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三、正式解释《金刚七句祈请颂》的深义

《金刚七句祈请颂讲记(上)》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

4、化身后的稀有殊胜成就相

莲师以无量功德的大义超胜一切,出现了身、口、意三种调伏相:以大福德的身来调伏,以语的教诫来调伏,以意的明体智慧来调伏,有以如是不可思议的神变引导无量众生解脱的事业相。

下文将具体讲到,他如何示现自然无漏之身,以及种种圆满小、大、密三乘一切修道的事业示现,如是为无量的具缘弟子做一个圆满的示范。虽然与释迦佛示现化身佛的十二大稀有事业相有所不同,但其实本体是一个,只是针对众生的因缘不同,而有各阶段的显现。

上文所说的“三调伏”中,身是大福德的表现,也就是所化现具足无量相好的八岁童子相。以这种微妙的相好、威仪、表态等,众生一旦见到,心必然会被调伏。“调伏”指以大功德力的加持,使众生的心很快就被摄伏而变得柔和,过去的种种邪见、贪嗔等无明垢染自然止息、寂静。

然后,语的教诫轮是宣说出无量显密的教诫法语,众生一经耳闻,心立即得到调伏,各种无明妄动都会止息下来。(否则,如果没有这种大加被力而随顺众生自身无明的力量,心会不断地妄动,起起伏伏,有各种的错乱表现,并辗转增上,不断爆发。)

最关键的是,一切身、语都来自于意。莲师自身恒时住于光明大圆满体性的法界,没有一刹那妄动。由此在众生面前示现各种贪嗔等寂静、忿怒的表态,以及各种言语,实际一切都是三金刚,是无为光明大圆满智慧的本性,是意智慧的妙用,一切无不清净,我们不应作庸俗想。它有着最大的效力——能够把无量众生引到成熟、解脱的正道上,使他们很快就能回到本位。

“身语意三调伏”,是就三门的事业相而言。如果从众生生灭心所现的有时分次第的相而言,那就是,莲师在此世间自然化现后,在经历了长达千年以上的时间里,完成了一切小、大、密乘成佛之道的所有修证。因为,他作为密宗教主,示现导师身份,就需做一种垂范,所有密教修证之相是如何进行的、如何获得的,统统都要示现。

这显然与释迦佛来世间示现的重点不同。虽然释迦佛本是三身不二体性,但俯就人类的根机,他最初成道时默然无言,表示法身说法;之后以报身对于地上菩萨宣演华严大教,这是报身说法;而针对人类为主的凡夫等,就要示现化身佛行仪——出家比丘相、托钵行乞、与僧团共住,方方面面都是人间的楷模。所宣说的教法主要从四谛法开始,之后依次引入大乘,又宣说如来藏法轮等。虽然最终也宣说了第四转密教法轮,但多数属于外密教法。世尊涅槃之前授记,在涅槃后的第八年,会有化身莲花生大师出现,重点广弘无上密。

总的来说,莲师示现的事业相是从自然化生,经历了小、大、密一切修证过程,从而作为金刚乘实证的典范。首先是自然无漏的身相,显出无量庄严;随后,被国王恩扎布德发现,并迎请至王宫,亲自授予王太子地位;之后示现出离,舍弃王宫,走上修证无上佛道的大路。但是,作为一个持明王的身份,他需要在八大尸林当中行持明禁行(密宗行为),超越一切染净分别,在一切五毒中无碍行持,如是体现智慧的力用都是以五毒为道。之后,显现上一一修学内外乘如海教法(就内外教而言,“外”,指全数通达共同的四种明处——医方明、工巧明、因明和声明,“内”,是完成小、大、密一切的内明法乘,度越教、证功德的彼岸)。而且,他首先示现出家受戒,得到迦叶、阿难二尊者传付的释迦法教。之后趣入密乘,由下三部密,直到无上密,一切都修证圆满。如是以无数不可思议传记的庄严,显示了八大莲师不可思议的幻变游戏之相。再者,以金刚大力降伏一切妖魔,摄伏显现中所有的鬼神魔众,把无量众生都置于大密宗成熟、解脱之道上等等。

