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前行》第5课笔录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发了菩提之后,今天我们再一次一起学习华智仁波切所造的《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
引导文主要是引导我们的心趋向于正法,如果我们从来没有学习过正法,通过引导文的引导逐渐就可以相应于正法,法可以入于心,心融于法,从而成为一个真实的修行者。这里面的引导包含了在听法之前的发心,听法时候的行为,引导我们的心升起出离心而成为一个真实的佛弟子,引导我们的心升起解脱的意愿,如理如法地依止上师善知识,引导我们的心升起真实的皈依、发起真实的菩提心,引导我们的心远离一切罪业、累积无上的资粮,引导我们的心和上师相应,引导我们的心通过破瓦的方式往生极乐世界。这些全都是实修的引导文,里面包含了很多修行者必须的一些作意和修行方法。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佛弟子,应该认认真真地学习这里面的内容。
现在学习的是第一部分——闻法方式。闻法方式包含闻法前的发心还有它的行为。发心分了两部分,第一部分类似于显宗的共同发心,为了利益众生而发誓成佛的一种意愿,我们在听法之前应该要发起菩提心。法王如意宝和大恩上师以前在讲法的时候也曾经提到,在听法之前,上等者在出门的时候就要发心:今天我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发菩提心,为了利益众生来听法,这是上根者;而中根者,以前在寺院、佛学院在讲法之前会吹法螺,在听到海螺的声音时要发心,因为海螺声是传法之前的信号,所以在听到法螺的声音时应该要发菩提心;下等者是在法师提醒的时候,比如前面讲“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应该在这个时候提醒自己要发起菩提心。前面讲了要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之后听法的心态就比较正确,这是显宗的发心。
现在学习的密乘的发心是相应于究竟实相的一种智慧,了知一切万法本性清净的一种意乐。在听法的时候,前面已经讲过了,讲法者要观想为莲花生大士,听法者的我们要观想为莲师的最殊胜的大弟子,都是证悟者。法全都是大乘法,地方也是清净的刹土,时间也是永远不间断的常有相续轮。这些内容前面已经学习过了。
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为什么这些是清净的,为什么要这样观想。原因是简略的宣说。为什么是简略宣说呢?因为大圆满前行毕竟只是针对于修行时内心当中必须要具足的一些条件,它是一种共同的前行或者加行。这些密乘中所说的——为什么一切万法是清净的,一切的世界、有情都是清净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清净的思想在这里面没有广说,也不是广说的地方。要广说的话,在《光明藏论》以及其它的密乘教言中讲得非常多,尤其是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光明藏论》中讲到了很多万法清净的一些根据,还有一些道理、推理、教证、理证等非常多,以后学完前行进入密法班的时候也可以进一步去深化学习。这方面只是简单做一些介绍,相应讲一些这方面的道理,如果完全不讲的话,大家就不知道为什么是清净的,讲得太多可能也不太合适。大恩上师在讲记当中也提到了一些理念,但是很详尽的抉择是一带而过的。
下面我们就讲为什么这些是清净的道理。虽然前面有五种清净、五种圆满,但此处主要讲两种,一个是传法者的上师为什么是清净的,第二听法者为什么是清净的,对这两点作了抉择,其它的就可以类推了。
我们务必明确的是,之所以这样观想,是因为这些原本就是这般清净的,而并不是本不清净而观成清净。
前面讲到了一切观为清净,现在我们讲法听法的地方就是一个清净的刹土,讲法者也是清净的,听法者也是清净的,所有都是清净的。这里的清净并不是观想我们很干净——房间打扫得特别干净,房子很高档,我们穿得很光鲜,今天早上洗了脸、洗了澡,好像很清净,不是这样的。这里的清净是相应于实相的,一切万法究竟的实相都是清净的。
现在我们所在的世界,一般来讲叫做不净的刹土、秽土。我们的身体都是血肉之躯,我们的思想都是相应于我执的分别念,世界也是充满了土石、雾霾,充满了很不干净的东西。但这只是表相。这些表相之下的实相、究竟层面,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按照佛的智慧观察和很多教言,其实一切不清净法的本质都是清净的。清净就是相应于佛的所见,佛的智慧最清净,佛陀安住在最清净的刹土。所以,正在显现不净的当下,这一切都是清净的。
我们要认知清净的状况,当我们认知、当我们想这一切都是清净的时候,我们的心已经转变成清净的作意了。前面讲了,心和外境之间有一种很微妙的联系——当我们认为东西不干净的时候,我们的心就处在法不干净的状态,这个时候我们的心是不清净的。当观想一切的刹土都是清净的,一切的有情都是清净的,语言、声音都是清净的,当我们认知一切都是清净的时候,我们的心已经相应于清净的境,我们的心也安住于清净的状态中,这叫做清净的意乐。心和境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的。
平时我们讲在对治烦恼的时候,如果要对治贪欲心,就观想对境不净,我们内心缘不净的对境,贪欲心就会被遏制住。如果生嗔心的时候,我们要观悦意的境,这个人其实是对我有恩的人,他不是故意的,当把对境观为慈爱的时候,我们的心已经放下了,嗔恨心当时已经被化解掉了。这就是心和境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联系。
佛法当中很多修行的方式都是这样转变我们的心的。当我们观想一切都是清净的时候,我们的心也跟随着所想的状态而逐渐安住在清净的意乐。我们的心现在也是安住在清净的智慧,在现相当中我们的心是起心动念的、具有无明的分别念,但是正在起心动念的分别念的本性,其实也是佛的智慧。无明覆盖的时候它是心,当把无明去掉的时候它就是佛智。我们要相应于实相来观想作意,这叫做清净观。密乘的发心就是这个意思。
前面讲的这些内容,务必要明确的是,有些人认为这样的观想只是佛法中的一种要求而已,其实本质还是很肮脏的。如果把每个人的身体解剖之后,里面是很脏的;走到外面,天空也不好,外面的环境也是土石。我们会觉得观清净只是一个要求,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清净。这种观念就错误了。这是因为我们还安住在凡夫人的思维层面上,而凡夫人的思维没办法见到万法的真如、真性。
上一堂课我们也分析过,好的眼睛和不好的眼睛所看的是不一样的。如果眼根很清净、很好,很远的地方都看得很清楚,可以把它看到的作为标准、正量。而眼睛有毛病的人,比如有胆病的时候,看什么东西都是黄的;或者眼睛很差、近视眼的话,他看到的东西是模糊的,这些不能作为正量。凡夫人看到一切是不清净的,这对应眼根不好的比喻。佛菩萨看到一切是清净的,对应于眼睛好的人看到的更清楚更准确。从这方面可以对照。
我们凡夫人认为,现在是现量见到这些不清净的,再怎么给我讲道理,也没办法说服我。其实我们太过于相信自己的所见,眼见为实,其实所眼见的只能说是某一个层次上很有局限的所谓真实。有些时候我们看到的东西也不是事实,这种情况也是很多的。我们所看到的会受自己的思想观念的影响,虽然别人做了这件事,我也看到了这件事,但是不是真实的呢?如果当时看到别人做这件事,我们本身对这个人有成见,就会认为他在做很坏的事情,他在伤害我。而本质上是他在帮助我,这些事情都是非常有可能的。
我们自己很多方面都不清净,不清净的这些虽然都是亲眼所见,但这也不是一切万法的实相。如果只是从世俗的层面来看的话,当然说这一切都是不清净的,都是需要出离的。但是从究竟的层面来看,所谓的要出离的不清净的对境,本质上根本就不存在。此处的层次是非常高的,密乘的发心是所有教法当中最高的层次。所以,我们不能够完全以现在的思想、现在所接受的知识来看密乘的教言。密乘的教言讲了很究竟、很了义的层面,暂时我们没办法接受,要发愿以后一定要通达一切万法真实清净的自性。
