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灯·问道》“实修篇”第6期
H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慧灯·问道》节目。在我们的闻思修行过程当中,实修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在实修的过程中大家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上一期节目当中,慈诚罗珠堪布就这一问题与我们进行了互动。这期节目我们接着与慈诚罗珠堪布进行交流和答疑,感谢大家的收看,感谢慈诚罗珠堪布。
1
Q 堪布您好 !我们需要观想佛菩萨和上师的形象,但是很多师兄说观想不清楚,这样是否会影响实修效果?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观想佛菩萨、观想上师的作用是什么?
A 各个修法的要求不一样,有些修法必须要达到比较高标准的观想,有些只要心里去想就可以了。比如净土宗观想阿弥陀佛和观想西方极乐世界,其实要求不是很高,不需要很高标准地去观想。比如说我们看《佛说阿弥陀经》和《无量寿经》,里面描述了阿弥陀佛的功德以及极乐世界的一些情况。我们看完以后,心里就有了一个抽象的概念。就像你从来没有去过某一个地方,一个去过的人回来给你讲,你的脑海里就会有一个画面。虽然这个画面不如自己亲自看到的那么清楚,但还是有一个画面,那就可以了。
所谓高标准的观想,就是很清晰、很清楚地观想。密法里面的观想要求就比较高,越清楚越好。一开始,我们没办法观想得很清楚,那就需要有方法。这个方法,我在《慧灯之光》里讲过很多次。假设我们要去观想释迦牟尼佛,那就先去看释迦牟尼佛的佛像。通过我们的眼睛,把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印在我们的大脑里或是心里,就像拍照一样。能做到这样,打坐的时候瞬间就能观想得非常清楚。要做到这一步需要时间,还需要方法。你们可以从《慧灯之光》了解到这些修法,里面有生起次第的修法,还有五加行里面的金刚萨埵的修法,都讲过观想的方法。没有这个观想方法,花再多的时间也不会观想得很清楚。
Q 谢谢堪布!观想的时候出现了恐怖的景象,比如说想着想着,本来是佛菩萨和上师的形象,突然变成了妖魔鬼怪的形象。
A 那是恐怖片看多了。
Q 那这个怎么办呢?那个时候就会有点害怕,然后也不知道该……
A 这个可能会有的。比如说观想的时候,本来我是在观想佛,可佛的面孔变成了一个妖魔鬼怪的面孔,或者是另外一个我生活当中比较熟悉的人的面孔,这个都有可能。但是这时候你不要跟着它走,要调整心态重新去看这个佛像。佛像看好了以后,把佛像印在自己的内心当中,这样就可以解决你说的这个问题了。
还有在观想的过程当中,这个佛像可能会变形、变色。比如本来是红色变成了蓝色,本来是一个站着的,但观想出来就是一个坐着的,还有大小等也有可能变化。这都没关系,一旦有了变化就停下来,然后再去看这个佛像,重新从头开始观想就可以了。
2
Q 堪布您好!我们修自他相换的时候,观想吸入众生的痛苦,呼出自己的福报等,那么吸入和呼出是在每一次呼吸时都要观想呢?还是先集中在吸气时观想,然后在呼气时再观想?因为每次呼吸的时候都观想的话,吸气、呼气时间比较短,往往还没有观想完就呼完、吸完了,所以总是很慌乱。
A 等不及了,是吧?
Q 对,堪布。
H 时间太紧张了。
A 是。这个没问题,你首先要把自他相换所有的修法学好。学好后,准备修的时候再把心态调整好:我一定要把我所有的幸福快乐送给所有的人,我一定要把所有人的痛苦、不快乐、不开心的事情由我来代替承担。调整好心态后,这个观想其实是一个方法而已。比如说,每一次呼吸的时候观想一整遍是可以的,或者就像你说的,每一次都这样的话,可能是有点来不及。来不及的话,那你就像刚才说的先准备好,准备好了以后,吸气的时候,把所有众生的痛苦吸进来,然后就想一想,这个中间有几个呼吸都没关系。想好了以后,你在呼出去的时候,又把自己所有的快乐送给别人。不是每一次的呼吸都一定要这么去观想,自己怎么样调整都没问题。
3
Q 堪布您好!在观修释迦牟尼佛化光,像佛珠大小的光点从头顶融入我们的心间,然后就看着这个光点,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都不去想,但是为什么我观想的感觉只能停留短暂的几秒钟?是我的观想有问题呢,还是刚开始这个情况是正常的,就应该是这样的,以后这种感觉就会慢慢地安住了?感谢堪布!
