距,还是有不同的体现。当我们有值遇般若的善根,听闻的善根,通达的善根,就该珍惜,一方面认认真真学习,一方面不断发愿,愿心中对般若的理解力、欢喜心、证悟力再再增上,不断发愿不断回向,这样就对般若法门继续种下更深的因缘,经常这样实修,习气就越来越深厚,就越趋近证悟般若般罗蜜多。

全知麦彭仁波切讲了世间最大的三种功德:第一是发无上菩提心的功德。无上菩提心所缘是一切众生和最殊胜的佛果,为了度化众生誓愿成佛,所缘特别广大,心特别清净之故,所获福德也非常巨大。第二是有机缘宣说大乘佛法。让其他有情知道大乘佛法经义、修行方式、大乘佛法的观点等,由此获得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议的。

第三是观修空性。这三者功德大小的差别,以《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的观点,观修空性的功德要超胜前面两者,因为观修空性是和法界实相最直接、最接近的因缘。

我们修行时也应该用这个原则,哪种经典越接近实相,则读诵、抄写、闻思它,所获的功德也就越大。同样是佛经,有些宣讲成佛远因,虽然抄写读诵功德很大,但比大乘经典显现上要差一点。差一点的原因是什么?因为大乘经典所诠义非常接近成佛,尤其是空性,非常接近实相,所以我们缘空性观修或做法行,功德不可思议。

般若般罗蜜多是般若的佛母,就像母亲是孩子的来源。般若般罗蜜多是所有圣者的根本,所以般若般罗蜜多叫佛母,名为般若般罗蜜多佛母。佛也是依靠证悟空性成佛的,菩萨因为证悟空性成为菩萨,声闻缘觉也是因为证悟人我空性,才获得其果位,所以般若般罗蜜多也叫四圣众母。这足以说明我们要成为圣者,学修般若空性特别重要。此处没有宣说其他因缘属于般若,属于佛母,只有般若属于佛母,如此我们就了知般若空性的因是主因,其他因是次要因。当然我们修法时不能有偏废,但所有因中确实有主要因和次要因的差别。《入菩萨行论·智慧品》开篇这样讲:“此等一切智,佛为智慧说”,就是此等一切智都是为智慧宣说,般若智慧是主因,其他五度是次要因。我们必须了解般若的地位和巨大作用。

既然般若空性功德这么大,我们就要想方设法和般若法本接上缘。大恩上师倡导不管走到哪儿,般若法本都不应该离开身体,带在自己的身上,我们应如理如法去做。不管藏文法本还是汉文法本,反正经常带在身上非常重要。为什么要这样做?《般若摄颂》云:“春季好时树叶落,枝不久生叶花果,谁手中得此般若,不久获证佛菩提。”这是佛陀亲口讲的,就像春天来临,树叶会掉下来,树枝上长出新叶,不久会开花结果。同理,谁手中得到般若波罗蜜多,不离开它,不久就会证悟,一定会成佛。相当于什么时候值遇般若,从那时起就有了成佛的资粮,离成佛很近了。以前我们做过很多修行,虽然有些是成佛的因,但因中有近因和远因,而真正的近因是从值遇般若开始算起,或者说福报逐渐逐渐开始成熟了。如果没有对般若产生信心,没有把般若带在身边,没有值遇般若,做再多修行,也许只是培植一个远因。所以我们应该把般若波罗蜜多经常带在身边。

佛陀教法中有些了义,有些不了义。般若波罗蜜多所诠义是二转法轮,是般若法门,这种无相法门全是了义教法。般若波罗蜜多宣讲了一切万法的空性,一切万法的实相就是大空性,它如是安住在一切万法本来的实相中,从来没有变化。佛陀没有宣说不了义的法来引导众生趋向解脱。既然般若空性是最了义的法,我们依靠般若波罗蜜多的威力进行佩戴,闻思,观修,就会非常接近般若思想,我们应对佛语产生深信。

总之,般若经典带在身上加持力非常巨大,即便不懂内容,我们也应该经常佩带。如果临死时般若法本带在身上,也会得到很大加持。有很多事例证明《般若摄颂》挂件利益了很多众生,很多众生依靠它摆脱了死亡的恐怖,从恶趣中得到救度。