“是因为这些原本就是这样清净的,并不是本不清净而观成清净。”如果是不清净而观为清净的话,就相当于在很污秽的粪桶外面敷上很清净的包装一样,外表看起来很好看、很光鲜,其实里面是污秽不堪。是不是这样观想呢?并不是这样。密乘当中观想一定是相应于究竟实相的。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一切法,从二转法轮的教义来进行观察,二转法轮所抉择的是一切凡夫人的能见和所见、八识和八识的对境,所有的法在二转法轮中抉择为大空性、大离戏。抉择的时候,首先说明一切万法是现而无自性的——虽然是显现,但它的本性是空的,无有自性可得。第一步是这样抉择。现而无自性是说现相是假的,并不是真实的存在,是假立的法,从究竟意义上讲不存在的法。我们把显现的法抉择为空,再把空也抉择为空,所谓的显现、所谓的空都是离戏的。在离戏的大空性当中,有没有这些法的显现呢?这些显现的法是丝毫不存在的。不单单不存在不清净法的显现,就连不清净法的名称丝毫也得不到。现在所谓现量看到的不清净,其实在二转法轮当中已经抉择为离戏了。
一切的法在究竟实相当中,从空性的层面、从离戏的层面来讲,不单单是不净的显现,连不净显现的名称都丝毫没有,一点都得不到。既然一点都得不到,哪里还会说现量看到的是真实的呢?不单单所看到的法不真实,在二转法轮般若体系当中,能见的眼根、能分别的眼识也是空性的。能见和所见的一切万法是无所缘、无所得的自性。所以,二转法轮抉择一切万法都是清净的。
二转法轮抉择完大空性之后,三转法轮就抉择远离一切分别念的如来藏。如来藏是和大空性双运的究竟的佛智显现,一切有情本性的佛性就可以抉择得很清楚。
从这方面看,一切不清净的法本身是没有的。为什么要这样讲呢?就是为了打破以下错误的观念:在实实在在存在的不清净的法的外面包装一层清净的皮,蒙在上面,这样把一切法观成清净。其实它本来是不清净的,但是我们必须要这样想,这样观,那怎么办呢?不清净的法是实有存在的,要观清净,只有在外面给它包装一下了。
是不是这样包装呢?不是。因为在二转法轮当中就已经把不清净的法完全抉择为空性了,从究竟来讲它完全就是不存在。既然不存在,为什么要去包装它呢?不需要包装。只不过我们没有认识到法本身是离戏的。我们认为有一个包装,认为它本身是存在的,所以我们就觉得,既然要观清净,就必须在这个基础上把它观清净,把它包装一下。其实根本不是。
为什么佛先讲二转?二转法轮就是抉择万法空性,这一切不清净的法就是前面讲的八识和八识的对境,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乃至于意识所分别的,这一切的一切,在空性当中一丝一毫都不存在。它没有什么可包装,它的本性就是空性的。空性的第一步就是无自性、无实有,第二步就是离戏——远离一切戏论,连名称都不存在。它就是从这个方面进行观察。
我们再再提到,如果真正要学密乘,就一定要对二转法轮的般若空性有所了知。如果这个方面不了知,对于密乘的观本尊、观清净,肯定会认为是在一个血肉之躯上强制性地把它观为一个清净的东西,但绝对不是这么回事。如果深入理解密乘这些很深邃的思想,必须要对二转法轮的空性、三转法轮的如来藏,这些内容首先有个基础,再在这个基础上去观想,那就非常自然了,因为一切万法本来就是这样的。我们在修仪轨的时候,首先观想一切万法都是空性的,其实就是把庸俗的东西都空掉,一切庸俗的东西都没有了,再在大空性当中去观想清净的本尊出现,就水到渠成,非常非常自然。
所以,一切万法并不是本不清净,因为所谓本不清净的东西在二转法轮当中、在实相当中是没有的,完全不存在的,所以就不是把本不清净观为清净。本来不存在不清净的法,和大空性双运的光明如来藏本自圆成,大无为法本来存在着,这样就能如实观想。
一切万法本来就是清净的,二转法轮讲的空性,三转法轮讲到了一切众生本具如来藏。在众生位、基位的时候叫如来藏,在佛位的时候叫如来。如来藏和如来从究竟的功德来讲是一模一样的,为什么在众生位叫如来藏呢?如来藏还有所隐藏,现在虽然有佛的功德,但是客尘把它覆盖了,没有显现出来。有时“藏zang”就被解释成藏cang的意思,如来的本性被覆盖了,藏起来了。“藏zang”就是说众生本来具有如来的宝藏,如来的功德法就像宝藏一样存在。众生位叫如来藏,佛位叫如来——清净了客尘之后就叫如来了。佛位的如来是不是先没有、后有了呢?不是的,讲如来藏的原因就是说明佛位的功德在众生位早就已经有了,它是永远存在的,只不过我们没发现,没有去显发出来而已。
所以,这就说明了如来的清净——前面已经说了,一切都是清净的,是以佛的现量、以佛的净见量作为标准来衡量,这一切并不是不清净而观为清净,而是本来就是清净的。当佛成佛之后,就发现了这一切都是清净的,就告诉我们,众生正在轮回的时候,在我们的相续当中,在肮脏污秽的血肉之躯的本质里面,都具有佛功德。所以,我们相应于佛的功德来作观想:我就是佛,一切都是清净的。
所谓的不清净是不存在的,本来清净是存在的,这在二转法轮和三转法轮的思想当中已经讲到了。当然,空性在二转法轮当中已经讲圆满了,众生本是佛在三转法轮讲如来藏的时候讲了一部分,但还不那么直接,不是那么广大地进行抉择。密乘当中就讲得非常直接、非常广大。在这方面有一点差别。总之,并不是将本不清净而观为清净,这方面一定要理解。
(为什么这样说呢?以上师为例。)
前面讲到了五种圆满、五种清净,此处首先以上师为例。为什么讲法者上师是清净的?下面就讲了,因为上师是三世佛的本体、三宝三根本的总集,是三身的总集,是过去、现在、未来佛的体性,所以上师是清净的。在讲上师是清净的时候,不单单是说在听法的时候要这样观想,平时在对自己的上师认定的时候,他也是这样的。平时我们总是说,上师是三宝的总集,我们大概讲一讲这个道理。为什么上师是三根本、三身的总集?这里就有所体现。当然,我们不可能讲得非常细致、非常的广,但是大概的理念我们可以了解一些。
上师本是三世诸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之本体。
上师显现上是血肉之躯,好像是一个凡夫的善知识,其实他是三世诸佛的本体。
身为僧的本体、语为妙法的本性、意即佛的本体,可见上师是三宝的总集。
首先讲了上师是三宝的总集。上师的身体是僧众,是僧宝,可以从几方面来作理解。第一,很多上师善知识显现为出家人的形象。在我们的理解当中,出家人就是一个僧人。大恩上师在讲记当中讲,上师守持清净的戒律,从这个方面来讲是僧宝的自性。但是上师不一定非得出家,也有很多在家形象的上师。如果是在家形象,不显现出家的僧装打扮,也不显现守持出家的戒律,又怎么观想呢?其实说上师是僧宝,僧宝的自性在《宝性论》当中说,已经现前了法宝的叫做僧,一地以上的菩萨才能称之为僧宝。
平常说皈依三宝的时候,有些人就不太理解,他就认为僧宝就是寺院里面的僧人。寺院里面的僧人是不是僧宝?一个人不能叫僧宝,四个人以上的僧团可以叫僧宝,这是一种僧宝的含义。但是按照《宝性论》的观点来讲,一地以上的菩萨一个人就可以叫僧宝,因为僧宝内心当中要具有部分的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法宝在相续当中已经现证了。僧宝就是圣僧,已经现证空性、现证法性。
有些地方讲二宝居士,只皈依佛宝、法宝,不皈依僧宝。其实是对于僧宝的定义不理解,他认为僧宝就是寺院里面的出家人,而他可能生不起信心,就说我不皈依僧宝。但是学习《宝性论》的话就会知道,真正的僧宝是一地以上的菩萨,那有什么根据说只皈依二宝、不皈依三宝呢?其实即便是寺院里的僧人,从某个意义上来讲我们也是要皈依的。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寺院里的出家人是凡夫的话,皈不皈依没有很大的关系。为什么?因为《宝性论》当中讲了,僧宝就是一地以上的菩萨,圣者才叫僧宝,严格意义上的僧宝是这样的。皈依三宝是从这个方面进行理解的。
上师的身体就是僧宝,按直接理解说,上师是出家人、有戒律;或者说他是一个圣僧,是证悟法性者。还有一种理解的方式是,僧宝是引导者、修行的助伴。当我们在皈依三宝的时候说,佛是导师,法是道,僧众是修法的助伴,那么我们依止上师就意味着,他是我们修法的助伴,他就有一种修法助伴的身份。我们依止上师,有什么问题就问他,他给你加持,给你讲法,所以在修道的过程中,他是很好的助伴,帮助我们在修行上能够增上。所以,上师的身体是僧宝的自性。
“语为妙法的本性”,上师的语——所说的话是殊胜的妙法,妙法是引导我们趋向于解脱的取舍之道。上师的语言是殊胜妙法的本性,如果我们依止上师的语言去做,依教奉行,我们在修道的过程中就可以得到非常大的受益。
此外,妙法就是道。皈依法,法是什么呢?法是修行的道。上师的语言就是修行的道,可以这么理解。当我们在修行的时候,以妙法为道。我们依止上师,在上师面前听法,上师说你应该这样做、那样做,这样的法就是我们修行的时候应该依止的道。如果没有这样的道,就没办法到达目的地,有了道,就可以到达目的地。
道从哪里来?佛经、论典当中讲了取舍之道,但是这些佛经和论典的意义,如果没有上师善知识开显的话,我们还是没有办法了解其密意。这句话到底怎么解释?如果以前没有学过佛法,我们只能够按照我们所受过的教育去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比如所谓的空,我们平时在读书的时候、受到的教育中所理解的空是什么含义,当我们看佛法中的空的时候,很自然地就以曾经学习过的东西去解读这个空。是不是这个空?根本不是。
