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行论第一百八十九课

下面继续学入行论《回向品》。

辛二(回向成为安乐之因)分二:一、回向实现意愿;二、愿离不幸。

众生心中有很多想法和善妙的意愿,我们通过回向的方式让它们都能得以实现。下面看一下众生有什么样的意愿,我们怎样回向让众生实现。

愿诸有情众,万寿永无疆,

安乐度时日,不闻死殁名!

字面意思:愿一切众生万寿无疆,在安乐当中欢乐度时日,甚至连死亡的名字也听不到,这是第一个回向众生实现意愿的内容。

这是什么样的意愿呢?不但是不死,而且是在不死的状态中“安乐度时日”。死亡对众生来讲都是很可怕的。没有修行过佛法,没有修过无常,没有修持很多的善法的一般老百姓都非常害怕死亡,很多修行者如果没有得到修行的把握,也会非常害怕死亡。

众生相续当中对死亡的想法到底怎么样?如果我们问众生:“假如你可以不死的话怎么样?”他就会说:“当然好啊!”如果能够永远不死,大家都会非常欢喜。以前的皇帝拼命找长生不老药,很多人为了长生不死而去修道、求仙等等。可见众生从骨子里都是不愿意死亡的,现在我们就通过回向让众生实现这个意愿。

“愿诸有情众,万寿永无疆”:“疆”字是“区域、边际”的意思。我们回向愿一切众生的寿命一直延长,没有边界。在劫初的时候,人的寿命很长,有无量岁、八万四千岁或六万岁、四万、两万岁等等说法,能够达到这么长的寿命也可以说是万寿无疆。

虽然我们回向愿一切众生永远不死,真正达到万寿无疆的状态,但因为众生被各自的业力所困,这个愿望在世间可见的范围中还是实现不了。不管怎样,我们要愿众生达到这样一种状态。

极乐世界众生的寿命是无量的,除了自己发愿去其他地方投生之外,在极乐世界绝对是无量寿。因为阿弥陀佛是无量寿,他发过愿:如果生到到极乐世界的众生寿命有限量他就不成佛,所以在极乐世界不用担心寿命的问题。

现在很多众生担心自己的寿命,修行者有时候也担心。有些道友讲,现在我已经四十岁了,五十岁了,好像来不及了,说明很担心自己的寿命。现在我们回向愿一切众生的寿命永不结束,而且在此状态当中安乐度时日。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回向呢?如果你的寿命很长,但一直是痛苦的话,那么寿命越长就越痛苦。有些病人因为业力的缘故一直生病,但是寿命很长总是不死。虽然大家认为他病得很重,可能很快就会死去,但是病人看到别人一个个死了,而自己却一直不死,自己很痛苦家人也很痛苦,一直在痛苦当中度日。

地狱众生是万寿无疆的,它们的寿命特别长,特别想死却死不掉,只能在极端痛苦的状态中消尽罪业。现在我们一方面要回向众生万寿无疆,另一方面也要回向众生在这么长的寿命当中安乐度时日,不单是安乐度时日,而且连死亡的名字也听不到。极乐世界就是这样的,不闻三恶趣的名字,也听不到死亡的名称,没有死亡怎么可能有死亡的名称呢?绝对不会有的。现在我们要发愿整个娑婆世界变得像极乐世界一样,众生都是万寿无疆而且安乐度时日,永远听不到死亡的名称。

从修行者的角度来讲,寿命越长越好,因为寿命越长,修行的资粮就越多。与有些道友交谈的时候,他们好像不怕死一样,认为死了可以转生、往生等等,有些想法虽然非常好,但是如果我们在世间当中没有足够多的寿命,修持了足够多的资粮,如果一下子死了,没有往生到极乐世界或者转生善趣,后果还是很可怕的。一旦堕入恶趣,不知道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重新得到善趣和人身,重新遇到上师善知识,重新开始生起修道的心,重新开始按部就班地修行,一切重来还是很麻烦的。当我们的修行还没有得到很大把握时,不能够轻言不怕死。

修行者虽然经常观修死亡,知道生和死是世间自然规律,但是如果活的时间长一点的话,不但有利于自己修行,也有利于救度有情。尤其是高僧大德们,他们持有殊胜的教法,如果他们能够长久住世的话,众生得到的利益不可限量,佛法也能够安住世间。我们祈愿高僧大德、大恩上师等能够永久住世,常转法轮,这是附带的利益。此处只讲愿众生实现他们不死的愿望,而且在不死当中安乐度时日。这是第一个回向,下面讲第二个:

愿于诸方所,遍长如意林,

充满佛佛子,所宣妙法音

这是实现什么意愿呢?愿一切世间当中所有的方位、处所都遍满如意树的树林,林中充满了诸佛和佛子宣讲妙法的殊胜妙音。

这个颂词有两部分:世间的意愿圆满;佛法的意愿圆满。世间的意愿圆满就是第一句、第二句。“遍长如意林”就是所有受用都可以从如意树林中获得,众多的如意树可以如众生意而降下各种各样的受用和所需:需要饮食可以自在取得饮食;需要什么款式的衣服可以得到什么款式的衣服;需要什么样的受用都可以从如意树当中得到。假如整个世间都遍长如意林,那么所有众生当然就生活在非常圆满的快乐当中,资具方面不会有丝毫的欠缺。

所有人都想:如果不工作也能有钱多好啊!如果有一棵摇钱树该多好啊!如果有一个聚宝盆该多好啊!我就不用去上班了。那么我们就发愿满足众生的愿望:愿整个世间一切的方所(所有的方位、处所)都长满了如意树,在充满如意树的乐园里,众生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各取所需,完完全全满足自己的心愿。这是把我们的善根回向到圆满众生的世间意愿方面。

当然回向后是不是所有众生都能够这样呢?也不一定。如果像阿弥陀佛一样发愿、回向,他的愿望就会在整个法界当中某一个地方成熟,如现在的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当中如意树、如意树林、八功德水全部都是遍满的,众生在里面纯粹是安乐,没有痛苦。众生和他有因缘,就在极乐世界里去修行,得到安乐等等。

现在我们其实也是一样,通过不断地回向、发愿,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的心智逐渐成熟,我们的能力越来越强大,相合于我们的发愿回向,在整个法界的某个地方,我们的善业、愿力就逐渐在这里成熟:这个地方非常善妙,地很平,长满了如意树,自己在里面成佛,很多佛子在里面讲法等等。这样世间的意愿圆满,出世间的意愿也圆满。