我们不应离开法本,不离法本的要求相当于出家人不离三衣一样,并不是说一天到晚把三衣背在身上,而是指不管走到哪儿就带到哪儿。平时放在佛堂,到其他地方过夜,就把法本放在包里,像这样携带,平时放在家里,也叫没离开身体。我们睡觉在家里睡,也相当于没离开它。出差时把法本带在身上,不要离开法本单独过夜,这相当于出家人不离三衣,主要是过夜时不离开就行了,这样比较容易做到。即便我们不懂般若法义把法本带在身边,很多诸魔外道也不能伤害我们。我们很害怕受到邪魔外道的伤害,但依靠其他方便很难远离这种伤害,依靠三宝、般若经典的加持则可以成办。

《金刚经》中讲,般若经典所在之处即是佛塔,应成礼拜恭敬之处,诸多护法神,白法天神自然而然集聚,其他邪魔外道无法靠近。所以一方面般若法本本身威力很大;另一个方面喜欢正法的护法天神会在此地保护,才导致佩戴法本的人会经常远离违缘。大恩上师说除了自己前世造的定业,必须以生命偿还之外,所有暂时违缘都可以遣除,原因就是有般若的地方,十方诸佛在护念,菩萨们在护念,其他护法神在护念,即“般若所在之处,十方诸佛常在其中,故以供养佛,当供养般若。”

我们供养佛,也应供养般若波罗蜜多,把般若经典放在佛台,每天供养、礼拜、发愿。以前大德们讲过,如果感觉《中论》等般若经典难懂,经常供养、顶礼,在前发愿,就会逐渐懂得经典所讲的空性含义,然后树立修行见解,就会引生非常好的修行方式,因此很有必要。像学习如来藏,也必须以空性思想作为基础,学习密宗等净无二的见解,也需要空性作为基础。等净无二中的“等”、即平等,其实就是般若空性的所诠。学习般若波罗蜜多空性,再学习殊胜密宗更高见解,就有了胜妙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抉择大清净,抉择如来藏,就不会误入歧途,不会缘殊胜的法义产生邪见,这点非常关键。

我们对般若空性要产生欢喜,就像世间人对于歌星舞星产生欢喜。但要了知后者只是世俗欢喜,是对迷乱法的欢喜,对自他解脱,对后世安乐没有任何帮助。我们缘般若波罗蜜多产生的欢喜心则完全不同,不管今生来世,如果对般若波罗蜜多产生一个欢喜心,它会给我们修行带来很大帮助,不单给自己,也给其他众生带来很大帮助。

有些众生听到般若波罗蜜多很欢喜、很激动,一方面说明他对般若波罗蜜多有很深因缘,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欢喜心,在内心当中种下了非常大的福报善根。般若经中讲,就像孕妇怀胎快要临产,阵阵疼痛就是马上分娩的征兆。同理,有缘者听闻代表佛陀智慧的般若法门后,数数生起欢喜心和希求心,也是迅速证得大菩提的一种征兆。

因此,如果我们遇到般若法门,产生很大欢喜心,发心追求,发心研究、特别想通达,通达之后特别高兴,思维时也特别欢喜,这就说明此人相续中已具备很大善根了,他可以迅速证悟大菩提,这是种兆相和验相。所以我们应对般若经常产生欢喜心,即便有时听不懂,即便是仅仅思维听闻的功德很大,也应认真听闻。大恩上师比喻说:如同鱼已吞下鱼钩,虽然身在水中,但马上就会拉到岸上。同理,我们值遇般若法门,就像鱼已上钩,虽漂泊于轮回,但为时不长,马上会获得解脱。这是以前大德们经常讲的比喻,令我们生起欢喜心的比喻,应常常思维。有时我们听闻多日心无感觉,认为天天讲这些空性理论不会调伏烦恼,要修持其他法门。其实这是舍本逐末,般若空性是一切万法的根本,如果般若无法调伏烦恼,其他方法更无能为力。我们修行时会经历从不懂到懂的过程,懂得之后与真正相应还需一段时间,所以一方面我们要认认真真学习,另一方面为了尽快通达,要积资净障、祈祷上师、回向发愿。这样多管齐下,内心证悟空性的因缘会迅速具足。