再如三宝,三宝是什么?三宝就是日月星,三宝就是爸爸、妈妈等等,这是三宝吗?东北有三宝,但这不是三宝。如果只以平常的知识去解读佛经,只按照你自己所了解的东西去解读,那么解读出来的东西离本意十万八千里,根本不可能是佛经论典的密意。你说我看懂了,我可以去修行了,那你去修东北三宝、日月星嘛?这根本不是三宝的意义。
所以,三宝等佛法,虽然佛经论典当中讲了,但是没有依止上师,没人给你开显的话,完全没有办法懂得它的含义。从这个角度来讲,上师的语就是妙法,就是道。因此,语为妙法的本性。
“意即佛的本体”,上师的意安住在佛的本体当中。大恩上师也讲了,佛性有自性住佛性和修增长佛性,一切众生都有自性住佛性。在讲两种佛的时候,一个是本来清净的佛,一个是离垢的佛。本来清净的佛是说,不管众生修行、不修行,他在地狱当中也好,在饿鬼当中也好,在谤佛也好,他的本性是有佛性的,这叫本来清净的佛。每一个众生都没有什么差别——连苍蝇也有佛性,很讨厌的蟑螂也有佛性,吸血的蚊子也有佛性,毒蛇也有佛性。每个众生只要有心识,他就有佛性,这叫本来清净的佛。
还有一种佛是离垢清净的佛。在本来清净的佛性上面有很多垢染,让你变成了众生,你垢染很重,就堕地狱了,显现旁生的垢染就堕入旁生。离垢清净的佛是说,他通过修行的力量把垢染一分一分去掉,完全去掉之后,现前像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一样的佛功德,这叫离垢清净。
上师是两种清净。第一他是本来清净的佛;第二,离垢清净的佛他也现前了。但讲是讲两种,其实只有一种。现前的离垢清净的佛和本来清净的佛其实就是一个,只不过是根据众生位和佛位来划分的,众生位是本来清净的佛,他修行把垢染清净掉之后,叫离垢清净的佛。其实离垢清净的佛就是众生以前内心当中本来清净的佛,只不过垢染没有了,现前了而已。上师通过修行已经完全现前了离垢清净的佛性,因此他的意就是佛的本性,安住在佛的体性当中,已经遍知一切,远离一切垢染。所以他的心就是佛宝。
佛宝就是导师了。我们皈依三宝的时候要皈依佛,因为佛是导师。为什么要皈依导师?因为他完全能够了知一切,能够作为引导者,所以就是导师。上师就是引导者,因为上师安住在佛的体性当中,他完全现前了佛性,才可以真实地引导我们。如果没有现前佛性,就可能引导不了。如果你是一个开车的司机,你可以引导你的弟子把车开好;如果你是一个阿罗汉,你就可以引导你的弟子怎样把阿罗汉当好;如果我们学习了一些经论,我们就可以引导其他一些弟子,把这个颂词解释好,把这个论典学好。我们引导的能力有限的。要引导众生成佛,必须要自己完全证悟佛性。
佛陀为什么是导师呢?他是三界导师,要把众生引导成一个好的司机他可以做得到,要把众生引导成一个阿罗汉他也可以做得到,引导成初地菩萨、引导成佛他也做得到,这才是真实的导师、究竟的导师,这是非常稀有的。上师已经现前了佛的本性,他完全可以是导师,我们依止上师,他完全可以把我们安置在佛地。所以说上师的意就是佛的本体。
从以上角度来讲,上师就是三宝的总集。
再者,身为上师、语为本尊、意为空行,上师是三根本的总集。
三宝、三根本,平常在密乘、皈依中经常出现。三宝就是佛、法、僧,三根本就是上师、本尊和空行。在三根本中,上师是加持的根本,我们要得到加持,它的根本就是上师。本尊是悉地的根本,悉地是梵语,翻译过来就是成就。要赐给我们成就、悉地——共同的成就和不共的成就,来源就是本尊,所以本尊是成就的根本。空行是事业的根本,成就之后或者之前要显现事业,都是空行赐予的。叫三根本的原因就是这样的。加持的根本、成就的根本和事业的根本,这就称为三根本。
尤其是密乘的行者,经常都要修三根本:要修上师瑜伽,修本尊的心咒、仪轨,还要修空行。上师也是三根本的总集。修的时候也是一样的,修的时候是分开修,修上师的修法,本尊的修法,空行的修法,但是三者的本体是一致的,本体既是上师,也是本尊,也是空行——上师、本尊、空行在上师的相续中完全具备。所以我们在修本尊的时候也不要脱离上师,现在要修本尊了,就把上师抛在一边、不观想了,不是这样的。其实在观本尊、修空行的时候,要了知他的本性就是上师。这是修行必须要了解的一个窍诀,也是观想的一种基础知识。
“身为上师”,他的身体就显现为我们依止的上师,给我们讲法、加持,可以解除疑难。也就是上师言传身教,给我们讲法,他的身体也会显现应该这样做、那样做。上师赐予加持,你说上师给我摸个顶加持一下,或者吹口气加持一下,修上师瑜伽的时候祈祷上师:上师给我加持一下。上师是加持的来源。
如果我们想要获得加持的话,必须要对上师有信心,之后真诚地祈祷上师,这时候就会得到加持。如果对上师很恭敬、很有信心,就会得到全分的加持,上等的加持。如果信心中等,会得到中等的加持。如果没有什么信心,就得不到什么加持。为什么我们要对上师有信心呢?主要是上师的加持力完全看自己的信心清净与否,如果信心清净,加持就会很清净,很迅猛;如果信心打折扣,有欠缺,就没有办法真实获得加持。我们想要得到加持,必须要恭敬上师的原因就是这样的。
第二是“语为本尊”,上师的语就是本尊。在修成就的来源本尊时,首先在上师跟前得灌顶,之后,上师再给我们传仪轨,并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念本尊的咒语,通过念诵来成就本尊。很多成就本尊的方法都是念仪轨,它的核心就是咒语,通过念很多咒语,逐渐和本尊相应——咒语其实就是本尊本身。通过咒语和本尊相应之后,自然而然会获得成就。从这个角度来讲,上师的语言是让我们成就本尊的来源。这是语为本尊的一种解读。
还有一种解读是,上师的语言本身就是本尊,在显现上上师无论说开玩笑的话还是讲法,都是在说某种语言,而语言的本性就是咒语的本性。幻化网当中有密咒品,也讲了这个问题。从这个方面讲,语言本身就是咒语,而咒语是本尊法的核心,语为本尊也可以这样去解读。我们要了知上师的语就是咒语。
咒语好像就是召唤、祈祷,有些咒语的确是这样的。但是真实的咒语和本尊本身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比如嗡班匝萨埵吽,就是金刚萨埵本身,当我们念嗡班匝萨埵吽的时候,就一次一次地在和金刚萨埵在相应。因为金刚萨埵咒语代表了金刚萨埵本身,他所具有的一切功德全都含摄在咒语当中。所以我们念一次就相应一次,念很多的时候自然而然一直在相应,最后就可以成就它。“嗡嘛呢吧美吽舍”“嗡阿吽班匝格热班玛色德吽”也是这样的。这些咒语都是代表所修的本尊,虽然看不到本尊的样子,但是他用咒语的方式来体现,如果你念咒语,你就可以相应,得到加持,然后现见或者成为无二无别。语为本尊也可以从这个方面来理解。
“意为空行”,空行字面理解是空中行走的意思,行于空中。大恩上师在讲记当中解释,空就是大悲和智慧,行就是安住在里面——行于大悲空性,他所有的心没有离开过大悲和空性,这就叫空行。行就是行于这个境界,在这个境界当中如是地安住,如是地行动。有些地方上师解释说,空行就是女性的佛、女性的成就者,比如金刚亥母、妙音天女、作明佛母等等。很多修行当中,空行的修法基本就是这些,比如修金刚亥母,或者修妙音天女、修作明佛母、度母等等,都属于空行的自性。
意为空行是指,上师内心的意安住在大悲和智慧当中,而“空”就是大悲和智慧,一切的证悟完全现前、完全安住在这个当中就叫空行,所以,上师的心和诸空行的密意无二无别。因此,在修空行的时候,不要想着空行和上师是分开的,空行是女的,上师是男的,这二者之间肯定没有什么关系,不是这样的。男、女其实都是一种相,在法性当中是没有男女的。不是说证悟时,证悟了男的本性,或者证悟了女的实相,这是没有的。为了要体现某种根基的修法的缘故,要作这样一种示现。上师既是上师,也是本尊,也是空行,而空行是事业的来源。我们要成办事业,息、增、怀、诛等很多事业都是通过空行进行助伴的,通过空行来成就殊胜的事业。有的时候也说空行是遣除违缘的。或者空行成就事业,护法遣除违缘,加一个护法——上师、本尊、空行、护法。不加护法的话,空行就是遣除违缘、成办事业,从这方面理解。
上师是三根本,上师既是加持的来源,也显现为本尊悉地的来源,也显现为空行,属于事业的来源。所以,上师、本尊、空行就是身、语、意,三个好像是分开的,其实就是上师的身、上师的语、上师的意,所以,上师、本尊、空行都是上师一个本体当中所包含的。讲的时候,似乎在讲一个上师、一个本尊、一个空行,但其实三根本就是上师。上师就是三根本的总集,应好好地恭敬,依止的时候也好好地依止上师,修本尊的时候也应该把本尊观为上师的幻现、幻变,这样既修了三根本,也没有离开上师的自性。以上是讲,上师是三根本的总集。
也可以说,身为化身、语为报身、意为法身,总集三身。
上师的身体是化身,就好像当年释迦牟尼佛的身体是化身一样。佛陀的化身显现在我们跟前,显现为上师的身相,不管显现的是年轻的,还是中年的、老年的、男的、女的,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上师的身体都是佛的化身。