阿弥陀佛以前是这样发愿回向的,极乐世界也就是这样成熟的,如果我们这样发愿回向也能够成熟,所以这并不是一个空愿。通过不断的努力,像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那样、遍长如意林的、一个非常非常圆满的殊胜处所,一定是可以得到的。这两句主要是满足众生在受用、资具方面的意愿做回向。

第二个方面是满足众生出世间方面的意愿,“充满佛佛子”。在这个世间中,不单圆满了世间的受用资具,出世间法方面的因缘也圆满了。从世间的角度、按现在的话来讲,第一、二句就相当于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了,人们各取所需,真正达到了共产主义,第二句就是精神文明高度发达。

从佛法的角度来讲,前面两句就是所有世间的欲妙完全圆满,第二个方面,出世间修行的因缘也圆满。世间当中不单充满了富足的物质,而且充满了殊胜的法音。极乐世界、不动佛、香巴拉刹土都是这样,一方面物质高度发达,一方面有情内心的觉悟或者佛法的智慧很高。所以说既有圆满的受用,内心当中的修证、佛法也是遍满的。这是非常理想的状态。

现在有些地方物质文明很发达,但是精神方面很欠缺。有的比较重视物质的发展而忽略了精神的发展,也有些地方佛法很兴盛,但是物质方面就比较匮乏,自然环境也不行。在世间我们很少能找到一个圆满的地方。

不管怎样,我们要回向有一个地方,就像极乐世界、香巴拉、不动佛刹土等很多佛的刹土一样,在物质和世间欲妙方面高度发达,达到圆满;在出世间法、佛法方面也高度发达,达到圆满。整个世间都能够遍满诸佛菩萨说法的妙音。

众生受用无缺就不需要为挣钱造罪业,那么心态是无忧的;再加上经常熏习佛法,听到的都是佛陀讲法的妙音——无常、苦空、无我,或者三解脱门、六度四摄等等,内心自然而然得到了熏陶,能够安住在这样的状态当中。整个环境当中充满佛的妙音,可以理解成出世间的意愿得到了圆满。所以“充满佛佛子,所宣妙法音”的意思是这样的。

普愿十方地,无砾无荆棘

平坦如舒掌,光滑似琉璃

这也是众生的意愿,什么意愿呢?众生看到世间高低不平,有很多瓦砾荆棘,就想要环境很圆满的地方。这时我们就发愿回向,愿众生能够得到很理想的环境,“普愿十方地,无砾无荆棘。”普愿十方的大地都没有任何瓦砾,没有任何荆棘。“平坦如舒掌”:非常平坦,就像展开的手掌一样,而且很光滑,犹如琉璃宝地一般。

世间有很多高山、沟壑和不平的地方,这些地方很危险,人们走着就觉得提心吊胆。有些地方山很高,山谷也很深,悬崖、沟壑很多,虽然名为“旅游胜地”,但看上去就是很陡的山。比如华山只有一条路,从上面爬过去很危险,也很累。虽然旅游胜地很出名,大家都想去游览,但是很多时候就是去爬很高、很难爬的山。虽然山里有树、有湖,空气好一点,但是山里面的生活一般来讲是比较贫困的。所谓偏远山区就是在大山里面,正因为山很大,所以交通不发达,人们不愿意去住,很多设施不齐全,没有地方种地,也没办法蓄水、修建等等,生活很困难。一般来讲人们喜欢平坦之处,很多大城市都建在平坦的地方。很多人喜欢在大城市生活,就因为大城市有很多功能设施,走路不太累,也不用爬山等等。

现在我们发愿:愿十方大地都非常平坦,没有高山大川,没有丝毫的瓦砾、玻璃、钉子和石块。我们走在上面不用担心:不穿鞋子会不会把我的脚给扎破了?会不会使我的身体受伤?都不会。既没有瓦砾也没有荆棘。有些地方的荆棘特别长,有好几寸,例如五台山的“鬼见愁”是很出名的。很多地方的荆棘树有很尖的毒刺,如果不小心扎到,会非常痛,愿整个世间当中都没有这样的荆棘树。这些很不好的地方如高山、瓦砾乃至荆棘树,都和众生的业有关系。众生如果心胸狭窄,经常挑拨离间、说恶语,就会转生到这种不圆满的环境里。

为什么有些众生会转到比较舒适的地方?气候也好,风景也好,庄稼也比较成熟,地也很平坦等等,而有些众生就转到大山里面、很贫瘠的地方?这和众生的业力有关。此处我们发愿:愿我们的善根,回向十方大地没有瓦砾、荆棘,“平坦如舒掌”:非常平坦就好像舒展的手掌一样;“光滑似琉璃”:不是那种有很多土石不光滑的地面,非常光滑好像琉璃一样,走在上面特别舒服。大恩上师讲,如果我们没办法想象真正的琉璃、黄金为地,可以联想修得比较好的商场或者机场的地面。不单是某个机场这样,整个大地都是这样。现在我们就这样发愿、回向。

最理想的地方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没有荆棘,没有瓦砾。极乐世界的水,你想深就深,想浅就浅,想热就热,想凉就凉。它平缓地流淌而且具有八种功德,去洗浴还可以增长自己的善法功德,这就是完完全全、非常理想的。

现在富裕国家的一些地方,虽说房子很好,家里设施功能齐全,但是绝对远远达不到极乐世界这种随心所欲的状态。你想怎么样,它就按照你的心意去调节。那里的地面很光滑,很柔软,而且还有弹性,脚踩上去的时候会陷下去,脚抬起来又会反弹回来,感觉特别舒适。这个弹性也不像我们站在沙发或者席梦思上踩不稳,极乐世界绝对不会有站不稳的情况。为什么极乐世界会特别舒适?因为这完完全全是以阿弥陀佛的愿力和善业成熟的果报,善业成熟的极乐世界只有安乐,不可能让你走在上面提心吊胆,永远也不会有踩不稳、站不住的感觉。

世界当中只有一些比较相似的例子,如我们踩在比较柔软的垫子上等等,真正想在这个世界当中找到和极乐世界相同的东西一个也没有。因为没有这样一种善业、福德来形成。所以我们根本想象不到那是怎样一种舒适和安乐。