另外,在布置佛堂时要摆设《般若摄颂》,无论修加行还是布置佛堂,都需要三宝所依,首先释迦牟尼佛像放在左边,《般若摄颂》放在中间,佛塔放在右边。三所依代表佛陀身语意,释迦牟尼佛代表佛身,《般若摄颂》代表佛语,佛塔代表佛意。这样具足佛陀身语意,才是真正的佛堂,其他东西有没有不要紧。我们在这样的佛堂观修、顶礼、做福报,因为具有所依殊胜之故,加持会很迅疾。真正能够代表佛语的就是《般若摄颂》,也有时说代表佛语显宗是《般若摄颂》,密宗是《大幻化网》颂词,有时可以加《大幻化网》、有时不用加,总之直接放《般若摄颂》就可以。大恩上师以前专门做了一个很精美的藏文《般若摄颂》,有些道友得到过,把这个放在佛龛上,出去办事带在身上,就会得到巨大功德加持。

我们以般若波罗蜜多和自他众生结上善缘是非常有意义的。虽然听受过很多其他法要,但如果因此而轻视般若波罗蜜多,就属于一种魔业。虽然听闻其他经论有很大功德,但与听闻般若法门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差距的原理,是越靠近实相的能诠词句,缘他的功德就越大。《般若摄颂》中明确阐述,般若是一切法的根本,如果把它放下,去希求其他法,就像找到大象,又去寻找大象脚印一样,非常荒唐。现量看到大象,还寻找大象脚印,纯粹是颠倒的想法和行为。如同得到美味佳肴后,放弃它去寻找其他下劣食物一样愚痴。

我们得遇《般若摄颂》这样的殊胜经典,就应心怀珍惜,缘它好好修行。假如学习《般若摄颂》时随随便便中断,去追求其他的修法,佛陀在经典中指出这是种颠倒行,是种魔业。我们既然发愿学习,就一定要把这《般若摄颂》学圆满,得到它的大功德,大加持。大恩上师明确指出学习《般若摄颂》的过程当中,有些人会开悟,所以我们务必珍视这样一种殊胜般若波罗蜜多。

密宗最高密法大圆满、大手印,其根本意义从未离开般若波罗蜜多。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讲过,甚深大中观、大手印、大圆满的所诠义是完全一致的,大圆满、大手印修法的基础是般若波罗蜜多,离开般若波罗蜜多无法安立大圆满、大手印,和其它密宗生圆次第。般若波罗蜜多意义和密宗光明与智慧含义完全相同,一切希求解脱者相续中应生起般若智慧,佛陀在经典中再再讲述,大德们也再再述讲,我们希求解脱,内心中一定要生起般若波罗蜜多智慧。

有些道友善根醇厚,内心已确立了般若波罗蜜多见解,有了这样的智慧。当然真实的般若波罗蜜多是远离四边八戏,于一切不起执著,有些道友已生起离开有边的智慧,就是一切万法显现时,对单空本身产生一点定解,虽然不是究竟见,但是已经趋入究竟见的第一步。第一步非常非常重要,有了单空见再进行抉择,很容易得到超离所有执著戏论的见解,这点非常重要。真实般若波罗蜜多应当按照应成派观点进行抉择,其他宗派抉择可能只抉择到单空,这只是趋入大空性的第一步,但也是必须的。我们抉择空性,中下渐次根基者都是逐渐逐渐趋入的,没有第一步就没有第二步,没有单空也无法生起圆满空性,此步必须经过,但要明白它不是究竟,不能停留于此,要继续在此基础上再再抉择。观修的时候首先要安住在这个单空,单空修成熟后再修双运空,这是修行必经过程。

我们能听闻这样的殊胜经典具有很大福报,因此学习应如理如法,以此累积很大善根,清净很多罪障。我们以前造的很大罪业如何清净呢?依靠如理如法听闻思维《般若摄颂》,就可以清净。藏、汉、印度有很多这方面的公案,大恩上师在注释中也提到缘《金刚经》、《般若经》中的一个颂词远离狗身的案例,这说明它在清净罪障方面具有很大功德。