在讲三身的时候,化身只有佛才有,平常说这是谁的化身,是一种宽泛的讲法。如果不和报身、法身连在一起说的话,说这是谁的化身,大概可以这么讲的。如果是三身当中的化身,只有佛才有,其他的没有。因为化身是和报身、法身连在一起的,其他的菩萨没有报身、法身,真实现前三身的只有佛。
身为化身的上师是佛的化身,是佛的幻化。前面也讲过这个问题,上师显现为善知识的时候,根据不同有情的根基,从大乘的角度讲,大概显现为三类。
第一类,上师显现为佛的形象——三十二相的佛,他也是上师。比如说释迦牟尼佛,他就是一个上师,只不过当时没这样称呼而已。佛陀当年在舍卫国等地方,他就是大众的上师、导师。所以有些上师是以佛的形象来示现的。有的上师显现的是菩萨的形象,他的功德和菩萨的功德是相应的,是以菩萨的形象示现的上师的形象。尤其是现在,当然百分之百不敢说,现在世上的上师显现像我们一样的凡夫形象,也生病,也走路、吃饭。他显现的是凡夫的形象,但他是佛的化身。
所以,有些上师是以佛的十全十美的方式来示现上师的形象,就像释迦牟尼佛;有些是以菩萨的形象示现;有些以凡夫的形象示现。我们现在的福报很浅薄,所以根本见不到十全十美的三十二相显现的上师佛陀的形象,也见不到像菩萨那样、功德比较圆满的形象,只能根据我们的根基意乐,在我们面前示现凡夫形象的上师善知识。当然,虽然示现的是一个凡夫善知识,他内心是安住在佛的境界当中。所以,他的身体是佛化身。
“语为报身”,语言就是报身。上师在讲记当中也讲了,风和语言清净了之后就叫做报身。风就是身体里面各式各样的风,风脉明点中的风形成了语言,这种风的本性、或者说语言清净之后,就显现为报身的自性。上师的风和语言都已经清净了,示现为报身。这方面比较难理解一点。
我们换一个方式,也许好理解一点。报身是什么呢?按照《经庄严论》等一些经论的讲法,报身也叫食身、受用身,报就是受用的意思。佛陀自己受用自己的功德,叫做自受用。还有他受用,此处从他受用就比较好理解,让谁受用,受用什么?佛陀的报身、受用身主要是让一地到十地的菩萨受用正法,佛陀的报身不间断地给一地到十地的菩萨讲法。我们说报身常住,因为一地到十地的菩萨不像凡夫人一样有很明显的生老病死,所以佛陀的报身也是常住的。佛陀为什么会显现报身?他是不间断地给一地到十地菩萨讲法,没有一刹那的中断,这是受用身——让清净的眷属受用正法,这个叫报,报就是受用的意思,报身就是受用身。受用身就是让这些眷属受用正法。
前面讲到食身,食身也是受用,受用的是妙法之食,并不是吃米饭、吃面条的食,正法就是食。菩萨们食用正法的来源是报身。上师的语言就是报身,不间断地讲法,体现报身给清净的眷属不间断讲法的自性。
“意为法身”,上师的意完全安住在法身的证悟当中,所有佛的证悟都已经现前了,离开一切戏论的法身的证悟已经现前了,这叫做意为法身。
上师是总集三身——法、报、化三身。真实的法身只有佛才有,有些时候说,菩萨是法身大士,这是从现前了真如本性的一分、两分、乃至于多分说的,而真实的法、报、化三身中的法身只有佛才具有,报身也是只有佛才有的,其他的菩萨没有报身。我们说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的报身像时,好像菩萨有报身。其实不是的,因为文殊菩萨早就成佛了,观世音菩萨也成佛了,所以文殊菩萨报身像可以这样讲,报身装饰也是这样的。真实的法、报、化三身只有佛才具有,一般的人就没有所谓的法、报、化三身。
上师是过去诸佛之化身、未来诸佛之源泉、现在诸佛之补处。
上师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本体。刚才第一句话讲到了上师本是三世诸佛之本体,怎么样体现呢?第一,他是过去诸佛的化身,他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的化身,现在显现为上师的形象。佛陀在经典当中讲“阿难莫哀伤,阿难莫哭泣,我于未来时,化为善知识,利益汝等众。”佛陀也说,以后我会化现为善知识的形象来给你们讲法,来调化你们。从这个教证也可以说,真正具有法相的上师是过去佛的化身,化现在我们身边。
前面我们讲了,现在众生的福报很差,没办法通过我们的福报来感应一个很圆满的佛的身相,只有相应于我们自己的根性,感召一位善知识的形象。就像天上的月亮,要显现在地上的水当中,如果没有水就显现不了;如果水很脏,显现的月影就很模糊,不是很清晰;如果水器很圆满,里面的水很干净,显现在水器里面的月影也会非常清净、非常明显。如果有风吹动也不行,如果没有风,而且水器很圆满,水很清净,中间没有云等什么的遮障,所有这些条件都具足了,显现在水器当中的月影不就非常明显了吗?
佛时代的这些有情的法器,就像地面上很清净的水一样,他们有这么清净的福报,感召了一个释迦牟尼佛这样的上师直接给他们教化,给他们讲法。而现在我们的相续比较污浊了,相当于我们的水器也不是那么圆满,水器里的水也不是那么清净,所以在我们面前示现的月影——上师,显现上就有某种缺陷。不是说上师本身有缺陷,而是我们自己有缺陷,导致了显现在我们相续当中、我们面前的上师,就不像佛一样身相圆满,神通、智慧也不像佛显现的圆满。我们要理解这个问题。
上师是佛陀的化身,他是跟随我们的根基。如果我们要召感一个像释迦牟尼佛那样的上师,只有这个要求的话,或者佛陀的悲心只限于给这些圆满根基的人,那么我们现在根本没有办法遇到佛的化身。就是因为佛的悲心,我们自己也有一定的福德,所以在我们面前显现为上师,我们遇到他,生信心,在他面前听法,得到了收获。他讲的法让我们得到了收获,佛来了也是这样的,也是讲这些。
我们可能会说,佛来了就不一样了,加持更大,我可能得到的收获更大了。那也不一定。你的接受程度就是这样的,你的根基就是这样的话,即便是佛亲自来调化你,你也有可能像提婆达多、善星比丘一样——他们遇到了佛,佛也给他们教化了,他们也是听不进去。所以,是不是一定遇到了比我现在的师父,还要清净圆满的、还要好看的某位上师,我就怎么样了?那不一定。你有福报遇到佛,但有没有福报,佛讲的东西你能听进去,你能够受用——这个还是不确定的。
为什么一定要对上师生起强烈的信心呢?你的信心越强烈,就说明你的心越清净;你的心越清净,虽然你现在在末法,但是你的心清净了,也能够感觉到像佛那么强烈的加持——上师在你面前显现佛的加持力,关键是看我们对上师的信心程度。虽然显现上是一个血肉之躯的凡夫善知识形象,但是你的信心把他看成佛,去祈祷去观想的话,其实佛的加持照样通过上师给你传递出来,你仍然可以收得到像当年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上首弟子们得到的那种加持。我们说要一生成佛,若你不以对佛的信心来得到佛的加持,又何谈一生成佛呢?根本不可能。所以成就与否,关键就看你对上师的信心怎么样,上师就是佛陀示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能够祈祷、能够依止的,直接能够调伏我们的我执的殊胜善知识。
上师显现的时候不会成天笑嘻嘻的,你想什么他就满足你什么,有时这只能增长我们的我执而已,觉得自己了不得了。上师出世(我当时看到这些教言,觉得很奇怪,但是后面思维,就觉得非常有道理),出现在我们面前,主要的工作就是折磨你。并不是很凶暴地折磨你,而是折磨你的我执,他要把你的心从轮回的模式调到解脱的模式。你按照你的想法去做,完全没办法调伏的,他就要折磨你、让你难受。当你难受的时候,你就慢慢舍弃了轮回当中的很多思想、行为,相应于我执的、烦恼的,我们很习惯的、觉得很安全的所有轮回众生的思想,他全部都要给你扭转过来。当然你会很难受了,因为他告诉你的是一个全新的东西,他要告诉你解脱道的东西。
当你觉得自己了不得的时候,他就会来加持你,有的时候骂、打,让你难过,折磨你。所以我们不要想,上师对我很好,天天笑嘻嘻的,这说明你有可能还不是法器,上师显现上还不能用真实地调化你、让你解脱的方式让你去做。有的时候,我们觉得:我和上师的关系好得很。这是不是真正的成为法器了?我们并不是说完全不可能,有些上首弟子上师对他很欢喜的,他的根基也很好,方方面面都很好,上师对他非常好。
但是,我们看看上师调化弟子的很多公案,有的时候都不是这样的。你如果是法器,有很多非常规的方式来调化弟子,让你很难受,当你觉得这段时间,上师这种行为我习惯了,我觉得可以了,他马上换一个方式,让你颠覆自己的思想,又让你开始怎么怎么样。他就是不断地调伏你的我执、固有的分别念。
有的时候我们说:上师好像对我很冷淡,上师对我不高兴啊。其实也可能他把你当成一个弟子在调化,他觉得你是一个法器,你可以接受正式的调化了。
我们在依止上师的时候,刚开始上师都是笑嘻嘻的,天天都是很高兴,看见你很高兴,那个时候你刚刚进来,还接受不了真实的严格调化。当我们决定要依止的时候,他的方法就变了,你会觉得上师对我很冷淡啊。其实,他开始真实的把你作为弟子来摄受了,刚开始的时候给你结个缘,让你进来,他当然要很温和,因为你只能接受这个层次。
