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所在 繁體中文版 简体中文版 English
2022年1月1日 星期六

佛學研究

淨宗六祖 永明大師
來源: 《淨土宗教程》 日期: 2014-06-25 瀏覽量: 4208

大安法師

永明大師生平與思想

1、生平

永明大師(公元904—975年),諱延壽,字衝元,本丹陽人,後遷浙江餘杭。少時誦《 法華經 》。錢文穆王時,大師作稅務官,見魚蝦飛禽等,輒買放生,自己俸薪用完,即用官錢買之放生。後被告發,當坐死罪,押赴市曹處斬。文穆王派人視之,指令監刑人,若見犯人懼怕,即殺之;否則釋放之。大師臨刑鎮靜自若,麵無戚容,雲:“吾於庫錢毫無私用,盡買放生命,莫知其數。今死,徑生西方極樂世界,不亦樂乎?”文穆王聞而便將大師免刑釋放。

被釋放後,大師投明州翠岩禪師出家,次參天台德韶國師,發明心要。受法嗣,為法眼宗第三代祖師。

大師常修法華懺,精進禪觀,常感瑞應。一日中夜旋繞次,見普賢菩薩像前所供養的蓮華忽然在手。大師思忖素有二願,一願終身常誦《 法華經 》,二願畢生廣利眾生。憶此二願,複樂禪寂,進退遲疑,莫能自決,遂上智者禪院作二鬮。一是一心禪定鬮,二是誦經萬善莊嚴淨土鬮。大師於佛前冥心精禱,信手拈之,七次並得淨土鬮。由是,大師一意專修淨業。誦經三載,見觀音菩薩以甘露灌口,從此發得觀音辯才。

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大師受吳越忠懿王邀請,複興杭州靈隱寺,次年遷住永明寺,接化徒眾。大師日行一百零八件佛事為常課,其中重要的項目有:受持神咒(大悲咒、尊勝陀羅尼咒)、念佛、禮佛、懺悔、誦經(《 法華經 》、《 般若心經 》、《 華嚴?淨行品 》)、坐禪、說法。每日虔禮十方十佛、釋迦、文殊、普賢、彌勒、觀音、勢至等,每夜施食於曠野鬼神等。大師發願求生西方,日念彌陀聖號十萬聲。日暮時往別峰行道念佛,隨從念佛者常有數百。清宵月明之夜,時聞螺貝天樂的音聲。忠懿王敬重其德,聞此大為感動,歎曰:“自古求西方者,未有如此之切也。”遂為大師建西方香嚴殿以成其誌,賜號智覺禪師。

大師住永明十五年,弟子數千人。常為眾人授菩薩戒,施食放生,泛愛慈柔。一切功德悉皆回向眾生,以作往生淨土之資糧。勸勉大眾老實念佛,以身作則,坐斷一切狂慧口舌,解散一切義學藩籬,精修萬行,莊嚴淨土。

宋開寶八年二月二十六日,大師晨起,焚香辭告眾人,趺坐而化,時年七十二歲。著作宏富,有《 宗鏡錄 》、《 萬善同歸集 》、《 神棲安養賦 》、《 唯心訣 》、《 受菩薩戒法 》等凡六十餘部(篇)問世。《 宗鏡錄 》一百卷,廣蒐博覽,對當時各宗派間之宗旨分歧,持調和態度。高麗王見此書,乃遣使敘弟子之禮,並派國僧三十六人前來學法,法眼之禪風遂盛行於海東。永明可謂一代碩學。

永明大師圓寂後,有一從臨安來的僧人,經年繞大師塔,旁人問他何故繞塔?那僧人回答:“我在一次大病中到過冥界,看見閻王殿左邊供了一幅僧人像,閻王常在像前禮拜,我私下詢問:閻王禮拜的僧人是誰?得到回答是:那僧是杭州的永明延壽禪師。大師靈逝,未經冥府,直接往生西方上上品。閻王敬重大師德業故,天天禮拜。所以我來這裏繞塔,以示恭禮之心。”

2、思想

永明大師集大乘佛法於一身,繼承慈湣三藏融通各宗、會歸淨土的思想,主張祖佛同詮、禪教一體,折衷法相、三論、華嚴、天台,以禪融合貫通之。大師持律精嚴,欣求往生,以《 華嚴 》一乘為究竟圓妙,以吾人靈明妙心為萬法之本源,以西方淨土為最終歸宿。後世諸宗漸融趨歸淨土,以慈湣三藏開其先聲,以永明大師為實質開端。大師淨土思想略標有三:

(1)唯心淨土不礙熾然求生

有人以禪宗理念詰難大師:唯心淨土,周遍十方,何得起欣厭情,興取舍念,有乖唯心之理,何成平等之智?