我们平常忏悔时,最好具有般若正见。想要忏悔就直接读《般若摄颂》《般若经》,这可以清净我们的罪业。还有修四对治力时,具有空性正见本身就是很好的忏悔方式。修所依对治力时有空性见解,修现行对治力能够观修罪性本空,知道一切罪性是因缘和合无有自性、是假立的,如此安住力量就非常大,效果比以实有的我忏悔实有的罪业要快的多。有时我们造了很大罪障,用一般方法很难得以清净,而依靠般若波罗蜜多则可清净,因它的威力特别巨大之故,所以我们应对殊胜般若空性产生殊胜定解。

大恩上师讲了,这次传讲《般若摄颂》自己发了很清净的心。当然作为大菩萨,发心一直都非常清净,没有丝毫名闻利养的希求心,也不希求讲法后或讲法过程中得到供养、名声、地位等等,只想把这个殊胜的法传给弟子,结缘给众生。不管是直接弟子也好,或是其他众生也好,结这样的缘都能受益。我们可以现量看到,直接所化的弟子听闻《般若摄颂》后,有些人产生了空性正见,有些得到很大的利益,还有些众生通过弟子结缘《般若摄颂》挂件和法本,和般若波罗蜜多结下甚深因缘,因而得到很大利益,这说明以缘起之力,很多众生直接间接都能得到殊胜的利益。

为什么能得到很大利益?一方面,众生获益与自己信心直接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前世因缘有关。总的来说,是因为《般若摄颂》法非常殊胜,又传承非常清净的缘故。本经是佛陀亲口宣讲,还有译者大恩上师翻译时已对般若意义完全通达,所以译文非常可靠、非常究竟。因此不论经文还是译文,以及传承加持力等等,方方面面都非常殊胜。所以此次听闻学习般若波罗蜜多过程当中,大家都能够得到各式各样的利益。大恩上师希望通过这次学习《般若摄颂》的因缘,让我们这一代、以及下一代的众生,汉地有缘众生,都能了知有一个殊胜的《般若摄颂》,以及它的巨大功德利益,并通过般若波罗蜜多殊胜所诠义调伏相续当中的烦恼。以此可以了知大恩上师传讲《般若摄颂》具有非常清净的发心。

后面大恩上师还开示,通过这次学习《般若摄颂》,很多人都可能开悟。当然开悟层次有很多,有些开悟是亲证法界;有些开悟是一种觉受,虽然不是亲证空性,但内心中感受到了般若威力,也即对般若波罗蜜多所诠义有种感觉,有种觉知觉受。有些时候开悟是指,不懂的道理现在知道了,知道后便放下了很多世间执著。我们很多痛苦都来自对世间各种人、法、名声、地位的执著。我们通过学习般若波罗蜜多,看开放下了,产生一定层次的开悟,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也能放下很多执著,获得很大利益。当我们信心很大,善根很厚,罪障较轻,很可能会亲证法界。有可能通过学习空性方面的知识,对空性产生前所未有的觉受,这种觉受对调伏烦恼,压制粗大热恼,会起非常大的功用。

一般人也能通过研习般若波罗蜜多,看开很多东西,放下很多执著,因为《般若摄颂》讲了很多五蕴无实有,一切无实有。我们通过学习经文,对其所诠义逐渐了知,内容及意义浮现于心,再进一步配合相续中的善根,很多东西确实可以看开放下。

大恩上师说过,很多大德,如阿琼堪布、太虚大师等,都是通过般若波罗蜜多所诠义得到殊胜境界的。玛吉拉准空行母也是依靠《般若经》开悟的,后依《般若经》创立断法。断法就是断烦恼,直接断除我们烦恼的殊胜法要。所以很多法都跟般若波罗蜜多有真实、直接的联系。包括大圆满、大手印等很多修法,其本体还是般若波罗蜜多,只不过趋入般若的方法特别殊胜而已,但所诠义方面还是般若空性。般若空性有时着重从空性、无自性角度阐述,有些是从智慧的方面阐述,如第三转法轮,如来藏等等,其实都是般若的一个侧面,其本体无二无别。所以说大圆满、大手印等等,都和般若波罗蜜多有直接联系。