我们也要知道上师在调化弟子的时候,真正把你当成弟子,他调化的方式有时还是不一样的。当然,是不是上师对我不高兴,一定是把我当成一个弟子?不一定,为什么?你太差劲了,上师讲什么东西你都听不进去,邪见很深重,上师对你可能也不会笑嘻嘻的,他可能显现上对你的行为本身不满,让你知道你是做错了,他会显现很不高兴。所以,我们不要误会,上师对我这段时间都不高兴,是不是我就是一个合格的弟子、法器呢?这也不确定。
像马尔巴调伏米拉日巴,那样严格的调伏,他是个法器,他知道他受得了,而且这种方式对他是最快的、最迅速的,他就用这个最极端的方法。如果不是最快的,他就用稍微温和的方法。如果还不行,他就天天笑嘻嘻地对待你。
如果稍微一点点你都接受不了,对你稍微不笑一下,你马上就生邪见,他可能就是天天对你非常的高兴。想要什么东西他就满足你,有可能从这个方面进行调化。不管怎么样,上师的悲心很圆满,他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弟子,即便显现几年都不联系、不理睬你,但是他的心没有舍弃你,因为在当前这种阶段,你只适合这种方式,他会观察最好的方式、适合你的方式。这方面我们需要了解。
“上师是过去诸佛之化身、未来诸佛之源泉”,为什么是未来诸佛的源泉呢?因为上师讲法之后,我们可以修法,未来会成佛,成佛之后我们就会想:最早的时候是谁让我们发菩提心的?只有大恩上师让我发菩提心,让我学了前行、入行论,让我知道菩提心的重要性,让我从那个时候发心。上师也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加持我、帮助我、扶持我,给我找很多道友,给我安排一个道场,让我好好的学。我在那个过程当中,接受了很多真实的大乘思想,也让我慢慢在学习、在修很多的法,逐渐我就成熟起来了。当我们成佛的时候就知道:我现在成佛,也是因为以前上师慈悲摄受我,让我皈依,给我灌顶,引导我。
当然,并不是说某一位上师,其实,我们在修法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多上师。但是,很多上师内部都是一体的,只不过显现上有的道场不一样,有些传承不一样。我们会很感恩,我们未来成佛了就知道,最早的源泉谁让我皈依的?是那位上师。谁给我传菩提心?是那位上师。谁那么强调菩提心?是那位上师。因此,上师是未来诸佛之源泉。
“现在诸佛之补处”,“补处”就是代表,意思略微难以理解。比如,弥勒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补处,他是第五佛。释迦牟尼佛入灭之后,佛在娑婆世界调化众生的位置谁来补?弥勒菩萨成佛了,他就是第五佛,他补释迦牟尼佛的处,这叫补处。
“补处”在世间叫什么呢?王储,或者叫太子。国王死了,王储继承王位,补处就是这个意思。释迦牟尼佛入灭了,三十二相、八相成道的佛还没有出世,谁来补释迦牟尼佛的处来调化我们?就是上师。上师是释迦牟尼佛现在在我们身边、这个时代的补处,他显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讲法、做佛的事业。佛当年在世的时候做什么事业,上师现在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就做这个事业,在这个时代调化我们、摄受我们,给我们做佛的事业:给我们讲经说法,开示取舍之道、开示殊胜的正法、菩提心,开示殊胜的密乘。这就是代表、补处、法太子,或叫王储。
“现在诸佛的补处”,现在佛是释迦牟尼佛,上师是现在释迦牟尼佛的补处,佛入灭了,他在这儿,顶了释迦牟尼佛的位置,做我们的上师,给我们讲法。所以,在我们面前他就是佛,他就是现在佛的补处。以上我们介绍了三身、三根本、三宝、三世佛的本体都是殊胜的上师。
上师摄受了我们这些甚至贤劫千佛也未曾调化的浊世众生,从慈悲与恩德的方面来讲,上师已胜过了诸佛。
上师摄受了我们这些非常固执的、烦恼深重的有情。我们这些有情甚至贤劫千佛也没有调化,大恩上师在讲记当中讲,贤劫千佛现在只出世了四尊佛,还有九百九十六尊佛没有出世。这里的贤劫千佛是说,过去的四尊佛没有调化我们,我们还在流转,未来的九百九十六尊佛也不一定能够调化我们。因为如果没有上师的调化,没有现在的上师让我们发心,让我们学佛,让我们的心调顺,即便还有九百九十六尊佛出世,我们也不一定遇得上。我们根本没有发愿,没有去积累资粮,怎么能无缘无故地遇到弥勒佛、狮子吼佛,根本遇不到的。过去的佛没有摄受我们,现在的上师摄受我们了,如果现在的上师没有摄受我们,以后的佛也不一定遇得到,也不一定成为调化的根性、调化的法器。
换个角度来讲,过去的四尊佛已经入灭了,没有调化我们,未来的九百九十六尊佛还没有出世,也没有调化我们,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因为未来佛还没有出世,所以我们还没有得到未来佛的调化,这是一种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贤劫千佛不一定专门指贤劫千佛,可以指过去的无数佛。过去出世多少佛呢?没办法计算了。我们流转轮回已经不可思议劫的数目,没办法计算,无始以来这么多佛出世,哪尊佛真正调化我们?贤劫千佛是泛泛的很多佛的意思。过去所有的佛都没有调化我们,可以这样讲。现在上师在浊世当中摄受我们,让我们来学法,给我们提供很多学法的便利。我们能够学习到一些佛陀的教法等等,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但实际不是这样,而是上师的悲心、智慧、善巧方便,让我们能够在便利的条件当中学习正法,所以,我们应该对上师非常非常地感恩。
此处说的“贤劫千佛”,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而已,过去的佛都没有调化我们。但我们会想:过去的佛没有调化过我们吗?以前我们没遇到过佛吗?也许曾经调化过,但是现阶段来讲,摄受我们的只有上师。所以,对现阶段来讲也是没错的,现在我遇到上师,可能是以前结了个善根。那么有些教证讲,现在我们遇到了密法、大圆满,是因为以前面见过无数佛,积累过无数资粮的结果,难道不会冲突、矛盾吗?倒也不会矛盾,不管怎么样,现阶段在我们面前示现的就是上师,对我们来讲,以前的佛没有调化我们,现在摄受我们的就是他。从这个角度来讲,也可以说得过去。
千佛没有调化的浊世众生,从某个角度来讲,我们也是要认清楚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依止了上师,就好好地学,认认真真地配合上师。因为上师调化弟子,是两方面的事情。我们说:上师,一定要度化我啊!上师怎么度化你?我们想,我什么都不做,天天吃喝玩乐,上师抓住我的头发,把我拽到极乐世界,我就解脱了。我们想的度化是这样一种情况。
但是,度化并不是这样的。真正的度化是两方面,上师愿意度化你,你还要配合才行。比如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他老人家的手一直伸在我们跟前,非常希望我们到他的刹土去,得到解脱。而我们就不把手伸出去,就不配合你,怎么样?他也不能拿你怎么样,他也没办法。救度、度化是两方面的,他肯定愿意救度你,他的悲心那么圆满,怎么可能不愿意救度你呢?但关键是,你还要配合他的救度,你掉到水里面了,说:快来救我,快来救我。他把手伸出来了:你抓住我的手。我就不伸手,又怎么样?这个时候,就没有办法成办救度。救度是两方面的事情,他愿意救度你,你还愿意配合才行。
什么配合?上师告诉我们,应该这样去皈依、发心、修加行、闻思,他都是在救度我们。但是,我们要配合:我愿意去皈依、守戒,我愿意发菩提心、修五加行。上师给我们开出的这些方子,我们要去服用才行,上师告诉我们的救度方法,我们要去配合才行。就好像阿弥陀佛说:谁发愿我都可以接引他。但是,我就不发愿,他也接引不了,他就是手已经伸到我的跟前了,还是救度不了。所以,一定要想这是两方面的事情,不是一方面的事情,上师很愿意救度,但是我们要配合,一定要把这搞清楚。
“从慈悲与恩德的方面来讲,上师已经胜过了诸佛”,他的慈悲和恩德从这个角度来讲,上师胜过了诸佛。为什么胜过了诸佛?因为现在这么多的佛,只是上师示现在我的面前,来救度我,所以他的慈悲胜过了诸佛,他的恩德胜过了其他的诸佛。但是,我们也不要想:既然是这样,上师和诸佛是不是完全分开的呢?讲是这样讲,我们要对现在的上师生信心,要知道现在的上师对我们恩德很大。但是,从实际的层面来讲,前面我们刚刚讲完了上师就是三世诸佛的化现,现在又说上师的恩德比其他诸佛还大,那不是分开了吗?不是分开了。这里面讲的是,现在显现在我们面前的、和我们最有因缘的是上师,这么多佛,我们都有信心,但是谁显现在我们面前?是现在上师的形象。上师是对我们最亲近的、关系最近的、缘分最好的,他显现在我们面前。所以,你祈祷他、皈依他、依教奉行,加持最直接,毫无疑问。