A 比如说我们观想释迦牟尼佛或是观想另一个佛菩萨,观想好后,他逐渐化光,最后就变成一个很小的像一粒豌豆大小的光。这个光从头顶进入到了心间,这时候我们观想这个光跟我们的心融为一体,变成了一味一体。把所有的念头放下,不去思考过去、未来,当下的这颗心也就达到一个非常平静的状态,然后在这个状态中停留。
但是初学者都是一样的,在这个状态中停留的时候,只能停留几秒钟。5秒钟、10秒钟,一两分钟已经是很不错了,很快就会有其他的念头。如果这一座中只是修无念、平静这个状态,那么产生了念头的时候,想办法解决这个念头,当它消失后,又安住在这个状态当中。如果这一座中不是专门修无念,那把释迦牟尼佛融入自己的心就是前行,后面还有其他的修法,那产生念头的时候就可以不管了,而是再进一步地去思考其他的问题、修其他的法。你刚才提到了几秒钟或者几分钟,这个是正常的现象。如果我们要在这个状态中停留更长时间的话,那就要专门去修禅定,修了禅定后这个时间就可以逐渐地延长。
Q 感恩堪布!当光点到了我们的心间以后,是观想我融入了光点,还是观想光点融入了我?谢谢。
A 这个光代表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它到我们心间的时候,不是我融入了光,也不是光融入了我,是我们自己的心和这个光融合在一起,我们的意识跟光变成了一味一体。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和我们的心融为一体。
H 谢谢堪布!其实之前我刚好听过您讲安住,当时您说“什么都不要想地安住一下”。刚好这时有一个朋友也听到了,他说这不就是发呆吗?但是其实这两个肯定是有区别的,也请您给刚开始学佛的朋友们讲一下,发呆和安住到底有什么区别?
A 发呆的话,比如说你很辛苦,或者是其他的原因,一坐下来什么都不想去思考,就没有什么念头了。这个时候它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从佛教的角度去分析,发呆就是人的意识在此时没有工作、没有去思考,就是回到阿赖耶识的状态当中。我刚才讲的那种无念,对没有证悟的人而言,也是阿赖耶识的状态。所以这两个都是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是一个佛教术语,指我们意识最基础的层面。比如说,大海上有风时就会有波浪,没有风时,海面就会变得比较平静。但是不管是有风还是没风,海底都是如如不动的。同样的,我们的意识有时候想这个、想那个,有时候又没有活动,但是最基本、最基础的这个层面一直都是如如不动的。我们人为地修行,故意把这个思维幅度降下来,让它回到阿赖耶识的层面,这就是禅定。有时候因为身体很累或者其他的原因不想思考,那么自然也就回到了这个状态中。所以本质上,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禅定境界的初步禅定,没有证悟空性的智慧,那么这种禅定跟发呆就有一些相同的地方了,两个都是回到阿赖耶识的状态。
但是发呆的话,即使发呆时间再长也就只是发呆而已,不会有什么功能,不会让你修出什么东西。禅定虽然状态跟发呆有点相似,但是稍微懂一点禅定的方式再去修的话,即使没有证悟的智慧,在禅定当中也可以减少我们的烦恼。不是断除烦恼,只是可以控制烦恼,并且可以修出神通,但发呆就没有这些功能。这些就是它们的差别。
H 发呆肯定是没有功德的,但是禅修是有功德的。
A 对,它们两个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也有很不一样的地方。
4
Q 堪布您好!有人说打坐不适合在夜间进行,容易看到一些恐怖的景象。请问您,打坐是不是最好在白天进行?
A 不是。有些说法,比如打坐不能夜间、不能上午、不能晚上啊……这些说法特别多,但都不是来自于佛经,而是师兄们自己想出来的,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想出来。佛经里面只有一个说法,就是以戒为师,也就是以经为师,以佛经为师。我们要看正规的佛经里面有没有这样的记载,没有的话就不要听。打坐白天晚上都可以,尤其是我们一天修四座的话,就是凌晨的时候一座、上午一座、下午一座,然后晚上一座。这最后的一座本来就是要晚上修的,所以根本没问题。晚上打坐不会看到什么恐怖的东西。我想如果晚上打坐真的会看到什么恐怖的东西,那白天打坐也会看得到。
Q 那白天打坐时,灯光是不是最好要暗一些,环境要静一些?这样是不是更容易入静一些?
A 没有。如果是,可能是你个人的问题。如果我们打坐时心特别散乱,胡思乱想,根本就静不下来,这可能与光有一点点关系。把打坐的地方的光稍微调暗一点,也许会有帮助。一般的情况下,亮一点、暗一点都没有关系。
H 其实有些想法可能是自己的想法,然后再传给别人,传来传去意思就变了。所以还是流言止于智者,大家应该去查查佛经上面有没有记载才对。
A 对。
5
Q 堪布您好!有人说在家居士不能做烟供和施食,请问是不是这样?
A 不是这样的。在家人或出家人都可以做烟供,它主要是布施给饿鬼道的众生。我们布施了烟供,是不是它们就会来找我们呢?不会的。如果它要找的话,随时都能找到我们,所以这些都是不对的。烟供谁都可以做,都没有问题的。还有一个你没有问到的,有些人说夜间不能做烟供。其实这些都是不对的,可能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
H 这位朋友问的问题让我想到,有人说要给大家施米,却又在上面挂了一个“千万别来”的牌子。本来烟供就是给鬼神的,但是又让它们不要来,这就没法做了。
A 对,这样就矛盾了,就没法做了。
6
Q 堪布您好!这是一个关于修寂止的问题,在修完了两遍五加行之后,可不可以接着修寂止,或者是禅宗的参话头这些修法?