大恩上师让我们学习读诵任何一部经典时,着重了解它的意义。虽然有些大德说我们念经时不用思考直接读下去,慢慢就会懂,但以另外一种比较主流的思想看,依文解义,就是一边读一边思维,依文起观,通过文字开始观想,这本身就是很好的一种修行。全知麦彭仁波切的大弟子根华仁波切说,最殊胜的修法、最殊胜的修行就是一边念诵一边观想,不管念诵仪轨,念诵经典,念诵论典,我们只要懂得意义,一边观想一边念诵一边深入其义,就是很好的修行。我们在念诵《般若摄颂》时,最好一边念诵词句一边观想所诠义。不懂意义只是读也会得到很好的善根,当然肯定没有解义之后读利益大了。如果我们如理如法地念诵,大恩上师说很可能念诵过程中无意间就开悟了、证悟了。因为证悟的因缘非常多,读诵直接诠释一切万法无自性、一切万法实相的般若经典时,信心和资粮足够的话,当下就可以开悟。

这种证悟开悟并不是去找到新的东西,而是认识到本来存在的实相。般若波罗蜜多并不是重新创造东西,般若波罗蜜多是一切万法的本体,一切万法的实相,说究竟一点就是我们的心性,我们心的本性。当然外在的一切万法都是通过我们的心显现在外面的,所以说证悟心性就是证悟一切万法的本性,通过外在因缘也可让我们证悟一切万法的本性是空性、无自性的。

大恩上师也提到了大德们各式各样的开悟因缘,如果我们心中资粮够了,信心很大的话,什么样的因缘都可以开悟。有些是杯子打碎、有些是开水烫手开悟的,有些是凿石头开悟的,有些开灯开悟、有些关灯开悟,有时扔石头砸柱子上开悟的,开悟因缘特别特别多。总之只要具足福报具足信心随时随地都可开悟,挤公交车开悟都有可能,显现上就如大恩上师说的那样容易。但容易的开悟一定来自于资粮圆满,开悟并不是偶然的,不是碰运气的事,是必然发生的,资粮够了就能开悟。

平时生信心,经常缘般若法门累积殊胜资粮,经常祈祷上师加持,都些都是开悟的因,所以千万不要忽略平常的修行,对有信心的弟子来讲,上师的批评都足以让其开悟,任何一种情况都可以。大恩上师说佛弟子广闻博学很重要,但认识自心本性更重要,而认识本性必须仰仗般若波罗蜜多的威力。如果对般若波罗蜜多有巨大希求心,对我们认识本性就有巨大帮助。此处讲了很多《般若摄颂》的功德,主要就是为了让我们对整个般若法门生起信心,特别是对《般若摄颂》产生信心。如果有信心我们才愿意去学,去听闻、去思维、去观修,为证悟空性发愿。如果没有信心,则不愿意闻思修,所以一定要了知它的殊胜功德。

佛教很多大乘经典加持力很大。此处也引用了一些,比如讲般若空性的《般若经》属大乘的一类经典,大乘经典功德加持都非常大。整个大乘按弥勒菩萨《经庄严论》观点从七个方面超胜小乘,是佛果的直接因,所以缘大乘经典发菩提心、修行,功德不可思议。《大乘密严经》中说:谁能读诵《大乘密严经》、携带《大乘密严经》,即便造了五无间罪也能清净,而且这个人也真实的变成了佛塔,成了别人的供养、礼拜之处。五无间罪在小乘当中是无法清净的,一定要堕地狱,但在大乘殊胜经典中讲述,如果你读诵、携带,即便造了很重的罪也可以清净。我们诚信佛语非常重要,这方面一定要了解。《三摩地王经》亦云:出家人或在家人对《三摩地王经》所讲的种种的三昧能够听闻、读诵、忆持、分别、修行,以此善根于两亿劫不会堕恶道,可见功德之大。《妙法莲华经》说,不管善男子还是善女人,在佛灭度后,能为一人悄悄讲解《法华经》,乃至讲解《法华经》一句,应知此人是佛陀使者,是佛陀派遣行持如来的事业的,功德很大,何况于大庭广众之中为人宣讲殊胜经典。《大乘宝王经》说,如果有人能经常念诵此经名号,也可迅速从轮回痛苦中解脱,远离一切生老病死苦恼。因此大乘经典的的确确有特别特别大功德,《般若经》当中也讲到很多很多大乘功德。

