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师五十颂》第3课笔录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一心一意而祈祷,遍智文殊金刚尊,

赐予殊胜之加持,智慧融入我相续!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再次一起学习《事师五十颂》。

《事师五十颂》是对自己恩德最大的金刚上师如何承侍、如何依止的殊胜的教言。这些教言是来自于续部里面,是依止上师的精要,通过比较简单的宣讲方式,以较少的颂词,给想要学习密乘、想要如理如法依止上师的金刚弟子们进行宣说。如理如法地依止金刚上师可以很快的积累资粮,圆满自己的修行。如果不善巧依止,这个过程当中就会出现很多障碍、很多违缘。直接的障碍就是延迟自己获得殊胜的成就,其余的障碍就是让自己得到很多的过失,然后堕恶趣,感受很多痛苦等等。

我们既然选择了可以迅速成就的殊胜的金刚乘,这里面非常关键的因素,非常关键的修行方法必须要掌握,而依止殊胜的上师就是关键的殊胜因缘之一。

辛四、守护三誓言之方式:

三誓言主要就是讲身语意,自己在修持本尊瑜伽的时候,自己守护身语意的修法,称之为三誓言。

《事师五十颂》主要是承事上师的修法。和本尊瑜伽有什么联系呢?昨天我们已经宣讲了,其实上师和本尊是无二无别的,所以守护本尊永远离不开守护上师的身语意,守护本尊的身语意和守护上师的身语意是没有任何差别的。

我们在修法的时候,如果把上师和本尊合在一起观修、祈祷,证悟会非常地迅猛;如果把上师和本尊分开进行祈祷,比如说,修本尊的时候,就觉得这个是殊胜的本尊,这个是佛,这些是菩萨,而自己的上师是具有业障的,具有生灭的自性。如果这样分开,认为本尊不是上师,单独祈祷本尊,那自己虽然观修了,但是要获得证悟,要获得悉地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如果所有的修法我们都了知是上师的本性,那么所有的修法都可以迅速地清净自己的罪障,迅速的和正道相应,所以,此处所讲的守护三誓言,也是和依止上师有非常紧密的联系。颂词当中是这样讲的:

恒时护己之誓言,恒时供养诸善逝,

恒时亦供上师尊,上师等同一切佛,

欲求无尽果位者,自之稍许悦意物,

至极珍爱物品间,悉皆供养上师尊,

供养上师即等同,恒时供养一切佛。

供养上师乃福田,积累资粮成佛果。

首先看字面的意思:恒时应该守护自己的誓言,恒时应该供养一切的佛陀,也要恒时供养一切的上师,因为上师是等同一切佛的缘故;想要获得无尽佛果的修行者,下至自己稍许悦意的物品,上至非常珍爱的物品之间,都要供养给自己殊胜的上师,因为供养上师就等同恒时供养一切佛的缘故;供养上师就如同在福田当中种下殊胜的因一样,所以通过这样方式,可以迅速积累资粮,成就殊胜的佛果。

下面我们进一步学习这里面殊胜的内容。

“恒时护己之誓言”,前面我们分析了,什么是自己的誓言?殊胜本尊的身语意的修法,就是观想本尊的身体,念诵本尊的咒语,祈祷本尊殊胜的智慧。或者我们把自己的身体观为本尊身,在密乘的修法当中,把自己观想为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等等。自己的身体观为本尊的身体,自己的语言经常念诵本尊的心咒,自己的分别念了知这一切都是佛、本尊的智慧,修持身语意的瑜伽,其实就是守护自己的誓言。

作为一个修行者,应该有一辈子依止的本尊。上师也是经常提到,作为密乘弟子来讲,虽然所有的佛所有的菩萨都是自己的恭敬之处、供养之处,应该观修之处。但是我们在这么多的佛和菩萨当中,应该选择一尊和自己最有因缘的佛陀或者菩萨,作为自己一生主要依止、祈祷、观修的圣尊,这在修密乘当中是非常重要的。

上师以前也讲过,选择本尊要么就是自己非常有信心的,比如说自己对阿弥陀佛非常有信心,就把阿弥陀佛作为自己一生一世主要祈祷观修的本尊;如果对文殊菩萨信心很大,就可以把文殊菩萨作为自己的本尊;或者对莲花生大师信心很大,可以把莲花生大师作为自己的本尊。这是一种选择本尊的方式,以自己对圣尊的信心来判定的。还有一种,是在灌顶的时候投花,看花落在哪个位置,通过这样方式选择本尊。

还有一些人是直接请上师观察,自己的上师有殊胜的证悟、殊胜的智慧,所以请上师观察与自己有缘的本尊是哪一位,上师观察之后给弟子宣讲。记得前几年在佛学院,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反正是有一段时间,汉族的师父们还有居士都请上师观察本尊。上师出门讲课的时候,就在门口问:上师,我的本尊是谁?上师说:谁谁谁;有的在上师接见人的地方问上师:我的本尊是谁?上师说:谁谁谁;有的下课的时候,在法座面前问。上师基本上都会告诉他们。

上师观察完之后,自己就不用东想西想,肯定是和自己有因缘的,自己从今以后就把他当成自己主要的本尊去观想、祈祷、供养等等,这是非常有必要。以前阿底峡尊者也曾经讲过,印度人一辈子有一个本尊,所以成就很快,藏族人一辈子有很多本尊,所以成就很慢。有很多本尊不是不好,可能会让自己的心不稳定,或者经常分散;如果是一个本尊,就一直修到底,经常修,越修越相应,就容易得到本尊的摄受。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净土教言》当中也讲,如果自己祈祷本尊、修本尊现前的时候,本尊手放在自己的头顶上,自己当下就获得四禅定。

四禅是非常难修的,按照常规的修法,平时我们修欲心一境都非常困难的。如果本尊现前一加持,刹那之间就获得四禅定,获得智慧,通过修持本尊的方式,自己的智慧就不像现在这样。我们在修习佛法过程当中,觉得自己智慧开发不了,很慢很慢,反应不过来,记不住等等,但是,如果通过修行殊胜的修法,修持本尊,本尊加持摄受之后,自己的智慧就像烈火一样炽燃——“智慧如火炽燃”,增长非常非常迅猛。这方面都是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这些都是暂时的一些功德,最究竟的利益——如果一心一意地观修、修持本尊,自己可以获得悉地——从共同悉地到最后获得不共的证悟等等。

所以,作为一个密乘行者,肯定应该有自己一辈子主要观修的本尊。观察的方式前面我们介绍了,自己给自己选定也可以,如果因缘成熟的时候,请上师观察也可以。

我们应该有本尊,但是,千万不要忘记本尊和自己上师是无二无别的。任何一个本尊,不管是阿弥陀佛也好,观世音菩萨也好,还是忿怒的金刚橛、大威德等等,不管怎么样,反正本尊都是上师的本性,都是上师的化现,应该这样去想,这样去观修。如果与上师脱离了,我们修行就很难成就;如果把自己的本尊和上师观为无二无别,就很容易获得成就。因为,上师和本尊无二无别的缘故,所以也是加持的来源,也是悉地成就的来源,这方面是非常重要。

修行者经常要观修本尊法,而且有一个说法:一个修行者一辈子当中,自己的本尊心咒至少需要念一亿遍。但是,可能是人的根性不一样。在藏地基本上都是发愿念一亿遍本尊心咒,因为如果你念的本尊心咒不够,就很难相应。其实本尊心咒就代表本尊,代表他的本性,所以经常不断地念,越念越多越念越多,自己和本尊就越来越相应,距离就越拉越近越拉越近,最后就会成为无二无别。

如果真的想解脱,就必须要精进。虽然不精进可能时间比较空余,压力不大,暂时比较舒服一点,但是想要获得很殊胜的解脱、成就,必要的精进还是要有的。法王如意宝都念了九亿遍心咒,有的人是念七亿,九亿,十亿,念三亿遍,四亿遍的人很多。不管怎么样,我们也要发愿,至少应该念一亿遍的心咒。当然人和人不一样,有些人念得特别快,像大恩上师以前讲的佛学院的ra桑管家,三年念一亿遍金刚萨埵心咒,又过了三年又念完一亿了。这样算起来,一天是念十万遍,非常非常快。有些人可能慢一点。