我们在修持佛法的时候,必须要对比极乐世界的舒适、安乐和娑婆世界的种种不如意,这个时候我们才能产生厌离心,厌离我们现在所贪执的娑婆世界,然后发愿往生极乐。

极乐世界不单是环境很圆满,而且佛法特别圆满,有导师阿弥陀佛和他的助手们,如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还有很多大德如龙树菩萨、法王如意宝也在极乐世界。教主是阿弥陀佛,他下面的这些助手、助教——从世间的角度来讲,也是水平很高、上档次的、很殊胜的这些大菩萨们,他们作为辅导教师,还有其他的道友们,也是具有神通、相貌庄严,心特别清净,在这种特别好的环境里,你决定是不会退转、不会堕落的,方方面面都非常圆满。

阿弥陀佛就是不断地回向,不断地回向,他的世界就如是、如是地形成。现在我们也是一样,通过不断的回向,通过很长时间、不间断的修行,我们心圆满的时候,善根也圆满,之后也会像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一样,显现一个我们自己的极乐世界去度化众生,让有缘众生安住在这个世界当中,一方面受用无缺、心想事成,另一方面修习佛法也得到圆满。

如是作回向特别有必要。为什么阿弥陀佛现在能够显现这样一种佛土?就是因为不间断修学、不间断回向的缘故。所以我们现在不间断地修学,不间断地回向,总有一天也会成就如是殊胜的果位。

愿诸菩萨众,安住闻法眷,

各以妙功德,庄严此大地!

愿一切菩萨众能够安住闻法的眷属,各自以殊妙的功德庄严整个大地。这是实现什么意愿呢?愿菩萨能够如愿度化众生。还有这方面回向的意思:愿如菩萨之愿或者如众生的愿,愿众生经常能够遇到圣者菩萨听闻佛法,而且能够得到般若善妙功德庄严的道场、大地。

我们在学习佛法或者弘扬佛法的时候,很多时候没办法满愿。既然如此,我们就要这样回向。很多地方要么是菩萨具足,眷属不具足;或者眷属具足,菩萨不具足;要么是主尊和眷属都具足,但是道场不具足,都是有缺陷、不圆满的,所以现在我们从这方面回向实现这个意愿。

“愿诸菩萨众”:愿一切的菩萨(有圣者菩萨也有凡夫菩萨)都能安住在闻法的眷属中央,然后主尊和眷属都各自以殊妙的功德来庄严这个道场、大地。

菩萨在世间当中虽然有多种利益众生的方式,但是在所有的方式当中,讲经说法是最殊胜的。以前大恩上师在讲佛陀利益众生的事业的时候说到,比如佛陀出现于世利益众生有很多方式:有时通过住胎的方式利益众生;有时通过出胎的方式利益众生,比如佛从母亲的右肋降生,仅这一点就能够利益很多众生,很多众生看到会就生信心;然后下地之后走七步,通过这样的方式利益众生;有时通过苦行的方式利益众生;通过禅修的方式利益众生;通过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很多众生看到佛陀的妙相也生起信心;有的时候佛陀通过神变的方式折服有情;有的时候通过加持众生疾病痊愈的方式利益有情;有的时候通过放光的方式利益有情。佛陀有很多、很多利益众生的方式,但是最殊胜、最根本利益众生的方式,就是讲经说法,就是三转法轮。

因为只有讲经说法才能够把法义,即修行佛法之道,安立在众生的相续当中。因为众生知道了修行的方法才可以去取舍,他才知道佛是怎么回事,成佛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修佛法。现在众生是很苦的,那么苦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有烦恼这个集谛的缘故。所以通过宣讲苦集灭道的妙法,可以让众生知道为什么会流转,可以解脱、解脱的方法是什么。因为有了这些,众生才可以如理如实地修行。佛陀的力量再大,他也没有办法直接加持众生成佛,如果有这么殊胜的方法,佛陀绝对不会讲法。

利益众生的其他方式,要么是善巧方便,要么是让众生生起信心的一些前加行,而真正的、根本的正行,就是在于给众生讲经说法,让众生知道取舍之道,知道修行佛法之道。

我们现在学《入行论》回向品,学般若空性,全是诸佛菩萨逐渐传下来的佛陀的密意。我们才知道佛法是这样的,成就佛果是这样的,修行佛法是这样的,必须要发菩提心,菩提心的利益有多大,回向是怎么回事。我们只有逐渐了解了这些法义,才可以把所了解的东西运用在生活、修行当中,这样我们才能逐渐去取舍,逐渐以佛法作为标准去衡量——我的行为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欠缺,逐渐去掉凡夫恶劣的心性,这样逐渐就成佛了。

利益众生最殊胜的方式就是讲经说法,在佛陀利益众生的所有事业当中,讲经说法是最根本、最殊胜的,我们在学习佛法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了解。有些人说,佛陀的能力这么大,上师们为什么不显神通?怎么怎么样。其实显神通只是附带的一种方式,只是为了让众生生起信心,真正要让众生解脱只有讲经说法,才能把佛法的教义传授给众生。

你自己是什么状态,你现在需要修行什么法,一切万法的本性是什么,只有通过讲法,你才能明白真正根本的修行方式。所以,虽然佛陀有神通,也不是天天在空中飞来飞去,很多证悟者也不是天天显神通。如果经常用神通的方式,众生就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佛法就是神通,不会重视其他。

上师们非常重视讲经说法,就是为了让众生的心态潜移默化——变得认为法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学法才能够解脱。当然如果不显神通,有部分众生因为生不起信心的缘故会退失,但绝大多数众生因为知道了最根本的东西是学修佛法的缘故,他们得到的利益会远远大于那些因没有见到神通而退失信心的人。所以虽然大德们有神通也不示现,上师们还要讲我没有神通,让大家不要追求神通,要追求佛法。

注重讲经说法最典型的就是法王如意宝。他老人家在佛学院一直讲经说法,讲了很多密宗、显宗的法,培养了一大批包括大恩上师在内的弟子。大恩上师也一直给我们讲法,他老人家最重要的事就是讲法,其他没有什么事情。

通过讲法,可以把佛陀的教法是怎么回事,佛法是怎么回事,佛法的教义是怎么回事,源源不断地告诉众生,很多有情因为听法的缘故知道了修行的方式。虽然很多众生现在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成就,但是毕竟已经进入佛门,知道佛法当中最重要的是闻思修行佛法。

