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智悲双运的修法
那么,该如何修智悲呢?
其实,菩萨所行持的六波罗蜜多,都没有超出智悲之义:布施、持戒、忍辱是大悲;禅定、智慧是智;精进则是智悲的助缘。以智悲二字来界定佛教的意义,是简捷的说法,其深广的内涵,就是六波罗蜜多。
既然整个佛法的精华,就在于智悲二字,那么,是否有什么方法可在一座当中将八万四千个法门都涵盖呢?答案是肯定的,方法就是修智与悲。
有人会提出疑问:修大悲心需要细密深刻的思维,而证悟空性的智慧又不需要任何杂念,既然如此相互矛盾,又怎能在一座当中同时修呢?
对我们初学者来说,首先要修菩提心、受菩萨戒,一旦受了戒,菩萨戒的戒体──菩提心就已经存在于我们的相续当中,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进一步修空性。
当进入空性的状态时,并没有明显地思维“愿一切众生脱离轮回痛苦”,也可说是没有明显的大悲心,但因为之前受的菩萨戒戒体已存在于心中,故而,当心进入空性境界时,菩萨戒也随之而进入空性之中。我们要知道,菩萨戒并非物质,而是一种心的状态,虽然在进入空性境界时,心里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念头,但菩萨戒却是存在的,所以,心与菩萨戒不分彼此,同时都可以进入空性的境界。此时菩萨戒即是空性,空性即是菩萨戒,这就是智悲双运。
所谓双运的意思,就是当我们在证悟空性的境界中停下来时,心既是证悟空性的智慧,又与菩萨戒无二无别。如果能这样修,则所有大乘佛法的精华都已包含,再没有什么需要修的法了!
这是初学者的智悲双运修法,如果能这样修,则仅在一个坐垫上、一个位置上或同一时间内,就可以将佛的八万四千法门之精华彻底无余地修完。
菩提心与空性的具体修法在此无须重提,只要将两个修法合并即可。
当然,在大悲心之前,还是要先有出离心。倘若自己对轮回痛苦都没有感受的话,是无法对众生生起慈悲心的,因为慈悲心的来源,即是众生的痛苦。没有慈悲心,菩提心也无从生起。出离心的另一个条件,是希求解脱。当看到众生在遭受痛苦折磨时,发愿要让他们获得解脱。但转念一想,如果自己都不能先解脱的话,又如何能带众生解脱呢?这样一来,出离心的两个条件就都具备了。
出离心是菩提心的基础,有了菩提心就可受菩萨戒,而菩萨戒是可以自受的,在受持菩萨戒之后,便开始修空性。当菩提心与空性结合在一起时,即为智悲双运。有了这样的见解,则所有大乘显密教法的精华都已了然于心。
出离心、菩提心要一个个分开修,最后进入空性的境界,这样一来,前面修的出离心与菩提心,也就成了空性的智慧。
此处所说的空性智慧,不像小乘的人无我见解,它是含有大悲心成分的,而在大悲当中,又有证悟的智慧。这些智悲双运的见解与修法,囊括了所有佛法的涵义,说起来虽然这么简单,真要做起来时,却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出离心的生起,要靠人身难得、死亡无常等外加行;而生起菩提心的条件,则是积累资粮(修曼茶罗),及清净业障(修金刚萨埵)。显然,不论选择哪种方法学佛,都离不开外加行与内加行的修法,这也是我一直强调修加行的原因。
现在我们都已经知道,佛教的真正意义,是智与悲。从今往后,我们学佛就学这两个字,修行就修这两个字,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可学可修的了!