但不管怎么样,我们在修法方面应该精进,如果自己发了愿,就会去挤时间,想到我发了愿要念心咒,其他不必要的事情就自然而然摒弃掉了。所以,应该有愿力。有些时候自己不敢发愿,如果自己任务很多,已经发愿念了很多心咒,再去接很多任务肯定会压力大。但我了解的一些道友,他本来没发什么愿,乃至念个一两百万都不敢接:压力太大了,我万一念不完怎么办?但其他的世间的琐事有很多时间去做,这样不合理。其实我们作为修行人来讲,应该把主要的时间、精力,放在念咒语或者学习佛法上面。如果没有发愿念一亿遍心咒的,还是要考虑一下,不管怎么样,一辈子之中还是要念一亿遍心咒的。

尤其是没有工作压力或者已经退休的道友,相对来讲,时间可能会多一点,如果真正精进,五年或者十年念一亿不是特别困难。有的时候我们觉得很多很多,但如果自己经常念经常念,念得很相应的时候,也不会慢。它的功德太大了,必要太大了。

而且对于我们修学佛法者来讲,必要的精进是需要的,和本尊相应和自己上师相应的修法都是必须要修的。其实如果我们不念咒,时间也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了。法王如意宝说:我的传承弟子必须要经常性的手不离念珠。当然在城市里面可能做不到,但是在佛学院经常看得到,修行者不管是居士,还是汉僧、藏僧,念珠从来不离手的,因为都有很多任务要念的。

如果没记错,我自己也有好几大亿心咒任务,我还是要慢慢念,有这个压力,平时肯定要念。这方面必要性是很大的,所以应该发愿至少念一亿心咒。要通过经常性地观修和自己所修的本尊相应,要经常性的不离开修行,把修行作为一种生活。其实并不是规定一定要怎么做,生活就是修行,修行就是生活,二者之间已经离不开了,如果做到这样就非常好。

有些佛法兴盛的地方,人们的生活也就是修行。尤其明显的就像藏地,到处都是佛塔,转塔就是生活,没事就去转塔了,就像城里人平时逛街购物一样,没事就去商店,买不买东西都去逛一圈。藏地人没有事就出去转佛塔、顶礼,还有转经轮到处都是,开始哗哗哗地转,或者手拿转经轮转,拿念珠念咒,整个生活都已经是修行了,这样不断地累积资粮,对自己的修行成就利益功德是非常巨大的。

我们要经常守护自己的誓言,这是主要方面,观修本尊也是和自己的上师无二无别的,恒时护己之誓言。

“恒时供养诸善逝”,恒时要供养佛陀,善逝是佛陀的意思。为什么要恒时供养佛陀?因为佛陀作为导师,是修行者的终极阶段,修行达到极致的时候就会成佛,所有的因缘圆满之后就会现证佛果。一方面,佛陀是修行者成功的典范,作为我们的目标、榜样;一方面佛陀作为终极证悟者,或者说他是导师,也是殊胜的福田,如果我们去恭敬顶礼就会获得功德。

经常供养佛陀还可以提醒我们,当我们供佛、上香、供水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佛像,看到佛像之后自己的很多善念自然而然就引发出来。虽然境界高的人不供佛也可以,他知道佛陀周遍一切处,他观想就可以,不需要刻意供佛。但是针对有些人来讲,佛堂里面的佛像,作为提醒的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看到佛像就是提醒自己:自己是一个佛弟子,需要发善心,需要把佛作为导师经常祈祷,这方面其实很重要。另外还可以提醒自己:其实我内在也是佛。有些见解比较高的人,当他供佛的时候,他就知道其实我内在也是佛,我通过供佛的方式来苏醒我的佛性。如果有这样的见解,供佛的意义就更深远了。

所以,供佛一方面有增长福德的作用,一方面有提醒自己的作用。恒时供养诸善逝有很多的必要性。

“恒时亦供上师尊”,亦供的意思是指,除了观修本尊瑜伽、供佛之外,也要供养自己殊胜的金刚上师,恒时亦供上师尊。因为“上师等同一切佛”,上师的功德是等同一切佛,所以,我们供养上师,也是等同于供养三世一切诸佛。而且有些续部修法当中说,供养上师的功德远远超胜供养诸佛的功德,所以,上师等同一切佛。

上师的功德等佛,上师的恩德胜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教证?既然说上师和诸佛的功德一样,为什么说供养上师的功德比供养十万天尊,十万佛陀的功德还要大?其实,上师除了功德等同佛之外,对我们而言他的恩德是胜佛的。所以,对自己的金刚上师应该有信心,然后经常性的祈祷、供养。

“欲求无尽果位者”,无尽果位是指殊胜的法身,殊胜法身的功德利益是无穷无尽的,我们一旦证悟了法身即证悟了佛果,就可以获得无尽的功德,无尽的果位。一般来讲,修行大乘佛法的人都是想要成佛,了知了佛功德,了知了佛的事业之后,每个人都想成佛。

想要成就殊胜法身果位的修行者,“自之稍许悦意物,至极珍爱物品间”,下至自己稍微欢喜的,比较悦意的物品,乃至于非常非常珍爱的物品之间,“悉皆供养上师尊”,都要供养殊胜的上师。在注释当中讲,作为上师,为了让弟子成就福德,或者为了断除弟子贪欲心的缘故,也需要接受供养。当然要看不同的情况。

很早的时候,应该是在一九九一年、一九九二年,我们去佛学院求学,那个时候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不是像现在这样,普遍来讲,求法者都非常穷。但是有些对上师信心大的人,稍微有一点点钱就去供养。比如发了生活费,那个时候四十五天发一次钱,一次十五块还是三十块钱,反正钱不多,但是很多道友,有些男众出家的师父,还有女众的出家人,对上师信心很大,发了钱之后,就给上师买很多东西供养,自己的生活问题都不考虑。那个时候女出家人,还可以去上师家里面的,我们在山上经常看到,用筐子抬了很多菜,抬了很多东西去上师那供养。

有的时候上师就会骂。虽然这个地方讲为了断除弟子的贪心,上师需要接受的,但是上师经常骂。为什么要骂?你本来没有什么资具,没有什么钱,如果把生活费都供养上师,虽然从信心的角度来讲,当然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资具缺少了,有可能就会中断学法的因缘。如果长时间求法的因缘中断了,因为没有钱的缘故,就没办法再住下去了,或者身体很差住不下去,就会损失更大。

所以,上师经常呵斥:不要拿来供养!有些时候骂得很严厉。上师如果和颜悦色跟他们说,不要拿来,你们自己用,则根本不管用,所以有的时候就要骂,骂了之后,他们可能就会好一点。上师调伏弟子的方法,有些时候是温和的语言,有些时候必须要通过呵斥的语言才管用,这也是不一定的。

从弟子的角度来讲,自己愿意把所有的东西都做供养。但是从上师的角度来讲要看情况,有些时候弟子的善根福德即将要成熟,他很快就要成就的时候,上师可以全部接受,这不要紧,或者弟子的信心很大,这个时候会接受。但是有的时候就会观察,有些可能接受一部分或者接受一点点,有的时候可能不接受,有的时候说我心领了,或者接受之后,通过不同的方式再返还给弟子,赐给他的情况也是有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原理是什么?前面我们讲过这样的问题,因为如果我们想要解脱,想要成就,殊胜的佛果,殊胜的解脱果是没有任何贪求,没有任何执著的状态。对于上师来讲,他安住在佛的境界,他也是没有任何执著的,上师的心是属于圆满的智慧,圆满开放的状态。现在,如果我们也把所有执著的东西,都能够通过供养的方式放舍掉,其实表面上看放舍的是财物,但其实放舍的是执著,你所供养的东西越珍贵,就代表你所放弃的执著越大。

上师的状态,是安住在佛的状态,他的心性是完全开放的一种状态,我们的心是有执著的状态,有执著的状态和上师开放的状态就相应不了,没办法相应。殊胜的法界是这样清净,没有任何耽著的,上师的状态是没任何耽著的状态,我们要和上师相应,得到上师加持,我们就要把自己的心调整到相应的高度;如果我们的心有执著、贪执,就被这种贪执的状态束缚了,我们的心就没办法完全和上师开放的心相应。

为什么让我们放下?其实放下就是让我们的心逐渐逐渐和法界和佛性,和上师本性去相应的方式。这样的修法,已经是非常高的修法了。如果是刚刚入门的人就不能讲这些,就会说,供养的功德很大,如果你做一次供养,功德很大。都是这样的教导。对于已经准备进密乘的修行人,可能前面共同乘、大乘的显宗的发心,都是有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再给他讲这些甚深的教言,他就能够懂得这里面的道理。如果不懂得这里面的道理,就觉得把所有的东西都供养了,我怎么办?

