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 简体中文版 繁體中文版 English
2022年1月1日 星期六

佛学研究

佛学论文

网站首页 > 佛教研究 > 佛学论文
人生求索背后的真相
来源: 喇荣五明佛学院 汉学院 日期: 2015-09-01 浏览量: 2313

男众部俱舍系 释法延

追求幸福,是生而为人的本能。可幸福到底是什么?世人所认为的幸福大概可以安立在成功、金钱、名声、生活质量、亲情、真理等种种事物之上,因为这些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感受,所以要追求。也就是说,人们追求的快乐幸福其实是一种感受(“受蕴即为亲感觉”)。故而,《俱舍论》第一品“分别界品”里说,受想“成为争论之根源”。

到底这些感受是怎么形成的?来源于哪里?

在《俱舍论》第二品“分别根品”中提及:伟大的佛陀为了让众生了知生命的真相,宣说了二十二根。其中五种根说的是受根,即是说,受可以分身乐受、身苦受、心乐受、心苦受和不苦不乐的舍受五种。身体的快乐和心灵的悦意,是人人都喜欢、人人都追求的,而身心的痛苦是人人都讨厌、想远离的,离苦得乐不仅是人的本能,而且是一切众生的本能。

人类所有的追求几乎都是建立在感受的基础上的,于是进一步各种学说、见解、思想、观念、信仰,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由此应运而生。人们依照这些自己认为确定或不确定的见解树立目标、付诸行动,目的也无非是为了得到快乐的感受。

关于感受的来源,世亲菩萨在第三品“分别世间品”讲十二因缘时提到:触缘受,因受而爱。意思是,受是触的果,由接触外境而有种种受的显现。同时受也是爱的因,因为有苦乐的感受,就产生了乖离爱或者不离爱,进而去采取行动。

前一段时间,香港某机构做了一个社会调查,问题是:现在社会所公认的成功是什么原因获得的?经过对各个阶层的大量人士进行访问,得出的结论很是出乎意料——努力并不是成功的因!真正的因是什么?命运!为什么呢?因为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人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达到富有、成名等成功的目标,而那些已经取得财富、地位的成功人士,其成功的原因固然有努力在内,但更重要的是命运。这与中国历史上所提倡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观念恰恰相反。真的有种的决定、有命运的决定。

谈到命运,很多人认为命运是决定性的、几乎是不可以改变的。佛教不承认宿命,但确实承认命运可以由某些因素决定。是被什么所决定呢?如《俱舍论》第四品中说:“形形色色世间界,皆由众生业所生。”就是说业决定结果。业,造作之义,如盖房子,经过劳动造作,就能得到所希求的房子的结果。但我们业的造作,有的可以得到想要的结果,有的却恰恰相反,明明求乐,得到的却是苦果。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没有弄清楚业的规律、接受了错误的观念。其实命运不是不可以改变,只是我们没有找到改变命运的方法。比如,人们喜欢财富,可是却不知道得财之因是布施,如《俱舍论》云:“何者能舍名为施,以欲供养饶益心,身语之业及等起,彼果具足大受用。”因为不了解这一点,反其道而行之,为了获得财富而越发吝啬、悭贪、自私不舍,这样反而造下了与财富越来越远离的因。

凡夫都渴望获得快乐幸福的果,可是所造作的因却往往都是随顺苦受的不善业。佛为了规劝我们才郑重宣说了因果业报,并告诉我们善恶的标准,颂云:“佛说各有十业道。”所谓十善业道,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不害、不邪见,相反则是十恶业道。

使我们感受苦乐的业到底由何而来呢?在第五品中提到,推动我们造业的因是烦恼,而烦恼的产生又与受息息相关。就六种根本烦恼(贪、嗔、无明、慢、疑、不正见)而言,“诸喜乐与贪相应,嗔心与之正相反,无明相应一切受,邪见相应意乐苦,意苦受与疑相应,余与意乐……”贪心与身乐受、意乐受相应,嗔心与身苦受、意苦受相应,无明与一切受相应,邪见与意乐受、意苦受相应,疑与意苦受相应,其余四见及傲慢与意乐受相应。就其余随烦恼而言,悭与意乐受相应,悔、嫉、忿、害、恨、恼都是与意苦受相应,谄、诳、覆藏、睡眠这四个心所与意乐受与意苦受二者相应,原因是前三者根据事情成未成功而分别成为意乐受与意苦受,睡眠于一切中均不相违。

我们常说“心态决定成功”,可我们却想将成功建立在这种种负面的不良心态之上,用负面的因去追求正面的果,这怎么办得到呢?反过来说,我们明明想远离痛苦,可是却拼命造作痛苦的因,痛苦又怎么躲得开呢?正如颂云:“因以苦乐舍三受,安立贪嗔痴三缚”,是对感受的执著不断增长我们的贪嗔痴,继而把我们束缚在轮回的六道中。

佛教中说快乐是一种坏苦,就是为了提醒我们,不要把快乐的感受作为我们的追求目标。因为快乐不是永恒的,它是短暂的、会失去的,得到了也不会满足。世间虽也有“不可贪图享乐”的说法,但其目的多是为了将来更大更多的享乐。即使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这种价值也不过是傲慢、贪婪的产物。人只有达到无贪、无嗔、无痴、智慧明了的状态,才算真正摆脱了生老病死诸苦,才算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只有把这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去奋斗,才是生命的意义之所在。而普通人要成办这样伟大的目标,也还是要从十善业开始,所谓“有为善法当敬依,解脱乃为最无上”。

上一篇:眼见不为实 下一篇:善护律仪概论
Copyright © 2013-2015 www.wybuddhi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世界青年佛学研究会微博 国际佛学网 智悲德育网 香港教育学院
索达吉堪布新浪博客 索达吉堪布腾讯微博 索达吉藏文化博客
本站转载的文章,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权,请邮件到 wybuddhist@163.com 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