大師針對這類發問,首引智者大師《 淨土十疑論 》之說:智者求生淨土,而了達生之實體不可得。須知生即無生,無生即生,理事圓融。《 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雲:“三世一切諸佛亦複如是,皆無所有,唯依自心。菩薩若能了知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隨順忍,或入初地,舍身速生妙喜世界,或生極樂淨佛土中。”可見空有相資互成。若信力未充,心散浮動,觀行淺薄者,必須發願往生,以仰仗阿彌陀佛願力增上緣,速成菩薩道,爾後倒駕慈航,救濟苦難眾生。故了達唯心淨土之理念,正須熾然求生淨土,達生體不可得,即是真無生。否則,便屬邪見謗法人。

(2)往生淨土之因

大師以持戒念佛自行化他,重視戒律,尤重菩薩戒。認為發心受菩薩戒,信受大乘,即使因煩惱力強而導致破戒,然念佛懺悔,亦可往生。若受戒又造惡業,以過去持戒力,聽聞大乘善根力,臨終念佛,遇善友開示,又因善業弱,惡業重,但以菩薩戒,成為往生必要條件,故以菩提心為往生淨土之正因。

大師佐證惡人臨終十念往生,臨終時,心力能勝終身業力,是時少許,心力猛利,如火量雖小能作大事。由於臨終之心決定勇健,能勝百歲行力,如人入陣,不惜身命,得以衝出重圍,此為臨終十念法門之神效。

(3)禪淨四料簡,修持之龜鑒

料簡是衡量抉擇的意思。大師以禪宗法眼宗祖師與淨宗祖師的雙重身份與資質,詮釋禪宗與淨宗的內在關聯,為後世修行人建構了禪淨理智抉擇的參照係,影響後人甚大。印光大師對四料簡極為推崇,讚雲:“夫永明料簡,乃大藏之綱宗,修持之龜鑒。字字皆如天造地設,無一字不恰當,無一字能更移。”可謂“迷津寶筏,險道導師”。大師四料簡是:

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對四料簡的詮釋,諸家多有不同,茲謹依印光大師之說,略敷陳之。要理解四料簡的含義,首須詳知,禪是什麼?淨是什麼?“有禪”指的是什麼意思?“有淨”指的是什麼意思?印祖認為:禪與淨土兩個概念,是從理體與教義的角度而言;有禪與有淨,是從對機與修持的方麵來立論。從理教的角度來看,禪與淨無二無別;然從對機與修持的角度判言,禪宗與淨宗卻大有懸殊。修持門徑不同,所證理體並無異致。

何謂禪?即吾人本具的真如佛性,宗門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麵目。何謂淨?即信願持名,求生安養,非偏指唯心淨土、自性彌陀而言。何謂有禪?即參究力極,念寂情亡,徹見父母未生前本來麵目,是明心見性的境界。何謂有淨?即真實發菩提心,生信發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淨土之事。倘參禪未悟,或悟而未徹,皆不得名為有禪;倘念佛偏執唯心,而無信願,或有信願,而不懇切,皆不得名為有淨土。

由此,可將大師四料簡譯白如下:

若人明心見性而又念佛求生淨土,
其人威猛猶如帶角的老虎;
現世堪為人天大導師,
來生即可成佛作祖。

若人未能開悟但念佛求生淨土,
萬人信願念佛萬人得以往生成就;
彼土花開麵覲阿彌陀佛,
又何愁不大徹大悟?!

若人明心見性而不念佛求生淨土,
十人中便有九人將會蹉跎耽擱;
假若臨命終時中陰身現前,
隨其業力輕重受生於相應的善惡道中。

若人既未開悟又不念佛求生淨土,
臨終現出地獄的鐵床與熾熱的銅柱,
於中經受萬劫與千生的劇苦,
無有善業感召他人來作救助。

大師四料簡,言簡義豐,立意精當,無論何種根機的眾生,均能從中獲得無窮的受用。上根利器無妨禪淨雙修,中下根性自應穩守淨宗陣地,老實念佛,總以西方淨土為最後指歸。大師身體力行,理事雙修,為後人樹立了不朽的榜樣。如淨宗十二祖徹悟大師,早年修禪悟道,每謂:“永明禪師乃禪門宗匠,尚歸心淨土;況今末代,允宜遵承。”於是專修淨業,弘揚蓮宗。近代圓瑛法師,早年修禪,三十歲後,受永明大師啟發,亦歸心淨土,自謂“三求堂”主人(求福求慧求生淨土)。

綜上所述,永明大師的淨土思想與實踐,頗具特色,以法眼宗第三代祖師的身份導歸淨土,並由此成為淨宗第六祖。一身雙任兩宗祖師,誠為稀有,其作禪淨料簡亦最具資格。大師會宗各家導歸淨土的思想,延至今日尚有生命力。足證大師乃德業與學識俱皆卓著的淨宗祖師。

上一篇:淨宗五祖 少康大師 下一篇:淨宗七祖 省常大師
Copyright © 2013-2015 www.wybuddhi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青年佛學研究會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友情鏈接: 世界青年佛學研究會微博 國際佛學網 智悲德育網 香港教育學院
索達吉堪布新浪博客 索達吉堪布騰訊微博 索達吉藏文化博客
本站轉載的文章,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郵件到 wybuddhist@163.com 告知,我們立即刪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