其实,这个地方讲,“欲求无尽果位”,他是欲求无尽果位的人,他的根基、根性、法器,应该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如果这个弟子他不是欲求无尽果位的人,他如果只是欲求后世的善趣,只是欲求发一些财,这个时候教言就完全不一样,绝对不会说你把所有的东西都要供养佛,供养上师,而只会说:你拿一部分来供养,功德很大很大。因为他只是求一些有漏的、无常的、暂时的人天果报,他不需要很多殊胜的因缘,遇到殊胜的对境他只要做一些供养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果报。

但是,你要求无尽的果位,果位是无尽的,你也必须要相应于果位做无尽的因。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因为你求的果是究竟的,所以你要相应果去做因;再反过来讲,如果我们做因的时候,只是对上师有一部分的信心,只是愿意供养一部分自己稍微喜欢的东西,或者将不喜欢的东西供养,那么这个因就很小。因很小,得到的果就很小,做的因很小,却想要得到无尽的果位,因和果之间就不对等,就不是真正的正因和正果的关系。你的想法是想要得到无尽的果,但是你所做的因,是很小很小的因,这个因怎么可能成就殊胜的果位?是不可能的事情。想要欲求无尽果位的真正密乘根基的人,到达这个阶段的时候应该要这样做。

当然我们也不要有任何压力——我现在是不是要考虑把所有的东西供养?其实不需要勉强,如果达到了某种阶段,即将要成熟的时候就可以。当然如果你已经成佛了,就不需要了。如果你给弟子做示现你可以把所有的东西供养。你达到标准的时候不用做,而且刚开始学的时候也不用做,你达到差不多了,马上要突破的时候,就需要这样做。

我们慢慢培养我们的善根、信心,一点一点的舍。佛法当中就有这种殊胜的善巧,它不是让我们一步到位,如果是一步到位可能很多人纷纷就退下去了,根本做不到,这些条件、这些标准太严格,太苛刻,根本做不到,但这是次第次第的。真正来讲,如果自己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真的从内心当中完完全全有一种放舍状态,这个时候说明明他的善根福德,他的根基意乐已经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了。当然比较高的层次也不是一下子就来了,也是逐渐逐渐来的,他可能修了很多世很多世,到了现在,有了这个境界,而我们可能是刚刚开始修不久,所以,我们和他没法比,也不用去攀比。

我们现在跟随自己的境界,按照上师的讲法,慢慢地闻思修,供养一点点,让自己的心量逐渐提高,让自己的福德逐渐增长,到了一定阶段的时候,自己可以做的时候,那就可以。自己如果真的到了那种根基的时候,上师也许会有这种要求;但是如果自己没有到达那种根基,上师绝对不会这样。如果他是真正具有有前面所讲的慈悲心,具有证悟的,或者不一定证悟,但是具有慈悲心的,具有贤善人品的上师,他是绝对不想看到弟子通过这样的方式却达不到殊胜目的,修行也增长不了,而且还有可能后悔的情况,他绝对不愿意看到这样,所以绝对不要求你全部供养。

现在很多道友可能还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所以上师对我们也没有这样要求。我们要知道这个道理是这样的,应该逐渐逐渐靠近它,但现在来讲,有些人可能做得到,有些人可能做不到,不管怎么样,按照自己的境界,逐渐逐渐去做就可以了。

“供养上师即等同,恒时供养一切佛。”供养上师实际上等同恒时供养一切诸佛。因为前面我们讲了,上师是三宝的总集,是十方三世诸佛的总集,三根本的总集。如果能够了知,我们观上师一尊就是观了所有的佛菩萨了,如果有信心,给上师供养就相当于供养所有的佛一样。恒时供养上师就等同于恒时供养一切佛。

“供养上师乃福田,积累资粮成佛果。”供养上师是殊胜的福田,可以很迅速的积累成就佛果的因缘,圆满成佛的资粮。

因和果肯定是要相顺的,如果没有因,什么都不修,什么都不做,你想要获求即生成佛,或者想要很快得到成就,没有因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如果你的因是不正确的因也不行,或者你的因很弱也不行。

我们经常提醒:学习佛法的人一定要了解、通达因果的法则,因为不管是密乘、大乘显宗,还是共同乘,都是按照因果的法则运转的。我们现在有什么样的因,以后就会有什么样的果。如果我们具足的是小乘的因,比如说我们发心是自己一个人解脱,然后持戒,因是这个,果肯定就是相应于小乘的果了。

如果你发的是菩提心,果肯定是菩萨果;如果因是作为密乘修行者的因,果肯定是很迅速得到密乘的果位;如果我们的发心,就是为了得到人天善趣,怎么样捞一个高官来当等等,如果是这样的发心,果肯定是轮回的果,毫无疑问。

因果的法则,因缘的法则对我们的修行是非常非常关键的,如果现在我们经常做杀生,偷盗,邪淫这样的因,果肯定就是恶趣。所以,修行者内心当中必须深刻通达因果的法则。如果通达了因果法则就会经常观察——现在我的心到底是什么心?我现在发的菩提心是真实的吗?我现在的出离心是真实的吗?我现在所做的修法是真实的吗?如果自己内心当中对因果的法则,因缘的法则产生了很深的定解,所有的修行就不可能是装样子,不可能浮于表面,因为你再怎么装反正你的因就是这个,你的因的深度就是这么一点点,你的果不可能广大。

如果你了解这一点,就知道修行必须要认认真真地修,因为只有认认真真地修,这个因才是殊胜的因,才是正因,你的因实在,它的果才能实在,你修的时候,你的因浮于表面,果肯定是得不到的。如果通达这个道理,修行就不是为谁而修了,不是说,我在道友面前我有面子去修,或者我在上师面前装作我很有修行的样子,很听话的样子,这些都没有用了,你骗谁嘛!可能是骗了其他人,但是你自己没有去做好的因缘,你是得不到果的。

真正通达之后,你顶礼时,如果所有顶礼的善心都具足,这个顶礼顶下去,果就是一个真实的果;如果顶礼的时候胡思乱想,或者干脆就不顶礼,你没有这个因,就没有这个果。听法也是这样的,讲考也是这样的。反正你认认真真去准备了,而不是为了敷衍讲考的法师,的的确确自己讲考的发心很正确,准备得很充分,像这样讲考的法供养就是真实的,你的功德就很实在,因就很实在的缘故。你如果只是为了应付,为了应付的心本身就不对了,然后即便你做了,时间也花了,但是你的果可能是虚浮的,毫无疑问。

了知了之后,放生的时候就好好放生,修法的时候好好修法,把所有该做的做好。当然完完全全的做好也不一定,初学者也不一定马上做得到,但是,尽自己的能力,把能够做到的尽量一步步的做好,做实在,像这样自己的修行慢慢就能真正升上去。

所以,真正要提高自己的修行就要对因果法则有发自内心的诚信,了知了如是的因就是如是的果,你具足什么样的因就是什么果,如果你的因是假的因,你的果就是假的果,或者根本没有果。如果你一步一步去做,真正的因全部到位了,果就会一步一步显现。

如果你的因圆满具足了,你不求,果都会有。如果你的因是很虚的因,或者你的因是很少的因,你虽然天天在想:请本尊赐给我悉地,请上师赐给我加持,请佛陀给我加持。但是你没有因,就好像农夫根本没有播种子,他天天在祈求:我一定要丰收,一定要丰收!像这样也不行,是不可能的事情。