我们并不是说,阿弥陀佛没有悲心,毕竟我们现在看不到他,没办法依止他,他也没办法给你言传身教,因此,你还是要依止这个上师。上师是诸佛的化现,他对我们来讲因缘最近,关系最近,得加持的距离也是最直接最短的距离。我们要把现在的上师依止好,对他升起佛一样的信心,他就是显现在我面前的佛。贤劫千佛的智慧、悲心,就显现在上师的相续当中,在我的面前示现,我一定要认认真真地去依止他,他的所有教言应该依教奉行。
虽然此处说的是慈悲、恩德胜过诸佛,这也是从某个方面说:我们要对现在的上师产生信心,产生感恩心,这方面讲上师已胜过诸佛。在佛法当中也讲了,上师功德等佛、恩德胜佛。他的功德和佛一样,但是,他的恩德超胜于佛,因为直接调化我们、给我们讲法、直接摄受我们,从这方面他的恩德已经胜过诸佛了。我们必须要了解。
如颂云:“上师即佛亦即法,如是上师即僧众,一切能作乃上师,师为具德金刚持。”
大恩上师在讲记中讲,这是《密集金刚》中的一个颂词。上师就是佛,上师就是法,上师就是僧众、圣僧。“能作”的意思就是作者,一切的作者就是上师。上师是什么的作者呢?一切我们的加持、成就、事业的所有的作者就是上师。我们能够把作者、能作——一切加持的来源,把上师认认真真地依止,好好地清净心去依止、依教奉行,就能够得到一切的悉地。因为所有的作者是上师,我们依止好了,所有的悉地就得到了。
“师为具德金刚持。”上师就是具德的金刚持,我们有说法身普贤王、报身金刚持。“金刚持”就是具德的佛陀的意思,在密宗当中的佛陀。
此处我们看“上师即佛亦即法”,我们也可以稍微讲一下。因为有些时候我们觉得,在密宗当中讲了,我们要依止上师,好像所有的都要依止上师,一切都是依教奉行,一切都是以上师的教言为准。前面我们讲了四依四不依:依法不依人,不要依人不依法。我们就会想:如果一切都是依止上师的话,佛陀讲了依法不依人,应该依法而不要依人,而上师是个人,是不是违背了佛陀的四依四不依的总原则呢?当然不会。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地方上师并不是个人,他的全体就是法。我们认认真真地依止上师,其实也是依止法。为什么呢?此处说:“上师即佛亦即法”,他不是离开法之外的单独一个普通人。好像我们依止人不依止法了,不是这样的。其实,上师就是法,他的身体是法,语言也是法。他的语言是法,我们能理解,他的心是法,是说他证悟了灭谛和道谛的自性。身体也是法,言传身教,他示现了很多的菩萨行、慈悲行,其实也是在给我们传法。
上师本身就是法的体现,是法的代表。所以,我们依止上师就是依止法。而且,依止上师、依教奉行本身就是法的体现。它就是整个法当中的一个修行方式,依止上师是法的其中一部分。这哪里是依人不依法,它就是依法,因为这个时候,上师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凡夫的人,他就是一个法的代表。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知道也没有什么问题。
前面上师是清净的讲完了,下面再讲闻法的眷属也是清净的。
再者,我们所有闻法眷属也无不具有本基如来藏,并且获得了珍宝人身,又幸运地遇到了善知识,而且承蒙他们以方便教言摄受,可以说作为眷属的我们都是未来佛。
闻法者也是清净的,我们要观想闻法者清净的,是不是没有根据呢?有根据。所有的闻法眷属,只要具有心识的,本性都具有本基如来藏。本基是基道果当中的本基,是针对于道位、果位说的。我们内心当中安住的,叫本基如来藏。
每个众生都具有本基如来藏,佛陀在了义的第三转法轮的教言当中讲得很清楚。像《如来藏经》《大涅槃经》《法华经》,里面都讲了众生具有如来藏。一切众生具有如来藏,是佛的遍知智慧照见之后,在经典当中如是宣讲的。
一切众生都具有如来藏,而且我们又具有暇满人身、珍宝人身。为什么要提珍宝人身?因为珍宝人身是现前如来藏最好的载体、最好的工具,如果你显现成一只蚂蚁,虽然蚂蚁也具有如来藏,但不是一个法器。你没有办法在蚂蚁上面去修法,跏趺坐、磕大头,就可以积累资粮了。蚂蚁这个载体是不行的,蚊子也不行,苍蝇也不行。珍宝人身是现前本基如来藏的最好工具。这里讲到,获得了珍宝人身,我们要现前如来藏、修行正法,它就有一个好的基础。
有了珍宝人身之后,又幸运地遇到了善知识。“幸运遇到”——在这么多的有情当中,只是我和几个单独的有情遇到了,好像是很幸运的——其实幸运是说很难得的意思,非常非常难得,应该珍惜。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靠运气得到的。我们几个人运气好,在哪个地方闲逛遇到上师了,之后就生起了信心,然后他就把我运到净土。没有这样的偶然,没有这样的运气好,一定是他的悲心和以前的因缘汇集之后,在这么大的世界上恰恰遇到了,恰恰某个朋友介绍你。没有幸运的事情,全都是以前的前因后果。
遇到了善知识之后,我依止了他,最关键的是,“蒙受他们以方便教言摄受”。他有很多方便教言,刚开始你啥都不懂,他就给你讲简单的教言,你理解了之后,他就给你逐渐地讲解脱的教言,和空性、密乘有关的教言慢慢讲,讲了之后,逐渐可以修持解脱道。
“可以说作为眷属的我们都是未来佛”。珍宝人身遇到上师,可以修法,通过不断地观修,未来一定会成佛的,所以,作为眷属的我们都是未来佛。那么现在我观想:我们都是佛,这样相应于实相,虽然我们还没有现前,但是本性具有佛的自性。
很多大德就把这几句话归摄了,我们也讲一下,这对我们很重要。
大德讲,所有的众生都会成佛的。有些人就会想:所有的众生都会成佛,这也不一定吧!现在我们具有这么多的烦恼,还有些人根本不信佛,而且还在诽谤佛,为什么会成佛?一切众生都会成佛的第一个根据,是一切众生都具有佛性如来藏。这是佛陀在了义经中如是观照、如是宣讲的,对我们来讲这个可以成立的。一切众生都具有佛性,而不是说烦恼、邪见是他的本性,刚强难化就是他的本性,这都是暂时的。真实的一切有情的本性,就是具有如来藏。一切众生必定会成佛,因为具有如来藏的缘故,这是第一个条件,只要我们把障碍去掉了就可以成佛。
这个时候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具有如来藏还没有成佛呢?就是因为障碍、客尘、烦恼、业习覆盖住了。有些人就想:覆盖如来藏的业习是没办法遣除的,它这么稳固,无始以来熏习我执,它应该已经变成我们的本性了吧!熏习了这么长的时间,是不是已经变成我们的本性呢?我这么强烈地贪欲、嗔恨、愚痴、想打瞌睡的心,难道可以去除掉吗?好像是很困难。即便你具有如来藏,也不一定成佛,因为障碍难以去除,很坚固、很稳固的,无始以来已经形成串习了。
这个方面,我们讲第二个问题,覆盖如来藏的客尘是可以被清净的,这是很重要的问题。为什么可以被清净?因为它叫客尘,客尘的本意就是可以被去掉的东西,可以被清净的、可以被分离的叫“客尘”。一切的我执、烦恼,都是可以被分离掉的,无明习气就是个颠倒的妄执。
为什么叫妄执?它本来不是,你误认为是,这叫妄执。以前我们经常讲绳蛇的比喻,我觉得是万能比喻,哪个地方都可以用。当我们看到绳子,把绳子看成蛇的时候,蛇能不能把去掉?现前绳子的本性,蛇就可以去掉。它本来是你的错误认知、错觉而已。你认为它是一条蛇是你的错觉,它本身是条绳子,你错看成了蛇。只要你把错觉去掉,错觉能不能去掉呢?当然能去掉。错觉本身是客尘,是可以被分离掉的,它不是本性,不是稳固的自性。当你有错误认识的时候,它就显现成一条蛇,当你清晰认识的时候,它就不是蛇了。
所有我们的烦恼、执着、习气,乃至说我执是一切轮回的根本,都是错觉。“我执”就是本来没有我,你把它看成我。本来是五蕴,你把它看成我,这叫我执。所有的烦恼、习气,都是缘本来无我以为有我,这是典型的错觉。本来万法是空性的,你把它认为是实有的,典型的错觉!一切是空性的,你无明实执认为它有了,有人我、法我,你认为这都是稳固了,这叫人我和法我。“人我”是把本来无我认为有我。本来是空性的,你认为它有,这叫法我。
所有的烦恼、习气,烦恼障、所知障,认为有我,认为诸法实有,全都是错觉,就像蛇的错觉一样。错觉的东西就不是本性,当你认知到它没有的时候,错觉是可以被遣除掉的。通过这些错觉派生出来、引生出来的烦恼、习气,统统可以去除掉,没有一个是稳固的,完全可以这样确定。当我们学了义教法的时候,越学越知道。为什么学空性?其实也有这个必要,我们现在的障碍全都是无自性,全都是假的,错觉而已。
它的本性是黑的碳,你要把黑的碳洗白,那是不行的。但它不是。它的黑是掉进了墨水里面,把它染成了黑,或者你外面涂了一层黑粉而已。你把它洗掉,就白了,这很简单。比如中午吃饭,这个盘子很脏,我把它洗干净,如果盘子本身是脏的,你怎么洗也是洗不掉的。但是所谓的盘子脏,它的本性是清净的,它的污染是暂时的,可以分离的。可以分离的叫客尘,你只要用水把它清掉,它就还原它的本来清净。