法王如意宝这样示现,这样强调,大恩上师也经常这样强调:闻思修就是听闻佛法,思维佛法,修行佛法。通过不断地强调,现在很多修行者、出家人的相续,或者城市里很多居士的观念和以前完全不一样,这个效果已经开始慢慢显现出来了。

以前很多人在一起就说神通或者其他,而现在开始谈论空性、无常、菩提心是怎么回事;在给上师提问的时候也是有关空性、无常、闻思修的问题;发愿也是愿度化众生、能够成佛、能够弘扬佛法。经过大恩上师不断地讲解、不断地灌输,很多修行者的观念在转变。如果这大批人的修行观念转变了,然后再把观念带给其他人,那种效应是没办法估量的。上师把这个观念传递给我们,和我们接触的人如果问我们什么是佛法,佛法当中什么最重要的的时候,我们会告诉他们:神通不是最重要的,闻思修才是最重要的。我们把这个观念告诉他们,他们再去影响其他人,真正的佛法逐渐就会兴盛起来,相似的佛法就没有了立足之地。

虽然还有一部分众生是无论如何也度化不了的,但那是很少的,在主流方面,佛法已经树立起一个比较好的观念、风气,这对很多众生有利。现在从全国、全世界的整个范围来看,还没有达到大恩上师内心当中的标准。但不管怎么样,大恩上师一直带头在做,教导我们不断地学,不断地要去弘扬佛法。我们不断地接受这样的思想,也会把这个思想不断地传递给其他人。传递给其他人之后,不管一个人知道也好,十个人知道也好。每个地方的很多新学员进来学习,当然中间有退失的,但只要这个闻思修的体系还存在,他们一进来就能学到。一个人内心当中产生一念的善心,产生一念的正见,它的利益是不可估量的。这么多的人同时在学习、同时在传递,对佛法的弘扬和对众生的利益也是非常大的。

所以为什么说“安住闻法眷”呢?其实就整个佛法来讲,最大的事业就是讲经说法。“愿诸菩萨众,安住闻法眷”,意思就是愿一切菩萨在救度众生的时候,都能安住在闻法眷属的中央,通过众星拱月的方式来弘扬佛法,这本身就是一种庄严。当年佛陀坐在中央,四周由无量无数的弟子环绕,形成众星拱月的状况。佛在这么多的眷属里讲法,外人看起来是很庄严的,他想这个主尊肯定有功德,他有这么多弟子。主尊因为弟子而显得庄严,弟子也因为主尊而显得庄严。主尊佛菩萨的功德这么圆满,我们在下面听法也感觉非常有福报,也觉得很庄严。从弘扬佛法的角度来讲,这是一种互相彰显的方式。佛陀和大恩上师的大悲心是利益众生的,众生因为他们的大悲心而显得庄严。反过来讲,如果菩萨的功德很圆满,他想讲法却没有一个人听,或只有稀稀拉拉几个人,这样就显不出庄严。虽然这个情况并不能减低菩萨的证悟,但是从众生和弟子的意愿来讲,从佛法整体弘扬的角度来讲,就显得不够庄严了。

所以我们要发愿“愿诸菩萨众,安住闻法眷”,他们一定要安住在闻法眷的中央。法王如意宝也是这样的。当他在安住的时候或者灌顶、传法的时候,四周有无量有情围绕,包括我们看得到的还有我们看不到的非人等等。大家一看,自然而然就是一种震撼。有震撼就能生起信心,然后我们就会再去思考,他到底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很多人通过这种方式逐渐就能产生信心。印度的佛陀还有其他的大德是这样的,法王如意宝和汉地的很多高僧大德也是这样的。

很多大德在寺庙主持法会的时候,看到很多信众一起顶礼、供养、念佛、转绕、供僧、供斋,的的确确令人生信心。这些寺庙、大德能摄持这么多的有情、居士做修行、修福报,的确非常好。寺庙作为弘法的基地也要有一个主尊,主尊下面有很多眷属互相帮助,道场里的修行者通过闻思修的方式来庄严整个世界。

所以就愿一切菩萨众,能够如愿地实现在眷属中央讲法的意愿。因为菩萨弘扬佛法就是为了讲法,如果没有人对法有兴趣,没有人听法的话,菩萨再具有功德也显不出庄严。如果一个寺庙修得特别大,但是没有什么闻思修;或者这个寺庙里面的主持方丈功德很大,他有智慧但没有人去请法,他也没有机会讲法,就无法实现把佛法传递给众生的意愿。现在我们回向愿菩萨安住闻法眷,原因就是这样的。

“各以妙功德”:以各自的功德、能力来“庄严此大地”。菩萨用菩萨的功德来庄严:比如通过闻法、戒律的功德、讲经说法的智慧、威仪来庄严道场,僧众通过僧众的方式来庄严道场。

前面我们讲过,泰国有很多如理如法的僧众一起出行,看起来令人很生信心,整个大地都显得特别庄严。汉地也有很多出家师父威仪很好,头发剃得很干净,衣服穿得很整洁,队列排得很整齐,顶礼的时候也很整齐,然后居士也很整齐,这也是一种庄严。藏地也一样,很多穿红袈裟的人在这里开法会、念经等等,也是很庄严。

看到这些庄严之后,每个人的意乐不一样。有的是看到南传佛教生信心,有的是看到藏传佛教生信心,有的是看到汉传佛教生信心,只要能够生起信心都可以。只要菩萨安住在寺庙当中讲经说法、利益有情,就是大地的庄严,这个寺庙就显得很庄严。如果这个寺庙冷冷清清,什么都没有,就显不出庄严来。

反过来讲,真正的庄严来自于闻思修的功德。比如噶当派的修行者就是这样。阿底峡尊者的修心教言传到仲敦巴尊者,仲敦巴尊者创立了噶当派之后,他的很多弟子开始弘扬修心教言。他们的道场、经堂特别普通,从来不修建金碧辉煌的寺庙(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修金碧辉煌的寺庙有什么问题)。他们的寺庙都是很简陋的,柱子也是歪的,他们从来不会花很多的力气专门去挑很高大的木材,也不把寺庙建得很漂亮。很多柱子都是用斧头直接砍出来的,大概削圆就行了,很多柱头都不是很圆,斧头砍的印子很清楚。就说虽然他们的寺庙很简陋,但是这些修行者内心当中的功德:知足少欲也好,看破今生也好,修菩提心也好,完完全全按照佛陀的教法行持也好,都是特别庄严、极其庄严的。