有了因你祈祷很快就会来,因具足你不祈祷也绝对会来。但是,你如果没有做这些因,或者你的因很少很少,你天天去佛菩萨面前供养祈祷:保佑我发财,保佑我发财!但是如果没有因,没有办法成办。佛菩萨的悲心是无量的,如果没有因就可以成办,那么佛菩萨绝对会没有任何条件的赐给所有人财富,赐给所有人成就。但是没有因佛菩萨没办法赐予果,做不到的。

所以,如果我们自己想要得到果,一定要具足因,因上面一定要去落实,一定要非常非常踏实地闻、思、修。

“积累资粮成佛果”,上师是非常殊胜的福田,如果经常通过非常清净的信心,坚实的信心去祈祷、去供养,自己积累成佛果的速度也就非常迅猛了。

己二(视为佛陀)分二:一、视为佛陀;二、于师身影等亦禁止不敬。

  庚一、视为佛陀:  

即把上师视为佛陀。

具有慈悲慷慨施,戒忍功德之弟子,

上师与佛金刚持,切莫观为异体也。

字面意思讲:具有慈悲心、具有慷慨布施秉性的,具有清净戒律的,具有安忍功德的弟子们,千万不要把上师和金刚持佛观为不同的他体。教诫我们应该把上师观为佛陀,二者无二无别。

慈悲、慷慨布施、戒律和安忍是弟子应该具有的法相,合格的弟子应该具有如是的功德。

第一,“慈悲”,一定要具有慈悲心。为什么一定要有慈悲心?因为金刚乘密乘是属于大乘的修法,没有慈悲心的大乘是根本没有的。没有慈悲心,对众生也不慈爱,也不想给众生安乐,也不想拔除众生痛苦,这样的大乘弟子哪里也找不到。

如果一个大乘弟子相续当中没有具备慈悲心,虽然他可能修法的时间很长,念很多咒语,但是他因为缺少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缘的缘故,他所修的这些法,所念的咒语,可以成为以后某种安乐的因,但是不会成为大乘的因,也不会成为密乘的因。因为是不是成为密乘、大乘,主要是看自己内心当中有没有大悲心或者菩提心,如果连慈悲心都没有,要修金刚乘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是第一个要具有慈悲。

第二,“慷慨施”,要慷慨布施。对于自己的财物没有自私自利心,经常把自己的身体、受用,还有一切的善根,都回向给众生:善根资粮回向给众生;自己的身体去帮助众生,让众生获得利益;自己的受用也是经常布施给众生。

内心当中应该慷慨,如果你的内心当中不喜欢布施,没有慷慨的功德,就说明你对这些东西抓得很紧。这种狭隘的心胸,不可能产生很广大的证悟,不可能容纳很广大的大乘,根本不可能修持殊胜的大乘修法、密乘修法。自己的过失很多,我们看不到,反而想:为什么我修了这么长时间了,还没有得到感应?我修了这么长时间还没有得到成就,是不是法有问题?是不是上师有什么问题?是不是道友有什么问题?是不是道场有什么问题?就开始观察这些,从来不观察是不是我自己有什么问题。

作为一个修行者,必须要有自己相应的功德,相应的法相。如果修了很长时间没有得到感应,或者没有产生什么功德证悟,一定要往内观——我们的慈悲心是不是有了,我们对财富对名声对善根是不是抓得很紧,一点都不放,不愿意把善根回向给众生,不愿意把这些受用布施给众生。如果是这样,这些条件不具足,我们应该再返回头来在因上面多做改变,经常调伏自己的心,多修慈悲心,多观修布施的功德,多观修守护财富的过患。慢慢自己很坚固的心融化掉了,自己抓住财富、名声紧紧不放的手松开掉了,慢慢我们的功德也就来了。这是慷慨布施。

第三,“戒”,作为弟子来讲,要守护很清净的戒律。从修密乘的角度来讲,密乘戒当然很重要,但是这个地方作为密乘弟子的前方便,基本上是讲菩萨戒,还有别解脱戒应该守护得很清净。因为戒律主要的功用就是要止恶防非,遮止我们做大的罪业,比如说不杀生,就遮止掉有很大罪业的杀生;守护不偷盗,很大的偷盗的罪业就遮止了,守护不邪淫,邪淫的罪业就遮止了。我们守的戒律越多,遮止的罪业就越多。

如果遮止的罪业很多,你内心当中就会很清净,内心一清净,清净的功德就会显现。上师的加持就像天空中的月亮一样,自己的心就像水一样,上师的加持月影能不能显在你的心中,关键看你内心的水够不够清净,如果水很清净,月影就会很清晰地显现。所以,如果我们的心很清净,所有的禅定,很多种功德,自然而然就会在我们的心中显出来。

而让我们心得以清净,不要染污罪业的很直接的方便就是持戒,如果我们的戒律守持得很清净,就遮止了很多罪业,修行就比较容易成就。从这方面我们也知道,相对居士来讲,出家比丘更容易成就,原因是什么?他守的戒律多,遮止的罪业就多,相对来讲他内心就更清净,也就更容易相应。原理是这样的。

居士守护的戒律不多,一方面来讲,他要比比丘自由很多,很多比丘不能做的事情,居士可以做,但是遮止的罪业就少。因为他守持的戒律就这么几条,他守持戒律少,遮止的罪业也就少,内心当中还有很多罪业没办法通过守戒的方式排遣掉,因此还要花很多的时间精力去对治内心当中产生的这些罪业。所以,他想要获得证悟,从这个角度来讲就会慢。当然我们不排除,居士里面修得好的,不能和出家人里面修得差的比,不是一个等次的不用比。

但是一般来讲,守戒律多的人成就快,原理是这样的。如果再加上守了菩萨戒,就进一步细化了你的心,内心当中必须要清净,你的菩萨戒守得很清净,内心的起心动念都要考虑众生。因为菩萨戒很多都是不要伤害众生,要打破自私自利的教义。所以,如果菩萨戒守得很清净,你内心当中自私自利的心是很少的,当然就很容易和大乘的修法相应了。

大乘的修法就是利他的,如果你内心当中菩萨戒守得清净,大乘利他的功德就很容易产生。所以,原则性来讲,守的戒律越多越清净,生起感应、得到功德就越快,肯定是这样的。作为一个修行人,戒律是非常关键的。

第四,“忍”,安忍。其他众生对自己做的伤害要安忍;还有修法方面需要苦行也要安忍。比如我们修五加行的时候,顶礼很累,或者念百字明的时候,念也念不动,好像舌头转不了,很累很累,有的时候觉得念百字明、念长咒比磕头还要累,自己的舌头转不动的感觉。其实要坚持,这也是一种苦行。

我们不能说,念不动,干脆就明天再念,明天其实情况差不多,还是这样的,干脆又推到明天,这样一直修不完。不管怎么样,再累我也要坚持,稍微休息一下,就又开始,如果这样安忍,功德就能增长了。如果你稍微一累就放弃了,没有安忍心,功德怎么累积?时间是有限的,一天天空耗过去,你还想很快解脱,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在很痛苦的时候要安忍,要坚持修。坚持修、为法苦行本身就可以清净罪障,如果你能够坚持,罪障很快就可以清净。这是具有安忍功德的弟子。

“上师与佛金刚持,切莫观为异体也。”金刚持就是指佛陀,“法身普贤王,报身金刚持。”有这样的讲法。具有以上条件的弟子,把上师和金刚持佛切莫观为他体,不要观为上师是上师,佛陀是佛陀,二者之间毫无关系,千万不要这样观修。

应该把二者观为一体,其实本来也就是一体的。为什么是一体呢?