在西藏若无莲师的大力,则不会有无上瑜伽的发展。当年赤松德赞国王想在本土建立寺院,但是遇到障碍(或者说妖魔从中阻挠):刚刚筑起来就倒塌了,白天筑起来,夜晚就倒塌等。当时,来到西藏的静命菩萨建议藏王迎请莲花生大师降魔。于是,莲师在来西藏的途中以及之后停留藏地期间,降伏了所有扰乱正法的妖魔,由此体现出摄伏一切魔军的威力。如今,金刚乘的教法要传播至全世界,也不免会有类似的情况,因此要至心祈求莲师加被,消灭一切正法传播的违缘。

如是莲师的传记是天、龙、人三地极为稀奇的事迹,也是前所未有、不可思议的事业相,因此他的名号成了第一庄严。对于这至尊第二佛,无异普贤王如来的无死大成就者,我们应以密教远传的续部和近传伏藏的教量,作如是衡量而生起信解。对于其中的深秘处,也只有通达密教的义理后,才能知道格日仁波切所表现的究竟是什么样的无上成就——最终天马迎接,从此土直接飞往罗刹洲,调伏彼方野蛮、刚强的罗刹等。

无上的莲师尊者,他不只是一种共同的成就,而是现前了大菩提的自性;他不只属于某一种声闻乘或菩萨乘的行者,或者证取阿罗汉果,或者是其他一种地上菩萨的成就,而是在最殊胜的成就——所谓双运大金刚持的自性上,已经获得大自在的无上怙主。因此,他的尊名“莲花生”,在无量的一切刹土里,都被普遍地称颂、传扬。

对于格日仁波切以及眷属海众在内的三皈依总集的体性,这种究竟的、没有任何欺诳的皈依处,我们应以甚深的信心和恭敬,认定为所祈请的境。

若想继续深入理解所祈请的圣境,还应认识到莲师是无上殊胜的持明之王,他已经建立了圆满的金刚大坛城,而我们要祈请的就是整个大坛城。也就是,有主必有伴,有王必有眷属,有体必有用。从外层的显示来看,在持明王莲师的周围,有无数密咒乘的殊胜所化眷属——勇父、空行等层层围绕,这是完全超出数量、不可思议的显现。我们所观想的,好像芝麻荚打开般的主尊和眷属层层安住,实际上也是要表达,单就金刚乘系统而言,整个莲师的大坛城体系里,上师、本尊、空行以及护法等无量海众圆满具足,没有丝毫欠缺,已经圆满地汇聚了一切加被的力量和成就的助缘。因此,只要一心祈请莲师,完全可以得到最圆满的成就。

反之,不能认为莲师只是孤单的一个人,甚至还有某些部分不具足,或者力量不足够、系统不完整等等。真正生起深信以后,自己就不会再盲目寻觅而将一心祈祷莲师了。

其次,还要深入地看到,这一切都是不二的,也就是主尊和眷属没有别体的自性,一切眷属实际上就是主尊智慧随机幻变的游戏,并不会超出这一点。因此,整个金刚大坛城,无非是莲师智慧的幻变游戏。其实,坛城的秘密表示义,即是以大圆满智慧为中心,起现无量无边的清净相。虽然从中现出了各式各样的相,但这一切都是离绝言思大圆满光明智慧的力用,本体即是智慧(犹如极乐世界里的一切清净相,都是阿弥陀佛的智慧随应无量所化的幻变游戏)。

我们所祈请的就是如此有主有伴、有体有用的大坛城。更深入地说,它无非是以自然智为王,以种种识为眷属,也即是大智慧相应各种根机,表现出各种识的妙用。以本体而言,则不可能离开无二大智慧之外还单独有一种体性。因此,一切无不清净,全都是莲师。“伴”归于“主”,我们一心祈祷莲师就足够了,他已经代表了整个圆满的金刚坛城。如《大幻变网续》第一缘起品中所说,无论主尊还是眷属,全都是智慧的自现,一切显现都从智慧中流出,所以一切都是清净的,没有两种体性,没有胜劣之别。

(二)祈请的修法

分三:1、总说;2、别说;3、诵咒求加持。

最关键处即是明确祈请的修法。如果懂得了它的法相,再对应自身,就会明白发起祈请的要点。之后在每一个上面去主动发起,真实地做出来,才是完成了一次真实祈请。

1、总说

简要言之,对于怙主莲师的那些功德如意宝,首先,要发起清净、欲乐、胜解三种信;其次,须用与三种信心相应的思心所,发起身语的行动——口说祈请的话语,身体作恭敬的礼拜等。完成了这样一次祈请,大悲的莲师必定降予加持,即是“缘起”。也就是自方的信、思与行动具足,再有怙主的大悲心,因缘和合,就能实现弟子的所求。