有些寺庙外面很庄严,里面的修行者也很庄严;有些可能是寺庙很庄严,但里面缺乏一点闻思修;有些是寺庙不好但是修行者很庄严。不管怎样,愿一切道场很庄严,菩萨很庄严,闻法的眷属也很庄严,通过闻思修的方式来弘扬佛法的事业也很庄严。

“各以妙功德,庄严此大地”。如果有了这些各种各样的庄严,大地就变得很庄严,我们也这样发愿回向。当然也有菩萨通过神变化现很多供品来庄严大地,化现很多殊胜的资具来庄严道场。不管怎样,愿一切的方方面面都变得特别、特别的庄严。

愿诸有情众,相续恒听闻,

鸟树虚空光,所出妙法音。

愿一切有情众生能连续不断、恒时听闻到从鸟、树、虚空、光明当中传出来的妙法音。这是满足众生的什么意愿呢?这是满足众生能够恒时听法的意愿。过去上师在就可以听法,上师不在就不能听法,尤其是以前没有录音机,也没有随时点开就能听法的网络。大恩上师说了,五部大论就在网络里面,你随时都可以听。

寂天菩萨那个时候,古代是没有网络的,五部大论只是存在这些高僧大德相续当中,他们是不忘陀罗尼,内心当中充满了佛法,你怎么去点开上师相续中的佛法呢?你得跟他请求,然后他给你讲法。所以,众生想要相续听、恒时听就有困难,所以要满足众生想要恒时听法的意愿。当然现在我们想听法也不是完全 “恒时”的,恒时也是相对而言:你要有电脑,然后网络正常,因缘具足之后你才可以听法。

现在我们还要进一步“愿诸有情众,相续恒听闻”,怎么样让有情“相续恒听闻”呢?就是让所有的物品都成为传法的来源。不单是上师的相续当中有法,你应该请求他给你传法;不单是网站上有法,你点开就可以听法;而且是鸟、树、虚空、光等等,所有的物品都可以传出妙法音。

我们看到鸟可以传法,就像极乐世界的迦陵频伽鸟或者鹦鹉等等,因为它们是阿弥陀佛化现的,它可以说无常、苦、空、无我,还可以说三解脱门。然后无情也可以传法,从树当中不断传出妙法的声音。虚空当中没有树也没有鸟,虚空当中就可以传出妙法音。光明当中也可以传法。如果这些东西都可以传法的话,那么有情什么时候不能听法呢?什么时候都可以听法,就可以相续地、恒时地听闻佛法。

因为这个法的来源并不只是某个菩萨、上师相续当中才有,而是墙壁、电视机、闹钟都可以传法;外面的树也可以传法;虚空什么都没有,虚空也可以传法;如果到了沙漠中,沙子也可以传法;戈壁滩的鹅卵石也可以传法。一切都可以传法,不断地传出妙法音。

当然,在当前的状态这一切是很难实现的。但在极乐世界是有的,那里的菩提树、虚空、光明当中,都不断地传出妙法音,什么时候你不想听了,就听不到了,什么时候想听了,就一直听得到,听法是随意自在的。在现世当中,如果有些修行者的境界比较高,鸟叫他也知道鸟叫的本体是什么,那也是一种传法。看到树,树也给他传法。

为什么我们说,在修生起次第或者修上师瑜伽时,出定的时候要把一切观为上师的显现呢?很多道友经常关心这个问题,那么怎样观呢?其实一切都是上师的显现,一切都是法性的显现。为什么呢?从某个角度来讲,这一切都可以作为上师的一种作用。上师的作用是什么?一个方面是给我们讲法,给我们加持,让我们了解一切万法的本性。如果我们有了某种境界之后,看到树,我们知道树可以给我们讲法,给我们讲什么法呢?这个树可以帮助我们产生无常或者空性的观念。因为树是空性的,我们了知到树是空性的,那么这个树做了上师的事业。因为上师给我们讲一切万法是空性的,通过上师的口来讲法,然后我们知道万法空性,那么树从这个方面给我们传法,帮助我们理解法义。现在我们看到树的时候,我们就说树是空性的,然后它传递出一个万法空性、树是空性的这样一种法义,它就做了上师的事业。从这个方面来讲,它也是上师的化现。

虚空也是这样的,我们看见虚空的时候,了知虚空也是无自性的,然后我们了知它也是在给我们传法,光明也是这样的,看到鸟也是这样的。鸟叫声自然也是能够传法的,传出妙法的一种声音。一切是上师的化现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讲,但是从传法的侧面来讲就是这样的。

在某些大德的经典当中,有些鸟的确也可以传法。佛学院以前有很多乌鸦,现在也有很多。很多人很讨厌乌鸦,但在某些续部当中讲,乌鸦是一种吉祥的鸟。我们说乌鸦是吉祥鸟,很多人都接受不了,因为“乌鸦嘴”嘛,觉得乌鸦很不好的。但有些地方认为乌鸦的确是很吉祥的,它是大黑天护法的眷属,很恭敬乌鸦。

记得法王如意宝好像讲过,什么地方乌鸦很多,这个地方就有大圆满弘扬的一种缘起。佛学院乌鸦很多,但并不是说佛学院的大圆满就完完全全是乌鸦很多,而是在大圆满弘扬得很超胜的、很殊胜的地方,乌鸦自然很多。乌鸦是“啊啊”地叫,这个“啊”字其实也是一切万法的根本的种子字(“嗡啊ra巴扎那德”的“啊”字),还有“啊”字的修法。

有一次上师法王如意宝在讲课的时候,当时好像是在传全知麦彭仁波切的一个“啊”字修法的仪轨,在传仪轨的过程当中,法王如意宝就讲,他说我给佛学院的每只乌鸦都派了任务,要念一亿遍“啊”字,当时很多道友在笑,其实像法王如意宝这样一位佛陀般的圣者,他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我们觉得这不是一个笑话,真正来讲不是笑话。乌鸦本身的发音就是“啊”字,它经常就“啊啊啊”这样念,就是“啊”字的咒语。法王如意宝规定每只乌鸦都要念一亿遍“啊”字。大圣者完全可以和乌鸦交流,因为他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神变、智慧、大悲和乌鸦交流。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观察,法王如意宝绝对不是在开玩笑,而是真正让这些乌鸦念。

