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应化
十三、应化
一、梁朝,宝志大士,最初金陵,东阳,有一位姓朱的妇人,她听到鹰巢里面有一个小孩在哭,拿梯上去一看,是一个男孩,就把他当自己的儿子来养。后来出家,欢喜习禅。宋太祖初,忽僻异,他的杖头常挂著剪刀和镜子;有的时候,又挂著布帛。在齐建元时,稍稍现出了一些异迹,不时和人说话,最初,人听了之后不大懂,后来都有灵验。梁武帝很崇拜礼敬他,并且赞叹他说:水火不能焦濡,蛇虎不能侵惧,语其佛理,则声闻于上云云……尝命张僧繇代他画像,宝志现出十二面观音,妙相非常的庄严,或慈或威,繇不能画。又陈征虏全家的人,供事宝志,所以现出真形,光相完全和观音大士一样,其余的灵迹,不可胜记。(高僧传初集)
二、唐代元和十二年的时候,在陕右金沙滩上,有一个艳女,手里拿了一只篮卖鱼,人看见她都想娶她为妻。女曰:我教汝念普门品,一晚上能够念熟的就嫁你。到了第二天早上有二十人都已念熟。女曰:我一个人,怎样可以嫁你们二十个人呢?再教他们念金刚经,又有十个人念得去。再教他们念法华经,许他们三日念熟,只有马氏子能念。到了迎亲的那晚上,她就死在新郎房中,并且即刻就烂坏了,只好马上埋葬。后来有一个和尚,叫马氏子开棺一看,唯有黄金锁子骨在里面。和尚说:这是观音菩萨,示现化人。说过了这话之后,和尚就腾空而去了!(观音感应传)
三、观音七化:
(1)唐,永徽年间,化白发老人,戴了一顶红莲华瓣的冠,披袈裟,持钵,到农家去乞食。
(2)化梵僧,持钵向艳妇乞食。
(3)化梵僧,坐宝山磐石上,前有青牛,左有白马,右有白象,四面有五色云遮覆,云中有两个童子,一个拿杖,一个拿镜,好久,才看不见了。
(4)化一僧,持杖擎钵,牵了一条白犬去乞食。有一个开南的地方,村上的强盗养了许多恶犬,就把他分食了,谁知道没有好久,他又回来了。又再把他杀了,烧成了灰,放在竹筒里面,沉到水中去,没有好久他又裂竹而出,形体一点都没有损坏。一村的人都惊惧起来,统统都皈依了他。
(5)化僧执锡杖,穿木屐而行,走马都赶不上。箭射之,都变成莲华,现今洱东所谓莲华菜。
(6)化游僧,忽腾空,现大士相,光芒使人不敢仰视。有一位老人,铸此相奉祀。
(7)化僧,名字叫做「菩提陀诃」,他自己说:我是西方莲华部尊者,阿嵯耶观音,行化来到这里。说过了之后,即刻就化了。(洱海丛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