其中需要细致地观察,什么是信心?什么是思?为什么应当先起信心,再发起思,之后表现在身口上?三者中的任何一个步骤都需要首先明确,然后才会主动地去做,而且会发现自身上的缺失,也会知道如何是如法的祈请,如何是虚假的祈请等等。

首先要知道,三项因素全部都要具备,一项不能缺少。比如,如果没有信心,单是发起一个思心所,就不能称为如法的祈请。因为没有信心的人,也可以由思心所发起一种表面的态度,当时他的思心所只能跟谄、诳等相应。如同一个世间人要请一位领导,但对领导缺乏信心,只是以想得到某种利益的想法发起了身、语、意,做出各种恭敬的态度,说出恭维的语言,表现出点头哈腰等行为。由于他内在的心是虚假的,没有信心,所以这不叫真实的祈请。

或者,只有信心而没有思,也不能称作如法的祈请或真实的祈请。如同一个人对某位医生有信心,但并没有发起思心所,没有打算去请他,也就不会有身语的各种表现。反之,如果对医生有了信心,觉得这个医生很高明,开的药很有效果等等,之后又产生一个想法:“我要请他来诊病,消除我的病患”,这就是思心所,由此才会发动自己的身、语去筹办。所以,思心所非常关键,它是一切行动发起的因,没有了它就发不起行动,更不可能真正完成这件事。

同样,我们一定要由思心所,去役使自己的身、口发起行动才算完成祈请。譬如病人心想,既然要请那位医生,那我就得先动身到他家里去,还要准备一份礼物表达心意。随后见到医生时,他会有一种身体恭敬的表示,还有口里祈请的言词等,之后,那位慈悲的医生就会答应他的祈求,满足他的所愿,就是完成了一次真实的“祈请”。

懂得了譬喻就不难明白,祈请时必须具备三要素:一、信心;二、思;三、身口的行动。只要循着这条修持的路线,一一去做,三种法都具足,那就成为真实的祈请;如果三种法没有全部发动起来,或者某些品质不具足,则不算是真实祈请,也就不会得到如量的功效。比如很多人虽然祈请了,但一直没发生效力,很可能问题就出在这些上面。因为莲师是智悲力圆满的持明王,他怎么可能不降临、不加持?怎么可能有做不到的事?其实关键是检查自己的心。

首先,信心有没有生起?或者问自己:“你懂不懂什么叫信心?有哪几种信心?分别是什么样的心态?”如果对这些都一无所知,那基本可以证明信心欠缺;如果信心充足,那么自然明白这些方面,且不是文字上的通晓,而是一种鲜活的体验。

“信心”是一种善心所,它是对于实、德、能,以深忍、乐欲、心净作为体性。也就是说,对于某件事的谛实性,内心有一种深深的忍可(对于它的真实性非常相信,毫无动摇),从不怀疑,这叫做“胜解信”或“深忍信”;其次,对于这件事的力用或作用,有一种非常希求的信心,即是“欲乐信”——一旦明白该境有如此巨大的力用,自会生起一种想要求得的心;再者,当听到某件事的功德时,内心清净而欢喜、信顺,远离了反感、邪见、怀疑等很糟糕的心态,就是“清净信”。

了解到三种信心的体性后,我们就应返观自己对莲师的信心。三种当中最主要的是胜解信,但实际上三种都要圆满具足。或者说,怙主莲师是极为奇特难思的如意宝,其中实、德、能三分无不具足。

就目前而言,初学者多读莲师的传记,是为首要,要对他的奇特事迹开发出很多了解。也就是说,必须要有一个很宽阔的显示,才能使我们内心从多方面,以非常有余地的方式,宽展、清晰、真实地去体认他。因为,传记已经非常详尽、如实地显示了莲师的功德,当能够用心去看的时候,就会相信那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而且,方方面面都会感觉到它真实的加持——这就是“开卷有益”,因为它确是世界上谛实不虚、无上的传记,一经接触,很容易使内在的善根快速萌发。反过来说,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一种简单的希求上:“你赐给我一个信心吧!我就懒得去看了。”而一定要主动地开启信心。主动力越大、希求越大,信心就开得越充分;否则,依赖心越强,不去希求,信心就开启得越慢。懂得了这个道理,就要对于无上怙主的功德如意宝通过传记来生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