我们平时听到乌鸦偶尔叫几声,也许当我们睡觉的时候,它还在自己的窝里“啊啊啊啊”地一直在念,一直在记数。乌鸦之间也可能在讨论:“今天我念了一百万,你念了多少?”“现在我已念了三千万了,还差七千万,一亿就够了。”也许有这样的事情,尤其是圣者调化众生的时候,很多事情不好讲。以前我是真正听到法王如意宝这样讲的,他安排很多乌鸦念一亿“啊”字心咒。所以在这些有境界的人面前鸟也是传法的,当然它也是可以直接念“啊”字的。

“啊”字是什么?“啊”字就是无生之法门(《定解宝灯论》: “啊字无生之法门,啊字远离诸垢门”)。一切万法无生,一切万法空性,都是通过“啊”字来代表的。有些福德比较深厚的人可能通过乌鸦念“啊”字就开悟了,通过“啊”字了悟万法无生的可能性非常大。以上我们稍微展开讲了一些有关联的问题。

这方面主要是回向愿鸟也能够传妙法,树、虚空、光都能传妙法,众生能相续听闻。这里圆满的意愿是什么呢?就是能够圆满众生相续听闻殊胜妙法的意愿,通过我们回向的方式来实现。

愿彼常值佛,以及诸佛子,

并以无边云,献供众生师!

愿一切众生恒常能够值遇佛、佛子、菩萨,并且经常能够以无边的供云供养众生的导师(上师、佛陀)等等。这是圆满什么意愿呢?就是经常能够遇到佛、佛子和上师善知识,经常能够供养上师诸佛。

为什么呢?因为人身难得,佛世难遇。真正遇到佛出世是很难的,经常遇到佛,遇到大菩萨也是非常困难的。我们不知道自己以前遇到没遇到,从现在的状态看,也许我们没遇到释迦佛,也没遇到像龙树菩萨、无著菩萨这样的菩萨。无垢光尊者出世,麦彭仁波切出世,可能我们也没有遇到。但是法王如意宝有些道友遇到了,有些没有遇到。大恩上师现在很多众生都遇到了,都在听大恩上师讲的法。

所以我们回向愿一切众生的意愿能够得到满足,经常性、恒常性地能够值遇佛陀。因为佛陀是三界导师,遇到之后就可以亲近佛,听闻殊胜的正法,知道修行的方式,得到佛的加持,在佛面前发殊胜的愿也容易成办。

佛子就是菩萨,有些其实直接是佛陀的化现。如果众生值遇佛陀出世的福报稍微衰减、不具足的时候,佛陀就会入灭。佛陀的所依方方面面都是非常圆满的,为什么世间当中很难再出现第二尊佛?佛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在相貌方面是完全圆满、没有一点瑕疵的。他在众生面前现前的智慧是遍智,他的神通、神变、种性,完完全全是十全十美。那个时候众生的福报有这么大,才会显现这么殊胜的导师。众生的福报稍微一欠缺,佛就入灭了,因为众生的福报不够了,佛就没办法在众生面前显现。佛陀入灭了,众生还有福报,佛就在众生面前显现为菩萨,以菩萨的身份做事业,经常显现为有神通或者智慧很超胜的菩萨,像龙树菩萨、无著菩萨等等。然后这些福报也逐渐没有了,以菩萨身份显现的上师就入灭了,之后就以凡夫的身份显现,所以现在很多上师的形象是凡夫。虽然他是圣者,功德和佛一模一样,但他显现的身份是凡夫上师。

有些上师是以佛十全十美的形象显现,有些上师的显现是菩萨身份,而现在大多数上师是以凡夫的身份显现。现在我们会想这个上师是不是有过失?某个地方是不是不圆满?我们觉得奇怪,上师既然是佛为什么要显现为凡夫呢?其实不是上师不是佛,而是因为现在众生的福报不够,所以上师没有办法以佛和菩萨的身份显现,他只有通过凡夫的身份显现出来。上师虽然显现的是凡夫的形象,但他的心相续安住于佛的智慧。

我们一定要知道,为什么现在显现的这些上师们没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有的时候显现上也不是遍智?“他既然是佛,为什么不显现遍智呢?为什么有些事情他不知道呢?有的时候为什么连我都知道,上师不知道呢?”其实,上师虽然是佛,但显现的形象是凡夫,既然是凡夫上师的形象,从某些角度来讲,他在显现上就和凡夫人一样,有烦恼也有不知道,这是很正常的。

上师虽然是佛,但他不是以佛的形象来度化众生,也不是以菩萨的功德和显现来度化众生,而是以凡夫人的形象来度化众生,所以有的时候在显现上生病,显现上有烦恼,显现上不圆满,显现上不了知等都很正常,虽然这样显现,并不代表他就有这样一种过失,我们必须要了解。

我们发愿:愿我们善根回向一切众生能够经常值遇佛陀、佛子,值遇殊胜引导的大恩上师。因为只有恒时值遇圣者,我们才有更多的机缘亲近他们听闻佛法,如果值遇的机率都很少,怎么能保证每一次值遇都能够产生闻法的意乐呢?只有恒常地值遇,我们的修行、正见才能在相续当中逐渐稳固、增长。

有时候众生的意愿得不到圆满,就没办法值遇佛、值遇佛子,也值遇不到上师。有些人很苦恼,他就是想学佛法,但就是遇不到一个好上师。所以我们愿每个众生都能够通过他们自己的因缘,遇到和他们有殊胜因缘的上师善知识。

有时候我们会想,所有学佛的人都依止大恩上师多好啊!都成为上师的弟子多好啊!但我们也不要这样想,因为这么多的众生,这么多的意乐、根基,前世和佛菩萨结的缘也不一样,所以有些人对大恩上师生信心,有些人对其他的上师生信心。但不管怎么样,我们愿他们都能遇到真正合格的善知识,不要遇到邪师、邪知识。真正的善知识能够启发他的菩提心、向道的心、修行的心,我们都应该随喜。

我们愿他们遇到这样殊胜的善知识,“并以无边云,献供众生师!”并且有能力通过无边的供云比如普贤供云(当然这里无边的供云可以观想),还有真正的无边的供云,就是愿众生得到这个能力,真正可以通过犹如乌云压顶般很厚、很多、很广大的供品来供养上师佛陀,圆满无上的资粮。

供养的功德非常大。大恩上师在讲记中引用了《法华经》里的偈颂,“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花,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就说以散乱的心(没有说有信心),然后乃至以一朵花供养一个佛像,“渐见无数佛”,逐渐可以见到无量无边的佛。《法华经》是了义的经典,就讲到这个功德特别大。