作为一个凡夫人,佛陀的法身是根本看不到的,不要说凡夫人,就连菩萨也见不到佛陀的法身。我们见不到佛陀的法身,能不能见佛陀的报身?佛陀的报身我们也见不到,为什么?在很多论典当中讲了,只有初地以上的菩萨能见佛的报身。所以报身我们也见不到,只有见化身。一般来讲,普通人能见到化身,但是殊胜的化身,我们现在也见不到了,比如本师释迦牟尼佛是属于殊胜的化身,但是他已经入灭了。

所以,我们只能见到佛陀的幻化身,就是化现成金刚上师的化身,每个时代都会有化现。而殊胜的化身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整个这一期教法,从迦叶佛入灭一直到弥勒佛出世之间,在世间当中就这一尊佛显现三十二相,八十随行好,显现十二相成道,而且只有在这个时间段当中的八十一年佛陀出世。八十一年是非常非常短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们没有遇到(估计是没遇到,如果遇到,不会像现在这样的)。

但是佛陀大慈大悲,没有因为入灭了就不管了,不会说——反正该做的事情做完了,八十一年我的任务完成了,然后入灭,什么都不管。佛陀的悲心不会这样的,佛陀的大悲心是——我入灭了,我还会示现化身,没有见到佛陀的众生,在他们面前示现化身,一代一代的示现。示现到现在我们终于遇到了,遇到大恩上师了。

大恩上师其实就是针对见不到佛法身的,见不到佛报身的,或者见不到金刚持,见不到殊胜化身释迦牟尼佛的后代的痛苦的弟子,为了引导他们解脱,示现在我们面前的。

大恩金刚上师示现在我们面前,直接调化我们。其实佛陀在世时的调化的方式和大恩上师调化我们的方式一模一样,没什么差别的。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把上师和佛看成他体,如果看成他体有很大的过失。

但是有的时候,我们想,虽然上师是佛,但是你看佛陀显现的相好这么圆满,为什么现在自己的上师显现成这样?上师显现成什么样子,他和弟子的福德有关。

释迦牟尼佛时代的弟子他们的上师是谁?他们的上师就是释迦牟尼佛。这些弟子的上师能够在他们面前显现释迦牟尼佛,因为那个时代人们的福德很深厚,福德越深厚,心越清净,他面前所显现的佛的化身也就越庄严越完美。越来越往后,像我们的上师,病也多,有的时候看起来好像很多地方感觉没那么完美。尤其是和释迦牟尼佛比较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是这样的,上师是这样的,身高也好,身体也好,很多很多方面我们觉得都不满意。这就恰恰说明我们自己的相续不清净,如果我们的心很清净,福报很圆满,跟随自己的福报显现的上师就越来越庄严,越来越圆满。

上师是跟随所化的弟子做示现,你是什么根基他就随你的根基显现成这样。就好像水器是什么样,它显现的月影就是什么样,跟随水器而显现:水很浑显现的月影就看不清楚;如果水很清净,月影就很清楚。所以说如果我们的心很清净,显现在我们面前的上师,那就全部都是功德,没有一点过失。

虽然都是同样一个上师显现在我们面前,但是弟子当中,有些弟子的信心很强烈,他说,我看不到上师的过失。而有些人说:这个上师今天又有过失,今天讲法哪个地方又讲错了,字都没读准,应该读那个音,我都知道上师不知道;又出了什么一个过失,说话很结巴,不连贯……。他天天看过失,为什么?他的心不清净,在他面前显现的上师怎么样都不如他的意。

但是,有信心的人,在同一个经堂里面闻法却一直合掌听上师讲法,觉得每一句都是甘露教言,上师开个玩笑都是佛在开玩笑,全都是生信心的。这是不一样的。

所以,有什么样的相续就会感召什么样的上师,佛的功德从来都没变的。不会说——越往后佛的化身的功德越来越消失,每隔一百年功德消失一成,再过一百年功德又消失一成,最后到我们这儿,两千五百年过了,就剩一点点功德了,我们就这么倒霉!不是这样的,他的功德永远是不会变的。

只不过是越往后,我们的信心很差,福报很差,罪障很深重,所以虽然是同样的佛显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看不出很超胜的地方。但是,也不影响他的佛功德,我们要生起信心,要知道他显现的样子和他真正的功德不对等的,虽然显现上是一个凡夫人的样子,其实他内心当中是真正的佛。

在释迦牟尼佛时代,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把佛陀看成像偶像那样完美。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在有些业障很深重的人面前,就显现皮肤很黑、很粗糙,很丑,他看到就是这样的,不是故意诽谤,因为他业障很重。《观佛三昧海》当中讲,有一些释迦佛种姓的人,他看佛就是九种丑相,皮肤像煤炭一样黑,很粗糙很丑。然后他就开始忏悔,忏悔之后再一看,佛陀皮肤就变灰了一点,再慢慢忏悔,最后就可以看到佛陀的相好。

在佛时代,有些人罪障很重,也看不到佛的功德这么圆满,像善星比丘、提婆达多,他们也是说看佛很狡诈,他就看不到功德。

如果没有信心,你在佛身边,在上师身边,也看不到他的功德;如果有信心,经常可以发现很多殊胜的功德、利益。所以说信心越大,得到加持越大,这是对等的。如果你天天怀疑,每天都在生邪见,你说得不到上师的加持,那是非常正确,因果就是这样的,一点都不冤枉。如果你天天信心很清净,经常这样观修,时间一长,肯定会得到加持,毫无疑问,绝对是这样的。

所以,虽然上师显现上面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是我们不要把上师和金刚持佛观为他体。其实上师相当于一面镜子一样,是我们内心的一个投影,内心是什么样,反射出来就是这样的。我们要知道上师就是佛,我看不到圆满的功德,主要是我自己的业障很深重,所以我要忏悔,越忏悔,功德就越来越增长。

把上师视为佛陀,这也有它的原理,如果我们知道原理之后再去观,就比较容易进入境界;如果不知道这些,要硬生生地观,强制性地去观,就有点困难。

庚二、于师身影等亦禁止不敬:

对于上师的身影等也要禁止不恭敬,必须要特别恭敬。对上师很恭敬,乃至于对于上师的影子,也要有一种表示恭敬的方法。

畏惧如毁佛塔罪,师影尚且不应跨,

鞋子座垫乘骑等,不能跨越何须言?

我们应该很畏惧犹如毁坏佛塔一样的罪业,因此,连上师的影子也不能够踩,不能够跨越;如果连影子也不能够踩,上师的鞋子、坐垫还有乘骑等等不能跨越,就何须言呢?就更加不用讲了。

这里全都是讲金刚上师,对自己的金刚上师要特别特别注意,自己要去见金刚上师之前,必须要作意:我今天要注意什么,千万不要乱说话,千万不要乱想,千万不要……。这些都要注意,提醒一下自己,去见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提起正念。我自己去见上师的时候,也是作意的,比如说要去开会的时候,路上就要想:今天说话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注意!一直给自己提醒,提醒之后,开会的时候就起作用了。

上师功德肯定是很大,绝对毫无疑问,我们凡夫人对上师不会明显的不恭敬。但是有些时候,内心当中会不恭敬,比如在上师骂人的时候。我们在佛学院经常挨骂,挨骂的时候就觉得上师今天为什么骂我?我没做什么错事。其实真正从道理上来讲,如果上师骂、呵斥,会遣除很多的罪障,通过这样方式很大的障碍就已经遣除掉了。但是凡夫人肯定喜欢赞叹:你很乖,你今天很好,你做得很好!自己觉得很舒服,如果骂几句就觉得特别不舒服。

大的邪见不会生,但是内心当中感觉不舒服,但如果提前提醒一下自己就非常好。做什么事情都一样,不单单是这个,平时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给自己刻意提醒一下:今天我一定要注意!一定要注意!如果有这个作意,到了那个场合当中,就会起一定作用。这方面我们也是要注意的。

“师影尚且不应跨”,首先我们要知道“如毁佛塔罪”。佛塔是代表佛陀的智慧,佛陀身语意当中意的所依就是佛塔。如果我们恭敬佛塔、转绕佛塔,见到佛塔就相当于见到佛的智慧一模一样。但是,如果我们生恶心,乃至把佛塔摧毁了,过失很大的。

