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日期: 2015-08-12 | 浏览量: 3497 |
扎西贡布
些许是知道我不想走,这架飞机较预定时间来晚了一个多小时。 登机,滑行,起飞,一气呵成,没有丝毫迟疑,窗外下的清迈依旧灯火通明,如此迷人。 记得来清迈的第一天,我就兴奋地和台湾好友说,你一定要来清迈,这个城市说不出的让人感觉心静,可能这就是全民信仰的力量。穿梭大街,几步便是一座寺庙,视线内任何距离,都可以看得见小型佛龛。我们暂不说佛教的意义是什么,单是这种虔诚的信仰,本身就值得叫人尊敬,因为没有信仰意味着做人毫无底线。而有信仰意味着值得信赖。我们独处这个冷漠的城市,缺失的恰恰就是这份信赖,可能你毫无觉知,可我们常常连信任自己都变得艰难。 世界青年佛学研讨会开了五年,我参与了四届,算得上元老级。起初在香港举办第二届时,说实在的,青年人很少,那时我勉强算一个,与会者绝大多数来自大会发起人——堪布索达吉的另一个佛学社会性团体。来自国外的与会者凤毛麟角,教授级别更是屈指可数。更别说组织上的各种疏漏,有时候我会反问自己,这种大会的目的到底为何?开放,包容,求真,利他的宗旨在哪?傲慢,蔑视,如同波浪在我心中起起伏伏。 可凡人又怎能体悟觉者的发心与愿力。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我又继续在香港参与了第三届。 那一届我印象深刻,跨宗教对话第一次在同一平台公开交流,暂不论内容有多发人深思,仅意义已是前无古人。青年人空前绝后,香港教育学院报告厅几乎座无虚席。来自世界各地与会者的精彩发言叫人深思,我第一次感动到潸然泪下。这种感动我无法用言语精确表达,我只隐约觉得,佛法有希望了。那一年,堪布说,他希望在香港能成功举办四届研讨会,故而衣服的颜色选择代表息增怀诛相对应的四种颜色。也是那一年,堪布集体指导禅修,那一刻,似乎我感觉回到两千五百年前佛陀时代,上师是佛,我们是顽猴,心在被调伏。 我常常思考究竟我们青年人学佛的目的是什么?参与研讨究竟要得到什么结果?这样做的意义在哪里?当我在想,堪布则在做。他似乎跑遍了各大知名院校,斯坦福,哈佛,牛津,剑桥,北大,清华,数不胜数,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开始真正思考真理是什么?科学是什么?当西方文化越来越吞噬着我们古老的东方文明,当越来越多人将糟粕看作珍宝,堪布的话语如同一丝清风,将我们的心打开。当然西方文化亦有其精华,东方文明也有其糟粕,但无论如何,我们的根是什么?我们需要扪心自问。 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者加入这场拯救心扉运动中来,录取变的越来越困难。一则,我们老的需要让更多新的参与进来,而名额有限,大会经费亦有限。二来,我早已不是学生,亦非专业学术研究人员,虽然常常自诩自己是知识分子,可学历没有别人高,见识也没有他人多,但当我灰心丧气时,可能是堪布的眷顾,临开会前一天,有人退出,名额补给了我。那一届越来越多海外学者,教授,博士后,博士,硕士纷纷前来分享体会,双语网络直播同时开启。每天掌声雷动,大家欢喜雀跃,依旧是从早到晚,可没有人喊累,有的只是意犹未尽。回到宿舍还要继续交流,思想在碰撞,智慧的火花在迸发,也许你觉得我们讨论的佛教与科学,与环境,与社会责任是在天方夜谭,画饼充饥,可这如同井底之蛙从不相信外面天有多高,海有多广,也不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们只知道冷嘲热讽。智者往往不会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他们会自己通过学习来验证真理,而愚者却恰恰相反,要做哪种,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和行动力。堪布说,佛法不怕科学的检验,愈是科学发展,愈是会有更多人回过头来研究佛法。我觉得,与其说科学在解释佛法,还不如说佛法更好地解释了科学,这就如同智者曾说,当科学家想尽办法攀上科学这座山峰,佛法大师早就在那等你很久了。 刚刚落下帷幕的这一届,来的虽然有点晚,但意义却是划时代的,也可以说开创了新的历史,新的纪元,出现新的机遇。我们在佛国清迈,同一平台出现,南传,北传,藏传,三大传承体系的大德高僧,分享佛法。小乘,大乘,密乘同时开演两千五百年前的佛陀教法。这样的意义和加持胜过再大的所谓法会。记得十六世大宝法王噶玛巴在出国后频频访问各大宗教,和各大宗教,和佛教内各宗各派握手,合影,他当时就指出我们只有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佛教才能兴盛,才能更好的弘扬。而堪布在第一天的发言就指出,唯有僧赞僧,佛法才能兴盛,如果我们互相诋毁,换来的只有佛法的灭亡,而我们如果抱着互相学习,互相包容的态度,佛法兴盛则指日可待。同时我们青年人需要传承佛法,那么我们就应该秉承开放包容的心来对待各大体系的佛法。因为佛法的三大体系,各大传承,如同一个母亲生出的三个儿子,彼此之间,虽然外表长相不一样,但结果都是佛的儿子,他们的目的,他们的行为准则都是一模一样的。因此,这一届我尤为感动,更尤为震撼。堪布同时指出,我们应该多多学习南传佛教的思想,多接触南传佛教的高僧大德,因为南传佛教的根本,四圣谛,十二因缘,四念处,六波罗蜜多也是北传和藏传所共同承认和学习的。同时,我们也要将学习转化为行动力,空口说是毫无作用的,必须付诸于实践。这不得不让我想到今天我身边的一位老菩萨,她看上去很普通,今年也是62岁了,可她坚持磕大头每天三百个,已坚持了十年了。每天三百个算不上困难,但需要坚持十年,这种毅力是我所望尘莫及的。老菩萨说,无论拉肚子还是感冒发烧,她总是早上四点起床开始磕头,以前心脏总感觉不舒服,如今什么都好了,四肢健全,比年轻人还健康。听了这个实例,我深深感叹,有时候我们说得太多做得太少,借口太多行动太少,一直在等待,从未活在当下。谁的身体都会累,谁的生活都会忙碌,谁都会面临各种压力,外部的社会,内部的家庭,可为什么我们学了那么久依旧毫无起色,这必须好好反省自我,深刻认识无常观,如同这次大会所讨论的生与死。我们有生必有死,什么时候死,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死都是不确定的事情,没有人可以保证自己可以活到明天,我们总是在自我欺骗自己,应该不会吧,我怎么可能马上去死呢?但结果血淋淋地告诉我们,我们必须会死,绝对会死,所以把握每一个当下,珍惜每一个当下,这样你不会恐惧,不会忧虑,因为你觉知每一个刹那,随其所做每一个念头都是功德。 其实有很多想说,有很多需要来感恩,但就像堪布说的,我们秉持一个原则,既是我们的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的教言,莫舍己道,勿扰他心。希望你我共勉,真正了知佛法,用开放,包容,求真,利他的心来验证佛法,并体悟佛法所带来的利益和心灵的祥和。 惭愧弟子扎西贡布写于回程路上 愿吉祥!
|
|
上一篇:为你,千千万万遍——志愿者感言 | 下一篇:精神盛宴后的回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