现在世间当中有很多寺庙,有的时候我们说:这个寺庙没有闻思修,那个寺庙也是形象的;建这么多佛像,超级大佛像这么高,也没有闻思。从比较严格的角度来讲,整个佛法的命根子就是闻思修,这种现象的确有遗憾的地方,所以上师们在显现上有一些批评的语句。但是从另外一个侧面来讲,如果一个地方有一个寺庙,有一尊佛像,那么当地的人也能以散乱心进去供朵花啊,磕个头啊,点根香啊。尤其是现在,很多地方初一十五都要烧香。过年有一个风俗,每个城市都差不多,除夕晚上要烧香,而且要烧头香。有时候初一、初二、初三都要去寺庙烧香。我有些朋友不怎么信佛,但他还是有一个要去烧香的观念,初几就要去寺庙敬香。无论他是散乱心也好,对佛有信心也好,还是想升官发财也好,只要有佛像的所依,他只要用一根香去点,有时烧很高的高香,不管是化学香、还是锯木做的香或者什么香,在他的心目当中,这就是供佛的香。他如果把这个香点着了,供养佛,他就能“渐见无数佛”。

在寺庙的门口和墙壁上经常有“南无阿弥陀佛”几个大字,很多人看到的时候自然就会念“南无阿弥陀佛”,有时嘴巴上念,有时心中会念,这就是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只要称了他就会成佛的。

所以从这个方面讲,一个地方有寺庙、有佛像,有超级大佛像,的确非常好,我们还是要真正赞叹。有些地方有九十九米高的地藏王菩萨像,一百多米高的释迦牟尼佛像,四十八米高的普贤菩萨像、阿弥陀佛像。有些众生就是喜欢看大的东西、超级的东西。“哦,超级大佛像一定要去看,买了票进去一定要磕头,一定要供点香。”我们想一想,如果整个环境中显现上一座寺庙都没有,一尊佛像都没有,众生就不可能因为这个所缘产生一念的善心。所以有时候真的还是要感谢那些修寺庙的人、建佛像的人,给众生培植了很多的善根、福报,也给众生逐渐进入佛门、进入修行之道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假如过年的时候看到很多人疯狂烧香,我们也要给他们回向,随喜他们,的的确确这样做的利益还是非常巨大的。因为《法华经》是佛陀讲的了义经典,所以这个功德是可以“渐见无数佛”或是“皆共成佛道”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议。我们也愿众生能够以无边的供云,最好的供品,供养上师三宝,供养佛陀菩萨。

供养是和佛相应的一种方式。供佛可以累积很大的福报,清净自己的罪障。因为我们内心当中本来就具有如来藏,但是要通过什么方式来使自己的如来藏现前呢?或者如何完完全全地触动自己的如来藏呢?通过供养外在的佛像就能显露内在的佛性。所以说,我们一次供养再一次供养,逐渐供养的话,我们的障碍就会越来越微薄,到功德圆满的时候障碍就没有了,那时我们就知道外在的佛像是内在佛性的显现。如果没有外在的佛像,我们也没有办法通过比较自主的方式来反观自己的内心,所以还是要依靠外在的佛像来逐渐显露佛性。供养、顶礼、跪拜、转绕、念诵,都是和佛相应的一种修法,外在的佛就是内在佛的显现。

当我们对外在的佛恭敬生信心的时候,反过来讲,内在的障碍也就逐渐遣除了,内在的佛性就逐渐出现了,到一定的时候,就知道外在的佛像就是内在佛性的显现,于是开始专注于内心,逐渐找到一切万法的实相。

每天我们在佛堂上面供水、供香或者顶礼,绝对有很大的必要,因为这是和佛相应的一个过程,是和佛相应的一种方法。如果我们觉得这些都是形式而没有做,我们少做一次就少一次和佛相应的机会,再少做一次又少一次和佛相应的机会,而多做一次就多一次和佛相应的机会。经常性地献供、顶礼、做法行,就经常性地和佛相应,这样当然内在佛性显现的速度就快了。

经常性地供佛或者供大恩上师和僧众等等,是和上师三宝相应和佛相应的很殊胜的一种方便,这方面我们必须要了解。在《经庄严论》中专门有一个《供养品》,大恩上师前段时间讲的密法《大幻化网》中,也专门有一个《供养品》。在一般人的看来,供养就是供养,好像几乎是迷信地表达内心感激的一种方式。其实供养真正展开来讲,比如《大乘经庄严论》就从大乘菩萨道的角度来讲供养,《大幻化网》就从密乘的角度来讲供养,供养是和正行完全相应的一个很殊胜的修法,关键就看我们有没有这样一种见解,知不知道这个修行的方式。如果有很高深的见解,修供养、做供养完全是一个能够很快和佛相应的殊胜方便。

当然供养还有外供、内供、密供等很多方式,这些方面在密乘当中讲得非常多。如果大家以后有机会学习密法,或有机缘看到《经庄严论》当中的供养品的内容就会了知,里面讲到很多菩萨修供养的方式,发心意乐都讲得非常清楚。

愿天降时雨,五谷悉丰收,

仁王如法行,世事皆兴隆。

愿天空降下及时雨,地上五谷丰登,仁慈的国王也能够如法而行持,世间所有的事皆兴隆。这也是满足意愿,满足什么意愿呢?降时雨、五谷丰登的意愿,仁王(国王、领导)如法行持的意愿,世事兴隆的意愿。我们回向愿这一切的意愿都得以成熟。

“愿天降时雨,五谷悉丰收”:这句看起来好像和农民有关,其实农业和整个人类的生命都有关系。“天降时雨”其实就是风调雨顺,风调雨顺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有很大的关系,该降雨的时候要降雨,不能降雨的时候就不能降雨。农作物生长的时候必须降雨,不降雨就没法活,要不逐渐就枯死了,或者长得很不好。不该下雨的时候,比如说农作物马上要成熟了,那个时候不能下雨,必须要天晴,不然就影响收成,所以这个时候就希望风调雨顺。吹风也是一样的,只有风调雨顺农作物才能丰收。