过失大到什么程度?有的地方讲,摧毁佛塔的过失等同于近五无间罪。罪业分两等,一个是真正的五无间罪,一个是近五无间罪。近五无间罪就是接近五无间罪的过失,其中有一条就是毁坏佛塔,过失非常严重。如果我们在依止金刚上师的时候,不注意或者故意踩到上师的影子,跨越了上师的影子,就等同于毁坏佛塔的罪业,等同于近五无间罪。所以,我们应该畏惧这样的罪业,师影都不应该去踩踏。

还有上师的鞋子等等也应该这样恭敬。在学院上课的时候,有些时候我们会观察,上师进来讲课的时候,他把鞋脱到外面自己就进来了。如果不注意有可能就会踩到,因为后面的人根本不知道哪个是上师的鞋子。有些道友马上就把鞋子拣起来,放到一个踩不到的地方,看到之后就知道肯定是学过依止法的人,毫无疑问。

在佛学院专门有一位道友,上师一进来,他就把上师的鞋拿进来放到门后面,然后等上师讲完课之后,要出去的时候,他马上把鞋拿出去放到外面,像这样就避免了很多人无意当中踩踏。看到有道友这样做,很随喜,应该这样做。当然不知道无意当中踩踏上师想鞋子,不会有这么重的罪业,但是估计还是会有一点,因为对境太严厉了,还是有一定的过失,对他的修证还是会有影响。

上师的坐垫也不能随便跨来跨去、踩踏,这些行为不行。上师的乘骑,以前是马、轿子,现在就是车,都不能够跨越,何须言呢!

但是,有些时候也有开许的。比如,在经堂里面到处都是灯,哪个地方都是有影子的,这时候就麻烦了,站着不敢动,上师走了之后再敢动,因为动了可能就会踩到;有些时候出去,尤其是在太阳落山的时候,影子特别长,如果不注意就踩到了。特别害怕的,所以一定要观察。但有些时候也没办法,就请求上师开许,上师开许就没事了,踩了也不要紧。譬如,有的时候必须要踩坐垫,就要给上师讲一下,上师开许就可以。

以前,汉僧中有一个电工,他去给法王如意宝修电,但是修电的地方是在法王如意宝的床的上面,他怎么办呢?就对法王说:我要踩一下您的床。法王说:可以踩。这样就可以踩,这是开许的。一般来讲,法王如意宝的床谁敢踩?但是,这种情况没办法,只有请求开许,开许了之后就可以。

所以,师影不应该去踩踏,没办法的时候只有对上师讲:上师,实在没办法避免了,请求开许!这也是一种方法,上师开许了就不会有问题。

按理来讲,转塔转坛城,它的影子也不能够踩的。那么怎么办呢?在注释当中也讲了一种方法。在《毗奈耶经》当中讲,如果佛像有很多灰,必须要踩到佛像上面去扫灰,怎么办?还有打扫经堂,打扫佛塔,怎么办呢?佛陀在戒律当中讲,如果你必须要踩,就念一些偈颂,比如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一边念颂词,一边踩就可以。或者你念不了颂词,念咒语也可以,念“嗡班杂萨埵吽”或者念你的本尊心咒。一边念咒或者颂词,一边踩跨就没有过失,这里直接讲没有过失。

如果没有这些方便,我们会觉得没办法活了,好像怎么样都是造罪,而且过失这么大,毁坏佛塔罪!这怎么办?根本不敢跟上师出门了。佛法是活的,有开许的,佛陀知道这些行为有过失,但是也有开许,开许之后就不会有过失的。我们要把这些记住,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马上要回忆教言是怎么讲的,我应该怎么做,念咒语或者念颂词,或者请上师开许等等,如果这样就不会产生过失。

如果什么都不懂,随随便便去做,觉得:没什么吧!坐垫有什么不能跨的?一下跨过去。这样故意以轻毁心去做,过失更大。如果是无意之中跨了还好一点,但是你故意说:没啥,反正就是一双鞋子,跨过去踩一踩也无所谓。如果是这样,过失就会很大的,这就是缘起的规律。有的时候我们觉得没有什么,其实它的过失很大;有些时候我们觉得非常非常严重的过失,真正来讲没什么大不了的,很小很小的事情,反而觉得非常严重。

所以这些取舍的道理必须要学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什么是佛智慧面前观察的,什么是我们的分别念想出来的,什么情况下有过失,什么情况下没有过失,怎么避免这些过失,其实这些在经典论典当中讲了很多。

我在上师身边的时候,有一些弟子问上师问题,上师经常会骂,上师说:“这些问题佛经论典当中讲得这么清楚,你自己不去看,天天来问这些问题!”有时候说:“我讲法的时候早就讲了很多次了,你听法的时候干什么了?”有些时候就会这样骂,骂了之后,他就会回去看书。并不是说不能问问题,实在不知道,或者有些时候忘掉了,问一下其实也可以。上师骂一下也可以,上师骂一下也消业。

有些时候我们说今天得到上师猛咒加持(众笑)!真正来讲,是猛咒加持,因为《前行》当中讲,阿底峡尊者说上师的呵斥就像猛咒加持一样,猛咒一念的时候,很多障碍就直接消除了。所以,上师骂了之后就像得到猛咒加持的力量一模一样。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篇文章,一个佛学院道友写的翻车的经过,是这样的:那天早上,大恩上师和慈诚罗珠堪布轮流骂,没有任何的兆头,就是骂,一直骂;吃饭的时候也一直骂一直骂,骂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翻了车,后来他知道,如果不是上师一直骂,肯定当时就已经到后世去了。

有些很大的障碍,不以这样很猛烈的方式是根本遣除不掉的,没办法遣除掉。所以,如果有些时候上师无因无缘骂你,按理来讲你应该非常高兴,但是真正被骂的时候,还是觉得很难受。你做错事情上师骂你肯定是应该的,但是,尤其是在没有做错事情,而且你觉得表现很优异的这段时间,如果上师骂你:第一,折服你的傲慢心,你太傲慢了话你不知道自己是谁,你不知道自己是这么傲慢,骂你一次你就知道——我还是一个凡夫人;第二,骂你肯定是要遣除你的违缘障碍,你的违缘通过你自己的力量根本遣除不掉,上师这样骂了之后,就遣除掉了。长时间依止上师,经常在上师身边,经常会有这样的机会的。

当然也可能是自己做事情不善巧,有些时候的的确确感觉很委屈,为什么今天上师骂?明明不是我的错。其实真正来讲,是上师的悲心很大,如果上师没有悲心,不会这样做的。上师的悲心越大,他越会这样做;如果是没有悲心的人,他没有勇气这样做。如果有悲心,他不管怎样反正是为了弟子好,而且他有智慧观察,他这样骂就像猛咒加持一样,对我们来讲非常非常有必要的。这些道理我们都要知道,到需要用的时候比较方便,这些都很实用的。

我们依止金刚上师,当然从大的方面来讲,信心、祈祷,必不可少,但是这些细节方面,应该做的,什么时候要做,什么时候要开许的,必须要学。

前面我们讲必须要多看书,因为在法本里面很多很多道理,自己学了之后就懂怎么做,也可以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懂了之后,修学佛法就会越来越如理如法。下面讲第三依教奉行。

己三、依教奉行:

大智慧者以喜心,听从上师之言教,

合理之事若无力,禀师无能为力也。

由依上师而获得,悉地善趣及安乐,

是故一切精勤者,切莫违背师言教。

具有大智慧的人应该以欢喜心来听从上师的教言:合理的事情,如果没有能力成办,就启禀上师说我没有能力成办,这样就不会有过失;因为依靠上师可以获得种种共同和不共同的悉地,还有善趣和安乐的缘故,所以一切精勤修行佛法的人,不要违背上师的教言。

总的科判是依教奉行。其实在所有的依止法当中,依教奉行是占很重要的地位的,整个依止法,基本上就是依教奉行的教言。有的时候依教奉行是依靠佛陀的教言而行持,当然这个地方是依靠上师的教言而行持,因为上师是佛的代表,是佛的化现,应该依教奉行。

“大智慧者”就是智慧广大的弟子。“以喜心,”听从上师的教言不是被逼无奈,自己很不想做,但是上师这样说了必须要做,很无奈的去做,像这样就不是这里面所讲的真正的依教奉行。这里面依教奉行是以欢喜心去听从上师之言教。