A 加行不能以数量来衡量,主要是看菩提心、出离心有没有达到标准。如果达到了标准,修一次后就可以修寂止,还有禅宗讲的空性,藏传佛教的大圆满都是可以的。如果是质量还没有达到的话,那两次、三次不行,五次也不行。
Q 那在五加行没修之前能不能修寂止呢?
A 也可以的。因为我们修五加行的过程当中,心可能会定不下来,也会有很多的烦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五加行之前修一修禅定、寂止也是可以的。
7
Q 堪布您好!苦谛的四个行相里,为什么包含了空性和无我?
A 苦谛是什么呢?苦谛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比如说外在的大自然,还有有情众生,这些都叫作苦谛。如果有一个自我的话,那应该是在苦谛上面。也就是说,如果有自我的话,要不然就是在大自然当中,要不然就是在我们人类或者是有情众生的身上。如果这些里面都没有自我的话,那么四圣谛里面其他的三个圣谛上面,是不可能有的。因为平时大家都认为有一个自我存在,那么让我们认为自我存在的这个东西,实际上就是我们的肉体和精神,而肉体和精神都是属于四圣谛里面的苦谛。那么如果肉体和精神上没有自我,苦谛上面也就没有自我了。我们平时看到的、接触到的,就是我们自身内在的精神以及我们的身体、外在的这个世界。这些我们认为真实不虚的东西如果是真实的话,那我们的精神世界、肉体、外面的世界都应该是真实的。但现在我们通过观察,发现这个精神世界不是真实的,肉体、外在的世界都是虚幻的,这些都叫作空性。那么这些是什么呢?这些不是其他的圣谛,而是苦谛。所以苦谛里面就有无我和空性,原因就是这样。
Q 请问堪布,四圣谛中,苦谛的四个行相——无我、无常、苦、空性,灭谛的四个行相——灭、净、妙、离,这些行相的详细描述是佛经当中的描述,还是后来大德描述的呢?
A 这些都是佛的描述,在大乘佛教、小乘佛教,最原始的佛教里面都有的,后来的祖师大德也解释了很多。比如说像弥勒菩萨的《现观庄严论》,世亲菩萨的《俱舍论》,还有无著菩萨的《大乘阿毗达磨集论》,这些里面也有,也解释了很多。但是这些解释全部都是来自于佛经,所以这些都是佛经里面描述的。
Q 因为四圣谛当时面对的是小乘的受众,那么它的侧重点是在世俗谛上,还是在胜义谛上呢?
A 小乘佛教有四圣谛,大乘佛教也有四圣谛,密宗也有四圣谛。四圣谛就是整个佛教的一个框架,所有佛教的修行过程都不会超越这个框架。不仅仅是小乘佛教,也不仅仅是大乘佛教,大家都是按照这个去做的,所以四圣谛的四个谛是不变的。但是里面的内容,比如说痛苦怎么去理解?大乘和小乘稍微有一点点不一样。另外无我和空性怎么去理解?这个深度、高度,大乘和小乘也有一点点不一样。还有密法的理解,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并不意味着是矛盾的。大乘佛教的四圣谛包含了小乘佛教的四圣谛,但是小乘佛教的四圣谛就不能包含大乘佛教的四圣谛,因为它多了一些内容。密宗的四圣谛包含了显宗小乘的、大乘的四圣谛,除此之外,还有密法的一些内容。所以四圣谛是整个佛教的,并不仅仅是小乘的。另外,四圣谛里面的苦谛、集谛和道谛都是世俗谛,灭谛是胜义谛。
Q 特别感恩!我们在学修过程中,应该说也算很精进,但是在证悟之前万一无常了,我们怎么对治这个无常?
A 首先是修一修破瓦法,做好准备。修破瓦法之前要去灌顶,因为破瓦法是密法里面的一个具体修法,所以需要灌顶。灌顶后就学一下破瓦法的修法,这个修法不是很复杂。然后就去修,先是修一个星期左右,比如说从早到晚,大家一起共修是非常好的。一个星期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修成了的标准、验相。之后每天可以坚持修短短的时间,5分钟,甚至更少也可以,这样到时候就可以用得上。另外,你还可以看《修心七要》,这里面有一部分是专门讲怎样用菩提心来面对无常的。这在《慧灯之光》里面有,音频、视频、书里也都有。《慧灯之光》里还有一些如何面对死亡的内容,既有密法的,也有菩提心的,都讲得比较清楚,学一学这些,然后做好准备。
H 感谢堪布非常细致和耐心的讲解,也感谢各位观众朋友们热情踊跃的提问,我相信大家对于实修还有很多的疑问,但是因为时间有限,所以这期节目就要先告一段落了,更多精彩互动,下期节目再见,朋友们再见。
编者注:因本书根据《慧灯·问道》节目编纂整理而成,收录慈诚罗珠堪布、主持人和观众等人的谈话内容。为避免重复,此处只标示缩写。其中,H(Host/hostess)代表主持人,A(answer)代表堪布,Q(question)代表提问者,即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