如果不该下雨的时候下雨就很麻烦。很多地方很大程度都是望天吃饭的,如果有的时候下冰雹,有的时候洪水、干旱,像这样的话农业就要受到影响。如果有充足的雨水,农作物就可以生长,缺乏雨水就很难成长。有的地方用水库储备水,但也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如果长时间不下雨也很麻烦,或者雨水太多了也很麻烦。有时候我们看到新闻里说有些地方不下雨或者下雨太多,农民损失了多少钱,虽然这些好像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暂时受灾的是他们,但是如果经常这样的话,逐渐也会影响到消费粮食的其他人。

我们平时所吃的粮食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不要认为库存多得不得了,其实大范围的减产影响很大,有时候国内减产还可以从国外进口,如果国内和国外都减产就没办法了。国外粮食多的时候可以买进来,如果自己都不够吃,那绝对不会卖给其他人的。对欲界众生而言,最主要的就是粮食,也就是食物,食物是保持人生命的绝对要素。如果你的房子没有了或者钱没有了,汽车没有了,你的其他东西没有了都不要紧,如果你没有粮食了,或者粮食涨价了,涨得很厉害,那你就肯定心慌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也是这样讲的。你有粮食你的心就不会慌,因为你可以生存下去,你可以暂时没有其他东西,但粮食是必须要有的。如果没有粮食大家就都心慌了,大家的心就不稳了,那个时候就要出事情。

所以我们要祈愿天降及时雨或者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农民能够得到很好的收成,能够很高兴,其他众生也应该很高兴,因为这是和我们息息相关的。众生需要粮食来养命,如果没有粮食,众生就很难生存,而且这和社会安定有很大关系。

除了这些之外我们还要发愿“仁王如法行”,众生的意愿就是“仁王如法行”。这个“王”很仁慈而且是如法而行。“王”可以理解为国王,古代的国王比较多,现在的国王很少,就是总统或者国家领导人等。我们愿“国王”一方面能够本身很仁慈,一方面能够如法而行持。如法而行持就是他的政策、对人民态度,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本等等。

众生的业力不相同,有些国家的领导非常好,有些国家的领导非常不好。无论如何,我们发愿和回向一切国家的国王、领导都能非常慈悲人民,都能如法而行,只有这样人民才有安全感,才能得到幸福的保障。

“世事皆兴隆”:国家的合理合法的事情都能够如理成办,众生的事情都能够如理成办,想要成就世间的事业都能够如理的成办。自己想要找到好工作也能成办,想要买到合意的房子也能成办等等,一切世事都能够欣欣向荣,我们也如是回向,愿众生可以成办这方面的意愿。

愿药具速效,咒语咸灵验!

空行罗刹等,悉具慈悲心!

愿世间的药物都有快速治病的功效;咒语都可以非常灵验;世间当中的空行罗刹等凶神恶煞都能够具足慈悲心。颂词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愿:第一是药能够有速效;第二是咒语能够灵验;第三是世间的恶神都能够慈悲众生。这些意愿也是众生经常想到的。因为众生在世间中很多时候会生病,我们有病的时候都是通过药物来治疗,不管是中药、西药、藏药、蒙药还是其他的药,那么药物的疗效怎么样,就与能否快速治愈有很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愿一切药物都能够具有速效。

大恩上师在讲义当中也提到,以前的药药效很好,一方面就是众生的福报还没有消减,罪业还没那么快增长,那个时候“四大”的精华还比较多。一般来讲,古代的 “四大”是指地、水、火、风。在山里面、地里面、宝藏里面“四大”的精华还比较充沛的时候,营养元素比较充沛,所以粮食长得也好,药物长得也好,这个方面的力量是很大的。现在随着众生的罪业越来越深重,“四大”的力量越来越弱,土地生长植物的力量也就减弱了。现在长出来的庄稼、药物和以前的差别很大,有些属于矿物的药力量也很弱。因此我们愿药物具有速效,里面的精华非常充沛,药的力量也非常大。

药效降低一方面和“四大”成分减少有关系,另一方面与人工栽培也有关系。以前的药是属于野生的,是自然生长的。现在很多的药是人工大规模培植的,有时候为了经济效益,还会用一些药来催熟,长得很快然后卖掉,但是药物的生长期不够,药性也出不来。除此之外和假药也有一定的关系,现在大家都很担心假药。

现在药物的力量不强,以前吃一颗,现在要吃四颗的情况经常有,这个也很正常。以前法王的仪规中也讲:以前的时候念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咒可以清净一切罪障,现在要加四倍,要四十万才够。以前要吃一颗现在要吃四颗和这个也许有关系,也许没关系,总之我们都愿药具有速效。

“咒语咸灵验”:咒语有很多功效,有些咒语是能够治病的,有些是能够发财的,有些是能够阻止违缘的。咒语有很多种,有佛的咒语,菩萨的咒语,护法神的咒语,还有一些天人的咒语,苦行人的咒语等等。功德越大的人,他所宣讲的咒语的力量也越大。有些世间的苦行仙人因为有苦行、禅定、戒律的功德,他说一些话,愿你什么什么,就会很灵验。有的时候苦行者也有他的咒语,有些鬼神有他的咒语,然后天人、佛菩萨、愤怒的本尊、寂静的本尊都有他的咒语。有些咒语代表他本人,有些是代表某种希望,愿你得到安乐,愿你疾病消除等,很多咒语翻译过来就是这些意思。有些咒语没有翻译,就按照原文念诵。

如果念诵这些咒语的话有的效果特别快,一念诵马上就灵验,马上去除疾病,马上就增财,马上就可以勾招等等,有很多不可思议的感应。但随着众生的罪业越来越强大,咒语也没有以前那么灵验了,当然有的时候和众生的信心也有关系。

现在我们回向愿我们的善业加入进去,一切的咒语都具有灵验的效果,众生一念之后不管什么样的愿望,只要念诵都可以灵验。我们要忏罪,念金刚萨埵心咒可以很快忏罪;我们要发财,念一些藏巴拉的咒语也可以马上发财。我们愿咒语能够非常灵验。

“空行罗刹等,具备慈悲心!”:“空行罗刹”有些是世间的空行,有些是佛法的空行,但这里不是指佛法的空行。世间的空行不一定是善良的,有些很暴恶,以食用人为生,有些是罗刹界的凶神恶煞一类。愿这些空行、罗刹等等都具有慈悲心,不伤害众生,而且通过他们本身具足的力量,能帮助众生远离一切的痛苦,得到一切的安乐。这个方面也是众生内心当中的希望和意愿。现在我们就以我们的善根回向,愿这些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如愿成就。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