这里面也分几种情况:第一种,上师所吩咐的事情是合理的,符合佛经、论典,符合善法的规则,而且自己可以做得到的,像这样的情况自己就非常欢喜的,高高兴兴尽力去成办。

第二种,上师吩咐的事情是合理的,但是自己做不到,自己没有能力怎么办呢?我没有能力做到,会不会违背上师的言教?这个地方讲了,“合理之事若无力,禀师无能为力也”,如果没有能力怎么办?就对自己的上师讲,这个事情我做不到以及做不到的原因。讲了之后不做,就不会有过失。

第三种,上师吩咐的事情是非法的事情。如果上师吩咐的事情是非法的事情不做没有过失,对上师说,这个事情不能做,因为违背佛经的缘故不能做。不做也不会有过失。

续部当中也是这样讲的:“吩咐不善业,陈述而放下。”如果上师吩咐自己做杀生、偷盗、邪淫这些事情,虽然是上师吩咐的,但是给上师陈述原因,讲完之后就放下,不做也没有过失。还有在显宗经典《宝云经》中亦云:“于善法随从而行,于不善法不随而行。”如果是善法,自己应该随从而行,如果是不善法就不要随从而行。

如果上师吩咐自己做这些恶业、非法,自己虽然不做,但也不要生邪见,底线就是不能生邪见,不要因为上师吩咐我去做一个非法的事情,依靠这个缘由就对上师生邪见,或者信口开河指责上师的过失。不能这样,你可以陈述,可以不做,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原因生邪见,不生邪见不诽谤就是这里面的底线,不能违越的。你可以不做,不做没有过失,但是你不能诽谤,因为有可能是有某种密意的,你要这样去想。

我们学习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一些怀疑或者想法,像《大圆满前行》里面讲的依止法,帝洛巴尊者让那若巴去偷稀饭,抢新媳妇,或者偷钱,经常搞这些事情;玛尔巴尊者让米拉日巴尊者放咒:那个地方的人对我的弟子很不好,弟子带了大批供养来供养我的时候,被他们抢光了,你必须要给他们下冰雹、放咒。这不是造罪吗?按照这里面的标准来讲,是不是也不应该做?

缘这个问题有的道友问了上师,但是上师当时什么原因没有回答。我自己分析,可以大概按照自己的想法分成两个阶段、两个层次来分析。

第一阶段,这里面所讲的是共同的方法,普遍的做法,如果你这样做不会有过失的。比如说我们对上师的信心不是很强烈的时候,或者我们修行还没有达到高级阶段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因为如果我们按照《大圆满前行》那个标准,上师吩咐你做,你必须要做,你不做的话,就违背上师的教言,得不到解脱,有很大的过失。像这样对修密乘的人来讲,就很纠结:一方面不愿意做,杀生、偷盗、邪淫肯定是不能做的;一方面是上师吩咐的。这怎么办?

《事师五十颂》当中讲得很清楚:这地方讲,如果是非法的事情,可以不做,这是佛陀在续部、经典当中讲的,可以不做的;或者虽然是合法的事、合理的事,但是我没有能力做,也可以不做。

比如,上师说:“我要修一个佛塔,造价一亿元,你来给我出两千万。”这是个好事情,上师吩咐的这件事情也是为了佛法,为了众生的福祉,但是我没有能力,没这么多钱,跟上师讲:“我没这么多钱,可不可以少出一点?”如果这样给上师陈述了,把理由讲清楚,是没有过失的。

针对一些初学的人,或者自己的信心、修行还没有到高级阶段的时候,就应该以此作为标准:如果做不到,可以说做不到;如果是非法的事情直接说不做。不做也不会违背上师的教言。

所以我们要学习,如果不学习自己就会很被动,或者非常痛苦,怎么办呢?一方面是上师吩咐,一方面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如果是这种情况,这里面讲就可以陈述,不做非法的事情也是可以的。

第二阶段,到了比较高的层次,上师也是毫无疑问的大调伏者,弟子的信心是非常坚固的,而且上师有很大的必要。比如,玛尔巴尊者说,我让弟子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清净他业障的必要,每件事情都让他灰心,每件事情都让他伤心,就是让他清净罪业。

但是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很难讲,我们要考虑:上师是不是玛尔巴,我们是不是米拉日巴?或者上师是不是帝洛巴,我们是不是那若巴?我们现在是一个初学者,很多时候连基本因果的正见都做不到,让我们去做非法的事情,肯定没有境界去摄受,没有这么大的智慧、精进、福报、信心去摄受。这个时候修行会崩溃掉,没办法修行了。这就说明应该按照前面的标准。

如果上师的的确确是毫无争议的成就者,自己对上师信心也特别大,信心已经到达了那个高度,自己知道上师的密意,什么事情都是为了调伏众生。有这么强的信心,不管吩咐的是不是恶业,你都可以做。俄巴上师让米拉日巴降雹,杀了很多动物,有小老鼠、鸟雀等等,他拾了很多动物尸体包在衣服里面,一路走一路哭,把它们堆在上师面前,意思是说:你看,今天造了这么大罪业!上师一弹指,所有的动物复活了,走的走,飞的飞,都跑掉了。上师说:以我的加持力,在你成佛之前,所有这些旁生不会堕恶趣,我保证。这个时候米拉日巴尊者就后悔杀少了,早知道这样,多杀一点多好(众笑)。

像这样的情况那就是另当别论了,是特殊情况,是有必要的,这个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有伤害,但其实对众生的利益特别大。像玛尔巴尊者那样的成就者,米拉日巴尊者按照他吩咐去降雹,去放咒,即便是死掉了一些人,但是这些人都会被他超度掉,他是有这么大的把握的。帝洛巴尊者经常吃鱼,这些鱼都被他超度掉了。所以,有这样的必要性,有这样的把握也可以。

但是如果没达到这个高度之前,按照标准取舍非常好。为什么《前行》当中讲我们一定要观察好上师?如果你没有观察好,然后你又对上师迷信,上师不管吩咐什么你都去做,也不知道这里面开许的地方、遮止的地方,不管好事、恶事都要做,这样就非常危险的。如果你遇到的上师是证悟者还好,如果不是证悟者,让你做这些非法的事情,真的是非常非常危险的,完完全全把你的信心,把你一生的修行全部废掉。这样的人也是有的。

一般来讲比较普遍的、共同的就按照这里面去做,绝对是非常非常把稳的。颂词是这样讲的,宗喀巴大师的注释也是这样讲的,续部教证是这样讲的,经典是这样讲的,大恩上师在《事师五十颂》讲记当中也是这样讲的。所以,我们按照这样去取舍就没有问题。

当我们什么时候真正觉得自己修行到了很高层次的时候,或者是上师让你超越善恶的分别念。那若巴尊者在依止帝洛巴尊者之前,已经是那烂陀寺的班智达,很厉害的班智达,他不可能不懂因果取舍。他的内心当中有善恶分别,按照自己的能力超越善恶的执著很慢,有的时候通过这些非法的事情一下子就超越掉了,就知道善和恶就是一种分别念而已。

如果要超越分别念,上师会让你做非法行,但是这种标准已经是很高了,我们什么时候要超越分别念?密乘当中行持禁行,那个时候要超越你的分别念,比如说为了超越清净的和不清净的分别念,清净的食物和不清净的大便都要去享用的,这个时候就到了要超越分别念的标准了。

我们内心当中干净和不干净、善和恶的执著很重。引导我们修行的过程当中,初级阶段善法很重要,但是究竟来讲,善是观待恶的,它是一种执著,如果你不放弃执著没办法完完全全证悟佛的境界。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讲,一开始就超越善恶分别念是做不到的。很多经典当中引导我们发善心,发菩提心,要取舍善恶,是绝对必要的,我们现在达不到那种很高的标准。

当我们修行到达了一定程度的时候,空性的智慧生起来了,很多功德生起来了,但是就是善恶的执著打不破,觉得这是善,那是恶,如果做了恶事怎么办?打不破的时候,有的时候就采用强制性的方法,要不然是上师让你做一些事情,要不然是你自己去做一些禁行。印度八十大成就者当中,很多以前都是出家人,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就要去做一些疯狂的行为,超越很微细的执著。但是这种微细的执著对很多人来讲是遥不可及的,现在我们根本不需要去考虑这个问题。