有福报的人,翻阅大乘经典会觉得功德特别大,福报不足的人就会怀疑,不相信仅仅念下经有这么大的功德,无论如何生不起信心。佛陀在有些经典中说,对欠缺福德的人不要宣讲大乘经典,因为他们根本不信,且会诋毁,让法速灭。对有信心有善根的人宣讲大乘经典功德才有作用。没信心的人会想,读诵佩带大乘经典会有这么大功德吗?会产生这种怀疑,尤其利益越大的法门,越容易怀疑它。如果讲世间吃喝玩乐,他不会怀疑,还认为很殊胜,一定要趋入。而讲般若功德马上就怀疑,不相信有这么大功德,认为佛陀在骗众生。而有福报的人看到经典马上会高兴、很欢喜,愿意去行持。

我们的寿命是无常的,什么时候死也不知道,死之前,应多缘大乘经典闻思修。尤其是佛教精华《般若经》,如果读诵的话很可能会开悟,即便没开悟也对我们相续利益也很大。

有些大德把《般若摄颂》作为功课,但《般若摄颂》毕竟有点长,每天读一次,刚开始还可以,认为功德大每天读一次很值,热血沸腾地发愿,时间一久觉得这个经太长了,总想找个办法把它退掉,由此产生退失心。虽然我们每天读一次有困难,一个月读一次,或殊胜日读一次,或一年读一次,这样应该做得到。然后在平常时间,可以读读《金刚经》三百颂,再不行把二百多字的《心经》作为日课每天读诵,它的功德也非常巨大。经常读诵这样的大乘经典,内心会迅速累积资粮,对我们开悟帮助非常大。我们应该诚信佛语,诚信大恩上师的语言,经常对般若经典产生信心,经常缘它做殊胜读诵、抄写、礼拜、观修、讲解、听闻等等,所获功德会非常非常巨大。我们得到殊胜人身,能够值遇这样的般若波罗蜜多,能够缘它做殊胜善行,即便现在死去了,人身也有很大利益、没有空耗。

不单是人,就连旁生听闻《般若摄颂》所获功德也很大。其中讲到一位比丘读《般若摄颂》时,一只燕子经常听闻,并且听圆满了,死后变成人,从小就可以背诵、读诵《般若摄颂》,这说明仅仅听闻的功德就非常巨大。旁生听闻都获得这么大利益,何况我们人,根基更利,有信心、有智慧,如果能认真听闻,听闻后思维、遣除怀疑、生起欢喜心,和别人交流这样的殊胜思想,那么这个功德一定是不可思议的。虽然现在我们看不到,但它的大利益会在后世中体现出来。

因为般若波罗蜜多功德如此殊胜,释迦摩尼佛接近涅槃时对阿难尊者教诲,即使把其他法都忘失了,也没什么,但般若波罗蜜多的一个字都不能忘失。佛陀如此教诲阿难尊者,要求般若波罗蜜多的一个字都不能忘、不能遗失,这说明般若的功德太大了。

整个佛法有了般若波罗蜜多,它的精神就存在。如果佛法没有般若波罗蜜多,就像一个人没有命根,就成了一具尸体。整个佛法缺少般若,小乘也无法证道,因为小乘证道也必须经般若威力修持人无我,之后获得见道,获得修道、无学道或者声闻缘觉的果。因为小乘的修法也是以般若为起始,以般若为核心。大乘唯识宗、中观宗也是修二无我的,如来藏也需要空性基础才能建立,密宗也是以无我空性为核心的。假如没有空性,观修一个实实在在的本尊、实实在在的生起次第,修气脉明点时有一个实有的气在我们身体中跑来跑去,那这就不算是个修法。修气脉明点时没有空性见解,只在肚皮里观想一个气,像篮球、足球一样,在里面灌上气然后拍来拍去,这有什么意义呢?就算里面充满气也没什么意义。修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关键是要有空性见,有了空性见修行才有意义。没有空性见,一切都是徒劳。从小乘开始乃至到密乘之间,都以般若为灵魂,以般若为命根,整个佛法都以般若为根本。有般若才有证道,才能断除烦恼障所知障,断除人我执、法我执,断除烦恼障获得暂时解脱,断除所知障获得究竟解脱。