我们的障碍、客尘,我们不要担心,现在我们认为我们的烦恼很重,这只是暂时现象,绝对不是本性。我们串习了“我”这么长时间,串习的“我”再长,所谓的蛇在你的门口盘了三天了,会不会变成真的?绝对不可能变成真的,不会因为时间长,就变成真的。两年前我出门的时候,它在这,现在两年后我回来了,它还在这,变成真的了。这是永远不可能的事情。假的就是假的,错觉就是错觉,当你认识到的时候,一刹那就消失了。
时间再长,一刹那消失了。有个比喻“千年暗室一灯照破。”这个房间一千年没有开过灯,都是封闭的,一千年黑暗已经变成真实的?绝对不可能。一千年的黑暗,一灯就照破了,你只要一开开关,一刹那所有的黑暗消除了。我们的障碍也是这样的,你什么时候认识它的本性,它就消除掉了。第二个根据,我们讲这些,就是让我们生信心的,我们并不是那么差的,并不是没有办法的,绝对有办法的。第一个有佛性如来藏,第二个覆盖佛性如来藏的客尘,是可以被清净掉的,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
第三个问题,有些人说了客尘可以被清净掉,但是方法是没有的。我们说方法也有,佛出世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这个,上师显现在我们跟前,就是告诉我们这个。佛陀不断地转生,不断地化现为上师在我们面前,就是为了告诉我们,我们本具如来藏,这一切的客尘都是假的。佛陀已经现证这个方法了。我们说没人知道去掉客尘的方法,实际上佛知道,佛陀化身的上师知道,而且他已经显现在我们面前了,已经在给我们讲这问题了。现在我们所学到的任何教法,都和我们现前佛性、遣除客尘有关。只不过有浅有深,受众不一样,有的时候讲得浅一点,你根基好可以讲得深一点。有的直接给你讲密宗,给你讲空性、如来藏,已经深入到比较高的层次了。我们可以接受。
为什么不能遣除?上师就在我们面前示现,就在给我们讲这个问题,只要我们依教奉行,遣除客尘的方法是可以被我们掌握的,而且掌握之后,我们可以修行,可以去掉的。一去掉客尘,本来具有佛性,为什么不成佛?一定是可以成佛的。
很多大德这样讲的。我们在以前学的时候,上师跟我们讲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三个条件,我们完全可以确定:第一,本具佛性如来藏,绝对会成佛的;第二,客尘是可以被遣除掉的;第三,遣除客尘的方法,我们是可以掌握并且修持的。为什么不能成佛?一定可以成佛,我们可以成佛。所以对我们能够成佛,能产生信心,我们遇到障碍、挫折的时候,我们就想想这些,就可以遣除掉。
第二,对其他众生发菩提心也可以。这个众生很难度,这个众生怎么怎么样……这三个条件对他仍然适用,他有佛性如来藏,他的客尘还是假的,教言慢慢影响他,对教言生起信心,哪一天他的善根成熟、遇到了上师,他就可以接受,可以得到调化。我们发菩提心的时候,有的害怕:众生这么多、这么难度,我行不行啊?完全可以的。了解之后,对我们发菩提心,坚固我们的菩提心,也是很大的助缘,对我们自己能够坚持修行、能够成佛,也是很大的鼓励。
成佛,并不是说我们本来不是佛,千辛万苦去创造一个佛,这个能不能成,真的不好讲。即便能成,不知道花费多少时间。但是好消息——我们本具佛性,而且客尘是假的。当你对教言理解得越深,你对客尘越明白。中观的教言、大乘的教言为什么这么殊胜?它就是告诉我们,所谓的客尘烦恼全都是假的,不像小乘的一些教言:烦恼这么可怕,烦恼对你伤害,对治时间很长,很难去掉。它把烦恼介绍成一个真实的东西。我们想,烦恼很真实、很深,自己就有点怯弱了,到底能不能调伏啊?我们烦恼这么深,行不行啊?但是,大乘不是这样,大乘告诉你这一切法都是假的,如梦如幻的,假的、无自性的,罪性本空。它全在跟你讲,这些客尘不存在。
当我们对烦恼的认知越清楚,越知道是假的,我们遣除起来就更方便,因为它本来就是假的,安住在罪性本空的时候,一念能够安住,很多劫的罪业一刹那就清净了。了义的教法就是了义的教法,真的不是说我们在分高低,它给我们介绍烦恼的时候,都是介绍得这么清楚。本来就不存在,只不过暂时显现的,如梦如幻,你知道它是假的,去除起来就很容易。如果本来是假的,你把它固化成真实的,你的心就虚了:到底怎么办?你自己的自信心就不够。到底能不能对治它,自己有一点的困难。
修金刚萨埵的时候,为什么在四对治的所依对治、现行对治当中有空性?你了知了罪性本空,它本来就是空的,对治起来就很容易,就像是镜子上面的灰尘,轻轻地去摸掉就可以了。这是一个认知的问题,它本来就是这样,但是你没有认知之前,用思想把它固化了,你觉得很难。你通过学习了义的教法,知道这些都是假的、虚幻的、如梦如幻之后,再去安住罪性本空对治它,完全不一样的。密乘当中讲的就更清楚了。
因此,很多的教法要不断地学习,学习过了义教法的人,他对自己能够成佛的信心也不一样,他的佛性本来就有的。就好像说,我们已经很确定我的平房下面三米的地方,有一大滩黄金。你已经知道了,你挖就行了。你非常确定有,你挖一厘米下去,你就知道离黄金近了一厘米,每一分的努力都是离黄金越来越近,也很确定有,所以,你挖起来肯定不一样的。你不确定有,这个地方刨几下,下面到底有没有啊?我现在去做的话,有没有啊?刨几层,可能没有,换个地方刨几下。完全不一样的。大乘了义就在这个地方,每个众生本具佛性,看你花的功夫,你越精进,你的方法越正确,万法如梦如幻的见解越深,你修一分钟,离佛性现前就短一分钟。因为你本来是有的,而不是说你本来没有,努力去创造。也不是说,你到底能不能成佛,打问号。
已经确定了有,问题就是障碍,障碍本来也是假的,就看你对障碍的认知到底是什么样。对障碍的认知,你很清楚,它就是假的。你安住在这么高的见解,你的修行就快。如果你的见解没有这么高,修行就慢,因为你的方法是很笨拙的。你认为是实有的东西,当然就很笨拙。你知道佛性本具的,它是大空性的,这样理解之后,再去修行,就完完全全可以知道:自己就是佛。像这样,自己对自己能够成佛的信心,就非常非常地充足。如果有这样的信心,那么现在遇到的违缘算什么,现在我修道遇到的分别念,遇到别人障碍,都不算什么。我本来就是具有佛性的,那些障碍都是假的,所以,也不会让自己退信心,信心会很稳固。对众生的悲心也会很稳固,因为你知道,众生现在显现的刚强难化也是暂时的。只要他因缘具足,他也是和我一样的,他能够生信心,也能修佛法,因为他本性是佛的缘故。像这样,悲心、菩提心也会很稳固。
这些了义的空性、如来藏的教法,如果我们有时间、有精力一定要学。这里讲的这些思想,在了义的教法当中都有,只不过华智仁波切把它高度浓缩在这里面了。我们没有学过,我们打不开,浓缩的东西不用水去化开,你是没办法接受的,它太浓了。如果我们没有基础,就不知道在讲什么,但是我们学习了之后,再来解读这些,相当于密码一样,一打开之后,这里面有好多的好东西在里面。
我们学完以后,肯定会信心大增的。因为我们知道,学习佛法就是现前本来的佛性而已。并不是毫无胜算的东西,我们去拼搏。这是没啥意义的。我们完全有胜算的,而且看你付出的程度,是很善巧方便的吗,是具有菩提心、空性的去做?还是很笨拙的、实有的去做?还是不一样。越往后学越了义的教法,它讲得越清楚。可以说,作为眷属的我们都是未来佛。我们这个地方稍微讲了一些。
如《二观察续》云:“众生本为佛,然为客尘遮,垢净现真佛。”
众生本来是佛,但是被客尘遮盖了。前面讲了,可以被去掉的东西、可以分离的叫客尘。比如,镜子、衣服上面的灰尘叫客尘。众生只是被客尘遮蔽而已。或许客尘遮难以理解,但是,刚刚我们讲了“错觉”,这对我们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而且可以比较准确的理解,所谓的客尘到底是什么东西,障碍到底是什么。它就像把绳子看成蛇一样,完全是错觉,错觉不是真实的,所有的障碍、我执都是一种错觉而已。“垢净现真佛”,垢染清净之后,就可以现为真佛,就是我们本具真佛的自性。以上讲完了发心。
乙二(行为)分二:一、所断之行为;二、应取之行为。
行为,是我们在听法的时候应该有的行为。第一个是所断,不能做的;第二是应取,应该做的。
丙一(所断之行为)分三:一、法器之三过;二、六垢;三、五不持。
丁一(法器之三过)
我们要成为法器,听法的时候,身心就叫法器,因为我们要用法器来盛妙法的缘故。身心的法器有三个过失必须要遣除掉。
分三:一、耳不注如覆器之过;二、意不持如漏器之过;三、杂烦恼如毒器之过。
戊一、耳不注如覆器之过:
“耳不注”是指我们在听法的时候不专心听法音。“覆器”是指把碗——器扣过来。你再往碗里倒水,它是一点都进不去的,因为你的碗是倒过来的,没办法装水。
在闻法的时候,自己的耳识万万不可四处分散,而应当专心致志倾听说法的声音。
在听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耳识万万不可四处分散。“不可四处分散”,从耳不注的角度来讲,可以从几个方面理解:
第一,你专注其它的声音——窗户外面汽车开过来了、狗叫等等,把耳识分散到其它地方。当然,一心不可二用,你专注其它的,就专注不了法音了,到底法师、上师在讲什么,你没听到。我们听法是为了以后修行的,你听都没听懂,你怎么样遣除怀疑,怎么去修呢?闻思修都是为了我们能够亲证法界,最后要修行。修行的第一步,就是听闻修行的方法,要听懂,然后思维产生定解,第三步缘定解去观修。所以最后修的东西就是你现在听的这个,如果你现在听不懂、没听好,以后怎么修?是没办法的。所以,自己的耳识不能分散。
还有就是,听法的时候不能胡思乱想。你虽然没有听外面的东西,但是当你胡思乱想的时候,专注脑海当中的景象、声音,法师讲什么你也听不到。所以,胡思乱想也是不行的,要比较专心。
还有就是不要瞌睡,瞌睡当然也不可能听得到。虽然你没有胡思乱想,但是你打瞌睡,一堂课完了,你开始回向,把睡觉的善根回向一切众生成佛。当然你啥也听不到,这也是属于耳不注。
耳朵没有听到都叫“耳不注”,这里“不可四处分散”只是个例子。第一不要四处分散;第二不要胡思乱想;第三不要睡觉。不分散是这样的。
当然,我们在听法的时候,也不要交头接耳。第一,自己跟旁边道友讲话的时候,当然听不到上师在讲什么;第二,讲话的时候,不单单是你们两个听不到,还会影响其他的人。你们在讲话的时候,其他人注意力过来,他也没听到。所以,不单单是你自己有问题了,还会影响周围的人。有些地方讲,过失还是比较大的。
所以闻法的时候,闻法的方式就是这样的。这些都是不能做的,是要断的,如果做了就没法得到很好的听闻效果。我们听闻,要得到闻所生慧,它是以后的思维来源,我们就是思维听法的时候得到的这些东西,通过一次一次的思维,遣除怀疑,产生定解。所以,应当专心致志倾听说法的声音。到底上师在讲什么,法师在讲什么,应该好好的听,把它听懂。
否则,就如同在覆口的容器上倾注汁液一般(把碗扣过来,上面倒水),尽管身居听法的行列中,但恐怕连一句正法也不会听清。
虽然自己坐在里面,有时坐得端端正正的,有时东倒西歪,有时脚伸出去又收回来,虽然你的身体在这里面,但是你得不到听法的利益。有一点利益,反正一句二句、一两个字听到了,也算有利益,但是听法不是为了得到这一点的,听法是为了以后正确的修行,这是第一步。如果第一步错了,第二步、第三步都会错。第一步做好了,第二步、第三步就可以按部就班。所以,恐怕连一句正法也不会听进的。听的时候,耳朵应该专心听,侧重点就是这个。
戊二、意不持如漏器之过:
“意不持”是指听的时候,我的心没有专注,没有去思维、理解这里面到底讲什么。要一边听闻,一边去理解。虽然听完了,没理解也不行。“漏器”是指杯子虽然口朝上,但它是漏的,有个小洞或者有几个大洞,你不断倒水,倒是倒进去了,但它又漏走了,不会停留的。你一停止倒,它就漏光了。
我们听法的时候也是这样的,一边听一边要思维,尽量能够听懂,尽量能够知道到底在讲什么。这是最好的。宗喀巴大师在广论中也提到过,在法会(这里指讲法的场合)当中,通过听法改变我们相续的作用是很大的。听法的时候,很直接、很震撼的都会有,很多疑惑就在这里面遣除掉了。所以,在法会当中听闻法义,对我们的利益是非常大的。要一边听一边思维,尽量能够理解。有时我们听法,会有这样的:哎呀,很震撼!的确是这样,以前不知道的东西,听法的时候就知道了。
而且在讲法的时候,就算讲法者是凡夫人,但是按照大恩上师的教言,他在讲法的时候,十方诸佛菩萨会进入到讲法者的身体里面,加持他,讲法之后又离开了。即使是个凡夫人,他讲法的时候,都和平常不一样的。讲法的时候,一定有诸佛菩萨的加持,那个时候认真听的话,他当然完完整整得到了闻法的功德,还可以听懂,能够得到很大的加持力,这方面完全不同。我们要认认真真听,要听懂。
如果对于所听闻的法仅仅限于一知半解或者单单听听以敷衍了事而没有铭记于心,那就会像漏底的容器中注入多少汁液也无法留存一样,不管听了多少法也不会懂得融入相续而身体力行。
“一知半解”,并不是说我们理解不了,就很懊丧:怎么没听懂。因为听者自己的根基、智慧,也有差别的,明明你可以理解的,但是你没有认真去思维,导致本来可以完全理解的,只是限于一知半解。或者单单听听就敷衍了事,听一下就可以了,听了也不想去观察。
我们在听闻的时候,该记录就记录。当然有录音,以前上师也批评录音,为什么呢?录了之后,下来完全不听。以前是录音带,录音带有好几箱子,一个月一盘都没有听过。他觉得以后有空的时候听,那永远没有空的时候。时间长了,磁带都放不出来了,他就觉得录了都没有听,就很可惜。录音是为了听的,上师也不是说录音不好,关键是录完之后要听。听才是录音的必要。
记笔记也是一样的,听课时记笔记可以不散乱。记完笔记之后,是为了我们下面在看的时候,这个地方当时没懂,或者忘掉了,我再看下笔记,一下子能够回忆起来,这当然很好。以前,我们在听法的时候,都是记笔记。最早的时候,没有录音机,全都是笔记,写得非常快。但是,写得太快也认不出来了。一下课,这个写的是什么?这样的情况也是非常多。
我们要铭记于心,要专心去分析上师讲的、法师讲的,一边看文字,一边听语言,一边去想: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样的话,就能够听懂很多。
如果敷衍了事,没有铭记于心的话,就好像漏底的容器一样,注入多少汁液也没办法留存一点点,不管听了多少法也不会懂得融入相续而身体力行。因为他没有留存,就没有办法思考,法义就没办法融入我们相续当中,就没办法身体力行。我们平时能够做到的,都是我们记住的。比如发菩提心,我听法、放生的时候发菩提心,一定是我记住的,我才能去发。如果你没有记住,当然就不会发了,到底要做什么不知道,忘了。身体力行的东西,一定是融入相续的,一定是记住的。记住的东西,一定是当时我留心的,我下来复习的东西。学习佛法就要身体力行,身体力行就要内心当中记住这些法义。当然,有些年龄大了记不住,不要紧,完全记住是不可能的,但是,尽量把重要的记住,记不住,我们反复要看。
戊三、杂烦恼如毒器之过:
我们听法的时候,杂了烦恼,就像容器虽然是碗口朝上的,它也是没有漏的,但是,如果里面有毒,你加入多少汁液,都会变成毒液。所以,我们在听法的时候,心要清净。
这就和我们前面的发心配合起来,前面我们已经通过发心来调整自己的心了,听法之前要调整。听法过程当中,也要注意不以烦恼心来听。因为烦恼在我们内心当中已经存在了,我们的身心是一种容器,要接受正法了,这里面有你的作意,有烦恼、贪心、嗔心,这时你处于烦恼的状态。正法的甘露一进来,就和你的烦恼融在一起了,就相当于你的碗里有毒,汁液一进来,和毒液融合,这碗水就成了毒水。你喝下去,当然对你的身体有害了。你内心当中有烦恼,法进来了,和你的烦恼融在一起,留在你的相续当中,就会成为毒液,伤害你的法身慧命,会对你修行正法有伤害。
在闻法时,如果自己心存贪图名誉、谋求地位等有过患的动机,或者掺杂着贪嗔痴等五毒妄念而听闻,那么所谓的法非但对自心无利反而会变成非法,如同向有毒的容器中注入上好的汁液一样。
这些都不太难懂,词句上比较好懂。但是,我们要做的话,还是要努力才行。听法的时候,我们觉得这个太好懂了,但往往在胡思乱想的过程当中,就会存在一种思想:贪图名誉。我听懂之后,就可以怎么样,得到很多人的赞叹,得到法师的地位等等。谋求地位,这些都是有过患的东西。或者夹杂着贪欲心,或者有嗔心、愚痴心,听法的时候还在想所贪恋的事物,还在想:我过来的路上,谁对我不好。一直对这个人处于嗔恚的状态当中,如果不去打消这样念头,听多少法都会被你的嗔心烦恼所染污。
“痴心”是指愚痴的状态,比如睡觉,被这些染污。当然,如果是真实的睡觉,对照前面的“耳不注”,他没听到。愚痴和睡觉是有关系的。“愚痴”做其它的解读,指乱解法义、生起邪见,这些属于不了知而生痴心。
贪嗔痴三毒,“等”当中还有嫉妒和傲慢。贪、嗔、痴、嫉妒、骄傲,这是五毒。如果生起了嫉妒心、傲慢心,有这样的五毒妄念听闻,听闻的法非但对自己没有什么利益,反而会变成非法。法本身不会变成非法,但是,和你的烦恼混杂起来,就变成非法了。
“如同像有毒的容器中注入上好的汁液一样”,就好像容器当中有毒,注入很多的甘露,甘露都被染污、变成毒液,服用之后对自己会有害的。相续当中如果被烦恼染污了法,对自己没有利益,而且对自己的修行也会有一些障碍,产生一些过患。后面还要讲“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恶趣因。”
所以,我们在听法的过程当中,尽量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听法是为了解脱的,不是为了做世间的事情,是为了对治贪嗔痴的。因此,听法的过程当中,尽量不要夹杂贪嗔痴。这方面一定要注意!当然,如果是习性,在听法的时候不可遏制地产生贪嗔痴,马上要认知、对治,尽量地让它的影响变得很小。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个地方。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