如果有必要性,可能上师也会让你去偷稀饭,去做什么非法的事情。如果没有达到这种高度,我们要按照这里面讲的去做,绝对是非常非常保险的。我们要知道这个问题。

“由依上师而获得”,依靠上师就可以获得一切的悉地。悉地是梵语,就是成就的意思,就是所有的共同成就、不共同成就其实都可以通过精进依止上师获得;还有依止上师作取舍修行之后,善趣、安乐都可以获得,所以说一切精勤者,“切莫违背师言教”,不要违背上师的教言。这方面对我们来讲非常关键。上师让我们听法,现阶段大家好好的闻思,应该学什么法就学什么法,有时间念咒语,经常性要祈祷,打坐,这些其实都是上师的言教。

从某个角度来讲,现在我们的上师显现上都是很标准的善知识的形象,没有示现很疯狂的行为。如果真的示现疯狂行为,可能很多人根本接受不了,会非常容易生邪见。现在我们大恩上师已经显现得非常清净,非常如法了,如果还生邪见,经常看不惯,就要注意了,要忏悔,可能是自己心不清净,多观察自己的内心。

有些道友很羡慕米拉日巴尊者——什么时候我遇到这样的上师就好了!如果真正遇到了,还不知道怎么办呢,可能第二天就跑掉了,因为一般人根本受不了。玛尔巴尊者最后讲:像帝洛巴尊者调伏那若巴尊者、我调伏你的方式以后不要用了,因为一般人受不了,这是对于上根利智者的很的调伏方式。

一般人慢慢来就可以,按照上师的教言闻思修行,密宗的很多行为你不要去做,做了之后对我们没什么帮助。上师说,有些学密宗的人觉得,要学密宗必须要改变装束,去尸陀林里面捡很多头盖骨放到家里面。上师说,这其实没什么必要性。有些天灵盖很不吉祥的,放在家里面会带来很多违缘。里面的讲究非常多,虽然唐卡里面画天灵盖,但是,一般的人不要去碰这些东西,自己没有功德,没有能力,放在家里面会招来很多违缘,没有任何必要性。

上师教诫我们要如理如法守戒律、闻思,有很多人听不进去,觉得这个上师没什么特色,天天让我们听课、闻思修、取舍,没有比较刺激的教言。但是,这些教言非常适合我们一般的众生,慢慢循序渐进修行是非常保险把稳的,保护我们的身语意。

上师的教言我们一定要重视。没有听过上师很多教言的还要继续听,继续闻思,已经听了很多教言的,还要继续听,我们依止上师并不是几年的事情,而是一辈子的事情。上师要求我们闻思,到一定时间进密法班修密法等等,我们就按照这个安排慢慢去做就行了。上师他的大悲心的缘故不可能把我们往歧路上带,他的智慧的缘故,不可能看不到我们的根基,所以,我们自己就不要有很多的想法,就按照上师的教言去做,该闻思,该去修行,就慢慢去做。现在好像看不出什么功德,但是,在几年当中我们没有出任何问题这就是一个功德,我是这样想的。

在佛学院,大恩上师调化的弟子,有很多弟子没有任何的名声,也没有任何的神通,没有任何的证悟,但是他们就一直呆在大恩上师身边,非常平静的依止上师,,每天都在增长听法的功德,念咒的功德,功德每天都在增长。而有些觉得平淡的人,出去要不了多久相续就失坏了,出现很多的麻烦,很多的过失,很多的违缘,当然也不是说百分之百都这样。

我们能够慢慢走下去,在此期间不出什么事情,还在不断地累积功德,其实就是很好的方式,某种情况下也是很好的成就,是对我们很好的保护。不管怎么样,学得好也好,学得不好也好,不要脱离这个团队,学得差一点也不要紧,但是这个团队上师一直在护持,很多道友一直在护持。即便是你几年下来没有学到任何东西,但是你在几年当中肯定少造了很多很多罪业,如果你脱离这个团队出去了,没有什么约束,觉得终于自由了。自由可能自由一点,但是罪业可能源源不断地就来了。团队有团队的加持力,因此,我们自己还是要经常依止团体学习,其他还在单打独斗的道友,要千方百计的劝他们进入这个团体,依止上师系统地学习,其实,这对我们修学佛法来讲是非常非常有必要的。

以上就是不要违背上师的言教,上师的言教就是让我们好好的学,这是非常关键的。

己四、如何对待上师之物品与眷属:

对于上师的物品、上师的眷属怎么对待呢?

上师财物护如命,师爱之人亦如师,

师之眷属如亲友,专心致志恒思维。

上师的财物,要如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保护;对待上师喜爱的人,要像对待上师一样;上师的眷属,要犹如亲友一样去对待,通过专心致志的方式去思维,去实行。

上师的财物要护如命,我们对自己的生命怎么样保护的,对上师的财物也是这样去保护,不要随便浪费上师的财物。有些道友是直接和上师的财物接触的,有的做上师的侍者,有的给上师管理财物,就要非常重视对上师的财物的保护。我们直接接触不到上师的财物,但是这些法本、光盘,是上师用自己的财物去流通下来的,我们在保管的时候不要随随便便浪费掉,如果因为自己的疏忽没有把管理好,还是有一定过失。所以,我们要当作很重要的事情,要很重视,这个地方讲,要犹如保护自己生命一样保护上师的财物。

“师爱之人亦如师”,如果上师是一个在家的金刚上师,他肯定有妻子,有儿子,如果上师显现上对妻子、儿子特别喜欢,我们对他们也要像对待上师一样恭敬。

“师之眷属如亲友”,上师的眷属,比如上师的侍者,现在上师的司机,给上师管理财物的这些人。上师的眷属,我们要犹如亲友一样对待。对于上师身边的这些人,他可能没有什么功德,也许我们看起来他还有什么过失,但是他毕竟是上师眷属的缘故,经常在上师身边做事情,我们还是要注意,不能像对待一般的人一样,应该犹如亲友一样去对待他。有些时候我们碰到大恩上师的司机,说话等其他方面还是要比较恭敬的。

有的地方讲,上师的房子,甚至于上师养的宠物,这些看起来好像是随随便便的一般的东西、的动物一样,但是因为它们和上师有关系的缘故,所以,我们看到的时候还是要注意。为什么要恭敬这些东西?因为这些是上师的东西,我们说:这是上师摸过的,上师加持过的。自然而然就会有一种感情,引发信心,会对上师本人增长恭敬心。

有的时候,边缘的事情我们也要重视,比如说,花园里面有一棵芒果树,芒果树是根本,旁边是一圈篱笆,篱笆把这棵芒果树围起来。其实真正重视的是芒果树,但是我们对篱笆需不需要重视?也要重视,如果篱笆毁坏了,芒果树慢慢就会受到伤害。

我们对上师周边的好像看起来没有直接关系的这些人、事物,如果慢慢开始不重视了,开始随便了,开始造罪业、诽谤,肯定慢慢就要开始对上师本人开始诽谤等等。如果我们从边缘上就很注意,把篱笆保护好,芒果树肯定是安全的。如果我们对上师身边的所有接触的人都很恭敬,那肯定对上师本人会非常恭敬,这方面就是一种缘起,原因就是这样的。

以前有一位多钦哲活佛,他有的时候要顶礼上师的房子,顶礼上师的坐骑,顶礼上师的狗……。其实内心当中有信心就会这样显现,所以,上师的眷属也犹如亲友一样去对待,要恒常专心致志的思维这些问题。

今天我们就讲到地方。

下面我们回向善根:祈愿我们生生世世当中能够如理如法的依止上师,能够遣除依止上师过程当中的一切违缘,能够通过很清净的方式依止金刚上师;通过善根功德的缘故,我们很快能得到大恩上师的摄受,大恩上师的加持入于我们心间,像大恩上师一样能够成就非常威猛的弘法利生的能力!

安住这样的正念当中,我们一起念诵回向。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如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