没有空性怎么能对治烦恼呢?完全做不到。因为我们相续中的人我执、法我执是通过人无我、法无我对治的。人执、法执产生的烦恼障、所知障,需要用空性对治,最终才能证果。整个佛法有了空性,才有生气、有命根、有解脱和殊胜的意义。缺少空性,小乘无法证道,没有空性,无法获得见道等道果。大乘修行没有空性见,唯识没有二无我、中观没有二无我、就连如来藏没有空性见摄持,很容易变成和外道的神我一样的观点。

前面我们讲过,没有空性,佛法的存在就像死尸一样,不会对任何事起作用,不会有证道等事发生。有了空性见,就像人有了命根,会很鲜活。所以佛之所以成佛,是因为证得空性;菩萨之所以成菩萨,是因为证得空性;声闻缘觉成为声闻缘觉,也是因为证得空性。所以佛说其他法忘记不要紧,般若的法一个字也不能忘,就是因为整个佛法的核心在于般若空性的缘故。大恩上师劝勉在座的所有道友们,发大乘菩提心的道友们,都有责任学习般若空性,有责任弘扬般若空性,因为我们是佛陀事业的继承者,承担如来家业的人,对于般若空性,最初应好好听闻、思维、修行,当闻思修达到一定程度,应该把般若空性再通过讲解、引导的方式传递给别人,让更多的人了解般若思想,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假如我们对空性没有好好投入、而对其它投入很多,上师认为这样来到人间意义不大。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学习般若波罗蜜多经论、以教证理证思维它的内涵意义非常重大。我们听闻过程中一定要以欢喜心、恭敬心,如理如法的谛听,不要随便断传承,因为哪有比听《般若摄颂》更重要的事情呢,根本没有!如果不这样认识,只能说明我们缺少领悟般若法义的福报,不是迫不得已千万不要随便中断,它的重要性太大了,对今生后世最重要影响就是它,所以一定要很欢喜、很恭敬的心如理如法地谛听,即便缺乏这样闻思的因、今生很愚笨,仅仅听闻对我们相续的利益也是很大的。有些人即生听闻就能领悟,即使不能领悟,也要发愿,愿佛菩萨加持,愿我尽快生起对般若的领悟。如果这样发愿回向,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心也是可以转变的,相续中植入的空性习气种子,将来一定会成长壮大。

为什么学习般若波罗蜜多,为什么学习《般若摄颂》,大恩上师在这节课中给我们讲了很多关要,凭我们的思维很难完全了达,意义非常甚深。我们通过学习了知到如果不学般若波罗蜜多非常可惜,学了则对今生后世、对自他、对佛法的弘扬起广大利益,因为它是佛法命根之故。我们是佛弟子,有义务有责任将此殊胜的法义接受下来,传递下去。为了让我们对般若生起欢喜心、恭敬心,认知到它是所有事的重中之重,为此大恩上师才讲了这么多。

希望大家学完后要反复思考,让甚深意义尽量扎根在自己心中,以后学习中即便遇到再大违缘、障碍也不要放弃,因为意义非常重大之故。世间有种说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当我们学习重要法门时会有违缘和障碍,但反方面也说明此法对我们有何种利益。因为学习此法魔王波旬会很嫉妒、担心我们学了殊胜法义内心发生转变,更趋近成佛,趋近真正法义,所以会出现一些障碍。如果遇到障碍没有以正知正念摄持,也许就退转不学了,但用正知正念摄持,认识到法殊胜,魔王波旬才会设障,佛子们更应该坚持学下去。有这样的决心,很多障碍就会消失,魔王也无计可施。如果遇到障碍马上退转,魔王就得逞了,我们的利益也损失了,这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今天我们的课就讲到这里。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